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七七事變有關的議論文:勿忘國恥
70年前,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徑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並詭稱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今盧溝橋鎮)搜查,中國守軍拒絕了這一無理的要求。日軍竟開始攻擊中國駐軍,中國駐軍第29軍37師219團奮起還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當華北戰事一天天擴大的時候,1937年8月13日日軍又在上海發動了進攻。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抗日戰爭爆發。宛平城的槍聲掀開了全民抗日的序幕。
70年前,日本軍國主義者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第一槍在盧溝橋畔打響。在這場戰爭中,中國人民承受了3500萬同胞的傷亡、6000億美元的損失。
70年前的歷史,已經離我們這一代人很遠。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無數英烈為了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付出了年輕的生命,他們的精神是中華民族最為寶貴的財富。
70個春秋過去,中國已不是過去的中國,但歷史的風雨怎能吹熄我們心中的盧溝橋的連綿烽火,和平的歌聲中更不能隱去“七七事變”呼嘯的槍聲。盧溝橋的槍聲是我們民族奮起雪恥的號角,是振聾發聵的警鐘,是歷史正義的驚堂木。面對侵略者的兇殘狂暴,長期積弱受辱的中華民族,在槍聲中警醒,在槍聲中奮起,用正義的槍聲宣告我們民族的浴火重生。牢記落的就要捱打,發展才能強大。
半年世紀的侵略史,讓我們對日本充滿仇恨,但這半個世紀過去了,我們許多的人眼裡還只有仇恨,而仇恨背後的智慧和自信,卻經常在盲目的自大中消失。時間轉到現代、現在,日本向中國發起了新一輪的挑戰,而這種挑戰與100年前不同,這一次是中國正在一步一步走向強大,儘管離真正的強大還有很遠,但至少我們看到了希望。這一次,日本更加聰明,更加狡詐,而中國如何不被日本牽著鼻子走,這才是中國人要做的,這是大智慧。
我們不能忘記那槍聲,是因為有些本應該記住歷史教訓的人偏偏患上了歷史的“健忘症”。日本侵華戰爭,明明給中國人民帶來了3500萬人傷亡的空前浩劫,一些日本政客和右翼分子卻厚顏無恥地說日本是“受害者”,叫囂“日本侵華是因為中國爆發了反日運動”,明明是對雙手沾滿中國和亞洲人民鮮血的戰犯。卻偏偏有人否認東京審判,不顧受害國人民的憤憤之情,再三崇拜那些罪惡的亡靈。這些人的所作所為更警示我們要永遠的記住那場戰爭,
日本國內右翼勢力對當年帶給中華民族深重苦難的那場侵華戰爭拒不認賬謝罪,那個讓中國人民蒙受恥辱的日子———“7.7”,註定不會從我們的記憶中淡化或抹去。有些事隨著歲月的流逝可以隨風而去,但是對於曾經飽受日本侵略者蹂、傷亡了3500萬民眾的中華民族來說,往事怎能如煙?
日本右翼勢力一直沒有坦誠面對那段侵略戰爭歷史。這種異乎尋常的頑固與反動經常使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受害國家人民感到憤怒和難以理解,同時也成為日本與有關國家發展關係的一大障礙。
一個對曾經傷害其他國家人民的歷史諱莫如深,同時又屢屢突破和平憲法限制執意向軍事大國目標邁進的國家,怎麼能讓曾經飽受其侵略、有過慘痛教訓的鄰國人民放心呢?一個缺乏勇氣和正義面對自己歷史汙點的民族,又怎麼能指望曾深受其害的鄰國人民的寬恕和諒解呢?
70年前的一槍,打開了日本全面進軍中國的第一槍,當今天我們最多人隨著日本右翼的思路在討論誰打槍第一槍時,真正在笑的是日本右翼,而我們國人在對待歷史的似是而非的態度與我們的史學家面對政治意識形態而有意讓問題一而再再而三的每模糊的同時,真正在笑的是日本右翼,我們沒有日本人的嚴謹態度,對待歷史,我們迴避的太多,對待現實,我們迴避的還是太多,而真正可以讓我們將仇恨化為動力的源頭,我們找不到,我們找到的更多的.是原始的衝動與集體無意識的盲目,當我們許多人抵制時,我們就開始抵制了,當我們太多人說上街時,我們就上街了,當我太多人說日本人壞時,日本就壞了,但無論如何,日本還在好好的存在著,日本在向海外派著兵,日本在申請著入常,日本在蠶食著中國的領土,日本人在看不起中國人,這一切的一切沒有改變,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從來就沒有戰勝過日本,而我們面對這種日本人的種種歷史與現實的蔑視,心中之情可想而知,這種民族仇恨之複雜糾纏在歷史與現實之間,而中國歷史與現實發展之種種悖論又讓這種仇恨不斷在自身與外界的情感中放大。
今天,在七七事變70年的今天,我們應該卻做的是要反思我們的歷史,面對我們的現實,有建設性的開拓我們的未來,歷史不相信眼淚,現實不相信眼淚,未來更不相信眼淚,只有仇恨的民族將永遠是卑微的民族,我們需要的是站在歷史的高度,化仇恨為動力,去全民族的努力,少說多做,用自強去換取自尊,用努力去換來尊重,用智慧去換來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