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 描寫人物氣節的優秀作文

描寫人物氣節的優秀作文

描寫人物氣節的優秀作文

  氣節是指堅持正義,在敵人或壓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質。“朝聞道,夕死可矣”,揭示的是氣節的源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歸納的是氣節的拓展;“英雄生死路,卻是壯遊時”,抽象的是氣節的昇華。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描寫人物氣節的優秀,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氣節

  對於一隻蚌來說,最寶貴的莫過於珍珠。失去了珍珠,蚌活著就失去了意義。

  對於一個人來說,最寶貴的莫過於氣節。失去氣節的人,無異於行屍走肉。失去氣節的人,往往被人們痛斥為“軟骨頭”和“漢奸”、“賣國賊”。氣節是一個靈魂的外在表現。許多人捨生取義、殺身成仁,就是為保持自己冰雪般的節操。古有不食周粟,餓死首陽的伯夷;有齧雪吞氈、牧羊北海的蘇武;有文天祥列舉的“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等人。他們表現出的“威武不能屈”的凜然正氣,都永垂青史,成為後世的楷模。更有無數平民百姓,深知人不能低下高貴的頭,渴不飲盜泉水,餓不吃嗟來食。這與那些奴顏卑膝、賣國求榮的叛徒相比,真是判若雲泥!

  古人的氣節深深感染了近、現代的人們。革命先烈面對高官厚祿毫不動搖、慨然赴死,因為他們懂得氣節比生命更寶貴。普法戰爭期間,法國科學家巴斯德退還了柏林大學寄來的學位證書,因為他知道“科學雖無國界,但科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抗日戰爭期間,京劇大師梅蘭芳蓄鬚明志,拒絕為日本侵略者演出,因為他明白,浩然正氣比什麼都重要,生死又安足論!前兩年珠海經濟特區的韓國女老闆命令中國員工向她下跪時,不是也有幾位熱血青年昂首而立嗎?有人想不就是一個“屈膝”的`動作嗎?值得因為不下跪而丟了飯碗嗎!我認為,這不僅是一個簡單的“面子”問題。在這幾位熱血青年身上正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氣節。“男兒膝下有黃金”,輕易下跪,就會在瞬間失去了自尊,失去了人格,失去了氣節,失去了靈魂。這就好像蚌失去了最寶貴的珍珠一樣。“取義成仁”體現了氣節。“蓄鬚明志”和“決不下跪”也一樣體現了氣節。

  人們常說“時窮節乃現”。“時窮”時一個人能夠“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往往是他平日思想錘鍊的必然體現。其實,“時窮”乃是一種條件,它強調的是平日的思想基礎。這是十分重要的。孟子說:“養吾浩然之氣”。平時能夠剛直處事者,往往都能“清操厲冰雪”。氣節是最寶貴的,我們不僅要保持它,還要培養它,小事做起,艱苦中磨鍊。保養好蚌殼中那顆寶貴的珍珠!

  堅持正義,在敵人或壓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質。“朝聞道,夕死可矣”,揭示的是氣節的源泉;“鞠躬盡力,死而後已”,歸納的是氣節的拓展;“英雄生死路,卻是壯遊時”,抽象的是氣節的昇華。經過世代培育、弘揚、傳承的氣節和信念,是數千年來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弱而復強、衰而復興的靈魂和脊樑。

  東晉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一生仕途坎坷,到了不惑之年才出任彭澤縣令。一次,縣裡派督郵來了解情況,差役告訴陶淵明要穿戴整齊、恭恭敬敬迎接。陶淵明怒道:“不願為五斗米折腰!”說完便辭官歸隱,總共上任不到八十天。

  陶淵明不願因名利而向別人低聲下氣、阿諛奉迎,這種淡泊名利卻使他名垂青史,流芳千古。而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又何嘗不缺少像陶淵明這樣的人呢?

  不為五斗米折腰,是一種淡泊名利的生活態度。俗話說:“錢財乃是身外之物。”那麼名利難道不是這樣的麼?名利,生帶不來,死帶不去。倒不如像平常人一樣釋懷名利,過著安閒的生活來得自在。陶淵明雖然辭官歸隱,從此斷絕了自己飛黃騰達的仕途,可是他卻歸隱田園,創作了不少萬古流芳的詩句,“採菊東離下,悠然見南山。”表明了他安逸自得的生活樂趣。他也因此成為了一代田園著名詩人,受後人敬仰。其實,放棄了名利而選擇了淡泊的生活態度,往往也會得到意外的驚喜。

  不為五斗米折腰,是選擇怡然自得的生活情趣。早就看厭了充滿名利的社會,大人之間的事情,雖然孩子們並不完全懂得。可誰又能說不會對我們造成負面的影響呢?試問:如果所有的孩子都看著父母在“收禮”、“送禮”中長大,那麼又怎能期望他們長大後做個正直的人呢?因此,我們何嘗不妄想著社會中沒有名利,沒有上級與下屬的關係,斷絕溜鬚拍馬、阿諛奉承的惡習?真正的擁有自己,就不用顧慮說的話是否對上級的“貴耳”,也不必考慮自己的做法是否干擾上級的“貴眼”……這才是真正的自己、自己內心的言語、自己認為正確的想法。從放棄名利的那一刻,也就同時徹底地把自己從阿諛奉承的惡習中松釋了出來,生活自當會合自己的意願,摘下了偽裝的面具,迎接生活的也便只是盎然的情趣了。

  不為五斗米折腰,是選擇自尊與自愛的表現。如果“為五斗米折腰”,那麼就是對別人以“卑躬屈膝,點頭稱是”的貶低自己的行為。相反的,選擇了“不為五斗米折腰”,在無形中同時選擇了自尊與自在,在人格上不再會低人一等。雖然俗話說“人在屋簷下,誰能不低頭”可我認為這裡指的應該是對待“上級”的態度,而不是指對自己精神的貶低,並非要在上級面前表現得“卑躬屈膝”不可。常言道:“男兒膝下有黃金。”膝雖不能跪,難道就能容得貶低自己的精神麼?

  “不為五斗米折腰”是淡泊名利的生活態度;是選擇怡然的生活情趣;同時又是自尊與自愛的表現。我們的生活中缺少的正是剛直不阿的真正君子,他們不會為名利而放棄自己,不會“為五斗米折腰”,他們會將這種品質構築成生活中的道德準則。

  篇二:氣節

  在平時能安貧樂道,堅守自己的崗位;在富貴榮華的誘惑之下能不動心志;在狂風暴雨襲擊之下能堅定信念,而不驚慌失措,以至於“臨難毋苟免”,以身殉真理。

  這種精神決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養成的,它需要培養!然而這培養又不是“修心養性”,用主觀的“毅力”,“決心”之類來駕馭自己的行為所能辦到。因為氣節並不是建立在情感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高度的理性上。

  人總不免有個人的生活慾望、生存慾望。情感是趨向慾望的,當財色炫耀在你的面前,刑刀架在你頸上,這時你的情感會變得脆弱無比,這時只有高度的理性,才能承擔得起考驗的重擔。

  歐洲文藝復興的前夕,羅馬教皇把伽利略召到“宗教異端裁判所”嚴刑審訊,要伽利略承認“哥白尼的地動說是錯誤的。地球是如《聖經》所說,不動的。”然而伽利略忍受了刑笞和終身監禁,卻始終堅持地說:“地球還動著呵!”

  伽利略的倔強,並不由於他的性格使然。在他被審訊的時候,已是一位六十多歲、心意平和、氣力微弱的老頭兒了。他那堅強而執拗的意志,完全產生在高度理性的基礎上的。

  是什麼高度的理性呢?

  ——那就是對世界、對人生的一種正確、堅定而深徹的認識。不讓自己的行為違悖自己這種認識,而且能堅持到最後,這就是值得崇尚的、一種真正偉大的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