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三十年家鄉的變化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改革開放三十年家鄉的變化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改革開放三十年家鄉的變化作文1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這些處在農村的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我出生在90年代末,家鄉在董馬村。聽我的外婆講,以前我的家鄉很貧困,一大家人都擠在一件小小的茅屋裡,裡面的光線很暗,沒有暖和的衣服穿,一件衣服要打好多補丁,並且大的穿了,小的又接著穿。村子裡的人是吃不飽、穿不暖,農民們靠搶公分、分糧、分錢。一年到頭分的糧食,不夠吃,錢也不夠,有時連鹽都買不起吃。村子裡只有一條狹窄的小路,每逢雨天泥濘不堪,人們走路都要從山上繞道。孩子們在破陋的教室裡讀書,也有孩子因交不起幾元的學雜費上不了學。以前沒有電氣裝置,要與遠方的親朋好友取得聯絡靠信件,這種方式又慢又不方便。
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村裡開始有了電視機。夜幕降臨,忙碌了一天的村民們聚集在電視機前,看著電視裡播放的精彩節目,也彷彿看到了自己精彩的明天。
在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推進和落實下,家鄉的變化一年比一年大。原先村民們擠在狹小陰暗的老式木房子裡面,現在住進了寬敞明亮的紅磚青瓦房,並有了衛生廚房,衛生廁所,有的還建起了兩層以上的樓房。以前窄小的土路,一下雨泥濘不堪,現在變成了寬闊的水泥大道,下雨天也不怕出不去了,現在我回家可以坐著小車直接就到家門口了。小康示範村使整個村子煥然一新。現在的孩子們都做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上課,並且國家免減了書雜費,村子裡的每一個孩子都高高興興地去上學,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村民們都有均衡飲食。還可以隨便挑選自己喜歡的衣服。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的發展,我的家鄉的確變化了。我認為不論是一個國家,還是個人,立足現在,展望未來,實現夢想,都是非常重要的`。家鄉的變化就是很好的見證。
改革開放三十年家鄉的變化作文2
你要問我人間天堂有多少?不知道。你要問我人間最可愛的地方在哪裡?告訴你,它在我的心裡。那就是--我的家鄉,魚臺。
過去我愛它,是因為它是生我養我的地方;現在我愛它,是因為他變了,變的讓我情不自禁投入它的懷抱。
說到這,我的腦海裡漸漸浮現出家鄉鉅變的圖景。
瞧,第一幅畫面優美。它以“水”為主題,過去人們喝的都是鹹的,還有點苦澀;而現在呢,環境大變、流水清澈,只聽見“嘩嘩”的聲音,那是它們在歡快地歌唱。
瞧,第二幅畫平坦無崎。它以“中環線”為主題,想想吧,過去的馬路像個“瓶口”似的,一到交通高峰,各種機動器械的聲音彙集在一起,形成尖銳而急促的聲浪,讓人焦躁不安;現在,隨著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發展,人、車各行其道,聲音也變的歡快、和諧了!
瞧,第三幅畫繁榮昌盛。聽我爸爸講,他年輕時家裡過的緊吧,只有去城裡打工,但工作很難找,因為當時的城裡人也都窮的叮噹響,掙的錢自然也就少的可憐;可現在就有所不同了,不光城裡人,就連農村的老百姓也都“富的流油”,過上了安逸、快樂的生活,這些不都歸功於改革開放嗎?
我愛生我養我的家鄉,更喜愛改革開放三十年給我們帶來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