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孔子初中作文800字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萬世師表,創造了許多至今仍不失智慧光芒的教育理論。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我眼中的孔子初中800字,歡迎閱讀。
篇一:我眼中的孔子
在我眼中,孔子是個太老太老的老頭了。他用盡畢生的精力周遊列國,四處講學,從事教學研究,成為我國從古至今都影響頗深的教育家和哲人,他的許多言論及思想一直都在被後人沿用並也深深地影響著我們。
他老人家說過許多至今都仍然適用的經典。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等等。我們在他的教誨下不僅認識到了很多為人、為學、為政的道理,也可以從中看出其本人有著怎樣高超的道德修養。孔子的儒家文化在中國和世界上有著深遠的影響。然而,任何事情也都是沒有絕對的!就好比生產美味食物的飯店和香氣撲鼻的香水工廠,這些地方都會生產出髒臭的廢物垃圾一樣。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講,對於孔夫子及其言論有時還得辯證地看。
舉個例子,孔子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天下之人,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意思就是說:普天下的人,女子和小人是最難養的。養在這裡泛指教育、相處、德操等。這句話,乍一聽似乎沒有什麼不對之理,可是仔細推敲之後就會發現,有這樣兩點令人不能誠服。首先,怎能將女子與小人相提並論?女子,從古至今有不少都是人們一直學習讚頌的榜樣:代父從軍的花木蘭、安邦治國的楊門女將等等;女子,也是多少美好事物的象徵,要不然古人在造字時怎會把許多寓意美好的字與“女”字聯絡起來,諸如“好”、“妙”之類。這些許許多多的事例都可以例證孔子這一觀點的某些偏頗與謬誤。也許他老人家只是一時興起的笑談,但他忽視了真理卻是事實。這樣的笑談是可以貽誤後世的。縱觀人世間千百年來的沉沉浮浮,多少生死攸關的時刻都是弱女子救國:貂蟬、西施、王昭君等,不勝列舉。當今社會,婦女更是人類繁育和社會發展所不能缺少的,因為女性是人類的母親,而像居里夫人這樣優秀的科學家更是讓多少男人望塵莫及。而且,從另一方面而言,有多少成功的男士身邊也都是因為有了一位優秀的女性才成為人類的精英。比如,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法國總統希拉剋、德國總統施羅德,他們都是因為自己有著卓爾不群的好女兒,而在競選時為自己贏得了更多選民的擁戴,才成為國家元首,走上了人生成功的頂峰。可是,小人卻大不一樣了。他們為人奸詐、心胸狹窄、禍國殃民,諸如秦檜之流。他們時常躲在暗處,利用奸計謀害他人,居心叵測。如果身邊有了這樣的人,可以想象,一定會大廈將傾,永無寧日。所以老話常說:寧可得罪君子,也別招惹小人。可見,不論如何辯解,將女子與小人相提並論,這一點顯然是不合理、不恰當的,更缺少人情味兒。所以,當初孔夫子在說這句話時看來是欠考慮了。今天,若他老人家健在,這歷歷在目的事實也會讓他悔之晚矣。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是他對人生的,是東方人生哲學的安身立命之本,我不知道他老人家是先說了這一句,還是先說了“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也許他老人家忘了,在他的一生中遇到過許多像南子一樣,令他心曠神怡,使他說出“秀色可餐”的妙女子。由此可見,再了不起的人也會犯錯誤,而孔子的錯誤是聖人的錯誤。兩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再來探討他的錯誤是毫無意義的,姑且寫到這裡算做笑談吧!但我們可以從他的錯誤中總結人生,修正自我,別再犯孔子這樣不該犯的錯誤。常言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但願我們能光大孔子學說好的一面,摒棄孔子的偏見。哎!孔子就是孔子,而不是聖人。我們應該認識到這一點,在我眼中,孔子還是個老頭而已,一個很會講道理,當然有時也會說錯話的老頭。
篇二:我眼中的孔子
你可曾聽說過一個人,他願意將一生都耗在宣揚一項沒有一個君王認可的學說之上;你可曾聽說過一個人,他的學問可以經受2500年的歷史洗滌,非但沒有消沉而日漸彌新,這個人就是我可親可敬的孔聖人。
人們都說時間會淡化一切,但孔子的學說卻可以突破時間的捆鎖而獨立存在,我想其中必有其“永恆”的東西存在,這永恆歸其原因有孔子的智慧,亦有孔子永不言棄的精神。
說到孔子的智慧,我想首先是他學識上的淵博,面對他高深的學問,顏淵曾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試想,這是怎樣的一種學問能讓這位孔子最欣賞,最器重的學生髮出如此深刻的感嘆。當然,孔子作為一位老師,他的智慧也體現在他的教育之中,“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原來2500年前的孔子早已指出了後天學習的重要性,縱然孔子是誨人不倦的,但這一份“不倦”卻是建立在一個學生對學問痴心向往卻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誠然,細想一下,如果一個學生他自身就不想學,那麼硬逼著他又能有什麼大的效果呢?都說言教重於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在觀看《孔子》這部影片的時候,我們都能注意到一個細節:每次孔子面見君上,他都要在殿外行一個大禮,這時一旁的太監就會告訴他那是周禮,現在不需要了,但孔子照做不誤……就是這樣一位極力推行周禮的“固執”的老師教育出了一批批懂禮知禮守禮的學生。
轉眼半個學期也就過去了,《論語》選讀也就要學完了,但在我腦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別的,是孔子那一股“倔脾氣”“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這有多難啊,人們常說“三人成虎”,三個人說街上有虎,就會有人相信真有老虎,這是多麼荒謬的言論,但你試推想一下,當孔子帶著弟子周遊列國,極力推講自己的政治主張,卻無人認同,他難道不會懷疑自己的學說嗎,他難道不會陷入到矛盾與掙扎之中嗎,然而我們會敬佩他精神的頑強,卻有否體會他在掙扎中的痛楚呢,也許在2500年前的無數夜晚中,孔子也在仰望星空,質問蒼穹,也許是上天指引了他,讓他不斷的.堅持了下來,縱然是“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是多麼美,多麼愜意的畫面,然而觀其孔子一生,至死也未曾感受到過“三月之風”,就孔子自身而言,我想他應該是再悲哀不過了,在死前,孔子曾歌曰:‘泰山壞乎!樑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就在生命將要走到盡頭的時候,滿臉縱橫的眼淚到底是哭死去的兒子孔鯉還是哭心愛的弟子顏回和子路,是哭百姓水深火熱還是哭自己壯志難酬,我想我們都很難解讀清楚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孔子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陷入痛苦,不能自拔,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已深深刺痛了孔子的心……
其實恍惚間我覺得孔子離我們並不遙遠,他的思想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生活當中,但我想我們可以做得更好些,我們可以讓孔子的仁愛播灑人間,可以讓三月的風在你我心中吹拂。
篇三:我眼中的孔子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萬世師表,創造了許多至今仍不失智慧光芒的教育理論。相比老子的高深莫測,莊子的漂渺遁世,只有勇於入世、至情至性、在黑暗的世界裡堅持為理想而奮爭的孔子最為可親可敬。透過《論語》、《史記》的記載,可以看到一個真實鮮活的孔子,看到他的豁達、風趣、積極、率性、無私,看到一個真性情的不朽的孔子。但是,最值得我們所關注的,無疑是其教育思想。也正因為如此,使我對孔子崇敬與熱愛。
子曰:“有教無類。”(《論語.衛靈公》)孔子認為教育者對受教育者不分等級、貧富貴賤、善惡、智愚,應一視同仁,均應給予教育,人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權利,並首先創辦私學、招收平民學生。在孔子的弟子中,有極貧窮的,如顏回;有父親被看作是“賤人,品行不好”的,如仲弓,他都盡心教誨,成為後世的楷模。
孔子很注意瞭解自己的學生,“由也果”“賜也達”“求也藝”(《論語.雍也》),並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如冉求辦事畏怯,所以要鼓勵他;仲由膽大過人,自以為是,所以要故意抑制他。“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論語.先進》)“柴也愚,參也魯,師也闢,由也喭。”(《論語.先進》)針對高柴智力較差、曾參較遲鈍、子張較偏激、子路行為粗俗的特點實施教育。《論語.為政》篇載:針對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四人的不同情況,同是關於“孝”的提問,孔子給予不同的回答。《論語.顏淵》篇還載:針對顏淵、仲弓、司馬牛的不同情況,同是向孔子請教“仁”,孔子給的答案也各不相同。孔子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給予切合實際的指導、教育,為後人樹立了因材施教的典範。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孔子認為教師要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學問,要忠於職守,勤於教導學生,不辭辛苦。
孔子在他的教師生涯中,真真正正地實踐了其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等教育思想,在教育思想方面為我們樹立了崇高的學習榜樣。另外,孔子在其治國思想上也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同柏拉圖一樣,為世人勾畫出一幅宏偉的藍圖。
在天下無道、禮崩樂壞的社會里,孔子四處遊學,向人們宣揚“仁義”、“愛人”、“以德治國”,他明知不可行,卻拚卻一生的心血,飛蛾撲火,直落得貧老落魄,仍痴心不改,其精誠之至,足以讓逃避現實、獨善其身、渾渾噩噩的人汗顏。
孔子和子路曾在路上迷路,向兩位種田的人打聽,得知是孔子後,其中一位耕者說道,“天下的壞東西像滔滔洪水一樣多,你管得過來嗎?還不如像我們一樣過隱世的生活。”孔子失望又絕決地說道:“正因為天下無道,我才出來,如果天下太平了,我也會過隱世的生活。”孔子不愧為萬世知識分子“敢為天下先”的楷模,這種“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強烈的責任感讓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