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清明為話題的作文(通用11篇)
相信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尤其是作為主要學習作文類別之一的話題作文,話題作文比命題作文和命意作文帶有更多的創造性,關鍵是對話題要有深刻的洞察力、敏銳的反映力、流暢的表達力。優秀的話題作文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以清明為話題的作文(通用11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以清明為話題的作文1
春姑娘邁著輕盈的步伐來到我們的身邊。清明也隨之來到。正所謂‘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個與眾不同的節日給這勃勃生機的春天增添了一絲沉悶。
大人們踩著青青綠草,迎著絲絲淒涼的春雨給親人上墳。然而孩子們卻十分開心,因為春天是他們久違的味道。在這個日子裡空氣中凝聚了太多的味道。是悲寂、歡樂、沉悶?琢磨不定。
柳樹伴隨著春的腳步伸開了她的嫩芽,小草也不甘示弱,齊心協力的為大地披上了淡青色的衣裳。花兒們也競相開放,放眼望去那片奼紫嫣紅為這沉寂的節日增添了一抹生機。
大人們都去上墳了,小孩子們摘柳枝,放風箏正所謂‘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我們拿著風箏在一望無際的麥田裡奔跑,跑累了站在那裡看著他們越跑越遠的身影,越飛越高的風箏。漸漸的他們在我的視線裡變得模糊了,只覺得風箏在飛他們也在飛。映襯著藍天和綠悠悠的麥田。他們跑累躺在綠油油的麥田裡述說著自己的風箏。我問他們放風箏好玩嗎?他們確說自己放的不是風箏。原來他們的風箏上寫裡字,他們在放飛自己的理想。風拂過我們的身邊,小夥伴們都禁不住打了個噴嚏,一陣歡笑洋溢在空中。
時間在悄無聲息的溜走,大人們惆悵的心情漸漸褪去,空氣中的沉寂的氛圍也在慢慢減弱。大人們又都忙碌著自己的事了。
一年之計在於春。我們要抓住這大好春光,抓住這份歡樂。
以清明為話題的作文2
每年的清明節,媽媽都要煎一鍋鍋貼,吃著香酥酥的鍋貼,老外婆的音容笑貌便清楚地浮現在我的眼前。
老外婆是貴州人,生前最愛吃鍋貼了,不用說了,包鍋貼肯定就是俺老外婆的絕活,記得我7歲那年,一天老外婆在廚房裡忙活著摘菜,洗菜、切菜,一會兒一大鍋香噴噴的“匯菜”就出現在我的面前,我很好奇,便問老外婆:“老外婆,您不煮飯,光炒菜,而且還這麼大一鍋,我們怎麼吃得完?”老外婆笑咪咪的對我說:“小饞貓,別急,好東西在後頭,一會兒保準你饞得流口水。”老外婆像變戲法似的從櫥櫃下端出一盆早已揉好的麵糰,拿起趕麵杖開始忙了起來。哦,原來老外婆是要包鍋貼給我們吃。
原來只知道吃現成的,我還從來沒看過鍋貼是怎麼包出來的。看著老外婆忙碌的身影,我心裡癢癢的,總想去包幾個試試,嗨,這包鍋貼有啥難的,不就是麵皮裡包點菜,再把麵皮合攏,鍋貼不就完成了嗎!於是我就自告奮勇地對老外婆說:“老外婆我和您一起包好嗎?”“好吧”老外婆慈詳地說,只見老外婆手裡拿著一張麵皮兒,輕鬆地打了一匙菜放在麵皮上兩手一合然後捏幾下“面嘴”一個鍋貼就包好了,像個吃飽了的小船,可再看我手上的,麵皮上放著一大坨菜,不是麵皮包不攏,()就是菜跑到皮兒下邊去了怎麼包也包不攏,再看看老外婆,已經包了好幾個放在盤子裡了!急得我團團轉,真不想包了,可又要面子,只好硬著頭皮包!
老外婆似乎看到了我的心思說:“雯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不要急躁,否則一事無成!”我聽了,心裡愧疚極了,真想找地縫鑽進去。總結經驗,自己就特殊仔細地觀察老外婆包鍋貼的每一個動作,看了幾次以後,我學著老外婆的樣子,拿一塊麵皮放在手心裡,從菜盆裡打一小匙菜放在麵皮上,然後雙手一合,把兩個半圓的麵皮捏緊,一個鼓鼓的小船就“遊”在了我的手上,老外婆表揚了我,我心裡比吃了蜜還甜呢!
如今,老外婆去世也有幾年了,每當清明節,我就想起老外婆教我做鍋貼的情形。
以清明為話題的作文3
每年臨近清明的時候,心中總會有絲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強烈,卻也揮之不去,就這樣在心頭繞著、糾纏著。這幾天的天氣很是不錯,不知道,清明節那天,紛紛的細雨是否會如期而至。彷彿有了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
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雨,更是這雨襯托了清明。望著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回味少年時,清明節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優美的畫卷。隨風飄灑的細雨中,一位騎著馬趕路的清貧詩人,俯身向著一個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著鞭子,一手遙遙指著間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紅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細雨中時隱時現。這大概是源於《清明》這首詩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在我無憂的歲月裡,這首詩所給予我的就是這樣一種恬美的意境。
少年無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隻風箏,掙斷了線,便消失的無影無蹤,到處也尋覓不到了。漸漸地,清明對於我,便多了一絲淡淡的哀愁,愈來愈重,特別是外公離去後,這感覺更加強烈了。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對我特別的好,可能是我比較乖的緣故吧。外公走後,每年的清明和他的祭日,我心中都會很哀傷。有人說,對別人的思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我想,或許對於至愛親人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即使過了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他們音容笑貌時,我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吧。哪怕是十年、幾十年,這種感覺也不會減弱、消失,反而會變的更加強烈。正因如此,清明節才會成為一個流傳千年的日子;清明時節的細雨,才會綿綿不絕地紛紛而至,這大概是對於人們心中哀愁的感應吧。
又是清明瞭。“男兒有淚不輕彈”,我不能流淚,那只有拜託清明的細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慾流而難流的淚吧。
以清明為話題的作文4
又是一年的清明節快到了,往年我們這個大家庭都要聚集一起開車去姑蘇家鄉父親的墓地祭禮。這次因工作原因,我不得不另擇時間前去祭拜了。也許是清明節有著它特殊意義和傳統的規矩吧,我今天突然特別的想念父親。
我的父親是一個軍人,他那威嚴的外表、挺拔的身板和那穩健的步伐,量身定做的中山裝下一雙錚亮錚亮的皮鞋。他的形象時時在我的腦海裡展現。
我的童年是跟隨者父親長大的,父親那寬大而結實的雙手,是我成長的搖籃。記得我從認方塊字起,父親對我的教育就不像別家的女兒那樣,任意撒嬌、要什麼就有什麼等。我是家中的老大,雖則是獨女,可事事都是要起帶頭為先。就拿我們家吃飯的規矩來講吧,父母和長輩們坐大餐桌用餐,孩兒們之能在一張小圓桌上用餐,特別是吃飯時不能有聲音,更不能說話。坐椅子的時候,只能將屁股尖坐在椅子的邊沿。站著的時候,必須挺胸抬頭。連睡覺都要管,這可以蜷著身體睡覺。在家走路時,不能拖鞋底,進門先敲門,見人要問好。特別是進入父親書房時,不能腳跟落地出聲音。
這就是父親常常講給我們聽的人要氣度:“坐如鐘,站如松,臥如弓,行如風".在父親的目光監督下寫字,可講是又害怕,又高興。當我寫毛筆大楷時,父親總是拿一個銅板放在我筆桿頂端,還不能坐凳子,很是嚴格。但是寫得好,得到父親的表揚,我就能得到我們那時候吃的一種叫“伊拉克蜜棗”、松子糖和酥餅。可展看父親的相簿和郵集。如果那天是父親休息,我字寫得好,還可以隨他一起聽書去。父親與好友喝茶、聊天,垂釣等我就是他的小尾巴,寸步不離。同時,父親的腳踏車後坐,是我的“專座”。
我在父親的教育培養下,漸漸地懂得了許多的世事和人際的閒涼。是父親給了我快樂而豐富的童年,幸福的家。是父親給了我啟蒙的知識與做人的道理。在他嚴厲的訓教中使我懂得了認證、懂得了敬愛、懂得了敬畏。父親把我帶到了這五彩繽紛的世界,給了我童年的一切,給了我永遠的記憶。父親是我童年時登天的梯子,父親是我童年時期,這個家庭拉車的牛。在父親最後一次給我講家世的時候,我記得是他進“牛棚”被帶走的前一天,“知足者常樂,能忍則安”、“寧靜致遠”、“誠實做人,勤奮事業,敬孝處世,忍讓為先”這是父親留給我煉寫毛筆字的字樣。故,我在日後的工作室、家庭的文化佈置中,不管自己寫的好與否,這些字句都是我的筆待。
在那動盪的年代,事事、非非憑空而出,雷鳴狂暴傾盆而注。轟鳴的暴風聚雨呼嘯而來,把大地與山巒籠罩。黑夜把曙光層層地裹著,黎明在黑暗中撕掙.我的父親,在風暴聚雨中和我們永別。
冬去春來,大地歸春,河流清澈。天體與星斗在空各自的軌道中環行,她的美麗、她的寧靜,在層層裹著的黑夜後,給人們帶來了更加煥發的絢爛與光明。
如真有另一個世界,靈魂與再生.父親您看見了嗎!那些醜,那些美,在時代的見證中見分曉。世界是美好的,人間自有善良與真理。我們的理想與品德,如您教育的那樣“誠實做人,勤奮事業,敬孝處世,忍讓為先”。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一個人的崇高品德就像火一樣煥發出美麗的光和熱,他把周圍的一切照亮,就在最危險的時刻他還是把安寧與幸福給予他人。這就是無私就是奉獻!
人與人相交,,貴在相交。史上有多少捨身賣命的例子,都只為“知音”而罷了。
人生是一條汙穢的山川、海流,要涵納這汙穢的山川、海流而不失其清潔,我們必須成為大海。海納百川,看懂了、看明白了、看透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曰:“------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以清明為話題的作文5
陽光透過厚厚雲層絲縷般射向大地,隨著第一縷煙雲的消散,我踏上了鐵觀音之鄉——泉州安溪,深度地參觀了八馬茶業的總廠。漫步在茶香瀰漫的茶山,體驗玻璃房茶坊便是我一整天的踏青行程。
在總廠,瞭解學習了有關茶葉是怎樣做成的。分為“採、晾、曬、炒、磨、揉、裝”七步驟。這其中要數“採”的過程最為精妙絕倫。一天中採茶葉的最佳時間是早上九點至十點:若是早了一兩小時,葉片中水分太多,就會導致在炒的時候炒不幹;又若是晚了呢,葉子便會喪失了淡淡的茶之清香,所以啊,時間可謂是採茶最重要的地方,直接關乎這批茶葉是好是壞。
而最激動人心的是鬥茶環節了,俗話說得好“一泡水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把一包茶葉放在茶壺了泡四次,品茶者透過每次的茶味來判斷三包不同的茶葉哪包最貴,哪包最便宜。有的人自信滿滿,只品了一次就斬釘截鐵的下定論,往往結果並沒猜中;而那些靜靜觀察的人,透過葉片的完整度,有科學依據的下結論,果然百分百猜中了。所以,經過思考的東西往往最寶貴矣。
在去往茶山的途中,山環水繞,四面青翠。這一特徵在我們開啟車門,站在茶山上時最為明顯。儘可能放眼望去萬物皆是鬱鬱蔥蔥;長吸一口氣,溼潤的空氣裡夾雜著幾分茶的清香,對於很久沒出門的我來說,這原本不起眼的景物在我眼中突然間變得那麼的美好,那麼的珍貴,不禁感嘆“實是
欲界之仙都”啊!但在一片綠油油的茶葉從中,你會發現一下簇一小簇的蒲公英,在碩大的翠綠色中只宛如夜空中一點點的星火,每一朵半都呈透明狀,便顯得愈發玲瓏動人。我彎下腰,朝著蒲公英常長長吹了口氣,只見一絲絲花絮華美地下旋、落盡,最終不急不慢地落在了泥土上,就像那調皮的孩子,最後也回到了母親的懷抱。多麼真情樸素啊!我沉迷在山山叢叢中,流連忘返。
這便是玻璃茶坊了。全體只有一根圓柱子支撐在底部的中央,六面都由半透明的玻璃製成,置身在這樣的茶坊就有一種置身在茶葉從中的感覺,腳底便是一片盎然。看似搖搖欲墜的樣子,你若站在其中,還能感受得到它在輕微晃動。但你可以放心的是,它是不會倒的',由一個圓柱體忠支撐著底部的重心,是很安全的。而且當你在這座茶坊裡放上優雅的古箏曲,品品茶,談談天,加上它原有的輕微晃動,可謂是絕配,這也是我欣賞的地方了。
在這大自然中,我們終於可以摘下口罩,讓肌膚零距離地接觸大自然最美好的饋贈,是件多麼愉悅的事情啊!希望春天早日到來,眾志成城,萬眾一心!
以清明為話題的作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又到了,每年這個時候奶奶都會做青糰子給我吃。這次我決定跟奶奶學做青糰子。
做青糰子的材料有:糯米粉、艾草、鹹菜、筍和肉。只見奶奶把艾草放進鍋裡,焯了一下水,然後盛出來,瀝乾水分,用菜刀把艾草剁碎,接著把剁碎的艾草放進鍋裡,加了適量的水煮了一下。最後把艾草撈出來和糯米粉混在一起用筷子攪拌起來。過了一會兒,雪白的糯米粉竟然變成了暗綠色。“攪拌好了,”奶奶說,“可以揉麵了。”我一開始覺得揉麵就跟玩橡皮泥一樣,可是我揉了一會,麵糰就全粘在我手上甩都甩不掉,奶奶看了看說:“來,來,來,還是我來吧!”不一會兒,奶奶就把麵糰揉好了。
現在開始做青團了。奶奶把麵糰分成了一個個雞蛋大小的小圓球。奶奶拿起一個小圓球捏成了一個小碗的形狀,再把餡放了進去,然後再把口子封起來。我當然也照葫蘆畫瓢跟著學,不一會兒,一鍋青團就做好了。
“蒸青團嘍!”奶奶拿來了蒸籠和洗好的粽葉。過了一會兒,掀開鍋蓋,香氣撲鼻而來,我忍不住先嚐了一個,真是又香又好吃呀!
以清明為話題的作文7
星期五放學回家,看見奶奶正在採艾青,我想,是不是要做清明果了?
哎,你們知道清明果的來歷嗎?據說,人們是為了紀念大禹,才做清明果的。
回到家,奶奶告訴我,做清明果不容易,做青粉的步驟就得分三步:第一步是把採來的艾青擇洗乾淨;第二步是把艾青放在熱水中蒸一會兒,然後在冷水中沉浸一下,等艾青稍微有點冷了,就把它切碎;第三步是把米粉放入切碎的艾青中,再攪拌均勻,用力揉出青粉的韌勁來。
飯後,我和媽媽一起到奶奶家去做清明果。
奶奶把豆沙餡和豆腐乾炒鹹菜的餡都拿出來了,還端出來一小碗水。我好奇地問媽媽:“做清明果乾嘛要水呢?是不是放餡的時候,放上一點水,做天津湯包似的,那餡的味道會成什麼樣呢?”
媽媽告訴我:“在做清明果的時候,總會把艾青粉粘在手上,蘸點水,艾青粉就不太容易粘在手上了。但水乾了,艾青粉又會粘在手上了,你就又得蘸水了。”
我學著媽媽的樣,把艾青粉團搓圓,捏成碗的樣子,把餡放入“碗”中,把“口”封住,放入裝著糯米的籃子裡,用手慢慢地揉圓果,等圓果粘滿了糯米,一個清明果總算做成了。我把它輕輕地放在蒸架上,長長地吁了一口氣。
做完後,奶奶把我做的清明果先拿去蒸了。蒸好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人拿一個清明果,一口一口吃進嘴裡,還誇我第一次就能做成這樣,不錯。
媽媽吃完了清明果,還開玩笑似的說:“我真是吃在嘴裡,甜在心頭啊!”
以清明為話題的作文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來自詩人的嘆息,還是大家的共鳴,未必如此,也許清明節已讓人們成了悲傷的習慣罷了,那清明節該哭還該笑呢?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非常地信神,豈求神能夠給予他們風調雨順,人去世就彷彿上天成了仙,所以人們總是在清明節那天給他們祭拜,掃墓,可隨著時代極速地推進與發展,無數的青年人忘記了那些去世的人,甚至忘記了千古的傳統民俗,而他們卻會用這時間來做自己的事,我認為,這是一種極大的不尊重,難道延續這麼久的傳統節日就要在我們的手中漸漸暗淡,失去光彩。
在農村,常常會看見一個人去世後,所有親朋好友,彷彿都在那兒談笑風生,只有最親的家人在那兒痛苦地哭泣,因為家人尊重死者,愛護死者,誰都無法阻止死亡,只能用哭泣才能宣洩自己心中的痛楚與傷感。
記得在老舍名著《駱駝祥子》中讀到過,劉四軍六十九歲大壽之時想到了自己無兒無女,死後只是一堆不相關的人在墓前打麻將守夜。是啊,不禁想問,清明節該哭還該笑呢?如果像劉四爺那麼慘,恐怕死後也是聽到別人的笑聲吧。
我認為,清明節不該哭也不該笑,在面對祖先的時候,我認為應該保持嚴肅,端莊,甚至要保持尊敬,你想想,當你最親愛的老人去世時,他們最希望地是你快快樂樂地活著,健健康康地活著。三代人之間,父母要打或罵我們之時,為什麼爺爺奶奶總是替我們阻擋著,那是他們將那些無法傾瀉的愛放在了我們的身上,也許,爺孫情才是最真摯的,但當他們去世時,即使他們再也無法聽到我們的聲音,但我們仍要尊重他們。
不久之後,我也要回趟四年未歸的老家,那裡有清澈的河流,有金黃的菜花,有清脆的蛙叫,還有我魂牽夢繞的老太,我願踏上回家之路,去尋找我心的方向與家園。
在清明節來臨之際,願意天下所有人都放下手頭上的事,來到故鄉,去尋找愛的方向與家園,曾幾何時,那些早已離開我們的人對我們是多麼地思念,有家的地方才會有溫暖,回家吧,在清明之時,撫摸著那些墓碑上熟悉的名字,那便是最好的“孝”順。也許是哭是笑都不重要,真情真意才是對家人最好的回報。
以清明為話題的作文9
“為什麼要放假呀!”大人們說是清明節的假期,清明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是給逝去的人掃墓的日子,又叫踏青節,春光明媚,天氣轉暖,也是外出踏青春遊的好時候哦!
假期的第二天我就與與媽媽回到老家,姥姥折了好多柳條掛在大門上,媽媽還給我與舅舅家的弟弟妹妹編了柳條帽,我們帶上後可神氣了,他們還念:“清明前後,種瓜種豆”,哇!這是個多麼神奇有意義的節日呀!
清明一大早醒來,姥姥與舅舅帶水果等去掃墓,媽媽帶我與弟弟妹妹去踏青,剛走出村口,就看到綠綠的麥苗象超大的地毯鋪在田野裡,天空藍藍的,暖暖的太陽照在身上,高高的白楊樹鑽到了雲彩裡,喳喳叫的喜鵲在我們頭上飛來飛去,好象在說歡迎我們呢!走進麥田,綠油油的麥苗可茂盛啦,一壟壟排的整整齊齊,就像我們班放學排起的隊伍一樣,這景色實在太美了!
更有意義的是,我們在麥田裡拔了一些青草,回家餵給鄰居的小兔子,小白兔吃我喂的青草,高興得鬍子一翹一翹的,讓我也高興的不得了,我好喜歡家鄉,喜歡在這兒過清明節!
以清明為話題的作文10
現在清明節放假啦,今天我能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去靈璧老家掃墓。早早起床,奶奶就給我拿來一個雞蛋,說:“清明這天要吃雞蛋,這樣可以驅除疾病,而且吃了雞蛋,眼睛又大又亮,以後會變得更漂亮。”我很不情願的吃了一個。我看到門上插著柳枝,就不解的問爺爺,“清明為什麼要插柳枝哪?”爺爺說是為了紀念兩位古人,一位是神農氏另一位是介子推。爺爺還給我講了他們的故事,原來清明節有這麼多的故事呀。奶奶拿出早早摺好元寶,奶奶在折的時候我還跟著學,也幫著折了好幾個哪,雖然不怎麼好看,但是也是我對祖宗的一點小小的心意吧。
我們又去買了紙錢和鞭炮,東西買齊了。爸爸開著車帶著我們全家去掃墓,走在路上,來來往往的車上大多拉著掃墓用的東西,真有詩句上“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情景,經過兩個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了老家。拿著東西到了墓地,爺爺和爸爸開始忙著給墓地添土,我和奶奶媽媽忙著燒紙錢和元寶,我也學著奶奶的樣子,嘴裡也說著讓他們來拿錢。添好土燒完紙錢,爸爸開始放鞭炮,我們全家都跪下來給祖宗磕頭,求祖宗保佑我們國家平平安安,家人健健康康。掃完墓到了飯店,該吃飯的時候,爸爸又多添一副碗筷,一個座位,夾滿菜,說這個座位是祖宗的。在回家的路上我們遇到好多去掃墓的人。
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它用插柳,掃墓、燒錢等一些活動表達了對親人對祖先的一種深深的懷念。
以清明為話題的作文11
我們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清明節就是其中之一。
每年陽曆4月5日就是清明節。清明節是我們緬懷與祭奠先輩的節日。今年清明節我與家人—起去祭奠了祖先。清明節當天—早,我與爸爸、媽媽、外公、外婆還有妹妹—起來到祖先的墳墓前給他們擺上飯菜,敬上酒,點上蠟燭。接的我們還給先輩們燒了紙錢,放了火炮。然後,爸爸媽媽把清明紙標起來,媽媽告訴我用清明紙插起來或者放在上面用石頭壓上,就表示家人已經來過了。最後,我們大家站成一排站在先輩的墳墓前默默祈禱。之後,我們就依依不捨的離開了。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