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名人故事> 名人勤奮的故事

名人勤奮的故事

名人勤奮的故事

  故事是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於口頭講述。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名人勤奮的故事,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名人勤奮的故事 篇1

  1、玄奘苦學佛法

  玄獎是唐代一位高僧,為了求取佛經原文,玄奘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萬里跋涉,西行取經,終於到達印度,歷時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記》,為佛教和人類進步、世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2、岳飛學藝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3、厲歸真學畫虎

  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由於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於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經歷了千辛萬苦,在獵戶伯伯的幫助下,終於見到了真的老虎,透過大量的寫生臨摹,其的畫虎技法突飛猛進,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幾可亂真。從此以後,他又用大半生的時間遊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終於成為一代繪畫大師。

  4、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當讀到這句詩時,沈括的的眉頭凝成了一個結,為什麼我們這裡花都開敗了,山上的桃花才開始盛開呢?,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沈括約了幾個小夥伴上山實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還寒,涼風襲來,凍得人瑟瑟發抖,沈括矛茅塞頓開,原來山上的溫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來得比山下來得晚呀。憑藉著這種求索精神和實證方法,長大以後的沈括寫出了《夢溪筆談》。

  5、陸游書巢勤學

  南宋詩人陸游他從小就刻苦勤奮、敏而好學。他的房子裡,桌子上擺的是書,櫃中裝的是書,床上堆的也是書,被稱作書巢。他勤於創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詩,成為我國曆史上一位傑出的大文學家。

  6、劉勰佛殿借讀

  夜深了,佛殿裡忽然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小和尚們嚇壞了,以為裡面有鬼,立刻報告給老和尚。於是,老和尚帶領小和尚捉鬼,沒想到鬼原來是一個叫劉勰窮孩子,他在借佛燈讀書呢。劉勰經過刻苦學習,終於成了偉大的文學家。

  7、顧炎武讀破萬卷書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顧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點奪走了他的生命。雖然他體弱多病,但是在母親的教導和鼓勵下,顧炎武勤奮苦讀,以過人的毅力手抄《資治通鑑》,終於成為一代大學者。

  8、歐陽修刻苦練字

  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自幼天資過人,但是由於家境貧寒,家裡無錢買紙買筆,歐陽修的母親鄭氏為了讓兒子習文練字,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用荻草代替毛筆教小歐陽修寫字。歐陽修勤奮刻苦,練成了一手好字,成為遠近聞名的神童,而這種刻苦精神也影響了他的小夥伴李堯輔,將李堯輔帶上好學之路。

  9、蒲松齡草亭路問

  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在路邊搭建茅草涼亭,記錄過路行人所講的故事,經過幾十年如一日地辛勤蒐集,加上自己廢寢忘食的創作,終於完成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劃時代的輝煌鉅著《聊齋志異》。

  10、宋濂冒雪訪師

  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讚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這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里,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並不在家。宋濂並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後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並沒有接見他。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後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

  名人勤奮的故事 篇2

  張衡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他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並且認識到宇宙的無限性和行星運動的快慢與距離地球遠近的關係。這不僅在當時,就是今日來看,也是很大的成就。

  張衡能取得這些成就和他小時候的立志追求是分不開的。

  張衡從小就愛想問題,對周圍的事物總要尋根究底,弄個水落石出。在一個夏天的晚上,張衡和爺爺、奶奶在院子裡乘涼。他坐在一張竹床上,仰著頭,呆呆地看著天空,還不時舉手指指劃劃,認真地數星星。

  張衡對爺爺說:“我數的時間久了,看見有的星星位置移動了,原來在天空東邊的,偏到西邊去了。有的星星出現了,有的星星又不見了。它們不是在跑動嗎?”

  爺爺說道:“星星確實是會移動的。你要認識星星,先要看北斗星。你看那邊比較明亮的七顆星,連在一起就像一把勺子,很容易找到……”

  “噢!我找到了!”小張衡興奮地又問道:“那麼,它是怎樣移動的呢?”

  爺爺想了想說:“大約到半夜,它就移到上面,到天快亮的時候,這北斗就翻了一個身,倒掛在天空……”

  這天晚上,張衡一直睡不著,好幾次爬起來看北斗星。當他看到那排成勺子樣的北斗星果然倒掛著,他非常高興!心想:這北斗星為什麼會這樣轉來轉去,是什麼原因呢?天一亮,他便趕去問爺爺,誰知爺爺也講不清楚。於是,他帶著這個問題,讀天文書去了。

  後來,張衡長大了,皇帝得知他文才出眾,把張衡召到京城洛陽擔任太史令,主要是掌管天文曆法的事情。為了探明自然界的奧秘,年輕的張衡常常一個人關在書房裡讀書、研究,還常常站在天文臺上觀察日月星辰。他創立了“渾天說”,並根據“渾天說”的理論,製造了渾天儀。這個大銅球裝在一個傾斜的軸上,利用水力轉動,它轉動一週的速度恰好和地球自轉一週的速度相等。而且在這個人造的天體上,可以準確地看到太空的星象。

  張衡從一個對著天空數星星的孩子,成長為歷史上著名的科學家,他大膽追求自己的目標,不為其他世俗的名利束縛,興趣為師,潛心科學,終成一代大家。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有了感興趣的目標,一定不要輕易錯失,而是要集中精力勇於追求,不斷克服過程中的艱難險阻。一步步地攀登,最終會向目標不斷靠近。這就是追求的魅力,這就是追求的動力,這就是追求的教益。

  名人勤奮的故事 篇3

  一: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藉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二:齊白石掛角讀書

  從小讀《三字經》,就知道了古人“負薪”、“掛角”的勤學故事。“掛角”說的是唐朝李密,初為隋煬帝宿衛,後辭去發憤讀書,騎牛到外地尋師,以《漢書》掛牛角,行、止皆展讀。閱《齊白石狀略》,知道這位傑出藝術家少時也曾“掛角”讀書,打下古文基礎。

  三:懸樑刺骨

  戰國時期,洛陽城有一個人名叫蘇秦,為了日後以做大官,他拚命讀書。有時讀得太疲倦了,免不了要打瞌睡。於是,他想了個辦法:拿著一把錐子,瞌睡來了,就刺一下大腿,痛了,也就睡不著了,以便繼續讀下去。無獨有偶,漢朝的孫敬,人稱“閉戶先生”,常常獨自關門讀書。有時實在太累,為了防止打瞌睡,他用一根繩子,一頭系在樑上,一頭結著頭髮,讓頭頸正直地吊住。這樣,如果打瞌睡,就會扯痛頭髮,立刻驚醒。於是,後人用“懸樑刺股”來形容勤學好讀的精神。

  四:車胤螢火蟲作燈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這個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裡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五:童第周路燈下學習

  童第周是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也是國際知名的科學家。他從事實驗胚胎學的研究近半個世紀,是我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創始人。童第周出生在浙江省鄞縣的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裡。由於家境貧困,小時候一直跟父親學習文化知識,直到17歲才邁入學校的大門。讀中學時,由於他基礎差,學習十分吃力,第一學期末平均成績才45分。學校令其退學或留級。在他的再三懇求下,校方同意他跟班試讀一學期。此後,他就與“路燈”常相伴:天矇矇亮,他在路燈下讀外語;夜熄燈後,他在路燈下自修複習。功夫不負有心人,期末,他的平均成績達到70多分,幾何還得了100分。這件事讓他悟出了一個道理:別人能辦到的事,我經過努力也能辦到,世上沒有天才,天才是用勞動換來的。之後,這也就成了他的座右銘。

  六:劉勰佛殿借讀

  夜深了,佛殿裡忽然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小和尚們嚇壞了,以為裡面有鬼,立刻報告給老和尚。於是,老和尚帶領小和尚捉鬼,沒想到“鬼”原來是一個叫劉勰窮孩子,他在借佛燈讀書呢。劉勰經過刻苦學習,終於成了偉大的文學家。

  七:任伯年廢紙作畫

  任伯年,清朝後期著名畫家,上海人。他能成為一個大畫家,完全是靠他幼刻苦勤奮得來。任伯年的父親也是一位畫家,在父親影響下,他從兩三歲開始讀書時,就喜歡看父親作畫。十二歲時,父親不幸過世,家中也隨之貧寒,任伯年因此也失學了,到一家扇子店當學徒。一天干活下來很累,但不管多累,他每天仍堅持畫上幾筆;沒有錢買紙,他就用廢紙作畫。店中老闆知道後,看他的畫也的確不凡,讓他專門為扇面作畫。從此,任伯年學有所用,畫畫的積極性更高了。最後終於成了一位著名畫家。

  八: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鑑》的大文豪。

  名人勤奮的故事 篇4

  他非常珍惜時間,從不放棄點滴空閒,少年時代在當地的一所“文學學校”學習,在校6年,他硬是擠出時間,讀完了學校圖書館裡的上千冊文藝圖書,還能背誦大量的詩作和劇本里的精彩對白。

  從小喜愛戲劇的他出生在一個富裕家庭,父親是鎮長,喜歡看戲,經常招來一些劇團到鎮上演出。每次,莎士比亞都看得非常入迷。鎮上沒有演出時,他就召集孩子們仿效劇中的人物和情節演戲。他還自編、自導、自演一些鎮上發生的事,很小就表現出非凡的戲劇才能。

  後來,父親因投資失敗而破產,13歲的莎士比亞走上了獨自謀生的道路。他當過兵,做過學徒,當過瓦匠,幹過小工,還做過貴族的管家和鄉村教師。在為養家餬口的奔波中,他對各種各樣的人物進行了細緻的觀察,還記錄了他們很有個性的對話,這些都為他日後的創作,積累了素材。莎士比亞22歲時來到倫敦。對戲劇的強烈追求,讓他在一家劇場裡找到了看門的工作。起初,他只是給看戲的達官貴人們牽馬看車。之後,他用掙來的小費轉付給一些小孩幫他完成工作,自己他卻抓緊時間到劇場裡去觀看演出。慢慢的,莎士比亞開始在演出中跑跑龍套、當配角。

  對此,他感到很高興,因為這樣可以使自己能在舞臺上更近距離的觀摩到演員們的表演。後來,莎士比亞當了“提詞”。躲在道具裡的他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抽空把自己對每個演員演出時的觀感記錄下來。正當莎士比亞成為正式演員時,歐洲開始流行鼠疫,成千上萬的人死去,劇場被迫關門。老闆和演員們都出外躲避鼠疫,莎士比亞卻選擇了留下來看守劇院。在經濟極度蕭條的兩年裡,莎士比亞抓緊時間閱讀了大量的書籍,整理了自己各個時期的筆記,修改了好幾部劇本,並開始了新劇本的創作。等到英國經濟復甦、演出重新紅火的時候,莎士比亞的劇作一炮打響,他本人也由此成了最傑出的演員。

  名人勤奮的故事 篇5

  匡衡是西漢人,出身在一個窮苦的農民家庭。他從幼年起就酷愛讀書。白天都是要勞動,沒有多少的空餘時間,晚上很是想讀書,卻窮得點不起燈,他為此很苦惱。後來,他發現鄰居家夜夜有燈光,就想了個辦法。因為鄰家點燈的房子和他的住室之間,只隔著一堵牆,於是,他便在牆上鑿了個小孔。燈光果然從小孔裡透過來了。他高興得跳了起來。從此以後,他每夜蹲在牆腳,藉著這一線亮光讀書,直到鄰居家熄了燈,他才心滿意足地去睡覺。

  過了不久,又發生了另一個問題:他僅有的幾冊書早已被讀得滾瓜爛熟,卻一直沒有錢買新的,向有書的人家去借,又常常碰釘子,他又開始苦惱起來。

  當地有個叫“文不識”的富豪,家裡藏書很多。匡衡便請人介紹,去文家當長工。到了文家,他幹活既賣力又不要一文工錢。“文不識”覺得很奇怪,就問匡衡道:“你為什麼自願做工,而不要工錢呢?”

  “我給您做工,不為別的,只希望您把書借給我,讓我好好閱讀。”“文不識”答應了他的請求。匡衡一得到豐富的圖書,就像幾天沒有吃飯的人得到美食佳餚一樣,貪婪地、津津有味地讀啊讀啊,讀完一冊又讀另一冊。

  這樣日積月累,他終於成了著名的大學者。

  名人勤奮的故事 篇6

  施洋搓腳夜讀

  二·七大罷工著名的工人領袖施洋,幼年家道貧寒,買不起燈油。村裡有一座叫隆興觀的古廟,廟裡點有一盞長明燈,他就在古廟裡讀書。冬季寒冷,腳凍得難受。起初他不時地站起來跺腳,後來覺得這樣浪費時間,便削了一根圓滑的木棍,放在腳底下,一邊讀書一邊來回用腳搓木棍,搓暖了腳,他又能安心讀書了。

  魯迅賣獎章

  魯迅在南京江南水師學堂讀書時,因考試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沒有戴此獎章,作為炫耀自己的憑證,而是拿到鼓樓大街把它賣了,買回幾本心愛的書和一串紅辣椒。每當讀書讀到夜深人靜、天寒體困時,他就摘下一隻辣椒,分成幾片,放在嘴裡咀嚼,直嚼得額頭冒汗,眼裡流淚,嘴裡唏唏,頓時,周身發暖,睏意消除,於是又捧起書攻讀。

  王亞南綁在柱子上讀書

  我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資本論》最早的中文翻譯者王亞南,1933年乘船去歐洲。客輪行至紅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搖晃得使人無法站穩。這時,戴著眼鏡的王亞南,手上拿著一本書,走進餐廳,懇求服務員說:請你把我綁在這根柱子上吧!服務員以為他是怕自己被浪頭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話,將王亞南牢牢地綁在柱子上。綁好後,王亞南翻開書,聚精會神地讀起來。船上的外國人看見了,無不向他投來驚異的目光,連聲讚歎說:啊!中國人,真了不起!

  曹禺真讀書假洗澡

  抗日戰爭期間,曹禺在四川江安國立劇專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屬準備了澡盆和熱水,要他去洗澡,此時曹禺正在看書,愛不釋手,一推再推,最後在家屬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著毛巾,一手拿著書步入內室。一個鐘頭過去了,未見人出來,房內不時傳出稀落的水響聲,又一個鐘頭過去了,情況依舊。曹禺的家屬頓生疑惑,推門一看,原來曹禺坐在澡盆裡,一手拿著書看,另一隻手拿著毛巾在有意無意地拍水。

  名人勤奮的故事 篇7

  1836年冬天,著名鋼琴家肖邦結識了比他大6歲的法國女作家喬治·桑,肖邦這個纖弱、儒雅而又溫柔的男子,對反傳統的多產女作家喬治·桑,第一印象並不太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喬治·桑越來越引起肖邦的注意,肖邦發現自己和她在一起時,可以盡情傾訴內心深處的情感。後來,肖邦和喬治·桑生活在了一起,他們保持了長達9年的關係。喬治·桑給予肖邦的細心照料,有助於煥發肖邦的才華,他們生活在一起的後來幾年,肖邦的作曲生涯達到了他個人生命的最高點,是肖邦鳴唱“天鵝之歌”的歲月。

  1846年,肖邦和喬治·桑在諾罕莊園裡一起度過了最後一個殘秋。11月,由於種種原因,他們分開了。

  肖邦來到巴黎後心情十分憂鬱,肺病加重,身體越來越壞,但為了生活,他還要帶病教學生彈琴。第二年春天,他的身體稍微好一些,想起自己和喬治·桑在一起的這些年,他很有感觸,於是,寫下了一首《升C小調圓舞曲》。

  乍一聽,你會感到它的旋律很美,實際上它隱藏著一種說不出來的悲哀。()接著出現了一段抒情的慢板,好似是肖邦以往和喬治·桑在一起的幸福日子的回憶。

  肖邦似乎力圖忘掉悲慘的現實生活,而沉浸在他自己所創造的虛無縹緲的甜蜜夢幻世界,但是旋律中仍然不由自主地滲透著深刻的憂鬱情緒。

  1848年,肖邦雖然病情嚴重,仍然訪問了英國和蘇格蘭。在倫敦,肖邦曾為維多利亞女王演奏,但英國的社交生活使他筋疲力盡,他的學生把他帶到一座鄉村別墅中休養,並送給他當時迫切需要的一萬五千法郎。

  肖邦臨終前的一段日子非常孤寂,他痛苦地自稱為“一個遠離母親的孤兒”。

  名人勤奮的故事 篇8

  1966年屈居於六平方米小屋的陳景潤,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幾麻袋的草稿紙,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遙的輝煌。他證明了“每個大偶數都是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領先地位。

  這一結果國際上譽為“陳氏定理”,受到廣泛徵引。這項工作還使他與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獲得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數論問題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遙遙領先。世界級的數學大師、美國學者阿 ·威爾(AWeil)曾這樣稱讚他:“陳景潤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走。

  名人勤奮的故事 篇9

  達·芬奇(1452~1519),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家、自然科學家、工程師。他出生於義大利佛羅倫薩城附近的芬奇鎮,父親是當地的公證人,母親是農村婦女,但很早就死了。

  達·芬奇從小就很聰明,長得也很漂亮,非常的惹人喜愛。上小學的時候,他各門功課的成績都是很優異,算術課上他提出的一些問題,經常使老師感到棘手。課餘時間,他的愛好是繪畫。他在木板上、地面上、牆壁上居然無師自通地畫出了栩栩如生的蛇、蝙蝠、蝴蝶、蚱蜢……父親見了,非常歡喜。鄰居們見他畫什麼像什麼,都是親切地稱他為“小畫家”。

  芬奇的父親本來不想讓孩子學畫,希望他子承父業,當一名律師。但是兒子非凡的畫藝,把固執的父親征服了。在他14歲那年,父親終於高高興興地把他送到了當時的歐洲藝術中心佛羅倫薩,拜著名的畫家、雕塑家和建築師費羅基俄為師。

  老師對學生的要求很嚴,他的教法也是很有些特別。達·芬奇來到畫室的第一天是學畫雞蛋,第二天是學畫雞蛋,第三天仍是這樣。無休止地畫呀畫呀,枯燥乏味極了,就這樣畫了一年。芬奇畫膩了,心裡想:“這有什麼必要呢?一筆下去畫一個圈兒就行了。”費羅基俄老師彷彿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心思,對他說:“別以為畫蛋很容易,很簡單,要是這樣想就錯了。在一千隻雞蛋當中從來沒有兩隻蛋的形狀完全相同,即使是同一個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看它,形狀便立即不同了……所以,如果要在畫布上準確地把它表現出來,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

  聽了老師這番教誨,達·芬奇懂得了老師的苦心,就決心不停地練習基本功。他每天一大早就對著雞蛋畫起來,直到夜深人靜了,仍然對著雞蛋畫。經過3年的努力,達·芬奇的技藝大長,他畫的雞蛋各具形態、維妙維肖,對色彩的感覺敏銳了,線條的把握準確了,手中的畫筆也能絕對服從自己的意志了。老師看了非常滿意。

  有一天,費羅基俄畫了一幅《基督受洗圖》,他自己很滿意,得意之餘,對達·芬奇說:“芬奇,在這幅畫上再畫兩個天使吧!”芬奇高興地答應了一聲,很快就把兩個天使畫好了,這兩個天使體態活潑自然,面部表情生動柔和。老師一看大吃一驚,相比之下,自己畫的是多麼生硬板滯呀。他在心裡承認學生超過了自己,感到既高興又慚愧,從此竟然擱筆不畫,專門從事雕刻了。

  達·芬奇結束了學徒生活,開始了獨立創作,《最後的晚餐》《蒙那麗莎》等都是他的不朽名作。他的繪畫成就越高,作畫越是嚴肅。據說達·芬奇在畫《最後的晚餐》時,為了把出賣耶穌的叛徒猶大畫好,曾到各種場合去潛心觀察賭徒、流氓、罪犯的各種形象和舉止。最後,他終於找到了讓猶大驚惶失措和手裡緊握錢袋的表現手段。這兩處細節描繪的巨大成功,是與少年時長達數年的刻苦畫蛋分不開的。

  名人勤奮的故事 篇10

  高士其從小就用功讀書,他的學習成績,年年都是班級裡最好的,全校老師和同學,都誇他是個好學生。

  他是一位科學家。他六歲的那年,要上學讀書了。開學的那天,大矇矇亮,高士其就穿上新衣服,揹著新書包,上學去了。

  一路上,高士其樂得象只小鳥兒,又蹦又跳唱著歌。他跑到學校門口一看,大門還緊緊地關著呢。他不敢去敲門,只好站在門口等著,不知道等了多久,學校的大門開了。

  開門的是位老伯伯。高士其恭恭敬敬鞠了一躬,又叫了聲“老伯伯早!”

  老伯伯心裡真高興,笑眯眯地說:“多懂禮貌呀,孩子,你是一年級新學生吧!”

  高士其點點頭。老伯伯把高士其領到一年級的教室裡。

  過了好一會兒,小朋友們才一個個來到學校。

  在開學的典禮上,校長站在臺上講話。高士其一雙烏溜溜的眼睛,專心地盯著校長,他聽得可仔細啦。

  校長講完了話,叫高士其站到他身邊來。高士其不知道有什麼事,一顆心象小鹿似的怦怦亂跳。

  校長摸摸高士其的頭,表揚他是一個守紀律、懂禮貌的好學生。

  高士其把校長的話記在心裡,每天,他上課用心聽講,放學回家就認真的做功課,他跟全班的同學都是要好,跟同桌的一個小朋友更要好,下課以後,兩個人一起遊戲,可高興呢。

  可是有一天,這個小朋友嘟著嘴,衝著高士其說:“你到底認識我嗎?”

  高士其覺得很奇怪,說:“咱倆是好朋友呀,怎麼會不認識你呢?”

  這個小朋友氣呼呼地說:“那你剛才上課的時候,為啥不理睬我呢?”

  高士其一聽,笑了起來。原來,剛才上課的時候,這個小朋友拿出紙頭,折成一隻只小青蛙,悄悄地玩了一陣子,玩著玩著。覺得一個人玩沒有勁,就湊到高士其的耳朵邊,輕輕地說:“我們來玩鬥青蛙吧!”

  高士其坐得端端正正,正用心聽老師講課,這個小朋友的話,他根本沒有聽見。這個小朋友又輕輕地碰了碰高士其,高士其還是坐得好好地在聽課。這個小朋友心裡挺不高興,使勁拉了拉高士其的衣服,這一來,高士其回過頭來了。那個小朋友指指膝蓋上的兩隻紙折的青蛙。高士其明白了,是叫他一起玩鬥青蛙呀,他對那個小朋友白了一眼,又用心地聽老師講課了。

  高士其想到這裡,笑起來了,他對那個小朋友說;“下課的時候,咱倆一起玩,是好朋友。可是上課的時候,我就不認識你了。”

  高士其的話,說得這個小朋友也笑了。

  名人勤奮的故事 篇11

  關於世界上第一臺天文望遠鏡是誰發明的問題,科技史上早有定論,他就是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但伽利略卻否認這一點,他說是荷蘭人首先發明的。這是怎麼回事呢? 事情還得從頭說起。

  1608年,荷蘭有一位眼鏡製造商叫漢斯?李波兒賽,他的兩個孩子很調皮,也很聰明。一天,偶然一個機會,兩個孩子從店鋪裡拿來兩片透鏡,一前一後擺弄著,用眼睛張望著。孩子們驚訝了,他們發現遠處教堂上的風標又大又近。李波兒賽得知此事也很高興,他就用一個簡易的筒,把兩塊透鏡裝好。這就是世界上第一臺望遠鏡。

  1609年,發明望遠鏡的訊息傳到了義大利,伽利略知道了,就按此方法制作了一個放大3倍的望遠鏡。後又經過改進,使望遠鏡一下子放大20倍。他用此觀察星星,居然可以觀察到木星的圓面,看到了月球上高低不平的環形山。1610年,他又用放大30倍的天文望遠鏡觀察到木星的4顆衛星,看到金星的圓缺變化。

  正因為是伽利略改進了望遠鏡的效能,又用來觀察星星、月球、金星以及太陽等天體,並首次發表觀察結果,因此確切地說,是伽利略發明了天文望遠鏡。而那位漢斯?李波兒賽則是望遠鏡的發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