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情感作文> 情感作文:媽媽說

情感作文:媽媽說

情感作文:媽媽說

  媽媽說,女孩子要獨立,不能喜歡依賴。媽媽說,好好讀書,出來自己不吃苦。倘若書念不盡了,也要做個有志氣、懂自愛的女孩,不能讓別人說閒話。媽媽說,女孩子要乖巧,要體貼。我聽得很認真,卻在懵懂的年紀裡,情不自禁地叛逆與任性。我曾做了錯事,恨極了的媽媽打了我。我一度以為我們的母女關係會因此決裂,媽媽卻堅持說,我依舊是她的驕傲,她的希望。

  我想說的是,時至今日,無論媽媽在描繪嬰兒時的我是多麼的可愛時所流露出的甜蜜與淡然是多麼的真實,我還是覺得我的出生是媽媽的苦難。那是聽爸爸說的:我出生的時候,已過了預產期的媽媽大出血,好不容易被醫生搶救過來,受盡了辛苦。於是,我深深地記住了那一天:永遠的十一月二十日。

  被我深深記住的,還有我的童年。

  我的童年是不幸福的。在我還在蹣跚學步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因為工作的原因離開了家,把我扔給了做教師的爺爺。我在爺爺家度過了我的童年,唯一的記憶就是期盼,而期盼著的那個人,我只知道叫“媽媽”,卻沒一點印象。每到過年,每當看著同齡的小夥伴都有媽媽牽著手,我就坐在門前,哭著問奶奶,為什麼我的媽媽不在我的身邊。奶奶只是抱著我不住地說,媽媽其實很想我,很快就回來了。我聽了就接著坐在那兒,傻傻地盼。直到有一天,媽媽回來了。不認識她的我很麻木地喊了一聲“阿姨”。媽媽一下子哭了,那是我第一次看見媽媽哭。後來,當我得知她就是我的媽媽時,我開心的抱著她不放,怕一鬆手就再次失去。這是一種很神奇的感覺:在童年的記憶裡,我沒有得到媽媽的照顧,但我依然愛她,覺得她非常親切。

  而我又是慶幸的。做教師的爺爺和慈愛的奶奶把我照顧的很好。在童年裡,我一直有乾淨的衣服穿,有飯吃,有零用錢,有時間玩。我因此一如既往感恩般地規矩著做個好小孩。雖然也調皮,卻從不惹爺爺奶奶傷心,時常惦念著別人的好,小心翼翼的成長。也正是這樣,時光才沒有在我身上留下一丁點讓我撫摸到疼痛的疤痕。我感謝很多,起碼我無病無災地長這麼大。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長輩們對我的悉心照顧。

  八歲時的我,有了爸,有了媽,有了一個完整的家。滿以為幸福的日子來了,耳畔卻總是充斥著爸媽的吵架聲。他們曾經的一次吵架,差點散了一個家。後來,長大的我笑著問媽媽,為什麼不和爸爸離婚。媽媽說:“因為我要給你一個完整的家。”我忽然哭了。

  我很淘氣。十八歲的我,依然會在清晨醒來時推開爸媽的房門,鑽進媽的被窩,抱著媽,聽她講她小時候的事,聽那些她講來是無比快樂、我卻感到有苦難與憂傷的童年、少年,也許這是時代前進後感官迷失的悲哀。我們是跳著皮筋長大的一代,當雙手不再髒兮兮、額頭上不沁著汗水時,我們就不經意地告別了童年。然後在偶然的回憶裡,感到一絲絲時光流失的苦痛。我們由一個時期轉到了另一個時期,前期的我們不知苦痛,後期的我們,一點點的苦痛都承擔不起。

  雖然我是獨生女,但我不是嬌貴的公主。

  媽媽寵我。也許出於對我的虧欠,在我的記憶裡,我很少被媽媽體罰。也許是這種“慈母敗兒”的模式影響了我,導致我一直有感於自己只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孩。十五歲的我,牽著媽媽的手散步在樓前的小路上,說,媽媽,我不想住商品房,我以後要讓你住別墅。我當時並不知道這句話在媽媽心中會落下多麼深沉的一份感動。而事實上,只是我喜歡養狗,並且對一隻愛犬的'死亡耿耿於懷,覺得未來需要一個院落,需要一間獨立的小屋,來為我的狗狗提供棲息所在。而在這個樓盤林立的城市裡,商品房顯然是那麼的不合時宜,結果只剩下了別墅。我是一直希望自己能兌現自己給媽媽的每個承諾,哪怕是不經意的一句戲言。因此,那句話成了我的目標,成了夢想,也逐漸成了負擔。而現在,每當我彷徨於前途、不忍面對時,總是想起它。然後,笑著把眼淚擦乾,繼續努力。但是,媽媽不溺愛我。她讓我做家務,自己洗衣服,跟她學做菜,見誰都要主動問好,還教我很多做人的道理。這種寵而不溺的模式讓我有了一個很幸福、很健康的少年時光。

  然而,我覺得自己很不爭氣,辜負了媽媽。從幼兒園到小學,我一直是媽媽的驕傲。然而,到了初中,我覺得自己受了欺騙,於是開始厭學。上課看書、睡覺、安靜地寫文字,不再喜歡聽老師的課。我的成績開始嚴重地下滑,從正數第二滑到班級中下游。然而,就在所有人都在指責我、數落我的時候,媽媽對我說,她對我有信心,我會好的。十五歲的一個晚上,媽媽接我放學,我走在媽的身後,低聲地的說了一句:“媽媽,我想好好學習。”媽停下腳步,問我說什麼。我重複著說,我想好好學習,我想考好高中,然後考個好大學。媽媽轉過身來,看了我一眼,說,那就好好努力吧。我把頭低下來,淚水止不住地流,媽媽沒有看見。可惜的是,我的成績依舊沒有起色,我感到無力迴天,開始沉淪,不斷地懷疑自己。

  中考成績還沒出來,我就迫不及待地要找工作,我覺得自己需要一個忙碌的環境來忘掉過往上學的憂愁。請人吃了飯,把我的工作定了。晚上,我和媽媽聊天。媽媽問我,是否真的做出決定了。我很猶豫,就問媽媽,想聽聽媽媽的想法。媽媽沒作正面的回答,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我還小,現在就走上社會,她捨不得。當晚,我打電話,頂住訓斥,回絕了那份工作。

  幾年來,我努力讓自己不要在文字上投入太多太過悲傷的色彩,卻依舊改變不了內心那種追求完美的執拗性格。我不想比別人差,當年一心一意地寫文字,不是為做什麼才女,只是想讓別人指著我說:“她不是一無是處,她還會寫文字。”我對榮譽有一種極度地厭惡,卻又強迫自己去偏執地熱愛,我努力的去得到更多。我知道,無論我做什麼,都不能彌補沒上高中給媽媽帶來的失望,我如今能做的只是靠這些東西來給媽媽一絲安慰,告訴她,我努力著,我很優秀。大一下半年,我在這個班級覺得好累了,信心全被抹滅了,卻又不甘心。我對媽媽說,我感到厭倦,問她是否希望我站的更高。媽媽說,只要我快樂就好。我看著媽媽的目光,終於明白,在她的眼裡,女兒有出息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女兒快樂與健康。生活還是簡單點好,當你能把生活過得簡單時,那已經很不簡單了。

  我不想長大,但是我不能永遠得長不大。媽媽會老的,會有走不動的那一天。我不長大掙錢,誰來養活她?我一直把目標定的很高,累了自己。我想,如果有一天,我能清晨起床,坐在陽臺上,歇一會,去上班。然後,忙了一天,回到家,做做飯,抱抱孩子。晚睡前,給爸媽洗洗腳,服侍他們睡下,在帶上房門的剎那道聲晚安。我會覺得很滿足、很安然。

  在悄然逝去的歲月裡,我義無反顧地長大著,媽媽的容顏卻已不復當年,在宛若倏忽的成長裡,我懂得了媽媽的用心良苦,並學會感恩。

  無論時間怎樣流轉,歲月如何變遷,都依舊聽著,媽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