查文庫>人生> 【實用】讀書人生作文4篇

讀書人生作文

【實用】讀書人生作文4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書人生作文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書人生作文 篇1

  讀,讀出的是思想,讀出了“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心得;讀,讀的是境界,讀出了“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的遼遠;讀,讀的是人生,讀出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憂傷。

  明月松間照知識,不妨靜讀亮月光。“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月,是孤獨的,月光更是悽慘的撩人。那一彎殘缺的月兒,浸漬了多少離鄉遊子、文人墨客的愁緒?“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禮拜似乎成了月神的化身,想這對朋友的不捨融入在這悽美的月光中。

  “影垂平野”之時,不妨靜讀江水。“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駐足江畔,多少往事圍繞在你的身旁。江水滔滔,會使你讀出屈原在長吟;江水如溪流徜徉,會使你讀出李逸的悽婉;江水遊蕩在晚風中,會使你讀出琵琶女的愁情。

  在這個世界裡,時間是經,空間是緯,細細密密的織出了這一連串的悲歡離合,指出了這極有規律的陰差陽錯。在每一個轉角,其實都有一個秘密的記號。當時的我們卻渾然不知。但在回首之時,驀然間發現歷歷在目,方才領悟了憂傷和痛苦。讀書,如讀黃花凋謝;讀書,又如晴空一鶴。無論是喜是憂,都將成為我們今天寶貴的回憶,明天堅實的基石。

  讀,是一顆心對另一顆心的探尋和傾訴,讀出的是坦然與釋懷,讓彼此的心連得更緊。

  其實,在讀書時也不一定非要出於什麼目的,就好像嬰兒見到媽媽,既親切又快樂,似乎無繁瑣的道理,僅僅出於一種本能,或是說“想”。因為她能使你感到身體上的舒暢,但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滿足與慰藉。

  讀書也是如此,讀出的真諦恐怕也是如此。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睿智的人,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一定會把汲取知識當成是一種快樂,而不是把玩當成一種愉悅身心的方法。

  讀書是一種品味,是一種思想,更是一種人生。讀書點亮人生!

讀書人生作文 篇2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早在千百年前,古人就已經如此說過。我也非常認同這句話。

  書,使我快樂;書,使我博學多才,讓我體會書中的奧秘。在書中,好似在世界各地旅遊。曾有人問我:“你為什麼那麼喜歡讀書呢?”我說:“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我就喜歡讀書,它好像有什麼魔法似的,把我深深地吸引住,讓我漸漸喜歡上了看書。”書中的內容頗為豐富精彩,人物也被作者寫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在書中,你可以看到,德國萊茵河畔的風景,可以在好萊塢看精彩紛呈的大片……書,會讓你見識到各地的風景,可以學到無窮無盡的知識,甚至可以讓你穿梭到書中,讓你感覺到書中人物,就好似在我們的身邊,陪你打鬧,陪你玩耍,陪你學習,陪著你度過歲月的一天一年。只要你熱愛學習,熱愛看書,就會像我一樣。如果沒有了書,我的生活必將如沒有水分的植物一樣,枯萎凋謝。

  書,使我變得快樂,是我的學習不斷進步。我熱愛讀書,它是我人生中的一部分。

讀書人生作文 篇3

  今天下午,我們學校榮幸請來了一級作家、編審,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湯素蘭阿姨。同學們都十分喜歡閱讀湯素蘭阿姨的書,她寫的大多數都是一些童話故事,其中都含有十分深刻的道理,有些也是寫關於一些校園生活的,與我們的生活十分貼近,我愛看的有:《笨狼的故事》系列、《張牙舞的日記》系列、《小巫婆真美麗》系列……

  下午三點鐘左右,我們舉行交流會,與湯素蘭阿姨交流我們的讀書心得,並聽湯素蘭阿姨講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在這些故事中,我有一個故事我最為喜歡。這則故事是講:蝸牛同意一隻螞蟻進他的房子,一會兒一隻小兔想進他的房子,竟然也擠進去了,最後一個小男孩也想進去,最後也擠進去了,蝸牛的房子卻沒有破。聽完這個故事以後,大家會覺得這個故事太離譜了,但是他要告訴我們的是:包容心是無限大的。

  最後,我還知道了“假如”這個詞的力量,假如可以讓你從一個東西想另外一個東西,這也成為想象力,想象力是無比重要的要會想象,才能創造、發明。

  今天,我學到了許多東西,我高興極了!

讀書人生作文 篇4

  “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昨天是第十七屆世界讀書日,我們特意採訪與約請了五位嘉賓,暢談讀書之道。這五人中,有著作等身的學界耆宿,有德高望重的出版前輩,有慧眼識珠的編輯大家,也有作家與教授。他們談到的內容,不少都是個人對讀書的思考與感悟,是他們多年讀書生涯的經驗總結,亦是難得的智慧集萃。我們在此集中刊發,期望能對讀者有所裨益,同時助推全社會讀書之風的早日形成。

  如果有一天,閱讀再無需媒體的刻意倡導,而成為越來越多的人的自覺,成為人們賴以認識世界、提升自我的不可或缺的方式,成為一旦疏遠便覺若有所失的生活之必需,那也許將是一個真正的書香社會與文化強國的到來之時。如今,我們正奮力行走在通往這個理想圖景的路上_那麼,先讓我們一起來聆聽讀書人的言說,分享他們的閱讀之樂吧。

  談起讀書,我覺得無非是“勤奮”二字。勤奮是最為質樸又顛撲不破的讀書之道。記得小時候讀書,先生要求我們的,不僅是讀文章,而且還要背下來。中國文學史上的諸多優秀篇章,小時候但凡花了功夫的,有很多至今都刻在腦子裡。也許你要問:腦子裡記住這麼多文章有什麼用?那麼我告訴你:至少它能夠給你的寫作帶來靈感。人腦彷彿是一個寶庫,多少東西都能裝進去,腦子裡的.東西越多,下筆就越快,寫文章就越豐富、越靈動、越容易碰見靈光迸現、左右逢源的情況。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講的正是這個道理。“破萬卷”的“破”字,已經告訴了我們,讀書不是點到即止,而是需要勤奮,需要下功夫。讀書如果只是浮光掠影,淺嘗輒止,收益是不大的。

  僅僅讀書還不行,最好能與調查、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求之於書,證之於實,在實踐中檢驗知識、完善知識。“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至理名言。我們不能因為進入了網路社會,很多知識可以方便地從網上獲取,就忽略了行萬里路的重要性。我的感受是,很多東西都需要進入到具體的實踐調查中,才能去偽存真,才能真正領會與理解。以我自己為例,玄奘是中國歷史上了不起的一個人,為了弄清楚他取經之後,到底由哪一條路回來,我10次赴新疆等地考察。當時心中有個疑問,為什麼玄奘東歸時要到公主堡去?公主堡既非寺廟,也非順路,他沒理由繞遠路跑去拜謁。後來在當地牧民的帶領下,我們來到公主堡,當地人說,公主堡下才是真正的瓦罕古道!我這才明白,原來玄奘從明鐵蓋下來時走的其實是這條道,所以必經公主堡,然後到塔什庫爾幹。而此前,我誤將一條由部隊開闢的道路認作“瓦罕古道”了_它與公主堡下的瓦罕古道還遠隔著一條大河!類似的情況,我經歷的不少,這也讓我更堅信:實地調查,走萬里路,能夠讓一個人的知識變得更加準確、更加可靠。

  如果研究的領域分得太細,可能難以產生通才式的人才。為什麼呢?就因為學問之間是彼此關聯、互相激發的。好比一位武術家,如果他只會耍槍,其他兵器一概不瞭解,你會覺得他是一位高手嗎?我們倒是常常看到,很多有成就的人,往往旁搜遠紹,廣泛從其他領域汲取營養,化為己用,提升自己。讀書也是一樣的道理。搞文學的不懂歷史,搞歷史的不懂文學,都會事倍功半。文學與歷史,甚至還有哲學、民俗等學科,本來就是共生共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不能全面涉獵,怎麼可能獲得精深的見解?所以,我認為學科可以越分越細,讀書卻該越讀越寬,唯其如此,才能融會貫通,才能更全面地看世界、想問題。

  讀書與寫作密不可分,但讀書宜早,著述宜晚。讀書宜早現在大家都知道,著述宜晚卻似乎沒有多少人看重。古人說人生三大事:立德、立功、立言。立言需要有足夠的人生錘鍊與知識積累,不是隨便為之的,怕的就是以己之昏昏,卻欲使人昭昭,這怎麼可能呢?那樣只會貽誤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