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黃山> 黃山松作文11篇

黃山松作文

黃山松作文11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黃山松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黃山松作文1

  早就聽說松樹有著堅強不屈的精神,還有著頑強的生命力,正好像陳毅元帥的詩所寫:“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因此,我一直想有機會看一下松樹。國慶長假,爸爸帶我去黃山,終於讓我領略到了黃山松的風采。

  走進黃山,我們登上了第二高峰——光明頂。從上向下看,只見下面的松林一片綠色,隨著山峰的連綿起伏,好像滾滾波濤,真可謂松的海洋。

  被稱作黃山十六大奇松之一的“迎客松”,矗立在玉屏樓一旁。“迎客松”高約7-10米,它的松針極細,密密麻麻地排列著。迎客松的枝葉多數長在右邊,向前伸出,那樣子就好像在向來自國內外的賓客招手歡迎。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棵長在石頭裡的松樹,那棵松有著頑強的生命力,生長過程中一塊大石頭壓住了它。為了自已能夠生存,它以“水滴石穿”的毅力,日日不斷往上長。終於,它靠著堅強的信念,穿透岩石,現在,已長得高大挺拔。這棵松樹受到了人們的嘖嘖稱讚,被稱為“破巖松”。

  走著走著,天下起了大雨,氣勢滂沱,壓得我抬不起頭,心想:這麼大的雨,松樹受得了嗎?不一會兒,雨停了,我抬起頭一看,那棵根系發達、松幹粗壯的“黑虎松”,一根兩杆、亭亭玉立的“連理松”,不但沒有壓彎腰,反而顯得更加蒼翠,松針上還掛著水珠,好像串著晶瑩的珍珠。

  黃山的松,以石為母,有的破土而生,有的繞石而長,有“無石不松,無松不奇”之稱。除了剛才介紹的那些,還有“豎琴松”、“雙龍松”、“鳳凰松”。即使你能妙筆生花,也難把“巧奪天功,美不勝收”的黃山松都給細細描繪。

  我愛松樹,更愛那奇特的黃山松。它的美讓我讚歎,它的品格令我折服。

黃山松作文2

  你能讀懂黃山峭壁上的那株迎客松嗎?

  雲纏它,霧繞它,雨抽它,風摧它,霜欺雪壓,雷電轟頂,大自然彷彿容不得它的存在,定要除之而後快。然而,它不低頭,不讓步,不畏風刀雪斧的剔抉,在數不盡的反擊和怒號聲中,練就了一身錚錚鐵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氣。

  一次次,它在風雨中抗爭吶喊;一回回,它把雲霧撕扯成碎片;它以威嚴逼迫霜雪乖乖逃遁;它以剛硬驅逐雷電遠避它方。

  一切生之渴望、生之奮鬥、生之抗爭,都在這由蒼松搖出的命運交響曲中展現出來了。

  讀黃山松,你不覺得我們的安徽正是一棵偉岸挺拔的勁松嗎?

  安徽,襟江帶淮,千年激盪,幾經興衰,這片遼闊的大地上曾上演過多少群雄逐鹿、驚心動魄的故事啊!

  這裡曾經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老莊道學,三曹華章,新安文學,桐城散文。這些,都是中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句“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道出了多少人世滄桑;一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道出了安徽人民的勤勞和艱辛。

  “相看兩不厭,獨有敬亭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這些,不正印證了文人墨客們對江淮秀麗景色的嚮往嗎?

  眾人皆知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卻有幾人清楚那倚門而立翹首遙望、“人面桃花相映紅”的正是咱安徽潛山姑娘呀!“喬公二女秀所鍾,秋水並蒂開芙蓉”令詩人充滿了無限的嚮往,而那“舉手長勞勞,兩情同依依”的焦劉之戀不也跨越時空感動今人嗎?

  文房四寶,徽派建築,蕪湖鐵畫,黃梅戲,鳳陽花鼓。這些,全是江淮兒女智慧的結晶啊!

  千年前推翻了秦王朝殘暴統治的轟轟烈烈的陳勝、吳廣起義,千年後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浴血奮戰的無數勇士可歌可泣的事蹟,無不印證了江淮兒女不畏壓迫、抵禦欺凌的錚錚鐵骨。

  黃山松,我讀懂了你!黃山松,你是徽魂!

黃山松作文3

  自從那次旅遊之後,黃山的眾多美景便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無論是壯麗的雲海,還是嶙峋的怪石,還是那雄偉的日出,都是天地間至奇的存在。然而,一直在我腦中縈繞不去的,卻是那些漫山遍野的蒼老遒勁的古松。

  那天,我隨著父親跋涉在黃山的路上,腳下踩著凹凸不平的泥石板樓梯,臉上拂過帶著清新泥土味的微風,聽著手中柺杖輕敲樓梯時那厚重的顫聲,不時的有幾聲鳥鳴在耳邊徘徊,好自在!

  在愜意的環境下,我們邊走邊欣賞沿路的風景。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在峭壁上迎風飛舞的松樹。那是怎樣的一道風景啊!一排排松樹在大自然斧砍刀削的千仞絕壁上,如一隊精神飽滿計程車兵,昂著高高的頭顱,挺著壯實的胸脯,枝枝葉葉間散發著磅礴的生機,挺直的樹幹中透露出逼人的傲意,俯視著深淵,直刺蒼穹!

  是怎樣的環境才能造就出如此不屈的靈魂?是冰寒炎熱的摧殘,是水源的嚴重缺失,還是生命之土的荒無?試問:沒有泥土的依靠,他們是如何在險峻的峭壁上經受住寒風炎日的摧殘;沒有水分的滋潤,他們又是如何向人們展示這磅礴的翠意?我無語以對,只能忍住心中的激動,繼續向更高峰攀爬。

  “噠,噠……”隨著柺杖的敲打聲,時間已過了三個小時,我們也漸漸接近了峰頂。然而,在這些荒峰野嶺的極頂,依然生長著不屈不饒的松樹。有些地方只有兩三顆甚至一顆孤松,昂然地刺在石上,散發著奪目的光彩。在藍寶石天空顏色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的遒勁、蒼鬱。

  但是,不要以為他們全都非常的漂亮。大多數的松樹的枝幹被狂風吹析,暴露著斷技殘幹,但另一些枝葉仍很蒼鬱;有的被酷熱與冰寒打敗,只剩下赤裸的枯骸,卻依舊尊嚴地挺立在絕壁之上。

  看著這些松樹,一股尊敬之情從心底油然而生。是什麼使得你站立在峰頂上而不搖曳?我對著松樹默默地發問,應該是在眾多松樹的磨難中流傳下來的堅強品質吧。

  相信,我會和你一樣,一起走向堅強。

黃山松作文4

  早就聽說松樹有著堅強不屈的精神,還有著頑強的生命力,正像陳毅元帥的詩所寫:“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因此,我一直想有機會看一下松樹。國慶長假,爸爸帶我去黃山,終於讓我領略到了黃山松的風采。

  走進黃山,我們登上了第二高峰——光明頂。從上向下看,只見下面的松林一片綠色,隨著山峰的連綿起伏,像滾滾波濤,真可謂松的海洋。

  被稱作黃山十六大奇松之一的“迎客松”,矗立在玉屏樓一旁。“迎客松”高約7-10米,它的松針極細,密密麻麻地排列著。迎客松的枝葉多數長在右邊,向前伸出,那樣子就像在向來自國內外的賓客招手歡迎。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棵長在石頭裡的松樹,那棵松有著頑強的生命力,生長過程中一塊大石頭壓住了它。為了自已能夠生存,它以“水滴石穿”的毅力,日日不斷往上長。終於,它靠著堅強的信念,穿透岩石,現在,已長得高大挺拔。這棵松樹受到了人們的嘖嘖稱讚,被稱為“破巖松”。

  走著走著,天下起了大雨,氣勢滂沱,壓得我抬不起頭,心想:這麼大的雨,松樹受得了嗎?不一會兒,雨停了,我抬起頭一看,那棵根系發達、松幹粗壯的“黑虎松”,一根兩杆、亭亭玉立的“連理松”,不但沒有壓彎腰,反而顯得更加蒼翠,松針上還掛著水珠,像串著晶瑩的珍珠。

  黃山的松,以石為母,有的破土而生,有的繞石而長,有“無石不松,無松不奇”之稱。除了剛才介紹的那些,還有“豎琴松”、“雙龍松”、“鳳凰松”。即使你能妙筆生花,也難把“巧奪天功,美不勝收”的黃山松都給細細描繪。

  我愛松樹,更愛那奇特的黃山松。它的美讓我讚歎,它的品格令我折服。

黃山松作文5

  “今天天氣好晴郎,處處好風光、好風光……”我懷著喜悅的心情,和媽媽一起去遊黃山。

  黃山真是名副其實,抬頭望大門口的撐樑柱相當高,很有氣勢。大家沿著山路往上走,山上長滿了花草樹木,有紅的、有藍的,還有綠的。把黃山點綴的五彩繽紛,非常美麗。路邊到處都是奇形怪狀的石頭,這塊像什麼,那塊像什麼,大多都依據形狀想像成神仙,宮室以及器用。唯有一塊石頭非常獨特,黃山圓圓的,像一個大皮球。上面刻著繁體寫的“疾風”二字,我不知他是人工雕刻出來的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製造出來的,但是我希望他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製造出來的,因為這樣,祖國又能增加一塊美麗的瑰寶。

  大家走呀走,不知不覺中來到了黃山42峰中最高的天都峰。媽媽為了鍛鍊我的意志,要我去爬天都峰,爬天都峰,可不是像你想像中的那麼容易的,有很多人想上去,可都是半途而廢,我做為一名小小登攀者,也不也不奈,繫好了繩索向上爬。我一邊爬,一邊向上望,黃山的景物盡收眼底,雲海一片又一片,越往高處爬,就越像紫煙一樣的霧氣向下飄來。使人感到清涼。不多時我就置身於一雲海中,像仙境一般,無比舒暢,心曠神怡。我在天都峰上領略黃山的景色這還是第一次。

  黃山最有名的就要數大峰林了,群峰彙集在一起,形成了峰林,走進去像迷宮一般。這個群峰迷宮由三部分組成,一個是東峰,一個是南峰,還有一個是西峰。西峰裡唯有一柱獨峙聳立在峰林中間。極頂上面,長著一棵蒼翠 的松樹,長年新綠非常美。

  我今天終於領略了黃山的優美景色。

黃山松作文6

  黃山乃“天下第一奇山”。在黃山四絕中,黃山的奇松人們更為情有獨鍾,在黃山的山頂上,陡崖邊,滑坡處都有它們的身影,它們的瀟灑,挺秀,優美,遒勁而飽經蒼桑,它們給人們留下了最美好的印跡。

  黃山的松姿態優美,枝幹遒勁,雖飽經風霜卻仍然鬱郁蒼蒼,充滿生機;黃山的松姿態獨特,枝幹蟠曲,被人比作“天然盆景”,美麗而不妖,清美,挺直的身影留在心頭。黃山的松奇,秀,美而挺,看著無不讓人振奮。

  黃山松有:迎客松,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幹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歡迎賓客的到來,很是有趣,它已是黃山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徵了。黃山松也有:陪客松,陪客松正對著“黃山絕勝處”——玉屏樓,它如同一個綠色的巨人站在那兒,正陪同遊人觀賞美麗的黃山風光。黃山松還有送客松,它向下伸出長長的“手臂”,也似好客的主人,對客人依依不捨,在與他們作別。

  細細閱讀這些蒼勁之松,讓我肅然起敬。這些外表瀟灑挺秀,優美遒勁,枝幹蟠曲的大松實為石頭縫中的一棵小小的苗頭兒,在與石頭這巨人作鬥爭的同時,力盡全力拼命地吸吮著春雨,拼命地享受柔和,絢麗的春光,身子在不斷地長大,靈魂在不斷地昇華!這不是我們中華民族最美好的象徵嗎?

  細細品味這些千奇百怪的松,它們夾在石頭縫中,生活了千萬年,雖飽經風霜的打擊,它絲毫沒有動搖,至今日仍鬱郁蒼蒼,充滿生機,翠綠欲滴的青枝在春姑娘的呵護下,在它自己的努力拼搏下迸發出生命的活力,這不正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見證,博大,奮鬥精神的體現嗎?

  閱黃山松,讀中國人!中華民族近5000多年的歷史長河源遠流長,在與日本作鬥爭時,沒有後退,中國人舉著刀槍劍桿努力地衝,不正如奇松與石頭作鬥爭嗎?中華民族吸取國外精華,自我完善,不正如奇松努力吸取陽光雨露嗎?

  在蒼桑的黃山松上,我讀到了中國人的奮鬥,捕取的精神。

黃山松作文7

  你能讀懂黃山峭壁上的那株迎客松嗎?

  雲纏它,霧繞它,雨抽它,風摧它,霜欺雪壓,雷電轟頂,大自然彷彿容不得它的存在,定要除之而後快。然而,它不低頭,不讓步,不畏風刀雪斧的剔抉,在數不盡的反擊和怒號聲中,練就了一身錚錚鐵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氣。

  一次次,它在風雨中抗爭吶喊;一回回,它把雲霧撕扯成碎片;它以威嚴逼迫霜雪乖乖逃遁;它以剛硬驅逐雷電遠避它方……

  一切生之渴望、生之奮鬥、生之抗爭,都在這由蒼松搖出的命運交響曲中展現出來了。

  讀黃山松,你不覺得我們的安徽正是一棵偉岸挺拔的勁松嗎?

  安徽,襟江帶淮,千年激盪,幾經興衰,這片遼闊的大地上曾上演過多少群雄逐鹿、驚心動魄的故事啊!

  這裡曾經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老莊道學,三曹華章,新安文學,桐城散文……這些,都是中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句“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道出了多少人世滄桑;一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道出了安徽人民的勤勞和艱辛。

  “相看兩不厭,獨有敬亭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這些,不正印證了文人墨客們對江淮秀麗景色的嚮往嗎?

  眾人皆知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卻有幾人清楚那倚門而立翹首遙望、“人面桃花相映紅”的正是咱安徽潛山姑娘呀!“喬公二女秀所鍾,秋水並蒂開芙蓉”令詩人充滿了無限的嚮往,而那“舉手長勞勞,兩情同依依”的焦劉之戀不也跨越時空感動今人嗎?

  文房四寶,徽派建築,蕪湖鐵畫,黃梅戲,鳳陽花鼓……這些,全是江淮兒女智慧的結晶啊!

  千年前推翻了秦王朝殘暴統治的轟轟烈烈的陳勝、吳廣起義,千年後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浴血奮戰的無數勇士可歌可泣的事蹟,無不印證了江淮兒女不畏壓迫、抵禦欺凌的錚錚鐵骨。

  黃山松,我讀懂了你!黃山松,你是徽魂!

黃山松作文8

  提起黃山,我最先想到的便是徐霞客的名句:“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黃山的異石奇松,你也許要到了那裡才能體會出來,黃山的名松有很多,迎客松,送客松、黑虎松等等,但我主要想說一說黃山不知名的小松,它頑強的生命力令我敬佩。

  我爬上天都峰,小心轉過一處絕壁,看到了黃山絕壁上的一棵小松,它的枝幹微彎,針葉亮綠,這真是一棵年輕的.小松,也許是一陣風將一顆小小的松子送到這裡,於是它便在這裡安家落戶。我驚異於它頑強的生命力,為了生存,它竟然將堅硬如鐵的石頭鑽出一條長長的裂縫,還有什麼生物能比得上這絕壁小松樹的生命力呢?有一個當地的人告訴我,松樹的根部可以分泌出一種可以腐蝕石頭表面的液,將裡面一點點微弱的養分吸到自己體內。我再次大吃一驚,一塊石頭裡能有多少養分呢?可是黃山的松就是依靠那麼一點點養分活下來了,這是怎樣的一種生命啊?

  我不禁對黃山絕壁上的松樹肅然起敬。它們比山谷裡的那些松要堅強多了,山谷裡的那些松啊,個個長的幹粗壯筆直,枝嫩葉肥,哪像山頂石縫裡的這些松呢?在山谷裡的這些松,腳下是肥沃的土壤,身邊流過的是和煦的風,它們一直過著安逸的生活,不像山頂的那些松,每天吸取石頭裡的一點點養分還要隨時抵禦風雨侵襲,日曬雨淋。但它們失去了生命洗禮的機會,也失去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與大氣,它們永遠無法領略“無限風光在險峰”的美景。山谷裡的那些松,有一場狂風暴雨,就可能摧毀它們的枝幹。我寧願做出頂石縫間的小松,他們即使有一點養分也會奮力向上生長,根系牢不可破。我邊走邊想,走到了送客松跟前,黃山之旅就要結束了。

  黃山歸來,我似乎成長了許多,我體會到了兩種不同的人生,也更加確定了我的人生的方向和人生態度,只有經受磨鍊,才有精彩人生!

黃山松作文9

  提起黃山,我最先想到的便是徐霞客的名句:“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黃山的異石奇松,你也許要到了那裡才能體會出來,黃山的名松有很多,迎客松,送客松、黑虎松等等,但我主要想說一說黃山不知名的小松,他頑強的生命力令我敬佩。

  我爬上天都峰,小心轉過一處絕壁,看到了黃山絕壁上的一棵小松,它的枝幹微彎,針葉亮綠,這真是一棵年輕的小松,也許是一陣風將一顆小小的松子送到這裡,於是它便在這裡安家落戶。我驚異於他頑強的生命力,他為了生存,竟然將堅硬如鐵的石頭鑽出一條長長的裂縫,還有什麼生物能比得上這絕壁小松樹的生命力呢?有一個當地的人告訴我,松樹的根部可以分泌出一種可以腐蝕石頭表面的液,將裡面一點點微弱的養分吸到自己體內。我再次大吃一驚,一塊石頭裡能有多少養分呢?可是黃山的松就是依靠那麼一點點養分活下來了,這是怎樣的一種生命啊?

  我不禁對黃山絕壁上的松樹肅然起敬。它們比山谷裡的那些松要堅強多了,山谷裡的那些松啊,個個長的幹粗壯筆直,枝嫩葉肥,哪像山頂石縫裡的這些松呢?在山谷裡的這些松,腳下是肥沃的土壤,身邊流過的是和煦的風,他們一直過著安逸的生活,不像山頂的那些松,每天吸取石頭裡的一點點養分還要隨時抵禦風雨侵襲,日曬雨淋。但他們失去了生命洗禮的機會,也失去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與大氣,他們永遠無法領略“無限風光在險峰”的美景。山谷裡的那些松,有一場狂風暴雨,就可能摧毀他們的枝幹。我寧願做出頂石縫間的小松,他們即使有一點養分也會奮力向上生長,根系牢不可破。我邊走邊想,走到了送客松跟前,黃山之旅就要結束了。

  黃山歸來,我似乎成長了許多,我體會到了兩種不同的人生,也更加確定了我的人生的方向和人生態度,只有經受磨鍊,才有精彩人生!

黃山松作文10

  徐霞客曾說過: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今天我就要去欣賞一下這令徐霞客讚不絕口的黃山風光。

  剛進入黃山風景區,一棵棵松樹映入我的眼簾,他們形態各異,有的形似迷人的孔雀,有的形如兇猛無比的巨虎。它們或屹立,或仰望,或倒立……

  順著石階往上走,一棵從未見過的松樹出現在我的眼前。它屹立在山頂上,枝幹竟然在中間隔開了,成了兩條。這兩條枝幹的頂上竟然像兩顆小巧玲瓏的鳥頭,其中一顆依偎著另一顆。枝幹上在松針十分茂密,尤其是枝幹兩旁的松針更是多得出乎預料,總體看來像一對恩恩愛愛的鳥夫妻,坐在山頂上看著日出日落。它們的旁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寫著“祝有情人終成眷屬”。聽當地人說這棵松樹名叫“鴛鴦松”。

  看了“鴛鴦松”,我又順著小路走向雲霧繚繞的懸崖,懸崖邊上一棵松樹屹立著,它枝幹遒勁,兩條粗壯的枝幹彷彿兩條有力的大腿,兩條又細又長的枝幹就是它的手臂了,它的頂上竟有一顆小巧玲瓏的腦袋。它握緊拳頭,一副十分生氣的樣子,這就是“憤猴松”。

  我離開懸崖,漫步在松林之中。松林裡開放著無數的花朵,鳥兒也在樹上歌唱,好不快活。正在這時,我看到了一棵絕無僅有的奇松,此樹長得極其奇怪,兩條又細又長的枝幹支撐著整個松樹,枝幹中間長著一顆圓圓的球,不可思議的是這兩條枝幹竟然長在了一起,這令我驚歎不已,再往上看它的枝幹竟然又從中間隔開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明珠松”了,因為它的身體中間藏著一顆被圓圓的明珠,所以由此而得名。l

  看了黃山令人流連忘返,黃山奇松令人看了就不會再欣賞其他的松樹了。

黃山松作文11

  大巴上,我靜靜地坐著,臉貼在冰涼的玻璃上。那黃石裸露的山漸漸遠了此時,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雖是鄭板橋形容竹子正直不屈的詩句,但用在黃山松的身上,也再恰當不過了!

  此次旅行目的地是我的故鄉,天下第一奇山安徽黃山。我們一家坐上纜車,行至高處,萬丈懸崖盡收眼底;群山山頂被一層層雲霧繚繞著,彷彿身處仙境。雲山霧罩間,峭壁裸石上的棵棵松樹就那樣突兀地生長著這是怎樣的一道風景啊!沒有泥土,那些松樹卻紮根在千仞絕壁上,斜刺而出,俯視著一切,無所畏懼。無需土壤的呵護,無需養料的哺育,只一心挑戰自己,長成讓世人驚歎的模樣。

  大自然是怎樣對你酷刑加身的呢!不論是乾旱的折磨,暴雨的淋漓,狂風的襲捲、雷電的轟鳴,但松樹那挺拔不屈的身姿依然俯視著這一切,彷彿他才是大自然的主宰。瞧,懸崖上的迎客松伸出寬大的手掌,好像是在迎接每一位勇敢攀登的遊客,又好像是在向萬丈深淵發起挑戰。他的枝葉不像花草般嫩綠,顯然是經過風雨霜雪千錘百煉出來的墨綠。峭壁上還有很多矮小得毫不起眼的松樹,他們雖然沒有梧桐的粗壯,沒有白樺的高大,也沒有柳樹的婀娜,但他們卻在光滑的峭壁陡巖上留下了千年不滅的身姿這就是我所見的黃山松。

  返回到山腳下,我還念念不忘那些黃山松,抬頭仰望1800多米的山頂。我不禁感嘆這些松樹究竟是怎樣在那裡生根發芽的,又是怎樣在大自然的風雨中屹立不倒的呢?

  夜幕降臨,來黃山不可不看,不可不嘗的饕餮大餐“徽韻”演出開始了。舞臺上的一幕幕演繹著風風雨雨四百多年的徽州傳奇故事。“痴夢徽州人”,走南闖北的徽商,出門據說只帶3根繩,萬事不求人!一根系行李,一根勒腰帶,一根萬般無奈掛脖子,“不成功,便成仁”的精神不正是那1000多米之上的黃山松精神嗎?

  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無所畏懼!

  這次的黃山之旅,真是特別啊!我驕傲,我是安徽人!

  我自豪,我來自黃山松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