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家鄉>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精選16篇)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精選16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1

  “二十三,過小年;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炒東西;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日,包餃子;年初一,過大年”。這媽媽家鄉過年時老人都會這樣告訴小孩的過年風俗。

  媽媽的老家在湖北省襄樊市,我也算半個湖北人,按照湖北老家的老規距,在臘月初八時,春節就差不多開始啦!在這一天,人們都要吃臘八飯,俗話說得好:“吃完臘八飯就把年貨辦。”在吃完了那極具特色的臘八飯後,大人們開始忙碌了,他們必須預備過年所有的東西,所以小孩子在那時最自由。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這天,家家晚上都要炕灶餅,灶餅分為兩種:甜的和鹹的。甜的餡是用白沙糖或黑芝麻或花生做的,而鹹的則是用肉未加其它料包制而成。哇,一說到這個,整個人都不好了,口水都快滴下來了。想想那個味,好像就在鼻間縈繞。每到這一天,最忙的就是外婆,她一大早就開始和麵,發麵,等到面整理個發好已是下午。她又把準備好的餡包進面裡,做成餅狀,一個一個的先放在鍋裡把兩面炕成金黃色,然後再放進蒸鍋蒸二十分鐘,這樣灶餅才算做好。按照風俗,第一個灶餅,我們自己是不能吃的,要丟到灶裡,敬灶王爺。

  “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在農曆二十四日,家家戶戶都要清除室內積塵,俗稱“打堂廊灰”,二十五日與二十六日都是在為過年的年菜做準備。

  “二十七,炒東西;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在農曆二十七日時,每家每戶都要炒花生、玉米一類的東西,到那時,小孩子就可以偷偷拿幾個來吃。農曆二十八與二十九日,每家每戶都要蒸饅頭、包子,留到過年吃。

  “年三十,包餃子。”包餃子要包“元寶”,這樣表示來年財源廣進。以前,在年三十還有兩項十分重要的活動。一個是燒炭火,三十晚上,火盆裡的火是不能息的,要一直燒著。另一個是打好水,水缸裡的水必須是清水,而且一定要一滿缸才行。

  這些都是老一輩的風俗,理應流傳下來,但卻因一些原因沒有流傳下來,一些傳統逐漸成為了歷史。我們作為新時代的主人,應該把這些傳統傳承下去,讓過年更有年味,讓傳統節日保留傳統的味道。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2

  我家祖祖輩輩生活在上海,上海便是我的故鄉。上海的春節,也更讓人難忘。而我最愛的,還是那甜甜的湯糰。

  大年三十的晚上,全家一齊包湯糰,看春晚。糯米粉是現成的,用水一和,便是湯糰的皮。那滑溜溜的皮,讓人不禁想起了那圓溜溜的湯糰,在沸水裡翻滾著,雪白的糯米皮在水中閃閃發亮。而那雪白中,又隱隱約約透出一絲絲灰色,那是黑洋酥的顏色,甜甜膩膩的感覺,似已在嘴裡化開,給人無限的幸福感,這是讓幾代人都神往的景象。(這是《舌尖上的中國》嗎?)

  在外公生活的那個動盪的年代,包湯糰,吃湯糰,簡直就是無上快樂。新年來臨,家裡拿出一年來辛苦勞動而得的糯米,用一個巨大的石磨來磨糯米粉。磨的時候,全家上下都在幫忙。力氣大的大人們汗流浹背地使勁磨,而小孩們幹不了重活,就負責把糯米倒入磨盤。糯米通常都有好幾袋,還特別的重。但孩子們卻依舊不厭其煩地拿勺子一勺一勺認真地往磨盤裡倒,想必是那一個個小小的,甜甜的湯糰給了他們驚人的力氣和耐心。

  磨完了糯米粉,便是做餡料。湯糰的餡通常為黑洋酥和豆沙兩種。不過家裡通常做的都是黑洋酥的餡。拿一隻小臼,盛上滿滿一碗黑芝麻,再用一根極粗的小槌不停地搗,很快就能將其變成一碗黑糊糊。為了讓它有甜味,就放入白糖;為了讓它有黏性,就放入豬油。想來著一定是非常有趣的事,只可惜現在的我並不能體驗這樣的活動。(其實,這是麻麻的童年回憶)

  準備好了湯糰皮和餡料,便要開始包湯糰了。先把皮捏成小碗狀,用筷子夾起一個搓好的“小煤球”,輕輕放入“小碗”,再把口封上,搓成一個小球,一個湯糰就完成了。孩子們前兩步都做得很順利,但到了封口搓圓時,就叫人有些哭笑不得了。有人搓成了粗細不一的長條,有人捏成了橢圓,更有甚者,搓到一半,封口處裂開,餡全部漏了出來,便前功盡棄,只好重新來過。但誰也沒有哭鬧,反而笑聲連連。最後,大家都包出了自己滿意的湯糰。那小小的,滑滑的一個,放在手上舒服極了。

  儘管如今在這個快節奏的大都市裡,已難找到當年全家包湯糰的情景了。但我相信,在每個上海人心中,都會有這樣一幅祥和的畫面,因為那一個個小小的,甜甜的,滑溜溜的湯糰,背後不僅蘊含著人們對家鄉的情意,還有那最真摯的願望——團團圓圓,幸福安康!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3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春節的腳步聲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而在春節裡,我們的習俗就可以裝上一籮筐。年三十的晚上,親朋好友都會回家,大家團聚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食物並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可以拿著炮仗到外面盡情的玩,而大人們則是在房間裡打牌,看電視。直到很晚,我們才上床睡覺。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濃甜美的棗子湯,暖暖身子,喝完棗子湯後,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迴響在耳邊,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這種場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加上這一句詩的薰陶,春節的氣氛是不是更濃了呢?伴隨著一聲聲祝福語中,新年的拜年環節開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親戚。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環節,因為每當此時,我的腰包便變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會綻放出一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啊!看後真讓人覺得其樂無窮呢!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你們的家鄉是怎樣過春節的呢?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4

  過年時,凜冽的寒風凍紅了人們的小手,卻凍不住大街小巷的鑼鼓與鞭炮聲,更凍不住人們那似火的熱情。

  大年初一早上,人們是被街上的鑼鼓陣陣和那開心的叫嚷聲叫醒的,而我也不例外。一大早醒來,變成聽到村裡大隊中傳來的鑼鼓聲,與那跳秧歌的口號聲了。

  穿戴整齊,去到街上秧歌隊便已開始了。走在最前面是踩高蹺的人,他們一個個雖然有四五十歲了,但是他們一穿上那靚麗的衣服,踩上高蹺,走到人群中,就像是二三十歲的小夥子一樣,渾身洋溢著青春的色彩。

  緊接著便是扭秧歌的了,村裡的一些大媽,小老。全部加入到隊伍裡了,他們身著粉綠色的衣裳,臉上化著妝,邁著十字步,扭著秧歌走著。村裡的秧歌講究的是跑扭結合,他們在奔跑中扭動,女的扭腰抖肩,手裡的布緞一甩一甩的,看上去既活潑又大方;男的上部抖肩,在女性的隊伍中又以增添了一份陽剛之氣,英俊又帥氣。秧歌隊是由村裡的大爺大媽組成的,個個都五十多歲,可在這兒,沒有人這樣認為,反而看他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就像是年輕人一樣。她們扭腰抖肩,看得我們也不禁想參與進去。

  這是我媽一下子把我和弟弟推到隊伍裡,只見弟弟隨著音樂搖頭晃腦的,把旁邊的人逗得笑個不停,我在隊伍裡也怪不好意思的,這是我姥姥在隊伍後邊說:“快扭啊!”我轉頭一看,哦,原來我姥也在這裡邊我帶著我表弟溜到我姥後邊,學著姥姥的動作,踏著音樂的節奏,在隊伍後邊兒扭起了秧歌來。扭著抖著,感覺自己的煩心事兒也抖沒了,心情也開朗了許多。

  秧歌隊後面接著舞獅舞龍的,只見那龍繞著人們走了一圈又一圈,時不時還走到人群裡跟我們一起嬉戲。那獅子可十分活躍,一會兒從那躥過去,一會兒又從那蹦出來。在大年初一,人們賣力的表演著,只為了人們的歡笑和將著“大年初一扭秧歌!”的習俗傳承下去。

  年過完了,也許今年與明年又不一樣,但這家鄉的習俗是不會更改的,它會陪伴著人們度過一個又一個的年!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5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春節,端午節,重陽節,中秋節……在這些節日時,各個地方都進行著自己的'風俗習慣。在我的家鄉中,我最喜歡的風俗習慣,就是端午節的包粽子。

  每當剝開粽葉,晶瑩剔透的三角形的粽子映入眼簾,誰見了不咽幾口口水?吃粽子大家都會,而包粽子卻沒有什麼人會。我很慶幸,包過一次粽子。

  那一天的端午節,奶奶大清早就去菜場,買來了粽葉、糯米、肉等。東西買回來了,大家就忙開了。奶奶忙著洗粽葉,媽媽忙著洗米、洗菜,爸爸忙著切肉……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開始包粽子了,我發現包粽子在她們手裡十分簡單。我站在那看,自認為很懂,在旁邊指指點點,說著自己認為的方法:“這個要包松一點,那個少放點米,要不然綁不緊……”

  幾句下來,媽媽不耐煩了,說:“別吵吵,你來包一包。看你到底包得多好,也體會一下包粽子。”聽到這裡,我立馬翹起了嘴,自以為事地說:“好啊,來就來。這麼簡單的事,難不到我。”

  看著容易,其實做起來很難。拿著粽葉,我還不知道怎麼包。偷偷看著媽媽怎麼包,將粽葉捲成甜筒樣,放調好的米和餡,加一片折的葉子覆蓋在上面,捆綁好。我一步一步學著,憑著股聰明勁,我還真做了一個看起來很不錯的粽子。

  媽媽含沙射影地笑道:“不錯,等會兒你就嚐嚐自己的傑作。”

  粽子下鍋了,我還特意給自己的粽子做了記號,想著吃自己包的粽子。約摸過了一個小時,奶奶說:“好了,好了。可以吃粽子了。”

  我趕緊把自己包的粽子拿出來,咦,怎麼像個蛋糕一樣,是散開的?

  媽媽笑得合不攏嘴,“看你還吹牛啵?做什麼事都沒那麼簡單的。”

  從此,做什麼事,我不再自以為是、指手畫腳了。經過這個事,知道了不懂就是不懂,不能裝懂,否則就會出醜的。因而,我更喜歡上了端午包粽子這個風俗習慣。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6

  我生在城裡,長在城裡,可是每年都要回幾趟南鄉老家。

  我的老家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在南鄉,有許多風俗習慣,比如疊羅漢,大年三十祭拜祖宗等,但我最趣味的是“祝壽”了。

  今年,外公六十歲了。到了大壽的時候,我們都很高興,準備熱熱鬧鬧地為外公祝壽。

  祝壽選在大年三十的頭天,我們大家都來到外公家裡。這可是我們小孩最熱鬧的時候了,叫啊,跑啊鬧翻了天。大人們忙裡忙外,廚房裡飄來丁丁當當的案板聲和蔥花香味兒。

  傍晚時分,我們開桌吃壽酒了。我看見外公這個“老壽星”沒有上酒席,就納悶地叫著“外公呢外公到哪裡去了呀”媽媽聽見我喊,就笑著說:“外公不在那裡!在另外一桌!”我更疑惑了:“今日是外公祝壽,他怎樣不到呢”我的話剛說完,堂前裡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我紅著臉,有些害羞了。舅舅說:“這是家鄉的習俗,老壽星本人一般不在正堂如席的。而是請幾個和外公要好的長者作陪,他在另外一個地方喝酒呢”

  聽了舅舅的話,我們幾個小孩吵著說:“舅舅,你就給我們說說家鄉祝壽的習俗吧!”舅舅笑呵呵地說:“我明白多少說多少,也不是很清楚的!”“好呀!好呀!”我姐妹幾個異口同聲地叫著。舅舅一邊倒酒,一邊說:“祝壽是南鄉的一個風俗,一般以女婿女兒為主,我們兒子就是作陪的。無論男女,到了三十就能夠做壽了,一般四十不做的,一百歲也不做的。意思就是‘四’即‘死’,不吉利的。一百歲呢,太滿了,‘滿招損’呀,也不做的。”舅舅倒好了酒,坐下之後說:“祝壽還要拜壽的。拜壽要先設好壽堂,掛燈結綵,正中掛‘壽’字,兩邊掛壽幛。早上吃茶葉蛋和長壽麵。午時拜壽,老壽星上座受拜。我們午時不是拜了嗎”“拜了!拜了!”我們嘻嘻哈哈地說著……

  這次給外公祝壽還真學到了不少知識。家鄉的習俗讓我難忘而充滿好奇!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7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新年到啦,想必大家都會去拜訪親戚吧。那海寧過年的席酒,就和拜訪親戚有點關係。

  過年的席酒,原本就是新年的拜訪。後來就逐漸演變成了宴席的形式了。寓意是讓親情更加深厚,生活更加美滿。你可別說,過年的席酒和普通宴席還真有些區別,過年的席酒是有寓意的,而普通的宴席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席酒分為準備、席中、席後。準備十分考究,要按長幼順序來。輪到哪家,哪家就主辦整個宴席。

  大年初一,雞剛一打鳴,“主辦方”開始忙碌起來了。輪到外公時,他便親自掌廚,加鹽添油把量十分精細,手都不帶抖的那種。因為他知道,這一天對他乃至整個家庭都是十分重要的。其他人則在大廳裡接待客人。孩子們在院中放鞭炮、嬉笑玩耍。過年的氣氛開始顯現出來。

  傍晚時分,客人基本到齊。席酒一開始,氣氛就變得熱活了起來。堂內燈火通明,桌上也熱氣騰騰,人們的談話聲與筷子的“嗒嗒”聲更是交雜在了一起。大堂裡一派熱熱鬧鬧的景象。

  “上菜嘍!”這突如其來的聲音,令我一下子摸不著頭腦。我定睛一看,啊,是外婆!只見外婆端著一個大餐盤,有條不紊地慢步走上前,並把它端上了餐桌——是的,主辦方上菜時不能搖搖晃晃,不然有損節日氣氛,這是古老的規矩。

  席中,節日的氣氛達到了頂峰,人們都喜氣洋洋的,吃著有著團圓寓意的四喜丸子,心情不免更加激動。就連筷子的聲音也逐漸被人們熱鬧的談論聲給覆蓋、取代了。還有人手舞足蹈地介紹著自己在他鄉的所見所聞。我想,過年要的就是喜氣洋洋的氣氛,應該把去年的一切煩惱都傾吐出去。因此,我也一頭扎入了這看似永無止境的暢談。

  快樂的時光總是轉瞬即逝,隨著最後一輛車的尾燈消失,過年的席酒便結束了。我走出門,坐在臺階上:白日的嘈雜聲此刻消失得無影無蹤。席酒雖沒有宴席那般豪華,可喝出了真性情。明年的席酒希望也能辦的這樣紅火,在這個月明星稀的夜,我這樣想到。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8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每個地方都有著不同的風俗,但也有很多相同之處,比如清明祭祖,基本大同小異。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晚唐詩人杜牧膾炙人口的《清明》。訴說著思念,傳達出哀傷。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奠追思已故親人的日子。

  每到清明節,我們一家總要早早起來,拎上裝滿了紙幣、金銀元寶和香的袋子,準備去掃墓。我們從城裡驅車來到鄉下的老家,又走了很長一段路才祖先的墓地。這時,太陽已經升出地平線很高了。在我們老家,必須等到太陽把露水曬乾了才可以祭祖,我們到達墳地時,時間把握得正好。

  這時,爸爸拿出鐵鏟,從附近的田地裡挖了一塊方方正正的土塊,我忙問:“這是幹什麼呀?”爸爸答到:“這是土帽子,用來壓錢紙的。”然後爸爸把錢紙放在墳頭,再用剛才挖的這塊土穩穩地壓上。爸爸還跟我說,這錢紙,使人一看就知道這墳墓裡的人後繼有人。就這樣,掃墓的第一步就完成了。

  爸爸又拿出一些火紙把他們放在水泥上,再用打火機點燃,跪下來,然後,再拿出一些紙錢。燒了起來。邊燒邊說:“保佑全家平平安安,保佑我們小川學習成績好……”。我看了看,感覺很簡單,便說:“我能試試嗎?”爸爸點了點頭。我也像爸爸一樣,跪了下來,拿著紙錢開始燒了。先拿了一些把他們分開,然後小心翼翼的把它放到火裡,我又放了一些紙錢,每次我都十分小心,生怕火突然一起燒到我,我越來越熱,便讓爸爸來燒了……

  直到所有的紙錢和用紙折成的金銀元寶全部化為灰燼我們才能離開,這樣,祖先們都收到後輩進貢的錢物了,他們在那邊就可以衣食無憂過得幸福了。

  清明時節,用這樣的方式祭奠祖先,雖然有些迷信,但能表達出我們對逝去親人的懷念。難怪這樣的風俗代代相傳了。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9

  我的家鄉吉林省汪清縣,是個美麗富饒的小縣城,這裡居住著熱情豪放的東北人,有著獨特的文化底蘊和民風民俗。

  東北最不同與其他地區的就要數房屋了,別的地區都睡軟綿綿的大床,而東北則睡在那長6至7米,寬3至4米的大硬炕上,據說有利於腰背。炕下有一條空洞連線著灶臺,燒火時,煮飯和熱炕兩不誤,坐在熱騰騰的坑上吃著香噴噴的米飯,別提多享受了。東北幾乎每家每戶的都有口地窖,規模也不大,就是用來存放些土豆、白菜類食品。我還經常下去探險呢!東北的房屋體現了東北人的性格,根本不分那些廚房、臥室,中間只是一牆之隔而已。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東北的房屋其實沒有客廳,客人來了就把他往炕上招待,絕對會讓你倍感親切。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東北人,我最愛吃的就是小雞燉蘑菇,還有豬肉燉粉條,相信也是每個東北人的最愛。大概是因為東北氣候偏冷,所以才愛吃這種高熱量的食物吧。,特別是酸菜,絕對口味獨特,獨一無二,每當有客人來時主人都要做酸菜燉排骨再加上味道獨特的小菜來招待客人,保證你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不僅東北的美食讓人讚不絕口,東北的“二人轉”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獨特的唱腔和奇妙的舞步構成了小到十幾歲兒童,大到七八十歲老人的群眾舞臺。每個東北人都“寧舍一頓飯,不捨二人轉”,可見二人轉對東北人的影響尤為深刻。“二人轉”不用舞臺,不用服飾,隨時隨地都能來上一段,怪不得人人都喜歡。最讓我驕傲的是連小品演員趙本山也來自東北,唱的一手好二人轉,紅遍大江南北。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東北的這片土地養育了豪爽、不拘小節的東北人。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民族文化構成了我們美好的中國。歡迎大家來我的家鄉體驗獨特的風俗習慣。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10

  正月初五拜財神、五月初五包粽子,七月七吃巧雲……年前請祖宗也被稱為“做羹飯”,是人們對祭祖的稱謂。這天,人們會擺上酒席,虔誠的祭祀一番。是為了感恩祖宗並祈求來年平平安安,財運滾滾。

  我們全家今年又來到奶奶家祭祖。到家後,我們就開始進屋幫忙幹活。媽媽與奶奶在廚房做菜,爺爺與爸爸擺菜,倒酒。像擺筷擺杯這種活就由我來負責。桌子上九雙筷子、九個杯子、九道葷素搭配的菜,寓意家族延續長長久久。

  地上也要擺十二雙筷子和三樣水果,是供佛的,杯中一次只能倒三分之一的酒,因為酒過叄巡。這些流程對我來說很繁瑣,但在我爸爸和爺爺他們老一輩心中是神聖的,覺得祭祖會讓子孫平平安安,身體健康。

  當一切準備好後,以前都是由爸爸負責點香,可今天卻讓我來一次,練習一下。於是,我拿起一束香,學著爸爸的樣子把香放在蠟燭上點燃,然後雙手握緊,拿著它對著祖宗們恭恭敬敬鞠三個躬,再把香插入香爐裡,磕三個頭,我叩拜時還嘀咕著:“祖宗呀!請保佑我們一家平安健康吧。”我剛起身,家人們就開始輪流叩拜了,連三歲的妹妹也爭著叩拜,她學著鞠躬,磕頭,還把那雙胖嘟嘟的小手合併搖一搖,嘴裡也嘀嘀咕咕什麼,一副小大人的模樣。叩拜了才兩個來回,我的肚子已經開始抗議了,看看桌上的飯菜,我的口水都快流下來了,但我嚥了幾口吐沫,控制住了,心裡念道:“加油,只要堅持到結束就可以了。”我的心裡也增加了一些堅持的動力。

  等到三炷香燒完了,我們就要請“祖宗走了”。步履蹣跚的爺爺走上前去,挪一挪凳子,好像是在請祖宗走一樣。奶奶和媽媽把飯菜端進廚房,重新熱一遍吃掉,因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和爸爸則扛著幾麻袋的金“元寶”,來到祖宗的墳墓前把“元寶”燒掉這也被稱為“送錢糧”。回去以後我看見滿桌著香噴噴的飯菜,鬆了一口氣,因為終於可以吃飯了!

  像這樣的傳統習俗,已經有許多人放棄了。可我不會,我要把這個習俗,代代相傳下——祭祖。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11

  有的人喜歡春節,因為春節最熱鬧;有的人喜歡中秋節,因為中秋節團團圓圓;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因為可以包粽子,也可以吃粽子。

  端午節那天,媽媽起了個大早去買包粽子的材料,包粽子需要粽葉、蜜棗、肉、糯米等。

  媽媽回來時左一袋,右一袋,買得可真多呀!我連忙幫著媽媽,把一袋一袋地把材料放在桌上。洗粽葉、洗米、切肉,都準備好了,媽媽開始包粽子了。媽媽熟練地包了一個一個粽子。

  我把包好的粽子放進盆中,可是有一個粽子卻從監獄中溜了出來,掉到了地上。媽媽看到後,把溜出來的粽子重新放回了他們的監獄。看著媽媽包粽子,我手癢癢也想包:“媽媽,我也要包粽子。”

  媽媽笑嘻嘻地說:“好,給你包包粽子。可是很難的,你可別半途而廢呀!”

  媽媽把粽葉捲成錐形,然後把材料放進去……於是,我也學著媽媽的樣子,把粽葉捲成錐形,放米進去。沒想到的是,我卷的椎尖太寬了,米都一個一個的從屋子中溜了出來。都怪我沒把錐形卷好了。果然應驗了那句老話,“細節決定成敗。”

  我又小心翼翼地把粽葉捲成錐形,把材料放進去。這次令我驚喜的是,沒有失敗,這讓我非常開心。

  忽然,我有了想法,能不能把一枚硬幣放進粽子裡,看誰能找到就給他5元錢。媽媽聽到後說:“可以,不過你先給硬幣洗個澡,不然太髒了,不能放。”

  媽媽話音剛落,我就把口袋中的硬幣拿了出來,一眨眼間,就跑向了洗菜的地方。我左拿刷子,右拿硬幣,開啟水龍頭就開始刷。刷了一會兒,又將硬幣上滴了點洗潔精。

  洗完後,硬幣可能是在感謝我,自己跳在了凳子上。凳子剛好又被太陽照著,陽光將硬幣上面的水全部都擦掉了。我將它放進了粽子的肚子裡,很幸運,我吃到了這個粽子。

  最喜歡的節日就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過得最有意義的節日。在這個節日中我學習到了,“細節決定成敗”,學習到了怎麼包粽子。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12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我哼著童謠,幫奶奶打掃好屋子,在煥然一新的家裡,我們又掀開了春節前備年貨的序幕。

  醃好的鹹物、待宰的甲魚、五花大綁的毛蟹;噴香的炒貨、誘人的糖果、品種齊全的菸酒,逐漸堆滿了儲物間,年味慢慢升騰了起來。

  最讓人感到過年氣氛的還是包糰子。前一天隔壁的奶奶就聽說我們家要包糰子,今天就特意來幫忙,一人和餡,一人揉麵。和餡的用筷子攪動肉糜和青菜,讓它們充分融合,產生味道的碰撞;揉麵的用掌跟按壓麵糰,使糯米粉的彈性充分展現,麵粉染白了袖管,飄上了額頭,空氣中瀰漫著穀物特有的香味。

  又有幾個人來幫忙了!大家在歡聲笑語中包起了糰子,只見幾雙被面粉裹著的手上下翻飛,一個個圓滾滾、軟乎乎的大白團子就誕生了。我也忍不住想試一試,學著奶奶的手法,先揪下一個小麵糰,在掌心搓圓,按平,填餡,然後包好四周,可我怎麼也學不好封頂的技巧,只好胡亂一抹,草草了之,這下鄰居們可更有了談笑的話題,我才不管呢,我喜歡這種熱熱鬧鬧聚在一起互幫互助的溫馨畫面。

  隆重的時刻來了!一個個糰子被放進了蒸屜,我受不了等待的煎熬,使勁地添柴火,熱氣從縫隙不停地往外溢,廚房似乎變成了煙霧繚繞的仙境,而我等待的就是這“蟠桃”。終於吉時已到,揭鍋,“蘑菇雲”瞬間蒸騰,香味撲鼻而來,朦朧中,糰子的身影若隱若現,霧氣散去,糰子閃著晶瑩的光,猶如上好的和田美玉,真捨不得咬上一口!一籠籠,一個個,被奶奶整齊地碼在桌子上,足足有三百個呢,或許還不止。

  這麼多糰子是要大家分享的,太奶奶一袋,叔叔家一袋,姑姑家一袋……糰子不僅代表著團圓、團聚,也是增進親人情感的紐帶。這舌尖上的年味,就這樣一代代傳承,維繫著中國人對年的期待,對家的嚮往。

  這家鄉的年俗不僅滿足了我的口腹之慾,更讓我內心深處體會到了年的本味。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13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每年的大年三十除夕夜是一年當中最重要的節日。這一天,家人們歡聚一堂,辭舊迎新,其樂融融,以全新面貌迎接新年!

  除夕這天,一到晚上,家裡的氣氛一下子就變得熱鬧起來了。有人在放鞭炮。從小年臘月二十五起,鞭炮聲日月不絕,沒有間斷過。屋子裡,奶奶和四媽、母親一起趕做年夜飯,廚房裡面瀰漫著酒肉的香味,勾魂攝魄,引人心絃。小弟弟向真喜得快要發瘋了。他自己一個人不斷地進進出出廚房,想看個究竟,卻總是被奶奶和四媽一起攆出了廚房。爸爸、伯伯們、叔叔和哥哥與姐夫一起在家裡大掃除,可是,他們笨手笨腳的,弄得烏煙瘴氣。

  “拜年啦!”終於,孩子們開始給大人們拜年了,按照習俗,大人們早已準備好了回禮的紅包。這件事在我們孩子眼中,是一年當中最神聖的時刻,萬萬不可少的。孩子們面帶笑容,向長輩們深深地鞠躬,都要呈九十度直角了,要多恭敬有多恭敬,朗聲道一句:“拜年啦。”然後長輩們就會擠出笑容,那笑容很有幾分“慈祥”的味道,並且不知道從哪兒變出來一個“鼓鼓”的紅包,心甘情願的交遞給我們。雖然在此之前,父母一而再地,再而三地告訴了我們,不要輕易在長輩面前開啟紅包,那樣並不怎麼禮貌,可還是有人一接到就迫不及待的開啟紅包來一探究竟,惹得長輩們哈哈大笑。

  這一天我們都穿著新衣,顯現出永珍更新的氣象。我們還一起在門上貼了一幅對聯,紅底金字,甚是好看。

  在客廳裡掛上一張年畫,畫的是一個大胖小子笑呵呵地“站在地上,懷中抱著一條紅紅的大鯉魚,是為“年年有餘”,寓意是:新的一年中我們會豐衣足食,還會留有剩餘。

  我們開始吃年夜飯了,飯菜與平時不同,特別的好吃,特別的香,明吃好飯後大家夥兒就開始看春晚了。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春節習俗,帶給我們美好的回憶和新的一年中的幸福。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14

  我的家鄉在新州,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那非春節不可啦!

  春節是新年的開頭,寓意新的一年到了,要說春節的來歷啊!哪來頭可不小呢!春節是從歷年流傳下來的,直到現在大約有5000年的歷史呢!

  我們這裡的春節差不多從臘月二十四過完小年就開始了,當然那都是節前的彩排。最熱鬧最隆重的是年三十那天,那天才是真正的過年,那天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己,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除夕晚上必定要吃我們新州的元寶餃子。餃子寓意著招財進寶。我家餃子餡是多種多樣的,有白菜餡、豬肉餡、韭菜雞蛋餡、香菇餡等等。餐桌上,弟妹嚷嚷著:“再給我一盤,再給我一盤,我還沒有吃飽!”

  到了晚上外面噼裡啪啦的響,家家都在放鞭炮,我們家也不例外。爺爺和爸爸從屋裡拿出長長的紅紅的大鞭炮,邊拖邊擺放著。點火!爺爺和爸爸趕緊跑回屋裡來,火沿著火線慢慢的延伸到鞭炮。猛然間外面噼裡啪啦噼裡啪啦的響個不停。接下來就是放煙花了,一點火,煙花飛上天空,在一瞬間炸開了,有的像無數顆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朵,還有的像金色的太陽,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晝一樣。“轟”的一聲,一束煙花飛上了天空,緊接著,更多的煙花飛了出來,隨著噼噼啪啪放鞭炮似的響聲,煙花綻開了,不一會兒,紅的、黃的、綠的、藍的、紫的……各種顏色的煙花縱橫交錯,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你瞧,圓形的、流星形的、瀑布型的、花型的……五花八門的煙花在天空爭先恐後地展示著自己的“舞姿”,它們有的像上翻,好像嬌媚的牽牛花;有的向下垂,好像絢麗的菊花……我還饒有興趣的為每一組煙花取了名字,如萬紫千紅、繁花似錦、滿天繁星、百花齊放,再加上黑天空的襯托,顯得煙花像是天上的仙女,好一幅壯麗的景象!

  吃餃子、放鞭炮是我印象最深的節日風俗。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15

  我的家鄉在湖北省陽新縣,這裡的風俗與其它地方有些不一樣。正所謂“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現在我為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裡過年的風俗習慣吧。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是我們中華民族亙古不變的傳統節日,雖然全國人民都過著同一個節日,但是每個地方過年的方式都有所不同,我們這裡從臘月初就開始忙活了。

  冬至開始大寒之前,人們把紅薯從地裡挖回來,然後把紅薯一個個都洗刷得乾乾淨淨,加工成又白又細的紅薯粉,再然後就用罈子或乾淨的袋子裝好準備過年用。

  下雪了,人們被困在家裡不能出去幹活,就在家裡製作又香又軟的年糕。製作年糕雖然費心費力但製作過程卻充滿了無限的歡聲笑語。每次聽到別人提起年糕時,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它出鍋時的騰騰熱氣,想起它的香甜美味,想起一家人品嚐年糕時的幸福笑容。我家每年做年糕的這項任務主要是由爺爺奶奶來完成的。首先將米粉放進大盆裡摻和適量的水揉一揉,揉成一個個小球形的劑子,然後放進模具裡將它們壓成各種形狀,有圓形的、有魚形的、也有桃形的……最後將各種形狀的年糕放到大蒸籠裡蒸熟。一籠籠熱氣騰騰的年糕倒在簸箕上,讓人看著就喜歡,聞著就流口水,吃一口滿嘴的年味。但我們不能多吃因為奶奶說這是用來招待來拜年的客人的。

  年糕做好了,人們又將五穀雜糧倒在裝有沙子的鍋中爆炒,做成各種各樣的零食。過年的主食、零食都有了,轉眼就到了臘月二十四,每家每戶都把家中裡裡外外打掃得乾乾淨淨,離過年還有幾天時間,東西就都準備妥當了。

  這一天終於到來了,大家都在門口貼上紅紅的對聯,一家人圍坐在桌子旁其樂融融地吃團圓飯,正式迎接新年的氣氛。這就是我們這過年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16

  爆竹聲下,揚起的是最開心的笑臉。今天是正日初一,正所謂“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敞廬”。春節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

  臘月初八那天,媽媽給我們煮好了臘八粥。我和妹妹別提有多開心了,時不時跑到灶臺前掀開鍋看看,可媽媽總說:“別掀,別掀。等會洩氣就不好喝了。”煮臘八粥呢!首先要準備材料,材料有:紅棗、桂圓、栗子、紅豆、大米、瓜子仁、花生米……煮臘八粥要非常有耐心,這樣煮的粥才色香味俱全。喜歡吃甜的可以放些糖進去。經過一大上午的精心熬製,往裡加了一大勺糖,攪拌好後,迫不及待地塞進口,可我內心的貪望早已忘卻粥很燙,剛準備入口,媽媽就說道:“喝粥啊,要慢慢喝,你個急性子,跟你爸簡直一模一樣,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這次細細品嚐,心裡讚歎到:這臘八粥也太好吃了吧,大米的軟糯、甜甜的紅棗、可口的桂圓,與整體結合的恰到好處,真是太美味了!就這樣,臘八就開心的度過了。

  轉眼到了正月初一了,我定的鬧鐘早以亮出了它美麗的歌喉,我早早起床,醒來後,發現枕頭下的什麼東西露出一個紅紅的小角,掀開一看,原來是爸爸媽媽為我準備的紅包,我開啟一看,是三百元。我懷著高興的心情洗漱完下了樓,吃過早飯,爸爸就點起了長長的鞭炮,發出“噼裡啪啦”的聲響。

  到了正月十五這天,家家戶戶吃著美味的大湯圓。吃過晚飯後,我們一家坐在陽臺閒聊觀月,別提有多高興呢?

  過了元宵節,年也就結束了,孩子們揹著書包好好去上學,大人們,開始去工作。人們又恢復了年前般的驚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