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2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
我喜歡熱熱鬧鬧的春節,喜歡張燈結綵的元宵節,喜歡團團圓圓的中秋節,更喜歡粽子飄香的端午節。每到農曆的五月初五,媽媽和爸爸總會帶著我到鄉下奶奶家去過節。今年也不例外,一到奶奶家就看見家家戶戶門楣邊上,插上了菖蒲。奶奶正在包粽子,只見她左一下,右一下,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看著很好奇,就叫奶奶教我包,奶奶將三片粽葉疊在一起,用手一捲粽葉便變成了一個圓錐形。
我學著奶奶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把它捲成圓錐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奶奶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裡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奶奶的指點下,我卷好粽葉。接著,奶奶正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裡插上一根筷子,放好粽葉,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裡動,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粽葉包緊,我學著奶奶的樣子,在粽葉裡插好一隻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粽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得不緊。奶奶說:“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粽葉包緊些你看……奶奶邊說邊示範,我也邊聽邊學。
哈哈!我的粽子終於包好了,雖然沒有奶奶包的好看,但也算有模有樣。粽子包好後,我就催著奶奶趕緊煮粽子。不一會兒,院子裡就瀰漫包粽子的清香。我開啟鍋蓋趕緊找我包的粽子,我找到自己包得粽子,雖然鬆了,散開了,包的不夠緊。但那時出自我自己的手是我的勞動郭果實,吃起來特別香。家裡包了大包大包的粽子,總要送給親戚朋友,其他人也往我家送表示謝意。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愛國英雄屈原,雖然超市裡有各式各樣的粽子,但是我喜歡奶奶家包的鮮嫩可口的粽子。我愛過端午節更愛過中國的傳統節日。她象徵著中國的古老悠久的歷史文化。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2
中國,是一個龐大的家族,有五十六個不同的民族,每個民族肯定都有它獨特的風俗習慣。在我美麗的家鄉上海,就有許多不同的習俗。其中,元宵節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在我的家鄉,總是特別重視元宵節。在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戶戶都吃元宵。因為元宵的形狀是圓形,圓就意味著團團圓圓,它能夠祈福家人團聚,每天都能幸福圓滿。
吃完元宵,接下來就是元宵節的高潮部分。要表演踩高蹺、舞獅子、劃旱船、耍龍燈等元宵節特有的節目。在表演時,每一個觀眾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都被表演所吸引了。
說起元宵節,最負盛名的便是觀花燈、猜燈謎了。在元宵節那天晚上,每天街上都張燈結綵,處處顯示出元宵節特有的氣氛。就像《東京夢華錄》中說的那樣:每逢燈節,開封御街上,萬盞彩燈壘成燈山,花燈焰火,金碧相射,錦繡交輝。京都少女載歌載舞,萬眾圍觀。遊人集御街兩廊下,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音喧雜十餘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燈燭齊燃,鑼鼓聲聲,鞭炮齊鳴,百里燈火不絕。“熱鬧的氣氛足以形成一條河流,讓所有看到的人們都跟他們一起歡呼起來。
正月十五之夜還有一個獨特的習俗:觀月。正如唐代詩人崔液的上元夜中提到:”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一邊欣賞著天空中美麗的月亮,一邊看著人們歡慶元宵佳節的樣子,此時還有誰能坐得住呢?趕緊出來和人們一起慶祝象徵美滿的元宵佳節。
啊!這是一派多麼祥和、熱鬧的景象啊!這就是我家鄉最獨一無二的習俗。是不是也令你十分神往呢?我愛我的家鄉,愛家鄉獨有的習俗!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3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20xx年的端午節是:20xx年6月6日。端午也稱端五。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很多。傳說是為了紀念屈原,紀念伍子胥,紀念孝女曹娥。我們的家鄉杭州每逢端午節到來,在家門上掛艾葉用來驅蟲辟邪,每年這一天餐桌上要有五黃——黃酒、鹹蛋、黃鱔、黃瓜、黃魚,吃粽子。
我的家鄉位於杭州市拱墅區,拱墅區是一個歷史積澱深厚,區位優勢明顯的中心城區,著名的京杭大運河貫穿全境,自古以來就是商賈雲集、人文璀璨的商家重鎮,有“十里銀湖墅”之美譽。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近幾年,運河上每年都進行規模盛大的龍舟比賽,吸引了成千上萬名觀眾競相觀看,好評如潮,不僅使得拱墅區名聲大振,更使千年運河蜚聲中外。20xx年京杭大運河全國龍舟邀請賽以“千年運河,秀美拱墅”為主題,力圖透過全國性龍舟賽事彰顯民族文化,充分展示拱墅區圍繞“秀美拱墅”三年行動計劃、“山水健身”品牌建設和城區發展日新月異的變化。百名英豪競渡的壯觀場面,也對進一步推進全民建身活動,全力推動群眾體育事業的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我愛我的家鄉——杭州,我也愛家鄉的節日——端午節。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
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你知道我家鄉的端午節是怎麼過的嗎?讓我來介紹一下吧!
我們家鄉每到端午節,挨家挨戶都會在大門的兩旁掛上艾草,傳說是用來驅逐邪魔的,我們家也不例外。
這一天,午飯時間到了,我看見餐桌上放著一瓶酒,好奇地問爸爸:“這是什麼酒?”爸爸說:“這是雄黃酒,喝了它能辟邪,要嘗一嘗嗎?”我捏著鼻子,閉起眼睛,伸出舌頭舔了一下,“啊!怎麼這麼辣!還是吃粽子吧。”再看看桌上的粽子,品種真多呀,有肉粽、蜜棗粽、豆沙粽……我拿起我最愛吃的豆沙粽一聞,一股香味撲鼻而來,我忍不住,咬了一口,甜甜的直往我喉嚨裡竄。不到一分鐘,我就吃好了一個,接著又吃了兩個,把我的小肚皮撐得圓鼓鼓的。
在這一天,還有一個活動就是賽龍舟。吃完飯,我跟著爸爸來到現場,真是熱鬧非凡呀!只見人山人海,到處擠滿了人,大家的臉上都洋溢著快樂幸福的笑容,等待著比賽開始。
比賽就要開始了,河兩邊的叫喊聲突然變得安靜起來,伴隨著這暫時的安靜,龍舟慢慢地劃了過來,槳手們摩拳擦掌,早已是蓄勢待發。
比賽開始了,鼓聲,槳手們有力的口號和河兩邊觀眾的加油聲混成一片。每一隊都為了能夠奪得最後的冠軍而努力拼搏著。左一下,右一下,槳手們有節奏地划著水,誰也不肯讓著誰,到最後,船的速度沒有減,反而快了起來,也許這就是觀眾們吶喊助威起到的作用吧。
賽龍舟結束了,不管是誰拿第一,大家都在歡呼著,雀躍著,我也高興地拍著手掌,這就是我家鄉熱鬧而有趣的端午節。我愛我的家鄉,我喜歡我家鄉的端午節!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5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這裡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
端午節的習俗可不只有吃粽子喲!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佩香囊,有驅趕瘟疫之意。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那一天,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用以驅瘴。
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聽老師忿忿地說,韓國要將端午節申遺了。作為炎黃子孫。真有點坐不住了。從我做起吧!今年端午節,要讓它過得更有中國味。耐心等到五月初五吧。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6
全世界有很多節日,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我的家鄉唐山也以其獨特的方式過著屬於我們的傳統節日。我最喜歡端午節。我以後要學習屈原,一定要做一個能為祖國做貢獻的人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粽子都有形狀多多,在農村,我們還會包個書包形狀的送給弟弟妹妹們挎在腰邊帶回學校邊走邊吃。味道多多,有甜的、鹹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
不過好像因為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於自家包的,對於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太習慣的。比如說我就不習慣,因為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粽子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划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眾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群眾頂著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為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
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後再也見不到如此的偉觀。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連肚子也是想家的,心裡裝著親戚們,肚子用來想家裡的美食。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7
家鄉的端午節有著二千多年的歷史,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產生的。今天農曆初五,這一天有著濃濃的節日氣氛。它能和家鄉的春節、清明、中秋節一樣熱熱鬧鬧,處處洋溢著人們歡歌笑語,歡度節日的快樂。
家鄉的`端午節更加隆重,端午節前幾天家家戶戶就準備迎接它的來臨,後幾天準備划龍舟慶賀。這天人們買好箬葉、棕、糯米和肉等物品包粽子。今年的端午節更加具有節日氣氛,你看現在離節日還有四五天,挨家挨戶都在緊鑼密鼓地包粽子。原來單調的粽早有了改進,現在有豆沙餡的、板栗餡的、蜜棗餡的……真是五花八門,口感好極了。滿街都能聞到粽子飄香,真是猴得人直流口水,提前帶來節日的氣氛。
端午節這天,每家每戶早餐桌上都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早點,讓你看得眼花繚亂。不過最不能缺少的是包子、麻圓、粽子、茶蛋和大蒜,這是家鄉傳統的佳餚。大家歡度在一起,團團圓圓,吃得熱熱鬧鬧,津津有味,但對我來說到沒有什麼新鮮感,因為這些東西我早就吃厭了。聽外公說,他們小時候多麼盼望節日這一天的到來,因為只有過節才有這樣的幸福生活,平時那有這樣好的生活呢?
想想現在,我們的生活是多麼幸福呀!這真要感謝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好,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我們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要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8
我的家鄉在蘇州,這裡最特別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
在我們蘇州,端午節要吃粽子、戴香囊、賽龍舟等。
先說說吃棕子吧。我們家的粽子大多數都是奶奶包的。其中最難弄到的就是粽葉了。奶奶曾去過旺山、花山等地方採粽葉。為了採粽葉,奶奶就像雷達一樣,一聽說哪裡有粽葉,立刻定位準確地飛奔而去。奶奶包的粽子大部分是白米粽,吃起來雖然沒有別的味道,但是有一股濃濃的糯米香。看著奶奶三下兩下就包出一隻漂亮的粽子,我也躍躍欲試。可是粽葉到了我的手裡,就像條軟趴趴的海帶,怎麼也包不出立體的三角形——唉,看來我是包不了了,只能負責吃了。
說完粽子,再說說香囊吧。我小的時候過端午節,可是要戴香囊的喲!據說小孩戴了香囊可以保證夏天不生病、不長痱子。香囊有的是長方形,有的是正方形,還有的做成了粽子形!香囊外表看來總是五顏六色的,花花綠綠很漂亮。香囊聞起來有一股中藥的味道,但是不難聞,我覺得還蠻香的。到了一年級以後,我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不需要再戴了,爸媽給我買的香囊我都掛在了床頭,讓那種濃濃的藥香伴我入眠……
端午節既是傳統的節日,也是外公外婆認定的“女婿節”。外公外婆常常利用這一天來請爸爸吃飯,感謝他一年來對媽媽和我的關愛。外公總是端著一杯酒,對爸爸說:“你辛苦了!”爸爸總是一口喝掉,高興的說:“不辛苦不辛苦!”
這個節日對我來說太重要了,因為這個節日裡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我們的愛。我喜歡這個節日。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9
全世界有很多節日,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我的家鄉韶關也以其獨特的方式過著屬於我們的傳統節日。在眾多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原因不是因為屈原,不是因為什麼。就因為我是在端午節那天出生的。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粽子都有形狀多多,在農村,我們還會包個書包形狀的送給弟弟妹妹們挎在腰邊帶回學校邊走邊吃。味道多多,有甜的、鹹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不過好像因為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於自家包的,對於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太習慣的。比如說我就不習慣,因為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粽子。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划龍舟。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划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眾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群眾頂著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為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後再也見不到如此的偉觀。
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連肚子也是想家的,心裡裝著親戚們,肚子用來想家裡的美食。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0
端午節的早上,細雨濛濛,給空氣增添了幾絲涼氣。我和爸爸、媽媽,早早起床,我們象往年一樣,帶著臉盆、毛巾、牙刷去我們家附近的河邊去洗漱。
傳說,端午節這天,河水非常清澈,毒無汙染。人們在這一天用河水洗頭,可使頭腦聰明;用河水洗臉,可使人變的年青;用河水刷牙,也使牙齒潔白;用河水洗澡,可洗去一年的晦氣。所以一大早,我們就來了河邊。
河邊的人很多,大人、小孩、個個臉上洋溢著節日的氣息。你一盆,我一盆的洗漱著自己。有的老人不能來,他們的家人就用盆子或水壺把河水帶回家,讓老人用。我和爸爸、媽媽洗漱後,也用水壺給奶奶帶了回去。
我們一進家,奶奶已經把包好的粽子,煮好的茶葉蛋,還有沿制的大蒜擺放在桌子上。奶奶說,端午節吃粽子可使生活過的甜蜜,吃大蒜可使人的頭腦聰明,吃雞蛋可使人做事圓滿。和往年一樣,吃過早飯後去河堤邊拔幾顆艾葉,端午節這天插在門口,一可以燻蚊子,二可以避邪。
到了黃昏的時候,家裡的人會聚在一起,也算吃團圓飯吧。到那時,我爸和大伯都會現示一下自己的廚藝,我爸是個典型的酒鬼,原本就好酒這又加上親人相聚的歡樂,難免不會喝醉。但每一次團圓飯上總是十二道菜,我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大概是家鄉的風俗吧。
願來端午節有這麼多的說法,我非常喜歡我家鄉的端午節。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1
“百里不一樣風,千里不一樣俗。”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提到端午節,心裡肯定想到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
在我們家,過端午節當然少不了2件事,你們應當也明白那2件事了吧!如果不明白也沒有關係,因為下頭有答案了,也讓我們一齊走進端午節的世界吧!
包粽子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一大早的,太陽公公早早地起來向我們打招呼了,小草喜歡那吵鬧聲,所有也迫不及待地醒來了。我也有點迫不及待了,看見媽媽在包粽子,我想:包粽子必須很好玩。我立刻跑過去,對媽媽說:“我也要包粽子。”媽媽嗯的一聲,我們此刻就要包粽子咯。要準備糯米、粽葉、肉、花生、綠豆、芝麻等材料。先把粽葉放在鍋裡滾洗,然後拿出來放在盆子裡洗乾淨,再把糯米洗乾淨,然後放在鍋裡炒,肉也要炒,和芝麻混合在一齊,花生炒脆,還要把外面的那層簿簿的皮去掉,還要壓碎,糯米、綠豆等材料混合在一齊,嘻嘻,材料都準備好了。包咯,拿2片粽葉,上下一層,然後向自我的方向一轉,就像一個圓錐,先放糯米,然後放肉、花生等,然後在再邊上加一片粽葉,再把側邊的粽葉壓下去,最終用繩子綁著,ok啦,大功告成,粽子下鍋咯!
總算把粽子包完了去看賽龍舟。看見觀眾水洩不迎,可真熱鬧啊!觀眾們為賽者加油,大聲地歡呼。看完了賽龍舟,回到家裡,聞到一陣陣香味,必須是粽子的香味了,吃著自我包的粽子,心裡美滋滋的。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過去了,小草再也聽不到那樣吵鬧的聲音了,我可真是懷念端午節的味道啊!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2
以臨近端午節前夕,孩子們聽到要過節都高興的發出了歡快的笑聲,幼小的孩子們都等著大人們包粽子,講故事。而我們也將人世塵俗拋擲腦後,投入到節日的歡樂中。
如今已是端午之節,我很想念屈原前輩。屈原是誰你們可能不明白,我來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吧!
楚王時期有一個人叫屈原,那時他懷著才高八斗的智慧,向楚王自薦,可卻一次次的遭到楚王的拒絕和抹殺,最終,楚王因不耐煩將他逐到邊疆,之後,屈原覺得自我才高八斗,竟不被重用,自我一心鍾愛國家可沒人明白,一怒之下投入了汨羅江。那個地方的人覺得他很偉大,為了紀念他,他們不想讓屈原的屍體被江裡的魚吃掉,就投了很多粽子,意思是魚吃粽子別吃屈原的屍體,之後稱這一天為端午節。這一天便有了吃粽子的習俗,你們聽了故事必須很感動吧!其實我也感動的一塌糊塗呢!
可是聽了這個故事,我雖然敬佩他,但我覺得,他不應當就這麼結束自我,是個人就會有不足之點,他肯定也會有不足之點,他應當繼續學習和改正他的不足之點,從而改變的更好,而不應當因為一點挫折就當懦夫。如果屈原能明白這點而不去投江的話,他將是我心目中最偉大的英雄。
說道端午,不得不把故事放到一邊了,還是講講我家鄉的習俗吧!
我家鄉的習俗你可能還不明白,每當端午過節,我們家鄉就要盪鞦韆,我也不例外。今日,我也蕩了鞦韆,其實他的寓意是蕩掉所有的怨恨和煩惱。
最終還是要給大家說一聲“祝大家節日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