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作文教學的高效課堂
導語:高效,指效能高的,基本解釋是效率高的。指在相同或更短的時間裡完成比其他人更多的任務,而且質量與其他人一樣或者更好。那麼教學的高效課堂應該如何實現呢?以下是關於如何實現作文教學的高效課堂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如何實現作文教學的高效課堂
寫作是一個逐漸領悟的東西,有時甚至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寫作必須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去感、去悟、去闖、去創。就像學游泳,必須先把學生推下大江大海,哪怕嗆幾口水,游去就是了;就像演員,要緊地是務必去登舞臺:成功失敗渾不怕,好壞皆在進行中。
走出作文課“應試教育”的泥沼。先讓我們走進校園,深入課堂,看看“應試教育”在作文課教學中的種種表現吧:①只盯“指揮棒”不練基本功的教學目的。②本末倒置以考代練的訓練模式。③猜題押寶投機取巧的教學心理。④“惰性”當頭的教風學風。⑤以迎合閱卷人好惡為宗旨的歪道文風。 作文課應試教學的弊端還可以歷數許多許多。走出這一泥沼,已經是刻不容緩了。
一、請“導演”務必把“演員”推上臺
在作文課的教與學中,說到底,教師只是一個導演,一個鏡頭之外的局內人。“戲”演得好壞,歸根結底還得看學生。寫作本領的獲得,尤其不同於其他知識的掌握。其他知識具有固定性或唯一性。一個字,一個詞,音、形、義掌握了,就是掌握了;一種文學常識,一個語法知識點,弄懂了,就是弄懂了。而寫作就有所不同,它主要表現在能力上。寫作,不僅存在一個技巧問題,尤其還有一個與修養、閱歷、情操有關的人文水平問題。因此,教寫作,就不像教其他知識那樣:懂了麼?懂了。會了麼?會了。那好,寫去吧!如此教學,還是寫不出。寫作是一個逐漸領悟的東西,有時甚至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寫作必須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去感、去悟、去闖、去創。就像學游泳,必須先把學生推下大江大海,哪怕嗆幾口水,游去就是了;就像演員,要緊地是務必去登舞臺:成功失敗渾不怕,好壞皆在進行中。
二、如何實現中學作文課高效教學
1.教師要當好寫作的領頭雁。
古人云:“以己昏昏,焉能使人昭昭”。教作文,必須自己會作文;要學生寫,必須自己會寫、先寫。這就像游泳教練教游泳:仰泳、蛙泳、自由泳你當教練的必須樣樣拿得起、放得下。這樣做一是讓學生信服,二是讓學生有所遵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長於寫作的老師必然會帶出一茬茬長於寫作的弟子。當然,當好寫作的領頭雁,並不是要求教師以“寫”代教。恰恰相反,教師最先透過“深入虎穴”獲得“虎子”,從而在具體地感受寫作的`甘苦中,把握尋找教與學的捷徑,使作文教學“活”起來。
2.從訓練聽、說、讀、觀察、思考入手,養成天天記、天天寫的習慣。
據教育心理學分析,學生的寫作衝動,首先來自“聽、說、讀、觀察、思考”諸因素,這些因素的萌發與形成,直接影響和決定著寫作能力的萌發和形成。具體地說,“聽、讀、觀察”就是訓練對世界的感知能力,使學生能夠把生活中的那些生動、形象、深刻、真知的東西一下抓住,這就是材料。而“說與思考”的訓練又是培養運用內部語言進行整理、加工直至運用口頭語言給以初步表達的能力,進而為書面寫作蓄勢。在此基礎上再去養成天天記、天天寫的習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寫作能力。下大氣力抓基礎,還要務必抓好“煉字、煉詞、寫句、寫段、完意”的訓練,反覆抓,不懈地抓。慢,恰恰是最快的。
3.變教師命題為學生“找題”。
在作文時,教師不再規定具體的題目,而是隻指定作文範圍、題材和體裁。具體的題目,由學生根據老師的指定範圍自己去“找”,以給學生儘可能多的思考餘地和獨立創造的空間。寫作是對生活的能動反映,是一個一步一步從現象到本質、從具體到抽象、從內部語言到書面語言的認識實踐過程。好的文章,總是先從大量的原始生活中(也可從文字材料中)尋得素材,再從素材中發現生動深刻的東西,然後形成觀點(主張或形象),最後確定題目。只有經過這樣的大量地反覆不懈地訓練,學生才能形成真正的寫作能力(當然也包括以更高的起點審視題目統攝材料的能力)。相反,單純的命題作文訓練不僅違背了認識規律,同時必然造成學生作文的空洞、做假、拼湊,甚至文不對題的普遍弊病,將寫作引向死衚衕。
4.改教師評改為學生自我評改。
多年來,中學作文教學都是學生寫作老師改評,這幾乎成了天經地義的法規。據調查,絕大多數學校對教師的作文批改都作了具體而又細緻的規定。不僅規定了每學期至少批改多少次、多少篇、還規定了所謂“全批全改”的細則,似乎批改得愈多,教學成績就愈大。殊不知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費力不討好”。近幾年來,不少致力於改革的老師摸索出了一套“以點評為主,主要讓學生自我評改”的新路子,實在可喜可賀。其做法有四:一是表揚為主法;二是重點研討法;三是學生互評法;四是自我批改法。總之讓學生自己在寫作和講評中發現自己的問題,然後自覺地主動地去改掉不足。當然,這絕不是說教師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應多從宏觀上去把握、調控、引導,多做評選、啟發、鼓勁等方面的工作。
三、多讓學生到生活中去練筆
深入生活,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成立課外寫作興趣小組。
做法有二:一是教師組織活動,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讀寫訓練;二是由學生自己組織小型“文學社”、“寫作社”,利用節假日、星期天開展活動,教師適時地請當地或外地作家來講學、輔導,以開闊眼界,拓寬寫作思路。
2.開展多渠道寫作練習。
如舉辦人人參加的自寫自編的手抄《班級日報》活動,一學期下來,每生可以輪辦2~3次;又如開展課前10分鐘演講活動;再如,定期辦好黑板報、學生優秀作文展示欄等。這些活動的開展會極為有利地促進學生練筆。
3.走出校門,豐富自己。
提倡學生深入工廠、農村、商店去了解社會。過去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個“行萬里路”就是:一要感知祖國的大好河山,二要感知五彩繽紛的社會。這就是積累――材料的積累、形象的積累、思想的積累、寫作思路的積累。這會對學生的寫作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4.有計劃、有選擇地組織學生接觸各種傳媒。
訂報刊,看電視,聽收音機,並有針對性地開展討論,以培養學生的鑑賞、思辨能力。
5.有組織地開展和參加寫作評比活動。
每學期以學校或年級為單位搞一兩次作文比賽,評出等級並給以適當獎勵。有條件的還可參加一些縣、市、省甚至全國級的作文競賽活動,以此來檢驗促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