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天才與勤奮的參考作文
“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只有勤學苦練才與天才成正比例”。
在很多時候,人們都相信世上有一種人天生就是做某某的料。在某一領域有突出成績的人,時常被人們稱之為“天才”。然而,在感嘆別人成為天才的同時卻忽視了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人生下來是一樣的,都具備一樣的大腦,一樣的思維,在生命之初沒有表現出超越常人的特點。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所接觸的也同樣是一個社會,處在同樣的競爭當中,誰也沒有比誰多出任何資本,可偏偏就有一些人成為了天才,而另一些人卻只有羨慕“天才”的份。熟不知,在感嘆別人成為天才的同時也就否定了自己成為天才的可能。因為他沒有真正的意識到天才的形成是要經過汗水和淚水浸泡的,是經過千錘百煉的。之所以能成為天才的人,他們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依靠別人,只有依靠自己。這種信念造就了成為天才的一種精神。一雙手一雙腳,外加一個智慧的頭腦,所謂“智慧”就是我們說的“勤奮”。有了勤奮,有了精神,於是天才就在這大千世界裡找到了適合他們自己的位置。
很多時候,我們都將自己置身於一個安逸舒適的環境當中,而每天都在過著一種“一張報紙一杯茶,一個電話聊一天的逍遙的日子。”當然,這也不乏是一種生活方式,但這種生活方式,真的能否造就出天才?這無疑成了我們要好好的'思量的問題了。我一直以為,西方的生活模式是很值得我們國人借鑑的。首先,一個良好的環境讓他們具備了自由、積極、向上的精神,而開放的競爭環境打破了束縛人們思想的桎梏。人們不會在一種舒適的環境中將自己的思想變的那麼低調、懶散。其次,在教育後代的方法上也是沿襲著同一個思想模式的。在這種良好的教育制度下才容易產生天才,天才的本身就是以勤奮作為基礎的。所以西方的教育模式是我們國人真正應該學習的。所謂“天才”這種說法,我想,在西方國家是絕對不會被人們認可的。人的聰明才智在很大程度上要取決於他的思想觀念,“聰明的頭腦”在我們國人的思想觀念裡彷彿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而在西方人的眼裡“聰明”是鍛煉出來的,在對同一個問題上就有這麼不同的看法,由此可見,天才的形成其實就是人們思想觀念的一種轉變和認同。
有句話說的好“機遇永遠是為那些有準備的人而準備的”。
之所以能成為“天才”,有他的內在動力,也是他們的精神支柱,那是勤奮加勤奮。在勤奮的基礎上孕育了天才,在天才們的勤奮中創造出了成果。在某一領域上,天才們盡他們最大所能為國家、為社會奉獻出了他們的成果。在成果面前,很多人都認為那是天才們所具備的一種超人的智慧,而卻否定了“成果”的產生是由於人的勤奮和努力做基礎的。在對“成果”認識的高度上講,一些人認為取得了成功之後的就應該是享受,但在天才的面前,“成果”只是在某一段時間裡所取得的成功,而這成功並不是終極的,他們更不會去貪圖“成果”之後的享受。真正的成功在天才們的眼裡是沒有極限的。他們會為了更大的成果,和更大的成功而努力。正是在這不斷的磨練當中才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天才的人們。
“天才”只光顧那些在人生道路上“有心”和“用心”的人們。
一個人從生到死,要走很長的一段路,在這段人生路上,有心的人會將路上所發生的事情,像珍惜物品一樣,每走一段都要拾起來裝在兜裡,而無心的人在這條路上只記得走,而疏忽了回頭望,更不會在意路上是否有遺失的東西。當人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之後,有心的人會笑著面對死亡,因為他們發現在他們所走過的路上,沒有被遺落的東西,所以成為天才的人們不會感到遺憾。而那些無心的人,在面對死亡的時候,總覺得自己走的很沉重,因為他們發現在人生的路上被自己遺忘的東西太多,沒有做的事情太多。也不曾知道自己做過什麼,和該做什麼!這人生的遺憾恰恰就在於自己能成為天才的同時與“天才”失之交臂。
“一個人真正的偉大之處就在於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渺小”。
因為人時常記著自己的渺小,才會對自己有個清楚的認識。也因為自己總感到比別人渺小,他才會從心裡感到一種壓力,而有壓力的人才會有動力。這種內在的奮發力就是成為天才的最重要的因素。天才的人們很注重在逆境中錘鍊自己,他們始終相信逆境會讓自己變的堅強而更有毅力,在這種毅力的驅使下,勤奮的人得到是成功的喜悅,而那些懶惰的人得到的是被社會所遺棄。一個真正偉大的人時刻牢記自己是個渺小的人。因為,時刻感覺自己的渺小才會加倍的努力,最終成為一個真正偉大的人,這樣的人才真正的配稱之為“天才”。
縱觀歷史,有多少傑出的人物,無一不都是經過勤奮而走過來的。勤奮是通往天才的必經之路。“成果”是印證天才的標準,在成果面前,每一位天才都會感到很欣慰,而這欣慰不是因為他們所取得的成果,而是因為自己為之付出的努力和汗水而欣慰……
天才的人們時刻牢記著“奮鬥永遠不會停止,它會隨著生命的不熄而努力!”奮鬥是永無止盡的。正如沈從文先生說過的一句話“努力,十年不算晚,二十年、三十年不算晚,重要的是一生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