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家鄉> 我家鄉的風俗高一作文

我家鄉的風俗高一作文

我家鄉的風俗高一作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家鄉的風俗高一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我家鄉的風俗高一作文1

  我的家鄉是——,各地過年的習俗也是不同,五花八門,但都有幸福美滿的歡樂寓意。

  農曆十二月是最冷的天氣,我家鄉的臘八節差不多就算是春節的開始,也就是說開始準備過年的年貨了。特別是家鄉的農會,商店的老闆會把店裡的商品都搬出來,給客人們選購。家鄉的臘八節標誌著春節的慢慢到來,同時家鄉還有說這樣一種說法“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一天還要喝上一碗香香的臘八粥,胃裡熱熱的,心裡暖暖的,在這個粥裡放入了各種豆、米,足足有八種以上的穀類進行熬製,這不僅是粥,而是小型農業展覽會。

  現在農民生活好了,雞鴨魚肉是必不可少的,而孩子們最喜歡的卻是那甜甜糖果兒,有的晶瑩剔透,有的“紅紅火火”,這也是春節必備之一。再有就是買花炮了,那包裝精緻的柳葉鞭,更是我們男孩子的最愛。還有就是增添新衣服了,這是家鄉的孩子所盼望的,穿著新衣服,心裡那個美呀!

  年三十那天走在大街上更是熱鬧,孩子們成幫結隊的在大街上放花炮,無憂無慮的跟朋友們走街串巷。特別是各家各戶都做著美味的佳餚,散出的那個味道,那真是香味撲鼻呀。下午黃昏時,火紅的對聯開始上門了,喜氣洋洋的對聯迎接著祝福,迎接著春天,迎接著各路大神的到來,晚上的除夕大餐就是餃子了,我們在家門口放鞭炮,而奶奶們卻在自己家的院子裡燒香拜神,燒元寶,拜五神,企求他們保佑我們一家平平安安。吃著香香的餃子,看著好看的春晚,一家人其樂融融,快要睡覺的時候,長輩們會在我們的枕頭下面放上盼望已久的壓歲錢。

  正月初一的早晨四五點鐘,老家還有起五更的習俗,我就跟在爸爸、媽媽、叔叔、嬸嬸後面就開始先給袓爺爺們袓奶奶們磕頭,然後再給爺爺、奶奶磕頭,哈哈哈,小孩子們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糖果了。吃完早飯,我們就開始去逛廟會、走親戚了,我們小孩子就可以跟在大人的後面,去買好吃的東西,在親戚家還可以掙到壓歲錢,呵呵,心裡那個美呀!真希望天天過大年!晚上的節目就是放煙花了,看著那一朵朵綻放的花朵,真是心花努放。這就是我農村老家的春節,是不是很美呀!

我家鄉的風俗高一作文2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一到,就意味著春節越來越近了。臘八節是臘月重大的節日之一,也是佛教盛大節日之一。臘月是年歲之終,臘月初八這天全家老小坐在一起喝臘八粥、製作臘八蒜,開開心心過大年。

  在古代宮廷裡臘八節這天,皇帝、皇后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保佑他們平平安安。

  相傳,臘八節還跟紀念英雄岳飛有關。當年岳飛率部抗金,趕上數九寒天,老百姓們爭相送粥,岳家軍飽餐一頓後得勝歸來,這天正好是十二月初八,岳飛去世後,人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八便用雜糧豆果煮粥來緬懷他,最後成為習俗。

  一說到臘八節,大家便會想到臘八粥。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佛粥”、“大家飯”,臘八粥的傳統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紅棗、蓮子、花生、桂圓和各種豆類。臘八節喝粥的習俗來源於佛教。據說,農曆十二月初八這天是佛祖釋迦摩尼的成道之日,古印度人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難,也為了紀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這天以吃雜拌粥作為紀念。自從佛教傳入我們這裡,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實做成粥米贈送給門徒和善男信女們。到了宋代,民間逐漸形成在“臘八”當天熬粥喝喝粥的習俗,並一直延續至今。

  我們家每年過節也有喝臘八粥的習慣,臘八前一天,外婆會把五顏六色的穀物放進水中浸一夜,準備著第二天臘八節的到來。清晨,我被“啪拉、啪拉”的聲音驚醒,是外婆把浸好的穀物扔進鍋裡。它們就像一條條浮翠流丹的小魚兒都不甘心的爭先恐後地往水底竄去,不一會,臘八粥就煮好了,剛出鍋的臘八粥熱氣瀰漫,香起席捲,就像一道道波濤撲面而來,沁人心脾,炸開了的豆子有的彷彿咧開了嘴衝我笑,有的彷彿眯著眼睛打量著這個世界,還有的像是沒有睡醒,在水裡打幾個旋兒。一個個肥大的紅棗就像瑪瑙一樣,我吃著臘八粥心裡熱騰騰、暖洋洋地,這寓意著美好的一年即將開始。

  一碗臘八粥就像一塊雪白的毫無瑕疵的暖玉上,鑲嵌著色彩斑斕的鵝卵石。猶如一副“民以食為天”的畫卷,讓人欣賞了之後忍不住吞嚥著口水,也體現了民眾愛戴英雄,崇敬及對神明的信仰,更表現了人們過節日的風俗傳承到現在的薪盡火傳的精神。

我家鄉的風俗高一作文3

  我最愛的就是除夕了。美味的食物,繽紛的色彩,正紅的`燈籠……我們的除夕是有大講究的,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們的除夕別有一番風味。

  早晨五六點,照我們家鄉人的說法,得趕“早市”,為準備年夜飯的新鮮食材,家中長輩要整理舊物,買新物,講究“辭舊迎新”。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家鄉的人挑選食材也有講究:要買竹筍,圖個“節節高”;魚年年都買,說是“年年有餘”;最重要的自然是年糕了,畢竟可得“年年高”嘛!

  與此同時,大紅的燈籠佈滿了整個家鄉,街上燈火通明,家家都格外歡喜。當然,此時此刻,大多數人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貼春聯。

  春聯就像是過節的訊號槍,當人們用膠水將其貼上的一刻,大家的臉上都彷彿多出了一道紅光,一笑就合不攏嘴了,給冷冰冰的大樓都染上了一絲人間煙火氣。

  全家還得大掃除,在家鄉,這被稱為“撣新”。到了下午,各種各樣的香味從每家每戶中傳出,“噼裡啪啦”的鞭炮聲不絕於耳。

  主廚奶奶早已準備就緒,開始做菜。醬油肉蚰蠓鰻鱉……家鄉臨海,海鮮頗多,金黃的小黃魚在油鍋裡冒著泡泡;白色的年糕與白菜香菇們在鍋中跳著圓舞曲;海參魚皮湯純白而濃稠;色如翡翠的冒菜切得整整齊齊。

  桌上擺了四個紅色大盤,周圍如眾星拱月般圍著六個紅色高腳碗,正是“六六大順”之意。盤子中間擺著主菜,盤沿周圍則是一圈各式各樣的水果,這叫“盤頭”。杯子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把歡喜帶給了每個人。大家大快朵頤,硃紅的碗筷與窗外的燈籠遙相呼應。熱騰騰的飯菜升起陣陣水汽,逐漸被大家你一塊我一塊全部掃蕩,“乾杯!”家中晚輩起身敬酒。

  春晚開始,一家人歡歡喜喜地圍坐在一塊,孩子們則開開心心的拿出鞭炮來放,家族群裡紅包如雨,大家臉上洋溢著笑容。

  十二點的鐘聲響了,新年到了!

  家鄉的除夕總是那麼溫馨且充滿了家鄉味兒

我家鄉的風俗高一作文4

  家鄉的春節習俗穿新衣,戴新帽,端著碗兒放鞭炮過年嘍!

  大年二十八、二十九,大家都忙著進年貨。房簷上掛起了一盞盞紅紅燈籠,家裡堆滿了各種各樣的年貨。

  大年三十的早上媽媽把湯圓端進屋子裡來,媽媽說;"快來吃湯圓咯!吃了湯圓團團圓圓!"我端起一碗湯圓就吃,今天的湯圓真甜啊!"哎呀!"我突然大叫起來,"怎麼啦?怎麼啦?"媽媽著急的問我,可一看到我嘴裡是一枚一塊錢的硬幣,媽媽便驚喜萬分,她對我說;"你居然中獎了!""什麼叫中獎?”我好奇的問道。“在湯圓兒裡放硬幣是我們的習俗,代表著財源滾滾,如果吃到這枚硬幣,代表著你會平平安安的度過這一年,"“那我今年會平平安安的咯?"“當然啦!”媽媽說;呵呵、真有趣,我開始關注起春節的習俗來。

  吃了早飯後,大家開始貼春聯和貼“福”字、年畫。真好玩,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在貼春聯的同時,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到”"福氣到”。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也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我們對未來的希望。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普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圍坐在一起閒聊,或是燃起篝火等待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疫病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還有最最重要的是;哈哈,我們的壓歲錢。它是長輩給我們壓住邪祟的,因為“歲”與“祟”諧音,希望我們能平平安安地度過一歲。

  你看,春節的習俗好玩吧!這可是我查了資料的,長見識了吧!

我家鄉的風俗高一作文5

  蹣跚學步的小孩子,勞碌奔波的大孩子,白髮蒼蒼的老孩子,提到拗九粥,誰不是嘴裡就立即生出那香甜軟糯的滋味呢?

  相傳,有一位孝順的孩子名叫目連。擔心為牢中母親送的吃食全被看陰牢獄卒吃掉,於是用數種食材煮成甜粥,再在表面上灑上黑芝麻讓獄卒誤以為是烏垢不敢吃,粥才得送到目連母親的手中。因為目連濃厚的孝心感動了百姓,而這天正好是正月二十九,所以拗九粥從此成了我們家鄉特有的風俗。

  以前,總看到外婆一人坐在矮凳上,一碗雜米一個盆,半天時間篩選,半天時間淘米。在煤爐子上煮一夜,第二天一睜眼,用勺子輕攪兩下,晶瑩剔透的糯米散發著軟玉似的亮光,烏黑錚亮的黑米流露著古銅的色澤,紅棗已有三四倍大,桂圓、馬蹄、花生也悄無聲息地融進了濃香中。高捧一碗,大口灌下。讓雜米的輕糯,紅糖的甜膩,馬蹄的清爽順喉而下,一口氣喝上幾碗才算過癮。

  就這麼喝著拗九粥長大的我,看到外婆的滿頭青絲不知不覺已成了蒼蒼白髮。今年拗九節就讓我來為你熬粥吧!

  說幹就幹,我買回了食材,回憶著外婆舊日的樣子,有模有樣地淘洗起來,熬煮正式開始了!大火燒開,小火慢燉。“咕嚕咕嚕”“吱滋吱滋”這不是熬粥,這是一場小型家庭音樂會。數分鐘後,一股燒焦的糊味撲鼻而來。我方才慌忙地開啟鍋蓋,往鍋裡探了探頭,不禁嚇了一跳。這鍋中水是水,豆是豆,“傷痕累累”……“唉,做拗九粥怎麼這麼難啊?我努力了這麼久還做成這樣……要不,算了?”我在心中默默打起了退堂鼓,正當我準備收拾“戰場”,猛一回頭,媽媽神不知鬼不覺地站在我身後。“外婆喝得不是區區一碗拗九粥,還是你一片赤誠的孝心啊!”媽媽語重心長道,“彆氣餒,我們重頭來過。”揣著對外婆的感恩之心,在媽媽的指導下,我終於成功了!

  外婆默默無言地品著粥,兩粒珍珠般晶瑩剔透的東西滑過她歷經滄桑的臉,“嘀嗒”落進了粥裡,但她笑了。

  濃濃拗九粥,深深感恩情。不僅是拗九粥,各地的特色民俗各有千秋。讓我們一起好好傳承、保護、尊重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