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溫暖> 北京冬殘奧會溫暖與感動常在作文600字(通用7篇)

北京冬殘奧會溫暖與感動常在作文600字

北京冬殘奧會溫暖與感動常在作文600字(通用7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北京冬殘奧會溫暖與感動常在作文600字(通用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北京冬殘奧會溫暖與感動常在作文600字 篇1

  3月5日結束的北京冬殘奧會冬季兩項女子短距離(視障)比賽中,中國運動員王躍和楊倩茹分獲第四名和第五名。“雖然看不清世界,但想讓世界看到我們。”賽後,中國運動員道出心聲。

  北京冬殘奧會冬季兩項女子短距離(視障)比賽共有9名運動員參賽,其中有兩位是中國運動員。根據出發名單,中國運動員楊倩茹在引導員於洪順的引導下第2個出發,王躍在引導員李亞林的引導下第5個出發。在和引導員的密切配合下,兩位運動員順利完成了比賽,王躍獲得第四,楊倩茹獲得第五。

  “今天的表現比賽前預期要好,我發揮出了自己的實力。”賽後採訪中,楊倩茹對比賽結果非常滿意。

  2001年出生的楊倩茹是來自北京的運動員。剛進入北京殘奧越野滑雪隊時,身高一米七的她體重只有90斤,連完成訓練都非常困難。為了變得強壯,她每晚睡前吃5個雞蛋,為了追趕隊友,她早晚各加練一堂課。終於,她的身體越來越強壯,和他人的差距也越來越小,並在亞洲盃上奪得兩枚銀牌。

  楊倩茹說,她要感謝所有支援她的人,尤其是引導員和教練。“他們當中缺了任何一個,都不會成就今天的我。”楊倩茹說,比賽過程中,引導員於洪順一直在為她喊加油,給了她克服困難的勇氣。

  “我從來沒選擇放棄,我會比從前更努力,更堅定。”本屆冬殘奧會,楊倩茹還將參加殘奧冬季兩項中長距離專案的比賽。

  22歲的王躍來自河北秦皇島,接觸冰雪運動時剛滿17歲。作為一名殘疾人運動員,在訓練的道路上,王躍遇到的困難常人難以想象。但無論多困難,她都從未想過放棄。

  終於,在北京冬殘奧會的舞臺上,兩人挑戰自我,向世界展現了視障運動員的風采。

  北京冬殘奧會溫暖與感動常在作文600字 篇2

  由九個火種匯聚而成的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聖火3月3日展開第二天的傳遞活動,“九天之火”繼續溫暖前行。

  北京冬殘奧會火炬傳遞活動3月3日上午分別在以“逐夢冬奧”為主題的張家口市民廣場、以“舞動雪韻”為主題的崇禮太舞滑雪場、以“古鎮新姿”為主題的蔚縣暖泉古鎮和以“綠色生態”為主題的懷來官廳水庫溼地公園上演。3月3日下午,聖火還在以“萬國園林”為主題的北京世園公園傳遞。另外還有來自國際殘奧委會大家庭的21名火炬手,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南園進行了閉環內火炬傳遞。

  在河北張家口崇禮太舞滑雪場,曾帶隊獲得2008年北京殘奧會舉重比賽金牌,去年又帶隊奪得東京殘奧會舉重專案三金兩銀佳績的教練員孫曉剛是火炬手之一,他說:“能夠擔任火炬手是一次很光榮的經歷。希望透過我們的努力讓更多人參與體育鍛煉,感受體育的魅力、體育的快樂,將奧林匹克精神傳遞出去。希望運動員在冬殘奧會比賽中取得好成績,享受比賽過程,留下美好回憶。”保定市體育局教練員、前殘奧會乒乓球冠軍葛楊也說道:“能夠參與這次火炬傳遞我十分激動,回去後將在殘疾人體育運動方面繼續做貢獻,讓更多人感受到體育運動的快樂。”

  國際殘奧委會副主席杜安·卡勒3月3日下午也參與了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南園閉環內的火炬傳遞活動,他說:“1994年我就來過中國,如今能夠在這裡握著北京冬殘奧會的火炬,我感覺非常棒。特別期待運動員們能夠在那些美妙的'場館裡,上演精彩的運動表現!”

  3月4日,火炬傳遞活動將繼續在以“自強不息”為主題的北京市殘疾人文化體育指導中心、以“追夢之路”為主題的中國殘疾人體育運動管理中心和以“冬奧之家”為主題的北京冬奧組委駐地傳遞。

  北京冬殘奧會溫暖與感動常在作文600字 篇3

  在最後的衝刺賽段,日本運動員川除大輝大口呼吸著加快了滑行節奏,最終以52分52秒8的成績衝過終點,獲得了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殘奧越野滑雪男子長距離傳統技術—站姿冠軍。

  川除大輝衝線後,在終點等成績的中國選手蔡佳雲跑上前去,邊表達祝賀邊俯身幫他解開固定器,脫下雪板。

  所有運動員完賽後,蔡佳雲最終僅次於川除大輝,名列第二。

  在混採區,蔡佳雲格外興奮,“特別高興!我有點不敢相信這是我的成績。平常都沒滑過隊友邱明洋,今天運氣好,贏了他,拿到了這枚銀牌。”

  雖然蔡佳雲在賽後顯得非常輕鬆,但實際上這名小夥子在賽前緊張得失眠,輾轉反側到今天凌晨三點才睡。“昨天晚上壓力特別大,腦瓜裡一直在想今天比賽的選手會不會特別厲害。後來就找了心理輔導老師,接受了輔導,慢慢才睡著。”蔡佳雲告訴記者。

  記者們在混合採訪區也問到了蔡佳云為川除大輝解開固定器的事。蔡佳雲認為運動員們互相幫助再正常不過。

  “之前和川除大輝比過一次賽,雖然沒說過話,但我不會因為不認識他就不幫助他。我們是練體育的,不分國籍,都有一樣的目標,應該互相幫助。”說到這裡,他顯得有些激動,“我們為了人類而戰,不是為了自己而戰的,我們要突破人類的極限!作為殘疾人運動員,更該互相幫助。”

  蔡佳雲今天的出發順序比較靠前,所以要在終點區等候較長的時間。而他在終點區也不只幫助了川除大輝。“因為在這兒等成績嘛,他們來了我就尋思幫助一下。”蔡佳雲說,“我過終點後就很累,當時就希望有人能幫我脫板,那時候就很難受。看到其他運動員進來了,我知道他們當時的感受,大家行動也都不方便,所以就想幫助他們一下。”

  談到後面的比賽,蔡佳雲信心很足:“還要比3月9日自由技術短距離和3月12日的自由技術中距離。希望能進前三吧!”

  北京冬殘奧會溫暖與感動常在作文600字 篇4

  以一路領先的姿態到達終點,中國選手鄭鵬奪得北京冬殘奧會越野滑雪男子長距離(坐姿)專案金牌,也為中國隊取得了在該專案上的歷史最好成績。

  奪冠後的鄭鵬在受訪時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因為他實現了四年前的夢想。在2018年平昌冬殘奧會越野滑雪男子坐姿15公里比賽中,鄭鵬獲得第四名,創下了當時中國隊冬殘奧會個人專案的最好成績。

  雖然已經成績不俗,但四年前距離領獎臺僅一步之遙的鄭鵬仍不免遺憾。“前幾圈如果控制再好一點,可能成績會更好。”彼時的他這樣總結自己的表現,同時立下了更高的目標。“回去繼續加把勁,努力爭取登上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的領獎臺。”

  他做到了。“今天把這幾年的訓練水平都給發揮出來了,感覺滑的節奏都比較順,中途可能有點小失誤,還是及時地調整回來了。”

  與四年前不同,鄭鵬認為自己能夠在長距離比賽中奪冠的關鍵就在於對節奏的掌控。“畢竟是18公里,就怕前面的節奏太著急了,會影響後面的體能分配,今天還是節奏把握得比較好。”他說。收穫金牌的鄭鵬面對記者提問總是能夠冷靜分析比賽的得失,而他成長為專業滑雪運動員的道路其實佈滿荊棘。今年29歲的鄭鵬出生在福建莆田。2011年,在一家汽修廠當學徒的他被升降機砸傷雙腿造成殘疾。

  2013年,鄭鵬在家鄉殘聯的推薦下報考北京一所殘疾人體校並被錄取,從此與滑雪運動結緣。進入國家隊後,在上強度的訓練中,鄭鵬也會滑倒摔傷,但他仍咬牙堅持,日復一日地朝著自己的夢想進發。

  時隔四年終於圓夢,站上最高領獎臺的鄭鵬卻沒有過多提及自己的艱苦付出,而是將更多感謝給予了自己的教練和隊友。“四年來我們按照教練的系統訓練計劃提高體能,在勻速訓練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體能分配方式。”他說。

  與教練提供的訓練指導相比,鄭鵬認為隊友給予他的更多是心理上的支撐。“今天我們有三位隊員參賽。如果自己真的發揮不好,還有隊友在後面接棒,讓我感覺輕鬆不少。”鄭鵬笑言。

  北京冬殘奧會溫暖與感動常在作文600字 篇5

  所有參加殘奧會的運動員,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自強奮鬥的故事,每一個人都有一段艱難前行的經歷。終於,他們成功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們為了成功付出了多少汗水甚至鮮血。他們曾經一次次地摔倒,但每次摔倒,都是他們繼續前行的起點,他們是真的勇士,百折不撓就是最貼切的寫照。

  殘奧精神包含著一種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賽場內外,殘疾人以不屈的毅力,挑戰和超越生命的極限,奏響了生命的最強音,以自我素質的提高和自身價值的實現,獲得人們的尊重,而不是同情和憐憫。同時也教育人們熱愛生命、珍惜生命,用積極進取的態度點燃生命的激情。

  “超越、融合、共享”,簡單的六個漢字,概括了48年殘奧會運動史的真諦。在世界的共同努力下,殘奧運動已經成為世界和平的象徵。殘奧運動發展到今天,對於所有殘疾人運動員來說,不再僅僅是對獎牌的嚮往,更多的是對超越自我和堅忍不拔精神的追求;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舉辦一場殘奧會也不再僅僅是展現該國運動員實力、水平,更重要的是展現一個國家對殘疾人事業的關注和發展情況;對於整個奧林匹克運動來說,不僅僅是為了彙集世界各國殘疾人運動員參與到競技中來,更多的是為了進一步推動整個人類和平、友誼、進步的程序。

  北京冬殘奧會溫暖與感動常在作文600字 篇6

  3月7日13時12分,在北京冬殘奧會單板滑雪男子障礙追逐UL級決賽賽場,中國隊紀立家率先衝過終點線。滑到終點的紀立家將整個身體撲在雪地上很久,再站起身已是熱淚盈眶。“像做夢一樣,感覺之前經過的所有困難和挫折,在這一刻都值了,我們中國國家隊殘疾人運動員的目標就是為國爭光!”紀立家激動地說。

  這場在張家口雲頂滑雪公園舉行的單板滑雪男子障礙追逐UL級的比賽,中國隊不僅一舉實現了獎牌“零”的突破,還創造了該專案在冬殘奧會上從未有過的“名場面”。在紀立家衝過終點後,王鵬耀、朱永鋼、張義琦緊隨其後,中國隊不僅包攬了金銀銅牌,更讓這場國際比賽最終成為國內對決。

  “當我們4個人同時站在同一起點時,我們都在為彼此打氣,驕傲是屬於中國的!”王鵬耀說,不僅是在這次比賽,在日常的訓練、生活中,我們也是互相幫助、互相成就的,也正是因為平時的互幫互助,我們才能一路走到北京冬殘奧會,為祖國爭取榮譽。

  “由於我們殘疾的部位不一樣,平時訓練和生活中,大家都會互相照顧。”王鵬耀舉例說,比如雪板打蠟,有的隊友只有一隻手,而雪板打蠟是需要兩隻手來完成的,這時,就會有隊友主動去幫助他完成這個工作,像這種互助小故事,其實每天都會發生。

  在小決賽這種激烈的晉級賽中,中國隊友之間依然還在為彼此考慮。“小決賽是4個人裡面晉級2個人,我和隊友需要戰勝另外2名外國運動員才能晉級。於是我們互相配合,我讓隊友超過我去最前面,然後我們雙雙晉級大決賽。”紀立家說。

  賽後採訪,獲得第四名的張義琦輕拍紀立家表示鼓勵。紀立家向記者介紹,“張義琦是我一個特別好的兄弟,在隊裡,張義琦雖然年齡最小,但卻是一個大哥的角色,經常給隊友們幫助和鼓勵。雖然張義琦今天是第四名,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們對他的欽佩和感激。”

  在雲頂明媚的陽光下,潔白的雪道被照耀地閃閃發光,紀立家、王鵬耀、朱永鋼、張義琦共同舉起鮮豔的國旗慶祝,為祖國的培養,為自己的拼搏,也為彼此真摯的友誼。

  北京冬殘奧會溫暖與感動常在作文600字 篇7

  夜空中,一朵巨大的紫色雪花綻放。紫色,代表著國際殘奧委會“我們這15%”的理念。殘疾人在全球總人口中佔比約15%,這朵紫色的雪花,詮釋著這樣的理念——“他們”也就是“我們”,所有人匯聚起前行的力量,共同開創美好的未來。

  場地中,演員們共同演繹生活中溫情的時刻,他們中有殘疾人,也有健全人。女孩用一隻紅燈籠點亮生命之光、幸福的一家人放飛夢想、母親喜悅地盼望女兒歸來、逆風而行的老者鼓舞小男孩自由飛翔……

  殘健共融、彼此支援,殘疾人運動員直麵人生挑戰,用拼搏去改變自己,也在鼓舞世界。他們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屬於所有人。

  此刻,場地中一位盲人的手掌上出現了國際殘奧委會標誌,經過手手相傳,印在了每個人的掌心,最終浮現在場地中,迎接國際殘奧委會會旗到來。

  8名旗手手持國際殘奧委會會旗入場。由視力殘疾學生組成的管樂團奏響國際殘奧委會會歌,會旗莊嚴升起。這旋律彷彿從他們的心中湧出,感動著每一名聽眾。

  大螢幕播放的短片中,小朋友滿懷希望,用手中的畫筆蘸取顏料,描繪出最美的笑臉。在《冬殘奧圓舞曲》的浪漫旋律中,畫中的色彩如溪流匯海,最美的笑臉在場地中綻放,笑與愛,夢想與希望,此刻匯聚成情感的海洋。

  彙集了殘奧運動發源地英國曼德維爾和中國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共9處火種,在國家體育場內,經過7位殘奧運動員的傳遞,來到最後一棒火炬手、盲人運動員李端手中。

  “即使眼前一片黑暗,但我仍能感受溫暖。”面對“大雪花”火炬臺,李端用雙手觸控著一朵朵雪花,彷彿在觸控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當他慢慢地將手中的火炬嵌入主火炬臺,這一刻,火種耀亮天地,大愛蓬勃生長。人生的賽場上,夢想之花盛放,生命之樹常青。這簇“微火”代表著殘疾人運動員,也代表著所有人,發出最真摯的召喚——一起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