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牽掛> 有關我牽掛作文3篇

我牽掛作文

有關我牽掛作文3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牽掛作文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牽掛作文 篇1

  如果人生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那牽掛必是其中散佈的繁星,小小的,卻點亮了星空;如果人生是一望無際的蔚藍色大海,那牽掛必是彼岸屹立的一座燈塔,穩穩的,給失去方向的人帶去溫暖;,如果人生是一杯清茶,那牽掛必是其中香嫩的茶葉,嫩嫩的,卻給苦澀的生活注入幾分香甜。

  曾經我踽踽獨行,只有兩個話稍投機的朋友,因不是同村也難朝夕相處。性子沉默,成績中上,不善與人交往,成了我小學時期的標籤。它們彷彿要印刻到我的靈魂裡,骨血裡,烙下深深的烙印。它們像只大手壓在我心裡,使我喘不過氣來,也像一道深不見底的溝壑,劈開了我與同學們的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一個深沉似海,一個皎潔如月。

  於是學習成為那時的我的執念。我像一臺不知疲憊的機器,毫無思想地讀書,每天都捧著一本書,不分日夜。我的瘋狂讓我媽媽懷疑我讀書讀成了魔障。而我心裡卻有幾分莫名的熱血,那熱血竟吞噬了以前的沉默,莫名的興奮在我血液間遊走,遊遍四肢。我的心砰砰亂跳!我的眼閃耀著光芒!我的熱血化作雙手在鋼琴下彈出錚錚聲響,化作煙花在天空中綻放!我要大展宏圖,要在期末考試中一戰成名!

  期末考試如約而來了。我像高爾基筆下暴風雨中欲振翅飛翔的海燕,不顧一切地振翅欲飛,直至淹沒在暴風雨中。這是一場惡戰,而惡戰過後則是一片荒涼。

  我,落敗了……

  從那以後我似是更沉默了,心窩裡的熱和手上的書在一天天減少。無處訴說內心的孤寂讓我愛上了寫日記。我對日記傾訴道:“以前不喜歡寫日記,因為它費事費時,而現在我似乎愛上了這種感覺,大概,日記才是我唯一能說說心裡話的朋友。我心裡壓著許多事,就像有一塊千鈞巨石,壓得我都喘不過氣了。就拿此次期末考試來說吧,為什麼我都已經那麼努力了卻考不好?不是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有努力就一定會有回報’嗎?為什麼我付出了那麼多心血,卻還是考不好?”

  而這一切因為她的出現而發生改變。她面容清秀,就像是蘇軾所說的“腹有詩書氣自華”。她熱愛讀書,對我也很好。她慷慨地把自已的學習方法教給我,還拉著我一起去圖書館看書。一來二去我們熟悉了,她對我潛移默化的影響讓我的.學習有了提高,性格也開朗了不少。

  而如今,她轉學了,曾經的溫暖化作了沉默,也化作了牽掛。“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是身在他鄉的遊子對家人的思念;“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是長兄對弟弟的美好祝願;而我對你的牽掛,會藏在我的心裡,等著你來尋找……

我牽掛作文 篇2

  外婆家在鄉下。外婆用籬笆圈起了一個溫馨的小院子。我出生了以後,曾在那裡度過了幾年的童年生活。小院子的前面是一大片的菜田,秋天的時候,菜田就變得金燦燦的,到處都是飽滿的小麥,它們被豐收的麥穗壓低了頭,好像是犯錯的小孩子。籬笆的周圍纏繞著一條又一條的綠藤,藤上面還結了好多的小豆子,看上去小巧玲瓏的。院子裡還種了一棵大柿子樹,柿子樹並不高。小時候,我總是喜歡搬把板凳,然後輕而易舉地就爬上了樹,那個時候,外婆總是會慈祥地看著我,我就會坐在樹杈上咯咯地笑,傻傻地笑。

  在我的心目中,夏天和外婆一起去小河裡撈蝦,真是再合適不過了。那個時候,我才五六歲,還繫著圍嘴兒趔趔趄趄到處跑,一見到糖果就流口水,見到小花貓就上去揪尾巴。外婆拉著我,拎了一個裝蝦的籃子,然後就來到了小河邊。那個時候,河水還不是很深,外婆捲了卷褲子,就下水了。只見外婆嫻熟地撈起蝦,時間慢慢地過去,只見籃子裡的小蝦越來越多。我顯得很吃驚,先是發怔,然後便嚷著要下水撈蝦,外婆慈愛地看看我,抱起我,小心地把我放進河裡;我下水後,便靜立不動,等著小蝦自投羅網,誰知小蝦不停地在河水裡撓著我的腳板,癢得我咯咯地笑,在小河裡不停地濺起浪花。上岸後,我一個小蝦也沒有撈到,還沾了一身的泥土,可我還是很自豪。

  童年的時光轉瞬即逝,我來到了南京——這個我生活了7年的地方,離開了那個充滿歡笑的小院子。可是,在我的夢中卻常常重現童年的場景。牽掛,像只風箏還在我心中劃過,緩緩地在心中飛翔。

我牽掛作文 篇3

  獨自一個人坐在門口前,望著來來往往的車輛,想起了我那正在為工作而忙碌的爸爸。

  爸爸今年才30多歲,前幾年經營養豬場的工作,因此他變的忙碌起來,漸漸的,父親又開始搞批發,這樣的日子比以前更加勞累。

  回想以前的日子,覺得很悠閒,媽媽每天工作完後都會回家做飯,爸爸也是。一家人圍著不大的飯桌,有說有笑的。爸爸時常給我們講笑話,陪我們嘻哈,有時連媽媽都看不下去。以前的

  生活是清閒的,雖然那是的生活不算富裕,媽媽也不會時常買昂貴的海鮮給我們吃。不過,這種平淡的生活卻是幸福的。

  後來,我們住進了比以前大幾倍的房子,爸爸買了車,僱可許多工人。但,爸爸卻因為工作需要,不斷的忙碌著工作。每天早上3點多就必須去養豬場,或是和司機去別的省市載豬回來養。有時一去就是三倆天,在路上跟本不能閤眼。所以,我漸漸的習慣了爸爸在11點或12點時開門的聲音,然後有匆忙的離去。習慣了一整天都見不到他的影子。我明白,即使爸爸還愛我我們的家,但他太忙了,我要讀書,各為各的目標奔忙在外……

  望著那些來來往往的車輛,我不知道,在這世界上還有多少與我一樣的孩子,坐在家中等待父親的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