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邃的色彩-1500字
《論語》是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學生片片斷斷記錄下來的語錄。這些以課堂筆記為主的記錄由他的學生彙集編纂,後來就成了《論語》。
在一般人的眼裡,孔夫子老先生是非常莊嚴肅穆的,是很儒雅的。印象中,他脫口而出的便是箴言,說話從來都是不苟言笑,嚴謹精煉的。但是,自從去聽了市圖書館組織的一次國學講座,在廈大黃少堅教授的繪繪聲中,我重新認識了孔子,重新認識了《論語》。
雖然我們尊稱孔子為大聖人,但是這樣的孔子畢竟離我們很遙遠。老師讓我們去品讀論語,做,無非就是想讓我們懂得裡面講的一些道理, “仁”、“禮”、“義”,是論語這部書的精髓。它太高深。幾千年的距離,我們只能淺嘗論語,只能遙望孔子。在這樣的年代裡,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怎樣的孔子?
在《于丹論語心得》序中,易中天說我們需要一個灰色的孔子,一個能夠適應當下的孔子。沒錯,論語中的孔子太遙遠,我們無法將他看得真切。我們只能凝望他的外表。孔子是怎樣的人,我們已經思維定向了。而黃少堅教授說,孔子是會罵人的。
在論語中有這樣一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句話乍一聽普普通通,可是它有點罵人的味道,大概是氣話把,被那個無知淘氣的小丫頭氣了,也可以說這樣的話的。
孔子也是人。他可以罵人,可以生氣。只是他留給我們更多的,是教我們如何待人接物,
教我們如何完善自己。因為一部論語,我們將他框在了偉大的束縛裡,實際上,孔子更應該是鮮活的,可愛的。沒有色彩,只有溫度。
于丹在《論語心得》中有講到這樣的一段話:“《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座標。”
生活中的我們,被種種煩惱束縛,壓力是我們愁眉苦臉的根源。“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作為中學生,我們時常感嘆,作業多,多,壓力多。可以稱得上是許三多了。而在孔夫子的眼裡,學習卻並不是一件難過的事情。學過知識後時常溫習,在讀過的舊的知識當中,也可以到新的快樂。孔子教我們的不僅僅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面對事情的心態。不光光在學習的領域中這樣,其他方面也一樣受益匪淺。
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也許我們需要的,只是駐留。駐留在原地,我們有時間來欣賞之前所忽略的一切,美好,快樂;駐留在原地,我們有時間來思考面對前面的路,我們應該怎樣抉擇。論語裡面透過一句句精煉短小的警句,為我們講述如何為心靈解脫,拋掉一切煩惱,去迎接新的快樂。
可愛的孔子被他的弟子所愛著,被我們所敬仰著。雖然灰色的孔子沒有顏色,只有溫度。但是他的孜孜教誨句句箴言,是這幾千年畫卷裡最深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