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清明節> 說清明小學作文(通用11篇)

說清明小學作文

說清明小學作文(通用11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清明小學作文(通用11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說清明小學作文1

  又是清明。“清明”是一個讓人神清氣爽、心旌搖動的詞,不得不說。

  作為節氣,清明時節,氣溫變暖,細雨紛紛,地氣還陽。《歲時百問》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春天的帷幕徐徐拉開,春風和暢,草木在瀟瀟的春雨中茂盛起來,燕囀鶯啼,一派生機,正是春耕春播的大好時節,就像民謠說的,“清明穀雨兩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可見,清明對於農業而言,是一個重要的節氣。

  清明對於窩了一冬天的人們來說,更是喜不自禁。“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經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清明的春雨讓詩人心中充滿了喜意。於是,人們在“江上冰消岸草青”之時,“三三五五踏青行”,盡情享受郊外大自然的美景。

  清明還是個節日。作為節日的清明,與純粹的節氣是有所不同的。節氣是反映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節氣的清明,古往今來歌詠的詩文多極,最著名的要算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了。歌詠節日的清明的詩文似乎不太多,但也有寫得非常好的,如唐代詩人韓翃的“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作為節日,清明在一定意義上說,是沾了寒食的光,韓翃的詩也似乎透露出了這樣的資訊。清明作為一個節氣要比節日古老得多,兩千多年前就有這個節氣了。而作為節日初始時間,應該是唐玄宗二十年的事了,皇帝詔令天下:“寒食上墓,禮無經文,近代相傳,寢以成俗。士俗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正式廢止了其他時間上墳,只允許在寒食節進行墓祭。而寒食又與清明相隔僅一兩天時間,慢慢地人們就把清明當寒食而成為節日了。此前人們掃墓,一年之中有好多個日子:每月的初一、十五和一年中的二十四個節氣,是都要到陵墓上去祭祀的。大概只有到了宋代,清明才成為祭祀先人的節日,宋代詩人的一首詩似乎可以作證:“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在一年的所有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但人們一般已不把冬至當作節日來過了。而“清明”,一直是讓人神清氣爽、心旌搖動的,不得不說。

  說清明小學作文2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一年一次的祭故掃墓,一年一回墓裡墓外人的對話。4月4日,我們全家去了鄉下掃墓,中午到鄉下時,天開始下起了雨。春天的鄉村到處洋溢著生命的音符和泥土的芬芳,田野草木青翠欲滴,野花遍地,火紅的杜鵑花會在每個角落向你綻放笑臉。

  兒子快活地奔跑在鄉間的小路上,把大人這莊重的祭祀活動,變成了一次愉悅的踏青。是啊!清明本是踏青的好時光,古人將清新明麗的春之歡樂與生離死別的人間悲酸合為一體。

  其中藏有怎樣的玄機呢?也許,生與死,本來就是順應自然的輪迴,優雅相對才符合人生真諦。生與死的行走充滿詩境,生命才能獲得本有的尊嚴和高貴。

  萬物復甦之際,人們傾城而出,郊遊掃墓,讓清明成為生者與逝者合歡的節日,這正是先人的大智慧啊。 婆婆在墳前燒紙時口中唸唸有詞。

  大意是讓墳裡的人好好過,保佑墳外的人平安幸福,我想大多數人上墳的人都是這樣的吧。要墳裡的人保佑墳外的人,首先還是要墳外的人保佑墳裡的人;只有墳外的人過的好,才會慷慨地拿出更多的祭品來祭奠墳裡的人。

  我想,陰間陽間該是一個樣吧,在哪一邊都不容易,要想活出個人樣來,靠誰都不可靠,誰都活得不輕鬆。還是老祖宗那句話說得好——自強不息。首先把自己過好,只有自己過好了才有能力去照應別人,不管是墳裡墳外的人都一樣。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

  說清明小學作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對於清明節有感而發的詩句。

  今年清明節前幾天,爸爸和媽媽就買來“燒紙”自己在家裡折起了“金元寶”,我雖然覺得應該“文明祭祖”,但是還是不能說服爸爸媽媽的傳統觀念,沒辦法,閒下來的時候我也只好幫助折了一些“金元寶”。

  4月5日清晨,爸爸媽媽和我早早就起床,我們和大伯二伯一起約定好在奶奶那兒集合,然後集體去公墓祭掃。

  我們8:30就到達了公墓,可現場還是“人山人海”

  我們在爺爺的墓前靜觀了好久,爸爸清理一下墓地周圍,二伯把很多“紙錢”擺放好了,大伯還點上了一根香菸放在了“案頭”我想他是想給爺爺也抽上一支。看得出來,奶奶和爸爸還有伯伯們都有點傷心。我雖然沒有親眼見過爺爺,但覺得自己生下來就沒有爺爺了,還是覺得很遺憾……

  今年的公墓祭祖我還是發現了很多不文明的行為。

  事例一:一路上,我發現有許多掉落的紙元寶在地上。樹中間還有許多垃圾堆在一起,顯得很髒。

  事例二:我們把元寶燒成灰燼。風一吹,灰燼全部飄在空中。不但會汙染空氣,而且很不美觀。還有許多乞討的人們在別人傷心時來要錢,不給錢就不走,這明顯是“趁人之危”呀!

  我提倡大家用鮮花代替紙錢,這樣就既環保,又讓公墓更加美麗了!

  說清明小學作文4

  清明這個節日是寄託人們的哀思的,不像其它節日那樣喜慶,大家忙著掃墓祭奠逝去的人,人們帶著鮮花美酒到陵園掃墓祭拜,在燒上一些紙錢藉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裡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也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著。清明節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做清明粿,也叫“菠菠粿”,是福州特有的清明節供品,這做清明粿可是有講究的,是用菠菠菜(生長於南方的一種野菜,可食,味甘,性涼,搗爛壓成汁呈青綠色)壓榨成汁,滲入米漿內揉成粿皮,這做粿皮可不簡單要把菠菠菜汁倒入糯米飯中,然後放到一個石臼裡反覆的捶打直到把它錘得和菜汁完全融合變成綠色,然後以棗泥、豆沙、蘿蔔絲和炒過的肉末等為餡捏製而成一個個小包。雖然它造型比較簡單,但味道十分清香,菠菠菜的青綠色賦予清明粿以春天的綠意。清明節前後,福州家家戶戶都要做菠菠粿,來祭奠逝去的人。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雨在飄灑,人生思緒在輕揚。對冥冥之中的祖先或親人的景仰與懷念,重溫自己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天問,也許我們能再次從心靈深處感受一種人生的超越,體會一份血緣親情的真純,在祖先血脈依存的凝聚力與感染力中,夢尋一段嬌花照水、楊柳臨風的美好境界,清明節是我們祭奠逝去親人,也是我們對過去的回憶。

  說清明小學作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唐代詩人杜牧寫的《清明》。一眨眼,又一年的清明節到了。

  清明:又稱寒食。在這一天氣溫升高。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俗語。大人們在清明節都會去掃墓、祭祖。

  車行駛在路上,人們的臉上都沒有了往日的笑容。面帶悲傷。到達墓前,眼前一片狼狽,墓碑上長滿了雜草。大人們連忙奔過去,有的用鋤頭挖,有的用鐮刀去割,有的直接用手把草連根拔起。雜草清理完後,人們把在路上精心挑選的祭品整齊的擺放在墓前,有水果、紙衣服、紙房子、紙手機等。擺放完祭品,就開始跪拜了,大人雙膝跪地,雙手合十。邊跪拜,嘴邊還唸叨著,讓亡人保佑子孫健康幸福,考上大學。說著說著,眼睛裡泛起了水霧,一顆晶瑩的淚珠滴落在墳前,人們彷彿想起了昔日與已逝者在一起的幸福時光。

  祭拜完畢,就開始放鞭炮了,炮聲震耳欲聾,紙屑和灰塵、煙霧漫天飛舞,籠罩著整個山頭,那漫天飄飛的煙霧,帶著人們對親人的思念,飄遠了

  雖然放鞭炮代表了人們對已故親人的懷念,但紙屑、灰塵的確汙染了環境,現在不是提倡環保嗎?大多數人已經把鞭炮換成了鮮花,這樣也同樣能代表對亡人深深的思念。

  說清明小學作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聽著這句詩句,大家必須會說,這是關於清明的,這還不完整,這就應是關於清明掃墓踏青的,也就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就在今年,我親自經歷了一次掃墓活動。

  清明節那一天,我要去掃我曾祖父和曾曾祖父的墓。此時我們三五成群地來到墳墓邊,大家就忙忙碌碌地幹了起來,有的在拔草,有的在掃地,還有的在閒聊,幹完了這些,只見旁邊幾個老人拿出打火機,拿出一張張紙錢,在墳墓前燒了起來,紙錢越燒越多,火也越來越旺,火堆裡還冒出一團團濃煙,撲鼻而來還散發著一陣陣臭味,整個墓場都烏煙瘴氣。突然,一陣風吹過,一張帶著火的紙錢就飄了起來,我心裡想會不會引起森林火災啊!我心裡正為山上的樹木們著急,它們要瀕臨死亡了,這該怎樣辦呢?我正著急的時候,有個人拿著掃把上前制止了這個“火芯”,我的心才平靜了下來,之後,我就問媽媽:“他們為什麼要燒紙錢?,此時這樣多危險啊?”媽媽說:“是啊,他們還不懂科學你也能夠投稿,以為這樣做是對過世親人的關愛,也想讓他們給自我及家人帶來好運,其實,這是錯誤的,只要我們心裡對過世的親人存著懷念就夠了。”這時我才恍然大悟。

  經過了這次掃墓,我明白了清明節的好處。我更期望每個人都能用科學環保去掃墓,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美麗!

  說清明小學作文7

  冬天過去了,萬物復甦,這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從我記事開始,每年清明節的這一天,母親就讓我換上軍色的春裝,帶著紙錢,領著我上墳去。

  我們家去世的人都埋在“別雞坡,那兒離我家很遠,要轉好幾道車。記得小時候,我總是很高興去上墳,因為母親在墳前一燒紙錢,就管不著我了,我便滿山遍野地到處玩,直到母親把我拖上車去。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去上墳不再又玩又鬧了,而是逐個逐個地觀察每一座墳。古人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我想起唐代大詩人的這句詩歌時就想到好像清明節快要到了,清明的腳步已經不遠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經過,半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於到了奶奶的墳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個躬,拜了幾拜。給奶奶請了安,對他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後,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把弟弟嚇的嗚嗚大哭起來。後來我又默默的在墳墓前許願“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學習快些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有成”。

  不愧麼的有趣不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節日啊,是那麼的有意義,不平常好多了了,是那同尋常。又有活動,又有學問,還有佳餚。是一個與其他節日不同的節日。比西方節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義。

  說清明小學作文8

  清明節如期而至,路邊又開始擺出一籃籃白色的菊花。我和家人們邁著沉重的步伐,一起去給逝世多年爺爺掃墓。

  爺爺葬在莊橋山上,他走了已經六年,是在我七歲的時候。我抱著兩束白菊花,同家人們一起沿著山路來到爺爺的墳墓,天湛藍湛藍的,往日外出時的歡聲笑語銷聲匿跡,大家都沉默不語。

  我抬頭仰望著天空,白雲遮住了刺眼的陽光,卻擋不住我的悲傷。媽媽慎重地將貢品擺在墳墓前,奶奶點燃了三支香,伴隨著升起的青煙,唸叨著這一年來的瑣事;爸爸和大伯徒手拔光了墳墓前縱橫生長的野草,用溼抹布把墓碑上的灰塵擦乾淨;我扭頭瞥見哥哥盯著爺爺的墓碑看,雙手握緊著拳頭,紅了眼眶,強忍著淚水。是啊,爺爺生前可是最寵愛我和哥哥了,我把手中的白菊花輕輕地放在墓碑旁,注視著爺爺的遺像,思緒紛飛……

  爺爺的頭髮花白,飽風霜的臉上,刻滿了歲月留下的皺紋,那雙溫和的眼睛總是閃爍著慈祥的光芒。還記得小時候我特別喜歡吃奶糖,天天纏著爺爺給我買。纏得多了,爺爺也就多了個習慣,在我從幼兒園回來之前,他就會去家對面的小賣部給我買來奶糖。他最愛笑呵呵地看我吃奶糖的滿足樣,溫柔地摸摸我地頭:“多吃點。”

  鼻翼旁感受到了一股溼意,沁涼。該回家了,大人們都收拾妥當,墳墓前只剩下寫燃盡的香灰,顯得空蕩而又淒涼。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爺爺,我會經常來看您的……

  說清明小學作文9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那裡面蘊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我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我所知,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此時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這天是星期六,我爸爸一大早說:“清明節到了,祭祖墳了,這是我們中華的風俗。”我得意地說:“誰不明白啊!好像就你明白一樣。”

  我和爺爺爸爸媽媽四個人來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打火機,然後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我們放完鞭炮點了幾根香,我學著爸爸媽媽的樣貌,先鞠躬,再說些什麼話,我的爸爸媽媽在說什麼我聽不到,但我口中在說:“我要好好學習,以後考上大學,這樣才對的起父母“我明白我這樣只說說不做是沒有用的,而是要實際行動起來。最後,我爸爸拿出一些吃的東西和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裡,然後倒倒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說:“你們這樣祭祖墳不怕旁邊那些野草著火嗎?”他們說:“當然怕啊!但只要留意點就行了。”

  說清明小學作文10

  冒著濛濛細雨,我們又來到了春天,清明又來了。

  清明的習俗當然是眾人皆之的知的,吃清明糕,掃墓而是磨滅不了的傳統,而知道清明糕怎麼做的人,那應該就沒有多少人知道了。

  首先,跟其他米制品一樣,先反放大米在石磨上面磨5到10分鐘,但清明糕是用艾草做的,它真正的名字叫青團,是浙江一帶的傳統特色小吃之一,青澀,製作過程是用艾草的汁拌進糯米粉裡,再包裹進豆沙餡或蓬蓉裡,不甜也吃不膩,吃起來有一股濃濃的青草味,現在的配方有了一些改變,有的用麥漿草,青艾汁,也有用蔬菜汁做的。也有用於祭祀用的,也有被人當作春天踏青的小吃。

  掃墓,一般先是買幾朵塑膠的花,和一些蠟燭和一大堆祭祀的東西,只是隨意一數,就是兩大袋,先是把墓前的雜草。汙垢還有一些樹幹打掃乾淨,而我們小孩子就可以在墓的邊緣走來走去,第二步就是點蠟燭,點在用石頭做的小廟裡,然後把廢柴燒起來,然後就可以把其餘的金銀燒了,然後還可以把帶過去的東西分給大家分享,俗稱:“墓餅”。

  掃墓好了之後,還可以坐下來慢慢地品嚐著青團,細細的品味著清明之味,而且這個節氣還有一首杜牧寫的詩,叫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說清明小學作文11

  徒步走在荒涼的街道上,遙望四周,廖無人煙。怕也是因為這清明緣由吧,我自嘲的望著天地。

  看著這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建築。當真是世事無常,物是人非。終於我看到了些許人煙,她們齊齊奔向祭祖之路。踏青山,拜青冢。我不禁跟上她們的步伐。

  終,我走到了一片白樺樹林。此時此刻,一股溫熱的暖流流淌在臉頰。

  是啊,這便是他最後的棲身之所啊,這是我親愛的母親啊。我跪在地上已泣不成聲。微風緩緩佛過我的臉頰,彷彿是想擦去我的淚水。這白樺林還是白樺林只是少了一位白髮婦人倚在這罷了。

  我慢慢向前挪動,摸索著母親的墓碑。“娘,我回來看您了”。只可惜她再也聽不到了。這是她最愛的白樺林,她最愛的孩子啊!雖未能對著白色的蠟,燒堆蠟黃色的紙,放匹響亮的鞭炮。我則只能在此向著您的墳頭深情拜別。

  微風吹起片片樹葉,捲起絲縷灰燼,伴著裊裊炊煙,直上雲霄。

  “我經由光陰,經由山水,經由城市和鄉村,同樣我也經由別人,經由的一切他者及由之引生的思緒和夢想成就了我。”那些過去的再美好也終究是過去,是回憶。此時,春光正絢爛,負出清明的承重。

  這天地廣闊無垠,人生何其渺小。看世間花開花落,望天空雲捲雲舒。

  且拜且祭,且憶且思,且泣且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