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節記憶作文4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記憶作文4篇,歡迎大家分享。
春節記憶作文 篇1
小時候,總會盼望春節到來,在我的記憶中,小時候過春節總是十分的開心,十分的放縱,十分的好玩。
在我的記憶中,春節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放爆竹了。
記得第一次放炮,還是在奶奶家樓下。那一年,爸爸放假回來,給我帶來足足一箱的爆竹。我帶出一袋“煙霧彈”放在花壇邊上,手中拿著打火機,把打火機為在炮的旁邊,十分害怕,不敢點。這時爸爸來了,幫我把炮點燃了,我在一旁捂上了耳朵。可是,只見一縷紫煙出來了,炮也沒有響。我一看,也沒有危險,就大膽放了一個。果然不響,我又找到了一報二踢腳,望著放在地上用打火機一點。“砰”的一聲,我嚇得坐在了地上,我以為那炮不不響呢,我從此以後都不放二踢腳了。
還有一次在我姥姥家,想玩火藥,就把二踢腳拆開,把火藥露出來,會燒紅的爐鉤子一點,噼裡,一縷白煙升起,火藥宛如一個閃光彈,把我的眼睛刺得生疼。
我拿上了三十多個竄天猴,到了院子裡,平著放在地面上,在引火線上撒上火藥,用打火機一點,三十多個竄天猴一起發射,場面十分壯觀。
我又拿出了一個手持煙花,用手拿著,瞄準一個事先準備好的柴火堆。撲,的一聲,煙花精準打中,而柴火堆並沒有著火,我又走進了許多,兩發雙贊,終於著了。可是火越燒越大,我見事情不好,又扔了一袋足球炮進去,只聽,叮叮叮幾聲響,熊熊燃燒的火堆已滅大半。我懸著的一顆心放了下來。
這就是春節,一個快樂的春節,一個十分快樂的春節,一個在我的記憶永遠揮之不去的春節。
春節記憶作文 篇2
翻開了相簿中的一張張照片,春節的記憶又浮現在了我的眼前,從小到大,我一共經歷了12個春節。我的腦海中好似播放了一部電影,有趣的話就跟隨我一起來看看吧!那天是大年三十,我和媽媽一起到無錫的姥姥家過年。一路上,我的腦子就沒停過,一直在“盤算”著怎麼花我的“小金庫”,怎麼多賺錢來填充它。可誰知,後面的問題更麻煩了……一下車,我就蹦蹦跳跳的跑進了姥姥家,姥姥見我來了,趕忙把壓歲錢塞到了我的手裡,我一看,呀,有200元呢!
進了屋,我眼巴巴的看著姥爺,本以為,他也會拿出壓歲錢來,可誰知,他卻坐在椅子上喝茶,根本沒有一點兒拿壓歲錢出來的動向。這下,我可急了,想提醒他一下,但還沒等我開口,老爺便發話了:“想拿壓歲錢當然可以,但要透過我的‘考驗’,答對一題50元!”答題開始了,我們倆互不相讓,你追我趕,我一路過五關斬六將,終於熬到了最後一關,聽完題目,我立刻低下了頭,開始埋頭苦做,時間在慢慢的流淌,草稿紙已經被密密麻麻的字寫滿了,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我在心裡吶喊了一聲:啊,我做出來了!我高興得拿著我的“戰利品元壓歲錢又蹦又跳,老爺更是對我大加讚賞。“電影”結束了,可我的內心卻久久不能平靜。這就是我的節日記憶。五年級:淚依言欣
春節記憶作文 篇3
過春節,慶新春,年拜完了,親串遍了,肉吃過了,酒喝足了,還要盡情地玩一玩、樂一樂。人們對春節的興致一般要從正月初一延續到正月十五夜晚,將節日的氣氛推向高潮。既然是夜晚,就要有光亮,必然要張燈。
小時候,過完大年初一,便翹盼正月半。一俟到晚上,吃了圓子,便吵鬧著點上傳統的兔子燈,或在大人的陪伴下,或與小夥伴們三五一群、四個一黨地上街玩燈、觀燈去了。
那時不像現在的燈,五花八門,高檔得很。記得佔據我整個童年的,是那隻爸爸做的裝有四個小木輪的紅彤彤的五角星燈,恰恰迎合了那個時代的時髦和取向。因每年僅有四五天玩的機會,所以五角星燈儲存得較好,偶有破損,父親就用紅紙重新糊一下,又成新的了。如此年復一年的,從我三四歲起一直到小學畢業,這一"紅星"成了我的"唯一",但我卻感到非常滿足、自豪和威風。因為那時不是每家的小孩都能擁有一盞屬於自己的燈的,大多隻是用河蚌殼做的"歪歪燈",或學著冰心文章中做的"小桔燈",更多的是空著兩手跟著有燈的孩子後面奔跑、吆喝了。
那時的我,每每拉著紅星燈,昂首行進在小夥伴隊伍前頭,總覺得天上的月亮和星星也在跟著我走。於是便很神氣,彷彿天與地、人與星已經融合在一起了。那神秘的氛圍至今還銘刻在腦海裡。
歲月在風雨中穿行。後來,當我也成了父親,一雙兒女蹣跚學走路的時候,每到正月,都要帶兄妹倆去買燈,但心境已經與我小時候有些不同。看兒子玩著"金猴",見女兒挑起"荷花",和小夥伴們一起玩燈嬉戲,心中湧起一股濃濃的欣慰。節日是永遠屬於孩子們的呀。
置身於元宵節街頭、廣場那燈火輝煌的海洋,觀賞著花樣繁多的花燈,不免感慨。民俗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積澱,有意義也有情趣。試想,正月初一十三億人都說吉利話,都穿漂亮衣,舉止都講文明,這不正是中華民族內在凝聚力的生動體現嗎?千燈競放,遊人如織,鑼鼓喧鬧,火樹銀花,令人疑是走進童話世界。我不禁想起古代文人騷客所作的如"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滿城燈火耀街紅,弦管笙歌到處同"等詩句。
民俗文化的沿襲與變更,也會刻上一個國家物質文明程序的年輪。譬如這元宵燈節,"十三上燈,十八落燈",為亙古的傳統;"上燈圓子落燈面",是久遠的食俗。我們小時候傳唱的"高燈圓子落燈面,今年吃了望明年"的童謠,放到現在,孩子們就很不以為然。圓子和麵條,有什麼望頭?是啊,生活困窘的.時代,一年能有幾次吃到圓子和麵條呀?那就只能藉助節日來滿足生存的慾望了!
又如,在古人信念中燈星互代,放燈即為迎來諸星,求得豐收太平。現在,大街小巷、商店門樓霓虹閃爍、張燈結綵,文化外延大大豐富了,它昭示著現代文明和社會穩定。至於人們扶老攜幼,上大街玩燈、觀燈,歡歌笑語從內心深處飛出,則彰顯出社會的繁榮與祥和。
元宵街頭觀燈,尋找童年的歡樂,追憶似水年華。現今的孩子生活豐富多彩,小點的孩童也許不再會痴迷於那些傳統的手工製做的燈了,長大的孩子也許正迷戀於電腦網遊……然而,在天下父母心中,孩子永遠是最明亮、最好看的一盞燈。所以,現在看滿街的兒童挑燈嬉戲,看店面彩燈如火龍歡騰,看孩子們手中各種異彩紛呈的燈,感到極其親切,心中似乎也點燃了那盞最明亮、最好看的暖暖的燈。
於是,我彷彿又回到童年,拉著紅星燈,行進在小夥伴隊伍前,覺得天上的月亮和星星又在跟著我走……
作者介紹 倪道輝,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已出版散文、詩歌等文學專著9部。
春節記憶作文 篇4
在我的記憶中,春節是一年之中最開心的事候:可以放炮,可以每天吃好吃的食物,可以和夥伴們每天無憂無慮的玩,當然,最重要的是可以受很多很多的壓歲錢,雖然錢都不在我們手中,但我們依然很開心。
春節的來歷有很多,其中最多人相信的是: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 有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 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迎頭望到了一家門口曬著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為何物,嚇得趕緊掉頭逃跑。 後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裡一瞧,只見裡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又夾著尾巴溜了。 人們由此摸準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許多抵禦它的方法,於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俗。
在每年春節時,家家戶戶都要走親訪友,互相拜年,並且給予小一輩壓歲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