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記憶作文7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記憶作文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鄉的記憶作文 篇1
最末次見到老家也早已時隔三四年了。
我的老家在一個依山傍水的小鎮裡,老家門前就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我小時候經常和同村的姐妹們一起捉魚摸蝦,打水仗,那裡留下了我們的歡聲笑語。
老家的小溪前有一大片竹林。春天裡,我常常和夥伴們在這裡挖竹筍。夏天裡,我們常常會砍下一根竹子,切成幾段,然後在裡面塞上一把米,塞上一點肉,再放到火上燒熟,熟透後便成了美味的竹筒飯了。
老家是一個充滿古典氣息的地方。老家的房屋是古老的徽式建築,白牆黛瓦,十分有特色。我有時喜歡彈奏古箏,悠揚的琴聲迴盪在小鎮裡,使得這個原本古典的鎮子變得更加有韻味。
老家的屋旁有一個小巷。我喜歡在下著毛毛細雨時,撐著一把油紙傘,漫步在小巷青石板的路上,望著眼前的景象使我想起了戴望舒的《雨巷》,但遠比《雨巷》裡所描繪的意境更加的美麗。
有時在雨天裡,我也喜歡坐在窗前,聽著窗外淅淅瀝瀝的雨聲,望著窗外的景色。雨天的小鎮煙霧繚繞,這給小鎮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遙望著遠處的群山,此時恍如一幅水墨畫,美麗而充滿著一絲神秘。
老家的田野裡種滿了各種瓜果蔬菜。初春時節,田野裡的油菜花盛開了,金燦燦的,置身其中,好似站在一片金色的海洋之中。炎熱的夏季,田裡的西瓜成熟了。我便經常去摘西瓜,然後靠在樹蔭下,切開西瓜,品嚐著美味的果肉。秋天,稻子成熟了,我和爺爺奶奶一起去收稻子,當收割完的時候,我就會感到一種豐收的喜悅。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隨父母到城裡來上學了。但我仍時常回憶起在老家的時光,那白牆黛瓦,那幽靜的小巷,那清澈的小溪,那翠綠的竹林,那美麗的田野,那一群天真無邪的夥伴……
老家在城市的喧囂聲中逝去了,但關於它的一切卻留在了我的記憶深處,永遠無法泯滅……
家鄉的記憶作文 篇2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從一個原點出發的,當你呱呱落地,你的原點也開始向前馳行,這個原點的開端就是家鄉。家鄉的土養育了我們的生命,家鄉的水浸潤了我們的心靈,家鄉的一點一滴都讓我們魂牽夢縈,家鄉的風土人情都讓我們難以忘懷,我們對於“家鄉”這個詞有太多的感慨與記憶,我們對於孕育了自己的原點這個地方有太多的感情,無法承載我……我們的生命被家鄉——千年古鎮白沙烙上了深深的印記。
白沙,這是一個坐落在長江邊上的千年古鎮,文化底蘊非常濃厚,當時在二戰期間,有大量的文人墨客薈萃雲聚於白沙,還有一批批的愛國學生也聚集在白沙,使白沙成為了擁有文化底蘊的城鎮,例如:胡適、白屋詩人等,以及聚奎書院等等,知名的院府居於白沙,白沙就如一顆璀璨的明珠一樣耀眼。當時的白沙還是商貿活動中心,白沙由於坐落在長江邊上,因此,交通非常發達,生產的川鹽源源不斷地向四面八方輸送。長江水洶湧澎湃,縴夫的號子也因此更加響亮,白沙這一杯沁人心扉的酒也更加香淳,白沙是我熱愛的家鄉,更是歷史不可磨滅的記號。
除此之外,我的家鄉白沙還是老重慶的拍攝的影視基地。有很多抗戰題材的.戰爭片都來一白沙進行拍攝。那樣深幽狹長的小巷,那樣滄桑的木房,那樣深遠的歷史,怎麼不叫人為之心動呢?正是因為這一點,《闖關東》、《紙醉金迷》、《江姐》等等的劇組都選擇了白沙作為拍攝基地。也正是因為白沙這一點,才更讓白沙輝煌,一個朝天嘴碼頭,放飛了多少白沙人的夢想;一個朝天嘴碼頭,見證了多少歷史;一個朝天嘴碼頭,承接了多少人的期盼,白沙的名字也因為影視基地而更加美麗。
這就是我的家鄉白沙,一個擁有千年歷史的白沙,長江滔滔江水在向人們傾訴著它悠久綿長的歷史,小鳥們枝頭對它唱著讚歌,英雄的事蹟被傳頌,白沙的名字更響亮!一個文化底蘊豐厚的白沙,校園裡傳出的朗朗讀書聲,標誌著白沙的夢想,白沙的夢想已啟航,白沙的底蘊更輝煌!這就是我的家鄉白沙,我為之心動的一方鄉土,我魂牽夢縈的地方,我夢想成形的地方,我生命的原點馳行的地方!我立志一定要用我自已的雙手與智慧,讓白沙更加輝煌,讓白沙更加富強!
家鄉的記憶作文 篇3
“哪裡有雪呀?昨天天氣預報上明明說要下雪的!”我走在上學的路上,望著那毫無變化的四周。
這不,上課的時候,終於下雪了。剛開始,雪很小,既像小顆粒在空中無序地飛舞,又像小精靈在歡樂的蹦跳:斜著的、豎著的、橫著的、拐來拐去的……後來,雪漸漸大了,還夾雜著雨。這下,便有點順序了:有幾條長長的雨點逐個地、整齊地落下來。可那些雪還是無動於衷,堅持自己亂飄亂灑的習性,看上去令人眼花繚亂。真所謂是“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啊!再把目光向操場,那兒已經積起一層雪了,好想去玩玩啊!終於下大雪了!
放學了,我和好朋友迫不及待地奔向操場,興奮得大叫:“終於可以玩雪嘍!終於下雪嘍!”只見操場上白茫茫的一片,用不了多久,就被一些歡樂的小腳印給踩踏了。我們好不容易找到一塊還沒被踩過的雪地,就在那裡玩了起來。
嗯,滾個小雪球不錯!我心裡想著。於是,我抓起一把雪,還沒來得及揉成一團,好朋友就出其不意地把一團雪扔向我。我眼疾手快,也一下子把手中的雪團扔向她。不料,她正在地上拾雪。“哎喲!”我這一打,把她手中的雪給打了下去,“我……我投降行了吧!”“嘻嘻,中彈啦!”說完,我就突然看著那皚皚白雪發呆了……
我突然想起了家鄉的大雪,我突然想起了家鄉的冬天,我突然想起了兒時搭的雪人。“怎麼了?”好友的聲音把我驚醒。我這才晃過神來,微微一笑:“沒什麼,沒什麼,只是有點想念故鄉了!”但我心底裡在想:難得一見啊!這麼久了,沒下過一場大雪,使我早已淡忘下大雪時是怎麼樣的了。
是這場雪喚醒了我童年的記憶。我愛下雪天!
家鄉的記憶作文 篇4
這個寒假,我跟家人一起去家鄉名山─六明山,因為六明山有美景,所以我一大清早還沒六點半就起床了,心中雀躍不已。
出門的時候我開心的跟媽媽講:“今天天氣真湛藍,真是郊外踏青的好日子。”要去六明山必須要先搭公車才能到達目的地,一路上山路蜿蜒,枝葉扶疏。剛到的時候,看見了絡繹不絕的人潮,六明山有幾個極為豐富的自然景觀,日出、雲海、晚霞、神木與鐵道並列為“六明山五奇”,而“六明山雲海”在太陽出來時美極了,手中的相機不停的按著快門,想要留下這美麗的時刻,而此時雲海中透出的晨曦又獨特,所以被列為六明山名勝八景之一。
接著我們去了六明山國家公園裡欣賞出名的櫻花,六明山有山櫻花及吉野櫻等各式各樣的櫻花,每年一月底至四月初是“賞花季”,滿山遍野的櫻花綻放,是去賞櫻的好選擇,在這兒駐足凝視,連自己也融入在大自然裡。下山回程時品嚐家鄉道地的美食─“土雞肉飯”。土雞肉飯有著香Q的飯粒、酥脆的蘿蔔、可口的醬汁,香噴噴的土雞肉飯一口接著一口,吃了還想再吃。另一個名產─“方塊酥”,方塊酥吃起來酥酥脆脆的,不但美味可口、香味四溢,讓人意猶未盡,還買了幾盒當伴手禮呢!
家鄉有著獨特的名產、自然的景色、可口的美食,讓我的寒假假期充滿許多美好的回憶。
家鄉的記憶作文 篇5
我的家鄉它沒有香山紅葉的火熱,卻有著沁人心脾[注: 沁:滲入。原指芳香涼爽的空氣或飲料使人感到舒適。也形容詩歌和文章優美動人,給人清新爽朗的感覺。]的清新;我的家鄉它沒有江南水鎮的秀甲,卻有著塞北山村的樸實。
我愛去的地方,就是這樣一個在中國地圖上很難找到的小山村,它卻讓我一次次陶醉,使我一次次感動,叫我一次次回眸。
不會忘記,盛夏的夜晚,靜寂中月亮悄悄地爬上雲端,深廣的夜空中,迷人的月亮成了光的剪影,把秀美的小山村,映襯得更加富有詩意。
不會忘記,我曾站在庭院裡,仰望星空想著古人的詩篇,心中一種萌動;庭院外爺爺、奶奶與街坊鄰居在閒聊,爽朗的笑聲,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注: 自然地產生(某種思想感情)。]一種說不出的愜意……
不會忘記,院子外大家還在談論著那件讓我激動的事情:十幾年前的一個夜裡,大雨傾盆,雷聲不斷,清晨起來,百年不遇[注: 一百年也碰不到一次。形容很少見到過或少有的機會。]的洪水沖斷了村前的幾代人走過的小橋,也沖走了人們的便利與希望。望著眼前的自然災害:莊稼被毀、破房倒塌……村裡人曾一度陷入極度的恐慌中。
洪水無情,人有情。來自山外的“愛心”,被源源不斷[注: 形容接連不斷。]的來到這偏遠山村。
北汽福田公司資助,爺爺帶領村裡人設計、施工,很快一座鋼筋水泥鑄造的“愛心橋”,屹然橫跨在村前的溝壑上,村裡人的心從此敞亮了。
聽著老人們的笑談,不知不覺[注: 知:知道;覺:覺察。沒有意識到,沒有覺察到。現多指未加註意。]中,我已經有了睏意,帶著一種由衷的自豪與幸福,我進入了夢鄉……
清晨起來,依然抑制不住心中的那種興奮與激動,我信步登上村後的小山:旭日東昇,訊號轉播塔高聳入雲[注: 聳: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雲端。形容建築物、山峰等高峻挺拔。],新建的電影院、老人娛樂中心更是輝煌壯麗,油黑髮亮的柏油公路更象一條蜿蜒的長龍,伸向遠方……
青山、綠水、碧空、彩霞;樸實的山村,同樣沐浴著黨的光輝;熟悉的庭院,留下了我許多童年的回憶……
這就是我的家鄉,一個既不堂皇亦不繁華的小鎮,就是這樣一個平凡變化、平凡發展的小鎮,讓我一次次的為之陶醉、為之動情。
我的童年,駐地在家鄉。
家鄉的記憶作文 篇6
一捧黝黑的泥土,在桂瓣紛紛的時節裡,植下我的思念,彷彿窮孩子珍藏在上衣口袋的糖塊,極憐惜地掏出來,舔上一口,那種溫柔的“甜”便毫無理由地流淌進我的心窩,倒映出故鄉的草原,碧藍的天,還有……
再一次徘徊在故鄉的小路,已是今非昔比的情狀了。轉身望去,原始森林珍貴的木材所剩無幾,美其名曰:豐富“餐桌文化”。閉上雙眼,還剩下些什麼啊!河灘的花彷彿輕輕地說:過去的已經成為歷史,總要捨棄些什麼才能得到什麼。
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有我放在心坎上的瘦瘦的牧笛,訴說著人類砍伐無度的劣行;在這菊花飄香的季節裡,有我滿樹點點的酸甜,等待著勤勞的女子溫厚地擦拭;在這璀璨的夜空下,有我思念著的頑皮的羔羊,牽動著孩子們渴望的目光。
而今,依然是月朗星稀,微風徐來,我心底卻惶恐了起來。兒時的故鄉啊,幾年的漂泊沒有改變我堅守的記憶,卻顛覆了你原來的模樣。
我的故鄉,彷彿經歷了三萬六千載的你,被遺忘在人們記憶的角落。難道真要讓故鄉的小城融入現代的燈紅酒綠,真要讓故鄉的道路佈滿“好心人”的挖掘嗎?有那麼多人放棄了故鄉野菊的浪漫,似乎只有玫瑰紅酒才配得上情人的晚餐。廉價的沾著露水的溫室花朵甚至代替了野外紅豆豆花的一片熾熱情懷。
夢裡,寂寞的人們告別漫漫的黃沙,故鄉的概念逐漸模糊。家在哪裡?
我的故鄉,我多想依偎在你溫暖的臂彎,看你的過去——我珍藏著的那些珍貴的不忍心被歲月剝蝕的記憶。
家鄉的記憶作文 篇7
童年不知該從何時追溯了,或許該從家鄉說起,畢竟,那是我心底最深處的回憶。
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大概是4、5歲。正值夏季,媽媽把我送去了陝北外婆家,那時,外婆還未從舊居窯洞中搬出,在那個山坡上,有了我童年關於家鄉的第一道回憶——窯洞。
土黃色的窯壁,牆角衍生出的雜草,院裡的菜圃,樹下大片大片的陰涼地兒……似乎記憶定格在了初去外婆家的情景,再繼續往前,便就是窯洞了,一共有三個窯,窯裡,炕和鍋灶臺都是連著的。經常,小時貪睡快正午時分才聞著外婆蒸的油糕、黃米饃、燴菜的香味兒醒的。當那股夾雜著徐徐粗糧味兒鑽進我的鼻子時,我便頓時睜大了眼睛,從炕邊上跳下來,蹬蹬蹬地往外婆那兒跑,跑到鍋灶邊,踮起腳尖,仰著脖子往鍋裡張望,恨不得把整個頭都塞進去。外婆見了我著急的模樣,便一邊嗔怪地說一邊點了點我的鼻子:“你呀,我拉都拉不起,一做飯,你倒自動過來了。”我對著外婆撒嬌一笑,一邊眼睛賊咪咪的往鍋裡瞅了瞅,她便利馬懂了我的意思,給了我一片油糕。那油糕很燙,我便左右捯飭著,一會兒便狼吞虎嚥的吃了下去,興許是餓了,便覺得那油糕是在美味無比,外面是酥的,裡面是糯的,一咬,那股只屬於家鄉的粗糧味兒便鑽進了口中每個角落,黃米的味兒就這樣印在我的心中,香在嘴裡,甜在心中。但外婆不許我多吃,因為常常吃許多後,便不吃菜了,就這樣,那味兒又加深了幾分在我心中的印跡。
那些天,我有時自個兒在院兒裡玩,遠遠變聽見信天游的聲音。每當這時,我便停下了手中的自娛自樂,跑到門邊,趴在門上,豎著耳朵,只露出半截頭,好奇地向外張望著,似乎在尋覓美好的事物。偶爾晚上,外婆哄我睡覺時,便唱著《蘭花花》——“金線線那個藍線線,藍個盈盈的天,生下一個蘭花花,實實得愛死人……”那是外婆最擅長唱的歌,也是我童年對於家鄉的第二道回憶——民歌。
夜色愈濃,周圍十分靜謐,脫離了城市的喧囂和聒噪,只有偶爾行人吹著哨兒從坡前經過。我躺在炕上,靜靜地盯著窯頂,頂兒似乎又高了幾分,那時還沒有電燈,只有一根鋼絲掛著燈泡當電燈使,昏黃色的燈光零零星星地灑落在周圍,一片祥和。每每我難以入眠時,外婆便唱著一首又一首的歌,外婆的聲音,悠揚而清越,只是年至古稀,聲音有些沙啞罷了,可傳入我耳中的,卻依舊是無比動聽。
哪裡的民風想必是我的第三道回憶了吧——鄰居間有時擺一桌飯,大家都來吃,那些人們端著一碗飯,圪蹴到地面上,時不時傳來豪爽的笑聲,說話聲響徹半邊雲霄,那樣紅火,那樣熱鬧,久久不能散去……那的確是江南所不能比擬的。
前幾年,聽說那裡要拆了,某個暑假我便又回去了一趟,連一向待在咸陽的外婆也固執要來,那裡似乎變老了些,變舊了些,土黃的窯壁爬上了灰塵,少了些熱鬧,少了些活力。我撫摸著牆面,一分分、一寸寸,舊時的回憶又湧上心頭……
是的,我想記住它,記住那關於家鄉的回憶,那心底最深處的記憶……腦海中,那個山坡上的那三個窯洞,正在夕陽光輝的照耀下,披上了一層柔光,柔軟了我的心底,朝我招招手,它便遠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