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活動> 清明活動的作文合集九篇

清明活動的作文

清明活動的作文合集九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活動的作文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清明活動的作文 篇1

  在清明節到來的前夕,我們全體四年級同學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來到了安俊華,王定學烈士的陵墓,用簡樸,虔誠的儀式,緬懷先烈,告慰英魂。

  自從踏進了烈士陵園,我們臉上沒有一絲笑容。我們恭恭敬敬地站好了隊,四位同學為兩位光榮的革命戰士,獻上了大大的花籃。當追悼的音樂響起,我們沉重地低下了頭……如果不是他們,我們就不會有現在的和平,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們用鮮血染成了我們的紅旗!是他們用鮮血保護了國家的財產。

  我們莊嚴而隆重地宣誓:勿忘先輩,牢記使命。人民為先,祖國至上。誠實勇敢,自律自強。奮發有學,誓做棟樑。再創輝煌,振興中華。我們的聲音響徹雲霄,氣勢恢宏。全體四年級同學有的低頭注視著自己的小白花,有的同學一動不動地凝視著高高的五星紅旗,有的同學眼睛卻緊緊地盯著烈士的紀念碑,以表自己對烈士的尊重之情!我拿著自己的小白花,看著烈士的紀念碑,單膝跪地,獻上了自己的小白花,以表自己對烈士的敬愛之情!

  這些為了我們,光榮犧牲的烈士是多麼的無私,為了我們,為了我們自己的祖國,付出了他們的一切,包括自己寶貴的生命……所以,我們是幸福的,我們更應該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認真學習。長大後,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增磚添瓦!

清明活動的作文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講著講著,清明節變悄悄的來到了我身邊,我們家便可以一年一度的春遊了。

  微風拂面,暖和的陽光格外的燦爛,看,旁邊的桃花開了,一片片花瓣漫天飛舞,忽高忽低,它們的身子是那樣的輕,我只要輕輕一吹它就可以翻上二十來個跟頭,不管那些桃花會飛到哪裡,那一定是個美麗的地方,瞧,一根根小草爭先恐後的鑽出地面,一棵棵小花爭奇鬥豔,一棵棵小樹抽出嫩葉,一團團白雲悠閒的散步,一簇簇油菜花美麗金黃,一片片麥田望不到邊,哈,一隻只去南方旅遊的燕子成群結隊的飛了回來,小鳥們在天空中自由的飛翔,盡情的歌唱。”那個像馬,這個像人。

  “我看著老弟手指的方向,哦,原來是一朵朵白雲,別說那朵白雲還真像一匹馬飛奔在遼闊的天空上,這春天一切都是美麗的。大自然是多麼的神奇呀,它給大地上了春的地毯讓我們無憂無慮的遊戲,春天是美麗的春天時快樂的,春天是神奇的,不知不覺的便到了下午,白雲更大了,就像壓在我頭上一樣,太陽更紅了,染紅了半邊天,又過了一會,母親招呼我們回家,一輪紅日懸掛在天空中,慢慢向西邊下落,白雲不在白了它們變成了紅雲像漩渦一樣圍繞著太陽。

  一年之計在於春,在這個百鳥爭鳴,鮮花齊放的季節裡,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清明活動的作文 篇3

  今天是週五,又趕上明天的清明,我和媽媽都要放三天假,下午放學以後,媽媽接上我說:”準備放鬆一下。“ 放鬆的最好方法,我們選擇的是散步回家——這需要1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才能到家,但我們都願意!

  我們走在人行道上,說(聊)起了”清明“的話題。

  我先給媽媽背誦一首詩:”《清明》唐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媽媽告訴我,這首詩是中國詩歌歷史上變體最多的一首詩歌……比如以前有人這樣讀:其一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其二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過去的人原來都不用標點符號。我們兩個又不斷變換讀法,笑的路上的人好像都聽見了。”

  你知道為什麼叫清明嗎?清明為什麼要放假呢?“媽媽問我。這個難不倒我,上幼兒園大班的時候,老師就告訴我們了——”清明,又被稱為掃墳節,讓人祭祀祖先,還有英雄。讓我們記住先輩們的事蹟,去懷念,去學習!”

  媽媽還告訴我:”每年的4月5日前後是我國傳統的清明,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大約始於周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的農諺。

  媽媽說今年的清明,天氣預報說,我們這不下雨。那我們再重新寫一首詩歌吧!

  《清明》 張譽月和媽媽

  清明時節鬧紛紛,路上行人慾送魂。借問先魂何處有?我們銘志慰英魂。

  說著笑著,我們已經回到了家……

清明活動的作文 篇4

  他和她都老了,很老很老。老到那隻他娶她時送的銀鐲子,已經被磨損的看不清花紋;老到他為她戴上銀鐲的手,已經變得顫抖。清明時節雨紛紛,讓人想起那時的他和她。

  他年輕時,也是個皮相極好的小夥;她年輕時,也是隔壁村裡愛漂亮又樸實的農家女。或許是一天,她揹著揹簍在清明的小雨中,偷採了爛在山中的白茶,在溫泉邊奢侈地用茶泡腳,遇見了他;或許是那年清明早起,本想拜隔壁的阿婆的墳,卻迷迷糊糊地拜成了他家的。總之,好像是緣,兩個人拉拉扯扯,走到了一起。

  菱葉縈波荷s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簪頭落水中。

  他替她戴上了銀鐲子,穩穩地。

  親戚鄰里們說,她嫁得好。她是農家女,卻真不會做菜做飯。每天早晨,他揉好面,真好饅頭,煮好豆漿,她便起來了。每年清明,她準會吃到她做的清明饃饃。聽她講晉文公,介什麼推。他是文化人,也是愛讀書的農村人。他是說過怎樣做清明饃饃的,酒米,棉花草……她不在意的聽著,因為她知道,他會做給他吃。

  後來他們有了一雙孩子,他是嚴父,她是慈母。他做父親可做得真好,孩子們還未入學,他便把他們抱在腿上,講講氣壯山河的歷史人物,長長的中華歷史。那會兒農村,有哪家孩子受這般教育,他是前瞻遠見式人物。每每過節,他也會應時節講講玉兔嫦娥,年獸,晉文公,介什麼推的。他講這些時一向嚴肅,板著臉,唔,他說敬畏文化和歷史。她在孩子面前,不怒自威。但對村裡的其他鄉親,他卻熱心到不行。哪家有困難,他手一揮,便把他們的小半積蓄借了出去,再借,再借。可她很少制止他,因她深知他內心的善良、熱忱以及執著。她是慈母,也是良妻。在全家人都得緊肋褲腰帶時,他再借錢出去,她也只能一抿嘴裡的苦澀。在他心裡,四周的鄰里,均是骨肉至親,村子裡的每個人,都與他有著同一個姓氏。慈母和良妻,她扮演得並不完美。那時無油無鹽的飯菜,她也會做,卻無法像他做的那般,美味可口。良妻只能在夜晚,坐在燈下,等她的丈夫從大隊下班回來。

  再後來他們的孩子長大了。

  他們給她買了電飯煲,她終於可以煮香白的米飯,雖然有時夾生。他們可以供養他們了,田裡的農活在逐漸減少。她經常在午後,同他踱到後面的竹林打麻將,口中哼著老舊的歌。竹林裡的鄰里都是和他們差不多年歲的。一群老人顛三倒四地打牌,稀裡糊塗地開心,一元兩元的不謂輸贏。

  更後來他們有了孫子,他和她在慢慢變老,他的執拗勁更厲害了。他接孫子放學,孫子今天的拼音還沒掌握牢。那會兒教育開始現代化了,漢語拼音可重要了。他犯起了倔,把孫子往路中間一放,直到孫子把拼音念得滾瓜爛熟,他才用腳踏車把孫子載回家。她只是在聽到糟老頭的倔脾氣後,想起了當年那些借走的錢。轉眼間利息已經回來,黃二孃的雞蛋,王五的魚,張小子的桑葚……這次他所堅持的,說不定也是這因果的鏈吧,她笑了。再是清明,他又講起清明寒食的來源,是為紀念叫介子推的.,介、子、推。她想起他給孩子孫兒們講的語句,年年都講,連她這個農村老婦都記得了。

  後來他們更老了。他開始經常傷風咳嗽,她倒還健康,時時照顧他。

  有一次他不知從哪裡聽來醫生給他用的藥不對,犟脾氣一犯,竟然咳嗽了也不吃藥。於是她便偷偷跑去告訴醫生。醫生趕至,責怪他生病還那麼武斷,居然不遵醫囑。他臉色鐵青,知道是有人告了密。她呢,就當他是一時犯倔脾氣了,管他呢。

  但她突然生了病。突然,忘記了怎樣喝水,怎樣咽飯,怎樣穿衣。好像一剎那,她把什麼都忘了。她果真是老了,老得認不得經常玩的麻將,甚至,有時,連他們的孩子也不認得了。但她唯一記得的,依然是他,他的模樣、聲音,熟悉而清楚。自從生了病,她變得有些小孩子了。去城裡最好的醫院住院,她定要他陪伴,子女守著是不行的。他也老了,在醫院守了幾天,竟傷了風,但仍不忍離去。

  冥冥之中,他們都感受到了什麼。她在孩子的勸說下,縱心裡不捨,也急急忙忙地遣他回家休息養病。他說,好,明天來看你。

  在醫院住了一段時間,她要回家了。他早早出發,站在村口最醒目的地方,等她。她慢慢下車,他慢慢走近。夕陽很暖,他牽著他的手,慢慢回家。

  她想起了介子推,在很久很久以前,寧願被火燒死,也抱著樹不放,不離開母親,不下山的人。她不懂介子推的深意,只知道,她也想的,不離開他們,不離開安謐的村莊,他們的家。

  又是清明,門口開花的的玉蘭樹因小雨變得疏落。空氣裡泥土開出芬芳的小花,一如那年清明雨中的茶香。雨紛紛,舊故里草木深,人,漸漸遠行。孫女要向他學做清明饃饃,她知道,或許明年,他就老到做不動了。酒米,棉花草……她依然沒學會呢。她,他和他們的子孫去給祖先上墳。雨一直不停,落在葉面,落在泥土上,匯成細流,和他們的光陰一同逝去。或許有一天,他們也要這麼,長眠地下。她想,誰也免不了呢。

  那一天來臨之前,她想和他,慢慢共老:那一天來臨之後,他願同她,靜靜靠在一起,躺在土堆一隅,看清明,煙雨紛紛。

清明活動的作文 篇5

  季節就像一把記憶的鑰匙,一次又一次地開啟了我童年的回憶。這個寒冷的冬季已經過去了,又到了那萬物復甦、草長鶯飛的春季。我知道,清明節即將來臨,這使我又想起了記憶中的那次難以忘懷的清明節。

  小時候,每逢到了清明節,母親總會帶著我來到紹興老家去上墳。我依稀記得,我跟著母親和姥爺姥姥到鄉下去。我們乘著汽車一路顛簸了幾個小時,還走了好長的一段路。歷盡了千辛萬苦,我終於跟著大人們來到了兩個土包前。當時的我,根本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樣子像是小山坡,還像在幼兒園裡用沙子堆成的“珠穆朗瑪峰”似的……

  到底是怎麼啦?我看到姥爺和姥姥先是仔細地把土包上的雜草拔乾淨,接著又將帶來的一些水果和菜放在那兩個土包前面的石板上,嘴裡還不知在小聲嘀咕著些什麼,大家的神情都十分嚴肅,氣氛也是那樣的沉默。“呵呵!”不懂事的我覺得很好玩,忍不住笑了一聲。可是不知為什麼,只見母親生氣地看了我一眼,還讓我對著這兩個土包拜兩下。“為什麼呀?”我當然不樂意,這是什麼東西呀,又為什麼要拜呢?可是,我見母親好像不太高興。我覺得很是奇怪,不知道母親為什麼會這樣。“母親,這兩個是什麼東西呀?”我奇怪的問。只見母親神情嚴肅地看了我一眼,接著輕輕對我說:“這兩個小土包裡埋著母親的爺爺和奶奶。”“母親的爺爺奶奶?”我心裡頓時覺得很難過,母親的爺爺奶奶為什麼會埋在這裡的呢?年幼的我,彷彿什麼事情也不懂。但是最後,我卻還是毫無怨言地對著墳墓拜了兩下,因為我知道,母親心裡也很難過,儘管我很是不解。

  回到家後,我將埋在心裡的疑惑通通對母親說了出來。“母親,為什麼今天你們要這樣啊?你的爺爺奶奶又為什麼在兩個土包裡呢?”我問母親。母親沉默了許久,對我講述了她小時候的故事。原來,在母親小時候,爺爺奶奶對她有著深深的愛。母親一個星期才回家一次,可每次回家,爺爺奶奶都會將他們保留已久的最好吃的菜帶給母親吃,而他們自己卻十分省吃儉用。有一次,他們為了將一塊餡餅留給母親吃,由於時間放得太長,餅都發了黴。可是,卻只好冒著風雨將餡餅送到母親的學校。母親雖然沒有吃這塊餅,但心裡卻是那樣的感動。……聽完了母親的故事,我終於知道,母親為什麼如此尊敬他的爺爺和奶奶了,但是我還是不懂,母親那時候為什麼沒有東西吃呢。現在,我明白了。

  我的爺爺奶奶也從小陪在我的身邊,時時處處關心著我、愛護著我,處處都為我著想。我呢,也對爺爺和奶奶有著很深厚的感情。我想,母親一定也跟我一樣愛他的爺爺和奶奶。

  隨著我年齡的增長,我已漸漸開始懂事起來,我懂得了許多,我也知道了小時候的所有的疑惑。每當我想起小時候的這件事,我都會不禁覺得當時的我是如此無知。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即將來到,這是一個充滿生機的節日,又是一個懷念親人的節日。正如杜牧的《清明》中寫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更是我最難忘的節日。我知道,這次清明節,母親還是回去紹興看望爺爺和奶奶。到時候,我一定也會誠心誠意地跟著母親一起去上墳,我也要向母親的爺爺奶奶獻上我的那一分誠心。

清明活動的作文 篇6

  清明節快到了,我們班代表學校去革命烈士紀念碑掃墓。剛聽到這個訊息時我非常開心。

  出發前,老師讓我們每人親手做一朵白花送給烈士,顯出自己的誠意。開始做花了,一開始有很多同學不知道怎樣做,在老師的耐心指導下,透過一部分同學的手把手教,我們每個人都做好了自己的紙花。

  4月3日早上,我們班準時在大廳集合,校長和大隊輔導員給我們講了外出要注意的安全事項。我手裡拿著白色的花,懷著激動的心情坐上了前往革命烈士紀念碑的校車。

  到了紀念碑前,我們神情莊重。輔導員唐老師讓一部分同學去掃墓,我們其餘的同學靜靜地等候著,全場鴉雀無聲。接著,我們集體默哀一分鐘,我低著頭,閉上眼睛,心裡在想:“安息吧,烈士們!你們的血沒有白流,我們現在的生活無比幸福,那都是你們用生命換來的。”然後,學生代表劉若曦站在紀念碑前,給我們講了烈士們在戰爭年代如何與敵人鬥爭的光榮事蹟。聽完她的介紹,我更敬佩這些烈士們了。最後,我們懷著沉重的心情到革命烈士紀念碑前鞠躬,再將親手做的白花獻上,恭恭敬敬地行了隊禮,並繞紀念碑一圈,才慢慢走下臺階。

  回校的路上,我想:這次的清明掃墓活動不但難忘,還讓我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幸福時光,好好學習!

清明活動的作文 篇7

  今天我向往常一樣早早地起了床,卻看見了許許多多的人在燒香,燒錢,為自家的祖先上酒……我跑去看日曆,啊!今天盡然是清明節。

  清明節讓我想起了小時候的一件事:那是我也早早的就起來了,也看見了今天場景,所以我馬上跑去問母親:“今天是什麼日子呀?”母親和藹可親答道:“今天是清明節。”好奇是我永永遠遠改不掉的壞毛病,但我想自己去上網查一查有關清明的事。

  原來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一般是在4月5日前後,節氣十分長,有10日前8日後種說法。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晴地明,正是春遊與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朝就開始了,歷代承襲成為習慣。從20xx年開始,中國將清明節定為法定節假日。清明節的習俗真是豐富多彩!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清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實習俗由來已久。在秦朝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朝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候叫探春、尋春等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此時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踏青的習慣,就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的習俗。古時的鞦韆大多數都是用樹椏枝為架,在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但能鍛鍊身體,而且可以培養養勇敢精神,到至今是孩子的喜愛……

清明活動的作文 篇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呀!

  早上,我早早的起床了,看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妹妹都起床了,爺爺從菜市場買來了魚、雞和排骨,奶奶正在準備東西去祭祖掃墓,我和媽媽去買春條。

  準備工作做好了。我們早早的吃完早飯,準備去祭祖掃墓。我們提著東西走在馬路上,我看見路上的車子來來往往,路上的行人也來來往往。

  我們匆匆忙忙地往山上走,終於來到了太婆墳前,爸爸和爺爺清理水溝,奶奶在拔草,我和妹妹在插春條,奶奶拔完草後,從袋子裡面拿出蠟燭和香,點燃以後,然後再作揖。接著放鞭炮。我們告別了太婆,又來到了太公這邊。

  太公這邊很乾淨,我和妹妹直接插春條,奶奶點燃蠟燭,上好香,接著作揖,我作揖時在心裡默默地許了一個願望:願太公保佑我語文打80分以上,數學打90分以上。接著放鞭炮。我們告別了太公。

  我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邊走邊想:有了太公的保佑,再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我一定會在學習上取得好的成績。

清明活動的作文 篇9

  清明節是我們中華民族向祖先獻祭和緬懷烈士的傳統節日。為了紀念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我們學校今天組織了一次烈士陵園參觀活動。

  早上,我們來到學校集合。一切準備就緒後,我們前往烈士陵園。當我們來到烈士陵園時,我們是來掃墓的,悲痛地說著話。

  悲傷的音樂縈繞在我們的耳邊,奉獻充滿了色彩和節奏,訴說著我們心中成千上萬的話語...

  奉獻結束後,我們參觀了革命烈士紀念館。一個接一個地看著感人的歷史圖片和革命故事,我們不禁百感交集,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烈士們為了祖國獻出了他們的頭顱和鮮血,直到那時我們今天才過上了美好的生活。

  參觀完革命烈士紀念館後,我們來到革命英雄紀念碑前向革命烈士獻花,表達我們對英雄的敬意。

  我們站在紀念碑前,發誓將來我們會努力學習,將來回報祖國,對社會有用。

  在流血的時代,英雄們為了祖國和子孫後代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把死亡視為自己的家園。英雄,你不朽的精神將傳遞給一代又一代少先隊員。英雄們,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