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家鄉> 2013年高考議論文滿分作文:家鄉的味道

高考議論文滿分作文:家鄉的味道

2013年高考議論文滿分作文:家鄉的味道

  我的家鄉觀念是很淡漠的,祖籍是浙江諸暨,出生在江蘇無錫。人說無錫是我的“血地”,但我並不時常稱自己是無錫人,倒是常常稱自己是諸暨人,原因是諸暨似乎更有一點文氣,更有歷史感。但是,我對諸暨其實也並沒有多少感性的認識。後來到南京讀書,曾經刻過一方閒章,“客居金陵”,但老實說,客子之悲是無從談起的。一是因為那時正是充滿夢想的時候,二是當時正有鄉音與愛情縈繞於側,是無暇抒發閒愁的。

  一次,讀施萊格爾的文字,施氏說,“哲學就是懷著甜美的鄉愁尋找家園的衝動。”心中忽有所動,從心理的角度看,人總是求心安的,安心之處也就是自己的家鄉了。因此,浪跡天涯,吾心安處是故鄉,似乎理固宜然。因此,也就並不在乎“鄉關何處”的問題。那一段時間特別在乎心靈的平安,覺得“形而下”的家鄉是無所謂的,“形而上”的家鄉才頂頂重要。於是整天讀書做夢——現在想來那段日子是多麼的悠閒啊,盡是些陽光與綠草的影子。後來就忙著在功名堆裡折騰,雖然時常談起“尋找家園的衝動”,但是也不過是說說而已,並沒有特別刻骨銘心的`感覺。世事如棋,未可逆料,到現在我連謀功名的意思都沒有了,更不必說那種虛無縹緲的“衝動”了,才真正感到一種輪迴的悲哀。這時才發現自己內心深處是那麼在乎“形而下”的家鄉。常常想起有浣紗溪流過家門的祖居,也常常想起斜陽下深巷中斑駁的老屋。我的祖屋在著名的浣紗溪旁,對岸就是西施的浣紗臺,暮色中,總有幾隻烏篷船懶懶散散地系在屋前的柳樹下,漁人在船上吃老酒,瓦灶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響;村子裡都是趕雞驅豬的羅羅聲與鑿鑿聲,還有秸稈燒火的好聞的焦味。整個村子都不說話,似乎有一種生活的默契。還有我無錫的老屋,對面洋房的陰影使我家一到黃昏屋子裡總是很幽暗,老人在灶前燒菜,我總是撥開窗上的明瓦看對面屋頂的瓦菲。

  斜陽,黃昏。或許與千年前的詩人有一種冥冥間的契合,否則,為何我所有關於家鄉的思緒都是與黃昏、斜陽聯絡在一起呢?唉,“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我記得在一次航班上,坐在我鄰座的是個日本人。飛機平穩地飛行在黃昏的天空中,太陽就在我們的西側,陽光似乎是平行地照射過來,機艙中有一種特殊的靜謐。這時一聲輕嘆從我的身邊升起,我看見那個日本人輕輕闔上書,向舷艙外望去,神情悵悵的。他大概想家了,是東京的街燈、京都的晚唱還是箱根的漁火,他想家了——黃昏就那樣催動故園之思嗎?

  很偶然,讀到了葉聖陶先生的文章《藕與蓴菜》,又偏偏是談故鄉的。“我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會起這麼濃的思緒?再一思索,實在很淺顯:因為在家鄉有所戀,而所戀又只有家鄉有,便縈著繫著不能離舍了。”我縈著繫著的又是什麼呢?

  現在我正在另一個城市裡,我想著現在無錫的街道上正發生著什麼,我的妻子和兒子正在忙什麼,我的父母正在想什麼,而我的朋友們是否會在忙碌之餘想起我,甚至還會想到我窗前的草坪是否被落葉覆蓋了:其實家鄉就是一種表情、一份牽掛、一道風景、一點心緒。家鄉就如張愛玲所說的“胸口那一點硃砂痣”。

  我喜歡聞秸稈燒出的味道,那是黃昏的味道,那是家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