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回憶奶奶作文4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回憶奶奶作文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回憶奶奶作文 篇1
當自己看到,這個作文題目的時候,自己第一時間糾結的事,自己到底該不該寫這篇作?因為就是在別人的印象中,奶奶都應該是慈祥的,對孩子們特別寵愛的,提起奶奶的,應該是懷有滿滿的敬愛的。
但是自己卻不一樣,自己的奶奶也已經去世好幾年了,但是自己想起自己奶奶的時候,想到的都是一些不好的回憶,奶奶的囂張跋扈,奶奶的任性作,奶奶的矯情多事,奶奶和媽媽的那些爭吵……
無論哪一件事,單獨提起來,都讓我自己想不起來她的好。
奶奶只有爸爸一個孩子,但爸爸卻不是他最疼愛的孩子,因為爸爸是抱養的,然後爸爸結過婚以後,奶奶也沒有像別的婆婆一樣,就是幫忙給看孫子之類的,反而倒是三天兩頭的作,生病了,難受了,兒子媳婦不孝順了,總之就是各種的鬧騰吧。
尤其是在爺爺去世以後,奶奶就把她的任性作發揮到了極致。
最過分的是,媽媽從大老遠的地方給她挑水做飯,奶奶說,媽媽會給她的水裡面下毒,就是各種鬧騰。反倒是對村裡的一些愛挑事的女的特別的好。把老祖宗攢的那些金銀首飾,都分散送給了村裡的那些愛說好聽話的女的,反倒是自己的媳婦,就給留了一對買的假耳環。
也許有人會說,可能當時自己年少,自己對奶奶的那些看法,可能是都源於媽媽對一說,實際上那會自己也已經長大了,就是有了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後來就是,雖然自己的奶奶已經過世好多年了,但是,自己就是回憶起關於奶奶的一些事,都是一些不好的事情。所以,回憶也都是一些不好的回憶!
也許,並不是所有的奶奶都是那種慈眉善目的,和藹可親的!
回憶奶奶作文 篇2
記憶中的老房子是有股家的味道、泥土的味道和時間的味道的。不知怎的,我有著說不出的悵惘。
想著老房子的故事,聽奶奶哼著《天仙配》中的“寒窯雖破能避風雨……”,我好奇她那兒時的老房子了。“奶奶,你兒時的‘寒窯’是怎樣的呀?”奶奶的眼睛瞬間亮了,像黃昏的山林突然覆蓋了雪,“老房子?”她的眼睛在說出這三個字後,又閃過一絲黯淡,“我當然記得的——可惜,早就不在了。”她的神情像秋天裡的一枚樹葉,在西風的吹拂下,戀戀不捨地離開枝頭,不情願地緩緩飄落,充滿了滄桑。於是乎,她給我描繪起了她兒時的老房子了。
莊重的大門前有棵老棗樹,奶奶說,這是伴她成長的樹,她看著窗外,眼裡滑過童年的光,她說在她懂事起,那棵棗樹就一直存在著。每次她跟媽媽吵架後,就會躲到這棵老棗樹後面的石洞裡,最後都在裡面睡著了。“可惜啊,現在怕連樹根都化作泥土囉。”一身長嘆後,她接著說,門,是沉重的木門,似一位老者端坐在青石板上。若是夏天,赤腳踩在臺階的青石板上,能感受到山澗清泉的涼爽,沒有一絲夏日的炎熱。走過幾個臺階,又是一個門檻。大廳正前面開了一個偌大的天井,抬頭望去,能看見天空,鳥兒,雲朵,還有屋簷之上黑漆漆的瓦片。大廳裡端放著的是一張正經的八仙桌,還有同樣正兒八經地坐在八仙桌正上頭的兩把太師椅。桌旁圍著些個小板凳。廳中央掛著一口鐘,“鐺,鐺,鐺”地響著,每一響都散發出古老的味道,一聲一聲的,在人耳中一遍又一遍地迴盪著……。再往裡走,是兩個門拱,一個通往樓梯,另一個則通往廚房。奶奶一說到廚房,便神氣了些。因為別家一般只有一個廚房,而奶奶的老房子裡卻有兩個——似乎在奶奶眼裡,廚房的多少,彰顯著家族的地位。每每在廚房中燒菜煮飯,能在食物的香氣中聞到土地的味道,天空的味道,雖然只是淡淡的,但卻一直伴隨著。廚房的後面是一個小院子,一角的小菜園中長滿了綠油油的小青菜,輕輕地散發著泥土的清香。奶奶還記得小時候,光著腳丫踩在土裡,溼軟的感覺。“可惜這隻能成為回憶了。”她若有所失,又接著說,嵌在院牆的石磚已經爬滿了綠油油的青苔,是油油的,綠綠的,溼溼的。
奶奶的幼年是在老房子二樓格嘰格嘰的木板上度過的。二樓滿是不同用處的房間,拿樣什麼東西,就要穿過烏漆墨黑的樓梯,又陡又險,一不小心踩空了腳,還會摔下來,奶奶額頭的那個疤痕永遠記錄了她那時的故事。聽著她的講述,我知道,格嘰格嘰地樓板聲,不知不覺中響了一個奶奶的童年,也響徹了奶奶的一生。
奶奶著重強調了老房子的窗。她說,窗,小得就像板磚那樣,是沉重的木窗,窗面上細細雕刻著古樸的花紋。只要一開窗,就能看見通往山下一道又一道的臺階,還有能看見山腳之下那滾滾流淌的江水……奶奶最喜歡窗了。她總說,透過老房子的窗,能看見半邊天,似乎也能看見她所向往的未來。
我想:人有了記憶,便可以重複地活無數次,便可以永遠年輕,與歲月一樣青春。於是,這世界便有了文字,有了書籍,有了讓記憶永存的東西。
回憶奶奶作文 篇3
又到了枇杷成熟的季節,看到滿街擺賣的枇杷,我想到了農村老家後山那片綴滿黃澄澄的枇杷果的枇杷林,想到了栽種枇杷樹的奶奶。20xx年12月16日,是奶奶離世的日子,算而今,已有八個年頭了,整整二千三百七十多個日子。
奶奶去世時已是高齡八十有九,雖然沒有活過我們期望的一百歲,但在她自己的算計中,她說過她已很滿足了。俗語有云: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奶奶在七十三、八十四歲前,曾兩度交代身後事,業已有了去的心理準備,也似乎有了厭倦的念頭。我們好言相勸,奶奶才總算重歸平靜。看著身材高大的、身板硬朗的奶奶,我們這些孫輩都把這些看做奶奶今生的兩道坎,坎過了,也就順了,都高興地預期奶奶能活過一百歲。
沒想到奶奶就這樣去了。記得那是個星期四的下午,我正在上班,忽然接到大伯打來的電話,說奶奶摔倒了。待我趕回老家,奶奶已被安置到了床上,口中在痛苦地呻吟著,一邊斷斷續續訴說著哪裡不舒服。叫醫生,人家一聽是八十多歲的老人,都不肯上門;送醫院,奶奶說不去了。我們束手無策,只是為奶奶簡單用了藥。現在想來,奶奶一定是犯了心肌梗塞之類的病,或許她也已有了去的念頭不肯就醫。到了深夜,奶奶的病情似乎有了好轉,她叫大家出去下,從容換上一身乾淨的衣服,躺下,凌晨一點多,奶奶便與溘然長逝。
奶奶就這樣去了,臨走也經歷了痛苦,走時卻安詳從容,一如奶奶一生的寫照。從爺爺在五十年代初因傷死去,奶奶守寡半個多世紀,含辛茹苦養育大四個兒子,中年又經歷失子之痛;晚年也算是兒孫滿堂,該享享福了,但她始終堅持獨自生活,堅持勞作。我是在奶奶身邊長大的長孫,,自然最懂我的奶奶的心思。奶奶也是窮苦人家出身,從未上過學,可她很懂得做人的道理。自我懂事以來,從未聽過奶奶與人吵過架,對不孝兒媳的不敬也從不與人說起,與外人也是相讓有加,就是小賊偷了她的菜偷了她的雞,也從不咒罵,還叫看不過去的兒孫們息事寧人。奶奶在村中的口碑甚好,因她名叫“阿彩”,人們都叫她“阿彩娘”。奶奶獨自住在老村子裡,周圍的人家早已搬走,有的老房子都已倒塌,我們也勸奶奶搬出去,但是奶奶執意不肯搬走,說是住了幾十年,住慣了。一隻養了十多年的老貓伴著奶奶,奶奶就常與這隻似乎能聽得懂她話的老貓說著話兒;偶爾,村中的一些老人家會到奶奶那兒,與奶奶嘮嘮家常,但大多時陪伴奶奶的就只有這隻老貓。我知道,這座老房子伴隨著奶奶經歷了許許多多生活的悲苦,刻錄了奶奶大半生的喜怒哀樂,奶奶對這座老房子有了深厚的感情。
我們小的時候,奶奶的身邊總是圍著一群嘴饞的孫子孫女,“奶奶”“奶奶”地叫個不停。奶奶自然是高興,總會拿出些好吃的;在我們看來,奶奶那裡總有吃不完的又香又甜的炒米餅和時鮮蔬果,這些都是她自己做的或是自己地裡出產的。每逢圩日趕圩後,奶奶家的廚房裡總會飄出濃濃的肉香,我們便是要到奶奶家吃飯了。我的碗裡的肉總是最大塊的,吃得最多的也是我,看著我們狼吞虎嚥的模樣,一旁的奶奶總是笑眯眯地看著,似乎忘了自己手中的飯碗。
奶奶有一個親姐姐,大奶奶兩歲,模樣與奶奶十分的相似,我們喊大姨婆。記得我第一次見到大姨婆是在我能記事後不久,當我興沖沖跑到奶奶屋裡喊“奶奶”,卻發現有兩個一摸一樣的“奶奶”,頓時傻了。一樣的臉型,一樣的髮髻,一樣的黑衣,連說話的語調都如出一轍。我把大姨婆喊成奶奶的笑話也就這樣傳開了,但我相信喊錯的絕不止我一個人。奶奶與大姨婆可謂是姐妹情深,每次大姨婆來奶奶家,總會住上幾天,一起勞動,一起休息,姐妹倆的話總是說不完。大姨婆要回家了,奶奶總是一送再送,就像兩個不願分開的小姐妹。
我們做孫輩的漸漸長大了,奶奶也漸漸老了,頭髮越來越白,牙齒也落了。我的女兒出世後,抱到奶奶的'跟前,奶奶接過小女,口中唸叨著“女孩好”“女孩好”。我知道奶奶很遺憾沒能生個女兒,有許多心裡話的無人來傾聽。可我的女兒似乎很認生,一過奶奶的手便哇哇大哭,弄得奶奶欲抱不能,只能一邊看看,望著奶奶悻悻的面容,我恨不得扇扇這個不懂事的小傢伙。可這個小傢伙似乎和奶奶耗上了,兩歲了,還是不肯讓奶奶親近,說是怕怕,讓我很無語。
從我參加工作到奶奶去世,整整十年有餘。我知道奶奶年事已高,腿腳也慢了,特別是她去世前的三年開始,原來挺直的腰板也漸漸彎了,駝了,我更加關注奶奶的生活,我回鄉下的次數更多了。每次,我都要陪奶奶坐坐,陪奶奶說說話,問奶奶想吃什麼,缺什麼。可奶奶的要求總是小小的,對我的建議總是一再搖頭,說不用。冬天來了,老人怕冷,我總會給奶奶添上些厚鞋厚襪子,還給奶奶買了熱水袋。我想,奶奶辛苦了一生,還能再享幾年福?但在奶奶去世後,我買的新鞋新襪子還放在箱子了,她捨不得穿。
疼愛我的奶奶永遠地去了,我只能在相片裡,在夢中看到我的奶奶了。回想起多年前的一次回鄉,第一次聽到八十多歲的奶奶痛哭的情景,我後來才明白,大姨婆去世了,奶奶是在為他的姐姐永遠離她而去了而傷悲。從此,奶奶的健康大不如前,在大姨婆去世兩年之後,奶奶也追隨她的姐姐去了。我知道,年邁的奶奶猶如一個小女孩,她離不開她的親姐姐。
今夜,回憶起疼我愛我的奶奶,我傷心,我流淚,我已哽咽,我已泣不成聲。
不知在天國裡的奶奶過得是否安好。
回憶奶奶作文 篇4
我奶奶已經是八十了,她的大半輩子是在上個世紀度過的,可以說,她幾乎見證了上個世紀發上的一切。我們小的時候,奶奶常給我們講她小時候的事。
奶奶小的時候,正是八年抗戰的艱苦時期。她從小沒有母親,父親每日酗酒。那時她還只有五六歲,就開始做家務。要不然怎麼說“窮人孩子早當家”呢?
日本鬼子來的時候她們每天東躲西藏,吃不飽,穿不暖。她吃過糠,啃過草,見過村裡的鄉親被日本人用刺刀刺死。那些血淚的歷史都在她的記憶裡,後來鬼子走了解放了,她們有飯吃了,不過還過著精打細算的日子,買什麼都用票。家裡口糧不夠的時候,就在飯裡使勁摻水。
她長大結婚後,正是公社化時期。家裡有5個女兒,大的帶小的,自己卻成天起早貪黑地在田地裡幹活。據說,那時女的一天掙的工分是幾分錢,男的也只有一兩毛。每天早上天還沒亮就要下地了,太陽下山好幾個小時了還在地裡。一直都是摸黑下地,摸黑回家,面朝黃土背朝天。那時候生活艱苦,卻很簡單,很樸實。沒有貧富差距,沒有地位高低,在那個年代,村裡開大會也是常有的事。
我奶奶年輕時的娛樂活動是看電影,乘涼,聽收音機。晚飯過後,大隊裡放電影了,人們飯後就拿著小板凳全家去看電影。有時候還走路去鄰村看。夏天晚飯過後,通常是端個板凳、拿個蒲扇在曬穀場上乘涼,許多人堆在一起聊天。有時候,天實在熱得睡不著覺,就在曬穀場上鋪個涼蓆,掛個蚊帳,那應該是前輩們的“宿營”吧?
後來,家裡有了收音機,每天干完活回來能聽上個小曲兒,生活也算是有滋有味了。“收音機熱”過後,電視機誕生了,農民們從“聽”到“看”的願望實現了。不過,當時買臺黑白電視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一般一個村也就只有三四戶人家才能買得起。只要有電視機在播,就必定有一大群人圍著一個電視螢幕看得津津有味的。聽我奶奶說,她們年輕的時候很多人一塊兒端個飯碗坐在板凳上看《西遊記》。那場面一定特壯觀,也極溫馨。無論看多少遍,她們總是看不厭,總是看不明白那個小盒子裡怎麼會有人在動、有人說話的聲音。
簡單的生活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