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看到的朋友為主題的作文
在看完了《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后,我一直在想我要寫什麼,自由,希望,或者裡面最讓人深刻的一句:“忙著活or忙著死”。就好像很多人都熟知的那句:“to be or not to be—this is the question.”,也許你並不一定知道那是《哈姆雷特》中最經典的臺詞,但總不會感到陌生。起初,看到老布的那些個畫面和場景,我就深刻的體會到,人是多麼的可悲,那是對自由的聯想,渴望自由,當自由不再是日思夜想的夢時,卻反而不自由,身體也許自由了,而心早已被禁錮。
到最後,老布死了,因為在他看來死是不再讓他感到恐懼的唯一方式。關於老布的自殺,瑞德理解的很深刻很透徹,那是體制化的結果,所以,當他保釋期間也曾想步老布的後程,還好他沒有,才得以獲得真正的自由。一個人可以什麼都沒有,卻不能沒有希望,因為有希望,那份固執的希望,電影的主人公安迪得到了本就屬於他的自由。我想看過的人都不得不豎起自己大拇指為他點贊,他真的很牛,哪怕是編劇的功勞,我忽然覺得他是那麼的神秘莫測,猜不透,卻總是讓人驚奇。那該是讓人畏懼的,還好他不是犯罪分子,有個畫面倒是讓我印象深刻,他在監獄外面為人正直,到了監獄反而“作奸犯科”,也許他並沒有做什麼傷天害理之事,但為監獄長洗黑錢卻是不爭的事實,是不是相當的諷刺?
也許整部電影看完,你都會有這樣的感覺,所以看著看著就會讓我有種難以言表的壓抑感,現實似乎就是那樣,你應該認命!我沒有以自由和希望來命名,或許是想有所不一樣,想試著有些新的感觸。記得高中那會兒看過一篇專門寫朋友的文章,有些長,文字很深刻也很美,想想那時那樣緊張的時刻,我還花費時間摘抄了這篇文章,也是在看了這部電影時才突然記起那段歲月,一段和一群註定會分離的朋友間的歲月。我也不知道怎會想到這個,感覺自己的學生時代就好像是電影裡的監獄,也許是誇張了,也許這樣的比喻和聯想一點兒也不恰當,可心境卻是那般的相似。
曾是那麼的渴望跨出校門,以為那是禁錮自由之身的一道銅牆鐵壁,直到正大光明的走出去才發現,自己的心反而開始不適應。好像說著說著就遠離了我要說的朋友,是的,也許我並不是想強調朋友之間的關係,可能我想說的`只是真正的朋友是不管何時都給予你希望的那個人,甚至是給你創造希望的人,就像電影裡的主人公一樣,也許他沒有那種可以讓你的身體重獲自由,但是,你的心享受了哪怕只是片刻的自由。可能你會說那是為他自己,是的,沒有人能純粹的無私,因為人都是有七情六慾,人是有血有肉的,能做到百分百無私的恐怕是機器,任由人擺佈的機器。所以,我一直覺得真正的無私是懂得分享的人,我想這就是我所看到的朋友,讓你永遠都覺得心裡有自由和希望的人!感觸很多,留在看的那一瞬間和心裡,這就是一件事物帶給我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