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水600字作文
篇一:家鄉的水
我的家鄉有一灣清澈的水,與村前的青山相映成一幅美麗的風景畫。
湖水邊長著一片片荻葦,河堤上三三兩兩地生長著一排楊柳,彷彿象青山的手臂,要把湖水攬入自己的懷中。
初春,乍暖還寒時節,湖面的冰已經化開。鴨子早早地下了水,或成群結隊地游來游去,或把頭插進水裡捉魚捉蝦,偶爾猛地鑽到水裡,好大一會兒工夫,才鑽出水面,脖子一昂,三下兩下嘴裡的小魚便進了肚。小燕子“嗖”地一聲飛離柳枝,貼著水面,箭一樣的在柳絮中穿梭,飛累了,便落在遠處的電線上,組成了一串串美麗的樂符。湖水倒映著迎春花,倒映著彎彎的柳枝,倒映著人們勤勞的腳步,儼然一幅春的畫卷。
仲夏,三伏天氣,熱得不得了。知了在樹上吱吱地叫著,彷彿在感嘆天氣的熱。湖邊的沙子熱得燙腳,這波光粼粼的湖水便成了孩子們的天堂。他們在水中嬉戲著、追逐著,一個猛子下去,再上來,手裡已多了一條活生生的鯽魚。已經幾天沒下雨了,岸邊的拖拉機把湖水抽到田裡,滋潤著飢渴的莊稼。蟬鳴聲、嬉戲聲、馬達聲,譜成了一曲夏的樂章。
深秋,落葉歸根,米糧歸倉。湖面上飄滿了柳葉,彷彿一葉葉輕舟,要乘風破浪去遠遊。鄰家的姐姐端了一盆衣服,撥開水面落葉,盡享這秋水的清淨。忙了一秋的人們三五成群地坐在河堤上,手執魚竿,享受著釣魚的樂趣,嘴裡還哼著收穫的讚歌。
嚴冬,天氣寒冷,湖面結了厚厚的冰。岸邊荻花飄蕩,白白皚皚的'一片,此起彼伏,煞是好看。大人們和孩子們在冰面上滑冰、打陀螺,一不小心,一個趔趄,一屁股坐在冰面上,拍拍手爬起來,害羞地鑽到人群中去了,竟顧不上疼,也不覺得冷,好一番熱鬧的景象。
家鄉的水養育了勤勞的人,故鄉的人離不開家鄉的水。我愛這家鄉的水,就如我愛這勤勞的人。
篇二:故鄉的水
故鄉的水是家鄉人賴以生存的源泉。新中國成立以後,故鄉人圍湖造田,把一片片荒湖變成了綠洲,實現了“人在橋上走,水在河中流”的夙願。我的村子靠進漢江邊,多是蘆草林開墾出的旱地,種植雜糧。上世紀七十年代,故鄉人把旱田改造成了水田,依靠通順河水灌溉,吃上了“白改水”長出來的大米。通順河裡有魚蝦,潭裡有蓮藕,菜園裡有瓜蔬,雞鴨魚肉無殘毒,無汙染。喝水覺得水甜,故鄉人享受著綠色環保的口福。
那時,蝦肥螺密,孩子們在河水裡嬉戲,能捉到肥大的螃蟹,在湖區的蘆葦林裡摘粽葉,能撿到野鴨蛋。盈盈一水。柔情依依,清波碧浪,乾淨透澈。水牛躺在河裡,把整個身子埋在了水中,只露出一個頭在水面上透氣;燕子飛來飛去,還不時地用翅膀拍打著水,唧唧地叫個不停;捕魚的鸕鷀鑽出水面,喉嚨裡塞滿了魚。一切美不勝收,讓人彷彿走進畫卷之中。
故鄉梅雨季節的雨水是氾濫的,而且氾濫成災。趕上大澇之年,內澇外患,由於地勢低窪,故鄉的土地,簡直就成了汪洋一片。漢江水陡漲,洶湧而來,故鄉也成了分蓄洪區。莊稼被淹,房屋倒塌,大水把村子圍成了孤島,大疫威脅著人們的生命。故鄉人在治水中也有了“水”的性格,他們照顧大家,舍小家,與水抗爭,不屈不饒,可歌可泣。碰上澇年,往往是靠糠菜紅薯充飢,螺螄河蚌果腹。
上世紀五十年代起,故鄉人開展大規模的除水害、興水利的治水活動。五十餘年的治水歷程,故鄉基本建成了防洪、排澇、灌溉三大水利工程體系,修成了密如蛛網的排水渠道,故鄉從此免除了水患之災,成為鄂中地區有名的“魚米之鄉”。
童年的故鄉,水的風韻、槳聲燈影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由於近些年生態環境的惡化,故鄉的通順河流遭汙染嚴重,河水開始變得渾濁,魚蝦也漸漸不見蹤影,就連夏夜的蛙聲也難以聽到了。
篇三:家鄉的水
我的家鄉是全市平均海拔最高的鄉,山連著山,連著天。由於土地肥沃,降雨量大,一年四季,山都是翠綠的。常說好山有好水,家鄉的水,雖無驚濤駭浪,卻也與靈秀的山溶為一體,為家鄉帶來勃勃生機。
由於植被良好,家鄉大大小小的山腳下,山溝裡都會流出涓涓泉水,清沏透明,味美甘甜。並且冬溫夏涼,大熱天喝下去比冷飲的味道還要好。而到冬天,用它洗衣洗菜也不涼手,喝下去也覺得是溫的。這冷水我喝了幾十年,經常是喝了一勺還想一勺,總是喝的肚子鼓鼓的,可是從不鬧肚子。現在的礦泉水,不見得比這水純,清,味道就更沒法比了。山泉匯成小溪,小溪匯成小河,最終匯成大河,從家鄉往北向萍城而去,為城市提供大部分的飲用水。
我家門前的小河,向南而流,在它要折而向北的地方與外縣的另一條河相會。幾年前,在這裡修建了萍鄉市最大的水庫,庫容有四千萬方,水面有幾個平方公里,水面海拔500米,內有大小島嶼幾十個,兩條河就象兩個張開的翅膀,預示著這裡將要展翅飛翔。它的修建主要是為萍城提供優質的飲用水,而給家鄉卻是帶來了一個擊水泛舟,旅遊休閒,避署納涼,釣魚游泳的好去處。每當到了夏天,環湖的賓館,農家樂都是人滿為患,到處是休閒,觀光,釣魚,游泳,參加各種會議的人。特別是星期六,天,更是人流如織,顯然成了本地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這人工湖的下游到這河流出鄉境的地方,彎彎曲曲有幾十裡,河水落差有三百多米,在修人工湖之前,由鄉及市鄉合夥,對這河進行了梯級開發,陸續修建了本市最大的水電站群,加上上游及支流的水電站,一共有十幾座大大小小的電站。每年為本市提供了一億多度電,創造產值二千多萬元,這河水成了家鄉取之不盡的財富,真是靠水吃水。好山好水好地方,我一直這麼認為,等退休了,在那搭個茅屋,絕對可以與杜甫草堂比美,那真是上有天堂,下有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