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明天> 昨天·今天·明天

昨天·今天·明天

昨天·今天·明天

  篇一

  時間是生命不可缺少的材料,其中有無數未知的生命夢寐以求著它,因此每個人都視它為珍寶。但許多人卻又都不知道怎樣去使用它,從而讓自己獲得快樂而又充實的時光,只有少數人能夠合理運用獲得它帶來的享受。並沒有一味的為了所謂的“事”而虛度光陰。

  如何對待生命就該如何對待光陰,就是如何對待合理規劃時間的方式,難道有人會無緣無故的打亂生命規律?是不可能的。而是遵循生命規律也就是合理規劃時間,不會亂來;但恰恰相反,對於時間總是沒有度。奧斯托洛斯基說過:“對時間的慷慨就等於慢性自殺。”由此可見在偉人心中對待時間也想對待生命一樣重要。那麼對待方式要一樣合理。

  現在有人總有一個不明智的說法,昨天做過的事,今天不一定要做;明天要做的事,今天不用做,今天沒有時間做······殊不知,就算沒有合理規劃,但時間是可以擠出來的。

  昨天是過去式,是翻過去的一頁,可以回顧但不可以停留在哪兒而停滯不前,就像一個王朝一樣永遠不進行改革變法,那一定會走向衰敗。

  明天是將來式,是將要度過的一天,可以憧憬不可以只去想象未來而空口白話,就想蟬一樣只會說知了。知了實際上卻十分迷茫未來不知未來的生活。在夏天結束之時結束。等到了結束生命的時候,它仍是稀裡糊塗的離開世間。

  只有今天才是實在的,看得見,摸得著,讓人踏實。就像法國畫家柯羅那樣才是對待時間的真諦。他曾經三次旅遊義大利,遊遍法國,深入自然,創造了一批簡練,淳樸繼承傳統又出新的畫作。有一天,一位年輕畫家把畫給柯羅欣賞,柯羅住處了不足,畫家很激動,並表示感謝。還說明天又來訪,而柯羅卻說:“為什麼不是今天呢?”您想明天才該嗎?要是總統接見你或我做大事呢?一語驚人道破了一個重要願因。

  明天遙不可及,昨天失之千里,只有今天最重要,只有合理規劃時間才能真正掌握一切在我們手中。只有牢牢抓住了今天的人,才有機會追求更美的明天,讓今天成為明天,美好的回憶,而不是讓今天成為明天的一悔。

  篇二

  “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劃了一個圈……”每當爺爺聽到這首歌的時候都會說:“別忘了小平呀,要不是他提出改革開放,我們還在吃糠咽菜呢。”今年春節,我特意拜訪了老教師王爺爺聽他講述了張家港的歷史變遷,終於理解了爺爺的話。

  1978年改革開放前,張家港叫沙洲縣。那時候,張家港窮。當時張家港是個農業縣,但幾乎家家糧食都不夠吃,只有過年的時候才可以放開肚皮吃白米飯,平常老百姓幾乎吃不到肉。不但吃不飽,還要穿打補丁的`衣服。那時候家裡孩子都多,一件衣服往往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有句話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那時候張家港非常落後,市容市貌很差。樓房又舊又矮,想找一座五層樓房都難。街道很窄,連一輛車都開不進去;馬路大多都是兩車道,而且不分汽車道和人行道。沙洲公園是最大的公園,用今天的眼光來看,也已經很小了。總之,那時張家港是蘇州市中最貧窮的縣,被稱為“蘇南的蘇北”。

  1978年改革開放後,張家港人奮發圖強,使張家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座座鱗次櫛比的高樓拔地而起,樹木花草鑲嵌其間,組成了一個個現代化的小區。擁有漂亮的綠化帶的馬路想一條條黑色的帶子穿行其間。西南面的暨陽湖公園和東南面的梁豐生態園都是新建的大型免費開放的公園,他們就像兩顆明珠,為張家港增添了許多美麗的色彩。2008年張家港被評為“世界最適合居住的城”。

  張家港人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2007年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2009元,農村人均純收入達到10476元。家家擁有寬敞的住房,許多家庭有了自己的轎車,到2008年5月,張家港市擁有小型汽車6.2萬輛,平均每14個人就擁有一輛車。彩電、冰箱、空調幾乎家家都有。在農村,沒有退休金的70歲以上的老人,不但每人都有醫療保險,每月還有100元的補助金。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改革開放30年,張家港就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我想在港城人的努力下,以後張家港肯定會空氣更加清新,大群的鳥在藍天下飛翔;所有的河流都清澈見底,成群的魚兒在清水裡嬉戲;人們的生活更加富足,笑容在人們的臉上洋溢……我也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以便將來為建設新港城作一份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