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清明節> 小學生清明節作文(通用20篇)

小學生清明節作文

小學生清明節作文(通用20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生清明節作文(通用2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生清明節作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當清明節我都會想起唐代有名的詩人杜牧。杜牧是在今陝西西安人。每到清明我們都要去掃墓。

  今年我家全部人都從外地趕回來掃墓。在清明的前一天媽媽和嬸嬸們準備好過節的食品,好在清掃墓的時候用來做祭品。

  清明節到了,外面下著毛毛雨。奶奶叫小孩子不要去了,可我們都鬧著要去,奶奶也無話可說。我們買好了掃墓要用的東西就出發了。我們先坐車到山下,遠遠望去,山上熱鬧極了。我們開始上山,在途中有很多大人們拿祭品、鋤頭、鏟子,小孩子們就跟在大人的後面。我們找了好久終於找到了長滿雜草的祖墳,我們開始忙活起來,有的鋤草,有的剷土,有的在一旁站著幫不上忙。弄好了就要燒香燭,用12張粗紙和12支香在墳墓周圍插好,因為今年是12個月所以要插12支香,12張粗紙。然後在墳頭用石頭放上幾張粗紙蓋住,開始燒紙錢、紙房子、紙衣服等的日常生活用品。等燒完以後,放鞭炮。最後拜三拜,我們就下山去了。

  吃飯的時候,要多添一碗飯、一雙筷子、一個座位、要夾滿菜,這個座位是祖先的。小的時候我不懂事,就在祖先的座位上坐下了,後來爺爺把我叫下來了。

  這就是我家鄉清明的規矩。

  小學生清明節作文2

  每當清明節到來的時候,好多大人就會拿著鐵鍬還有黃紙和冥幣到先人的墳墓上燒紙、送錢。好讓亡靈在陰間也有錢用;上學的孩子們也會被學校組織起來到烈士林園掃墓,透過掃墓,讓我們知道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多少年來,這個清明習俗一直保持著。

  不知道為什麼,每到清明時節,天空總是陰沉沉的,大多會下起雨,不由得讓人們想起大詩人杜牧那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那種感覺讓人的心和天氣一樣。

  家鄉清明的另一個習俗是,在清明節那一天,家家戶戶的門兩旁都要插上柳枝,鍋裡煮上好多雞蛋,聽長輩們說,這是在紀念一位名叫介子推的人。

  據說,當年皇帝微服私訪,不料餓昏在一戶人家的門口,這戶人家的主人就是介子推。他見到有人昏倒在家門口,就想辦法救活了這個人,當時老百姓很窮,介子推家也一樣。皇上的這次微服私訪,使他了解到了民間疾苦。

  皇上回到京城以後,決定重賞救命恩人,但是當聖旨到達的時候,介子推嚇壞了,誤以為皇上要殺他,於是乘天黑,揹著八旬老母躲進了深山老林裡面。皇上派人找了三天三夜也沒有找到,於是想了一個辦法,就是用火燒樹林,他想用這個辦法逼介子推出來接受他的封賞。然而不幸的是,介子推和他的老母親被活活燒死在樹林裡,當人們看到大柳樹下這對母子的屍體時候,無不嘆息落淚。

  皇上知道以後也後悔不已,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失,下令每年到了清明時節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插柳枝,煮雞蛋,讓已在天國的介子推母子能吃飽飯,不餓肚子。

  時間過去了許多年,習俗保留了下來,但是對習俗的來歷,知道的人已經不多了。我想,也許清明節就是要告訴我們要時刻不忘感恩親人,感恩恩人吧。

  小學生清明節作文3

  又到了一年一次的清明節了,爸爸媽媽帶我回廣西老家去掃墓,我十分高興,因為又可以看到幾年不見的表哥表姐了,心情是那樣地激動,又是那麼地緊張,多希望可以快點見到他們。

  我家鄉的清明節是那麼的隆重了,家的祖墳分佈在風景秀麗的山上,清明節的時候,滿山遍野都是上山掃墓的人,山上一片熱鬧。長輩們準備了許多糕餅點心、水果飲料,一整袋一整袋用扁擔挑著,我們這些小孩子有的拿著鋤頭、有的拿鏟子隨後跟著,一家人一起上山掃墓。掃墓活動可有意思了,每找到一處祖墳,我們就分頭忙開了,有的除草、有的添土,不一會兒就把雜草叢生的墳頭整理得乾淨了許多,接著還要把五顏六色的墓錢插在墳頭的新土中,並用毛筆蘸上紅漆把墓碑上的字工工整整的描新一遍,這一來,日久未修的祖墳頓時面目一新了。大人們取出供品:燒豬、雞、鴨等擺在墳前,點燃了香燭,還燒了許多的紙錢,這些供品是給祖先吃的,紙錢是給祖先用的,這表示我們這些後輩對祖先的一片孝心。最後大家要按從大到小的輩份輪流磕頭祭拜祖先,有的口中還唸唸有詞呢。瞧,表哥念著:“祖先保佑啊,讓我考試高多幾分吧,不再被別的同學笑了!”你看看我表哥還是那麼可笑。還有更有趣的事呢,太爺爺的墓碑左列留有一行未曾描過的文字,我呢不假思索拿起了筆就描了一下,慌得爸爸一聲驚叫:“別動!”哦,原來這行字是留著給太奶奶逝世後才能寫上的,我差點闖了大禍,趕緊在太爺爺的墳前磕了四個響頭,希望他能原諒我剛剛所犯的錯誤,長輩們樂得呵呵大笑起來。

  掃完了墓後,可真是把我們給累壞了,但這一次的清明節我過得還真有意義,清明節讓我對我們的祖先增添了幾分得敬意,也增進了我和表哥表姐的親情。

  小學生清明節作文4

  我國有很多的傳統節日,其中讓我最喜歡的還是清明節。因為清明節時值萬物生長之季,這時我可以出去踏青、放風箏。更重要的是,我還可以幫奶奶做青團,品嚐到美味的青團。

  這天,我和奶奶到河邊採艾草。奶奶提醒我:“艾草要採頂上的那截,比較嫩!”我捏起一棵艾草,輕輕一折,艾草便到了袋子裡。採了一大袋艾草後,我拿來一個鐵盆子,把剛摘的艾草洗乾淨,然後我和奶奶一人拿著一根擀麵杖去捶艾草。“咚咚咚……”捶啊捶啊,艾草流出了綠綠的草汁。捶好之後我們把艾草渣扔了,草汁留著備用。

  開始和麵團了!我把黃油、牛奶、雞蛋和高筋麵粉倒在一個鐵碗裡拌勻,然後把準備好的艾草汁拌進和好的麵糰裡,用手一直揉啊按啊,直到這個麵糰看起來比較光滑為止。奶奶又把大面團揪成一個個小麵糰,搓成圓圓的。奶奶早就準備好了各種餡兒:豆沙、棗泥、鹹菜……我先把小麵糰捏成碗狀,然後放入自己喜歡的餡兒,再學著奶奶那樣將麵糰“碗”收口。哈哈,這樣青團就做好了。等到所有的青團都包好了,奶奶把做好的青團放在箬葉上,放到蒸籠裡蒸熟。等上二十來分鐘,香噴噴的青團就出鍋了。

  正是因為這美味的青團,我對清明節情有獨鍾。

  小學生清明節作文5

  清明節到了,我從六歲那年開始就要和媽媽去公園放風箏,今年不例外,這不,下午,我們來到公園去放風箏。

  我拿起風箏。,可是它好像不聽話一樣,我跑了好幾次,風箏也沒有飛起來,我又跑了好幾次風箏也沒有飛起來,最後一次才飛起來,"風箏飛起來咯",我不僅想起了為什麼清明節要放風箏,在古代的時候,人們放風箏,大多數都是犯下錯誤的人,他們會把自己的錯誤都寫在一個紙條上,把紙條粘在風箏上或固定在風箏上,然後放風箏的時候一定要看不見的時候,拿出剪刀,“卡擦”一聲,讓風箏隨風飄去,就是讓自己的錯誤流失了,自己就沒有錯誤了,也可以代表死去的親人,讓死去的親人可以安息。後來家家戶戶都來放風箏,就是家庭的錯誤消失了,可以避邪,避免家庭遭遇不幸。

  每年清明節的後天,我會把自己的大大小小的錯誤寫在紙條上,用固體膠輕輕的在風箏上抹一下,讓紙條暫時粘在風箏上,放風箏的時候,讓紙條隨風飄去,這樣,我的錯誤就沒有了。

  小學生清明節作文6

  今年的清明,天濃霧濛濛,細雨紛紛,地泥濘潮溼。沒有風,但卻陰冷,確真如“清明時節雨紛紛”詩中所說。

  我的家鄉位於的南盤江北岸的一個布依小鎮,屬於盤江十八布依古寨之一。我們布依族人家在清明節前幾天,都忙於家中的清明祭祀。時值清明,繁鬧的古鎮街道上行人稀少,但凡在有墳墓的地方卻是人影蠕動。

  這天,我早早的起床,跟著爸爸媽媽,頭戴濃霧,迎著雨絲,順著寨中青青的石板小路,雙腿裹著稀泥,深一腳淺一腳,來到了祖父祖母的墳前。霧濃雨細,四周很安靜。當爸媽在祖父母墓上插青掛紙並虔誠地在祖父母墓前的稀泥中跪下時,我的心猛然一緊,我感覺到墓地沉默了,一切都沉靜著。我不由得雙膝一彎跪在媽媽身邊,對著祖父母的墓磕了三個響頭。這時,耳邊傳來媽媽輕聲的話語:“祖父祖母啊,請你們保佑我們全家健康平安。”爸爸和媽媽給祖父祖母磕頭之後,我和他們來到燒紙錢的地方。我拿起一大把紙錢默默地一張一張往火堆裡丟去,一時漫天飛舞的紙絮飄灑,有的落在我的頭上,面前滾滾而來的熱浪也讓我受不了,可我還是堅持把紙錢燒完。

  小學生清明節作文7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的第五個節氣,它表示季春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15度時交清明時節。清明是表示物候特徵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對江南春雨的寫照。時至清明,氣候溫和,萬物生長,春暖花開,是踏青出遊的好時節,而這個時節也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

  清明那天全國各地都有舉行盛大的節日活動,常見的習俗有祭祖掃墓、踏青旅遊,然而遠不止這些,盪鞦韆、放風箏、做青糰子等等都是人們在清明期間要做的事情,久而久之就變成了節日的習俗,它們表達了人們對先人的懷念,對美好生活的祝福。清明節對人們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清明節歷史悠久,即是節日又是節氣,節日習俗的形成與此時的節氣特點密切相關。節氣為節日的產生提供了前提條件。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的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小學生清明節作文8

  天空上的雲朵變化,黑滾滾的灰雲飄在了一起,太陽毫無光輝,低沉的怒吼昭示著無盡的深淵。一個金光的雷霆,正中了一棵蒼老的古樹。就此燒了其它的同伴。這突如其來的危險讓三十名土兵跑到了涼山。他們的身邊掠過層層樹木,眼前的是蔓延至各外的大火,他們深知可能一去不復返。可能幸運地大汗淋漓地回來。樹在不斷燒燬,草被燒成焦灰。手持消火器的他們走在滾燙的土地上,臉上的表情嚴肅又莊重。我想,他們心裡有著大江大河,有著豪邁情懷。穿梭在林子裡的無數身影,下定決心除掉這場惡火,這場傷害人民的大火。一個小時,一個小時耗過去了,誰也不知道他們揪心的艱難,他們被大火侵蝕的肉體的痛苦,大火輕輕有所退卻,而他們也永遠地倒在了黑煙中。

  這無情的,冷酷的大火,不食人間溫情,讓他們的生命就此終結。但我們幸福地活著,這幾滴飄落的雨滴,在光下的微弱地流著,流動的是更多的思念以及光的希望。

  柔和的陽光灑在無數人的家中,這是用生命換來的。草木生長,我們也成長,花兒怒放,我們也綻放。不僅是在這個溫暖的清明節,還有許多三百六十多天,這麼多的美好,都是他們在背後砥礪前進,替你抵禦未知的危險。

  小學生清明節作文9

  每到清明節,學校都會組織一些同學到革命烈士園去掃墓,今天我要很榮幸的成了隊伍裡面得一員。

  早上,我們早早地來到了學校,在操場上集合。沒大一會兒,開著校長便來到我們眼前。我們大吃一驚,平常穿著華麗高貴衣服的校長,今天卻變成了一個“拾破爛”的(因為今天穿的很樸素,所以稱之為“拾破爛”的)“小老頭”。我們笑著問校長:“大貴人變拾破爛的啦?”校長一身嚴肅,說:“今天我們是去掃革命烈士的墓,穿那麼好乾嗎啊!”說完,又向我們擠了擠眼,我們再一次笑起來。

  說著,說著,我們便上了車,來到了革命烈士的墓前。我們掃了墓,祭奠了他們。我站在烈士墓前,想了很多:我們之前的先驅們,為了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為了能使我們的祖國解放,曾不惜獻出了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我們有什麼理由辜負他們的希望,有什麼理由辜負他們的期望。為了之前的先驅們;為了自己的父母;為了生我們養我們的祖國,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有什麼理由使我們愛貪玩。

  在清明節這天看到烈士紀念碑上曾經的英勇,和大無畏精神,每個人都為之感動。

  小學生清明節作文10

  俗話說“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幾天真的下了不少的雨。可是並沒有影響我過節的心情。

  祭祖

  昨天下午,天開始放晴了,我和爸爸拿著菊花去祭祖,為什麼要拿菊花呢?不用別的花呢?原來菊花寄託著哀思。

  到達目的地,印入我眼簾的是一望無際的美景,先是一片原始森林,那兒的樹木十分高大,路邊上有一個小小的泉水坑,水清澈見底,這兒環境真美呀!

  站在祖先的墓前,我們將菊花種在墓前,爸爸告訴我菊花可以年年綻放。接著,爸爸點了幾根香就拜了,拜完後就是給祖先燒元寶的時候了,我知道這一些元寶中有一部分是我做的,燒完了,我們就回家了。

  這一次祭祖的地方,我可是第一次來,環境真不錯!

  吃清明餜

  到了晚上,我們和姐姐一家圍坐在一起吃晚飯,這一次清明餜,給了我深深的印象,因為這一次的清明餜十分不一樣。

  以前,我一口氣要吃很多個,可是,這一次我一個也沒吃下肚子,只是咬了三口。原來這一次的清明餜不是奶奶做的,而是買的。買的那些清明餜餡少皮厚,十年來都是奶奶親手做的,餡多皮薄,用力一壓就有一大堆餡跑出來,那口感才好!真讓人回味!

  這就是我喜歡的清明節!

  小學生清明節作文1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個詩句讓我們知道清明節經常會下雨。古往今來,大家大都在這天去祭拜祖先。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非常有名的一個節氣,我對“清明”有著很大的情感。“清明”引我注意的是一次上山。

  清明節時下雨,跟平常的春雨一樣,雨的前後一般都是陰沉天,綿綿不斷,叫人舒服,讓人輕鬆,是上天給予我們神奇的雨,滋潤了山上的樹木。下雨這天,地上還很潮。那天,我和我的家人一起去了山上,山上霧氣很重,有點看不清,就像神仙下凡一樣。我們去山上是為了祭拜祖先,雨在下著,天上的人是在哭嗎?我害怕。

  我想我太奶奶了,她非常慈祥。小時候她給我們做的又香又甜的糕點我還記得。她現在一定在看著我們,這樣想,我的心不由的輕鬆了,她一定能保佑我考上好大學。

  外婆在墳前端好了飯菜,點上了蠟燭,就跪下來哭了,誰不想自己的父母呢?

  清明,我害怕,我感覺靈魂在繞著我飛;清明,我溫暖,感覺太奶奶就在我身邊保佑我;清明,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情感。

  小學生清明節作文1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今天是四月五日清明節,但不是古人說的“雨紛紛”,而是明媚而燦爛的陽光。我們一家去山上掃墓。

  準備好東西后,我們就出發了。路上的風景可好了,到處山清水秀。往水裡一看,一眼能望到底,但我們的心情卻很沉重。一想到逝去的親人們,心裡有一種酸酸的感覺。

  來到掃墓地點,我們各自忙開了。爸爸不知從哪折了幾根樹枝放在一旁,又和舅舅拿起彎刀,抓著墳上的雜草,割了起來。“爸爸,我也想割,可以嗎?”爸爸聽了我的話說:“你還小,一個不小心會把手指割傷的。”爸爸看見我失望的樣子,又對我說:“等我們除完草,你就來插樹枝,掛紙錢。”

  等爸爸除完草,就到我出場的時候了。我拿著樹枝準備往墳上插時,舅舅叫住了我:“等等,樹枝的末端還沒削尖。”說完,舅舅把樹枝一端削尖交給我。我拿起樹枝,用力地插入墳頭,又拿出黃紙掛在上面。我看見爺爺在點香,燒紙。我又學著爺爺的樣子,拿著香在火中點燃,鞠躬祭拜……

  掃墓結束後,帶著對逝去親人的懷念和祝福,我們踏上了歸程。

  小學生清明節作文1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天是清明節,天氣並不好,有一些陰沉,我們的心情卻十分的沉重。我們全家人一起去祭奠姥爺。

  爸爸媽媽拿著一疊燒紙點燃。我也拿起一疊燒紙,懷著悲痛的心情把紙引燃。在火光中我彷彿看見了姥爺那張慈祥的臉,想起在我上幼兒園的時候,姥爺怕我小走路慢,每天他就揹著送我去上幼兒園,每次我都沒有遲到,但是姥爺頭上卻有幾顆如豆子般的汗珠。

  有一天夜晚,我生病了,爸媽不在家,姥爺知道了,立刻跑到我家,揹著我把我送到醫院。當晚,我住進了醫院,發燒到39·5度,姥爺一直在病床前照顧我,直到第二天凌晨5點鐘。

  記得在我三歲過生日的那天,媽媽下班晚,忘了買蛋糕。姥爺知道後,馬上放下手中的活,穿上衣服疾馳而去。那天很熱,老爺去了好長時間也沒有回來,終於在十二點姥爺回來了,手裡捧著一個大大的蛋糕,望著滿頭大汗的姥爺,我的眼淚不爭氣的留了下來。

  這樣的事太多了,一樁樁,一件件。每當想起過世的姥爺,想起他為我做過的.每一件事情,我就會淚眼朦矓。思緒把我帶回到了現實,在以後的清明節我都會為姥爺上墳燒紙,願姥爺在另一個世界裡能夠安息。

  小學生清明節作文14

  清明節,這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節日,包含著對已故親人的思念,蘊藏著已故好友的感傷。情淚點點、細雨綿綿,更能表達人們悲傷的感情。

  清明小景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美妙的千古絕句,表達了詩人對清明時節的感嘆。今天清明節雖未下雨,但前些日子卻一直下著迷濛的小雨,成千上萬個晶瑩的小水珠從天而降,發出滴答滴答的聲音,給即將來臨的清明節增添了幾分悲傷。清明前夜,人們三五成群,在路邊燒紙、焚香,祭祀死去的親友。夜幕之下,火光星星點點,構成了一道別有特色的清明小景。

  清明悲情

  故鄉的土地下,躺著我親愛的姥姥,我未曾見她一面,甚至連一張她的照片都沒見過。她在媽媽十五歲的時候就與世長辭了,每提到這裡,我就會感到十分遺憾,媽媽也會留下悲傷的淚水。

  在祖國的黃土下,躺著一位位革命先烈,他們雖與我們毫不沾親,可他們是為我們祖國這個大家庭而死的,是為我們中華民族而倒下的,是為我們的五星紅旗而壯烈犧牲的。他們與我們是一家人。讓我們為他們低頭默哀吧!他們雖不在人世,可他們的心、一刻充滿熱血的心還留在人間!

  清明節,讓我們為已故親友送去思念的淚水,為革命先烈致以崇高的敬禮吧!

  小學生清明節作文15

  清明節又叫寒食節,字面意思是清明節那天,只能吃冷的食物。不能生火做飯,這個來歷和重耳有關。

  古詩上說;“清明時節雨紛紛”但是今天的天氣確是陽光明媚,風和日麗的,是掃墓的最好季節。一大早我和家人一起去公墓,看望太公太婆,這是重要的習俗。到了公墓那邊,已經是人山人海,他們也應該是去看望自己的父母,親人的吧!

  外公用手撫摸著太公太婆的照片,不禁流下了眼淚,我們把各種各樣的水果,蛋糕,果凍,餅乾,放在墓碑前,讓他們大吃一頓,外公說:“以前我們生活水平不高,都沒見過這些東西,今天,你們要好好的吃一點。”然後,我們把紙錢燒給他們,讓他們有的住,有的吃。接著,我跟媽媽一樣,手裡拿著香拜了拜,說:“祝你們平平安安啊!”最後,外公和大伯伯影片,遠在黑龍江的大伯伯讓外公和太公太婆說:“路太遠了,你的兒子回不來,但是我們永遠想你們啊!”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這些寶貴的習俗,我們應該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小學生清明節作文16

  昨天,爸爸、媽媽帶我和叔叔阿姨們一起去郊遊,有一個阿姨家的孩子和我一樣大,叫王淦泳,我們是好朋友,能和好朋友一起去郊遊我非常開心!

  我們去的第一個地點是黃河灘,因為風很大,把沙子吹得滿天飛,就像來到了沙漠,幸好我和王淦泳戴有“奧特曼”面具擋住了風沙。黃河岸邊的沙灘踩上去軟軟的,很舒服。我和王淦泳還有一個小弟弟堆了一座城堡。黃河岸邊有沙灘摩托車,爸爸媽媽和叔叔阿姨輪流騎著,我和王淦泳輪流坐著,我第一次坐這樣的車覺得就要把我給彈飛了,沙子飛到我的頭髮上衣服上,非常刺激!

  我們去的第二個地點是萬畝桃園,那裡桃花開了一大片,就像花的海洋,我們在桃園裡玩捉迷藏,玩得很開心!

  該吃午飯了,我們來到了一個叫桃園仙境的飯店,那裡的飯真香,飯店了還養老許多雞和鵝。

  下午,我們來到了萬里黃河第一館嘉應觀。我們跟著講解員轉了一大圈,瞭解了很多古人治理黃河的知識。

  該回家了,雖然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沙子,但是我們都很開心!

  小學生清明節作文17

  今天是清明節,吃過了早飯,我就和家人一起去掃墓了。

  我一邊往墓園走一邊想:九泉之下的外公過得快樂嗎?我們又來“看”你了。

  哇!墓地上的野草又長了出來,我立即套上手套,與大人一起拔草。我用力一拔,它倒是沒啥動靜,我卻差點摔倒在地。呵,這小草還挺“倔強”,我不信拔不起它。我搓搓手,站穩腳,雙手握緊小草,用力一拔,終於拔出一撮草,可我也因為用力過猛而摔了個四腳朝天,哥哥姐姐都笑彎了腰……透過我們近一個小時的努力,野草們終於“全軍覆沒”了。

  此時,全家人都站在外公墓前,我和哥哥姐姐也一下子安靜下來。雖然外公去世時我還很小,可媽媽經常給我講起外公和我們幾個孩子的故事,在我的腦海中經常會浮現出外公的笑容。每年,我們都會來“看望”他,他一定很高興,因為我們都長大了,都懂事了;他也一定聽到我們剛才的笑聲,他一定也笑了。

  這一次的清明掃墓讓我感受到了其實清明並不是一個悲傷的節日,而應該是用我們的幸福讓先人安心的節日,不是嗎?

  小學生清明節作文1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唐代詩人杜牧寫的《清明》。

  今天是4月5號一大早,爸爸就拉我起床說:“清明節到了,祭祖墳了。這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我連忙說:“誰不知道哇,就好像只有你知道是的。”我和媽媽一唱一和,害得爸爸連一句話都不敢說。

  我們一家八口都來到祖墳前,大伯和媽媽一起把墳墓前的雜草拔乾淨,接著又將帶來的水果和茶杯放在墓碑前。爸爸和伯伯一起點燃鞭炮,爺爺和奶奶點了幾炷香站在墳墓面前。我和表姐學著爺爺和奶奶的樣子也點了幾炷香站在墳墓面前,然後再學著爺爺和奶奶說些什麼話。但我心裡卻想:我要好好學習,將來考大學,這樣才能對得起我的祖宗。我知道這樣小時沒有憂愁的我一定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最後伯伯拿出酒倒在墳墓前的酒杯裡,然後再把酒倒在了土地上。

  祭奠好祖先後,我們一家人就踏上了回家的路程,在路上,我心想:將來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後做一個有用的人,孝敬長輩……

  小學生清明節作文19

  “清明季節雨紛紜,路上言我欲銷魂。”這是大詩己杜牧眼中的清明。昔年的清亮沒能下雨倒是下伏了霧。爸爸媽媽很早就沒門往掃墓了。

  爸爸告知我,清明節是祭祀先祖的節日,在中邦未經有2500年的歷史。每集體都有本人的先人,代代相傳,才有了昨天的咱們。在清明節抒發對先祖的哀悼和懷念是中國人的傳統風俗,只有記得感仇的人才是一個實正的人。

  清明節的時候疏人們會用紙花圈、臭火、青餅等器物去寄託悲念。跟著時期的提高,人們開端用鮮花來取代,這樣更環保。其適用什麼皆不主要沉要是表白一種情意。

  昨地晚上,我在床頭晃上了外私迎我的沙漏,望著沙子從一頭緩緩地撒到另一頭,外公跟爾在一訖的情景,就象抬片子一樣在面前擺特殊是他伴我釣魚時哈哈大啼的樣子......我不曉得外公會不會象《天藍色的此岸》中的小男孩哈害一樣溜歸來瞅我,反正我很想他。

  清明節的時候天色清清明明,是萬物復甦的節令,也是遊覽踩青的佳時節。藉著惡氣象到郊外吸呼一下新穎空氣也是清明節的習俗。每個節日都有很豐盛的內涵,我長大了會知講得更多。

  小學生清明節作文2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的古詩大家一定都知道,甚至有些同學會背,可今年的清明和古詩不一樣,今年的清明節是在陽光明媚中度過的。對於中國特有的傳統節日—清明節你又瞭解多少呢?

  說到清明節,大家一定會去掃墓來祭拜自己的親人,也有人是去祭拜革命烈士們,在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墳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上新土,折幾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後叩頭祭拜,最後在吃掉酒食回家。

  清明節,青團是不能少的,傳說我國古代由於清明焚火,所以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我國江南一帶就用艾草的汁拌進麵粉裡,再包裹進豆沙餡,便成了青團,關於青團的名字也有所不同,青團又名艾團也名清明果。

  俗話說:“清明螺,賽只鵝。”農家有清明吃螺絲的習慣,這天用針挑出的螺絲肉烹食,叫“挑青”。吃完的殼則丟在自家院中,有風輕輕吹過螺絲殼發出那種清脆的聲音不僅動聽,而且還可以嚇跑蛇蟲鼠蟻。所以每到清明節百姓家都要吃上一大盤清明螺呢!

  透過我的介紹你是不是對清明節有了新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