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環保> 綠色生活高中作文

綠色生活高中作文

綠色生活高中作文

  生活需要綠色,不是郵箱上的漆綠,而是那種屬於自然的美的綠色,小編收集了綠色生活,歡迎閱讀。

 

  第一篇:綠色生活

  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說: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可是,如今哪裡是“蟲聲新透綠窗紗”?哪裡是“草深無處不鳴蛙”?哪裡是“紅葉天”,“黃花地”?哪裡是“坐看青竹變瓊枝”?在我們的世界裡,甚至已經沒有了天和地。我們已經自我放逐於自然和季節。

  低碳生活是如今的主題,北京的霧霾也成了當下的熱點,霧霾已經嚴重影響到生活,可造成這一現象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們自己。我們不能紙上談兵,空談低碳生活,當我們尋找“低碳”的足跡時,默默地換上了節能燈泡;隨手將垃圾分類;多植樹……實際上已經節省了他人的忙碌。請記住,“綠色生活”拒絕刻意地作秀,若有若無的綠色“瑣碎”,潤物無聲地融入綠色境界,這才是真正的“綠”。

  自然,有它自己特定的規律,我們不能人為地去破壞它。現在許多工廠大量的砍伐樹木,破壞生態,這些行為應該受到制止。正所謂“距離產生美”,“退一步,海闊天空”,我們對自然應該有一顆崇明的心。陶淵明曾為世人描繪了他的理想歸宿,“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難道你不想感受自然夏風冬雪的詩意,去感受自然中生命的靈動?

  生態的破壞我們失去了很多美好的東西,我們應該融入綠色,融入自然,去感受它的美好,去感受它的詩情畫意。那些春夏與秋冬,那些朝陽與晚霞,那些夜晚與繁星,那些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風……這份美好不應該遺失,也不能遺失,因為只有這樣,我們的生活才能更具詩意。

  且慢,這還不是全部。也許在生活還有機器轟鳴沖淡了鳥兒的歌聲,還有水泥柏油踏平了原野的綠意,還有電鋸慘叫放倒了一顆顆希望,還有熒光屏裡還有歇斯底里的“歌嚎”,還有車水馬龍喧囂出令人窒息的煙塵。但是,請記住,為心留一片綠色,你方能在無意間為生活留下一片綠色。

  綠色生活,需要自然的潤澤!

  第二篇:綠色生活

  回家的路上,路旁,遠遠的,是深深的綠色山丘;近處的,是枯萎的綠夾雜著死灰的黃;中間,是烏黑的工廠在叫囂。

  人們嚮往那抹綠色,卻又忽視綠色,而又義無反顧、目不轉睛地向黑色奔走。

  唐代高僧曾找過綠色,“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雲”。行人腳步匆匆,總是尋尋覓覓,卻是在繞圈,尋找失去的東西。若起始點和終點重合,那麼人們看重的或許便是沿途的風景。如此,我們尋求的環境是像以前一樣,而同時又看重發展,基於發展的源泉來自於自然,於是我們汲取,卻時常忘記必須慎加控制。卻就如同將硬幣立於桌面上那麼困難,更多的時候硬幣會翻到,而發展與自然的和諧也會被打破。

  人們嚮往鄉村的那些感人的綠色,卻一直往城市裡擠;人們喜愛緩慢而優雅的生活,卻始終不肯放慢自己的步伐;人們抱怨著日漸汙染的空氣,卻仍然攢錢買車或抱著方向盤不肯下去。人們開始流行“返古風”,卻盲目地開發,目光短淺,忘卻了“數沽不入汙池”。我們在傷害自然的同時,最終嚮往的也是自然之美——沒人會希望帶著防毒面具呼吸,更沒人會希望出現“千斤只買一桶水”的現象。

  如此,發展似乎是與綠色生活矛盾。如此我亦曾想過若沒有發展,始終停滯在是“終點”的起始點——那會怎樣?答案是無疑的,我們離不開發展的產物,我們甚至只因停了一天的電而滿腹牢騷。

  正如此,無盡藏尋的春便不是上一年的春。人們嚮往的綠色生活也便不是那個“野蠻時代”的綠色——若我們看到樊噲在面前食生豬肉時,定沒有項羽的那般讚賞,只有為他擔心禽流感了吧。

  所以,在踏向一個發展之後的綠色生活的同時,我們不能被自己製造出來的霧霾矇蔽了雙眼,而找到自然與發展的平衡。於是,我們引出了“低碳”的概念——“限車令”、“限購令”的出臺便是不再使地球“低嘆”。而正如“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只要我們時時關注綠色,不圖一時的方便,做一些如“少用一張紙巾,雙面用紙,少坐電梯爬樓梯”等小事,我們便在“綠色生活”。

  綠色,是美好自然的象徵;綠色,是人們嚮往的悠閒而優雅的生活的標誌。而綠色亟須我們的保護。看見枝頭那抹嫩綠了嗎?莫讓他們在春天枯萎。

  第三篇:綠色生活

  每天推開窗,看見的是白茫茫的一片霧,於是懷念從前的藍天;每天呼吸著的是含有pm2·5的空氣,於是想念過往的空氣;每當下雨,想要學詩中極其唯美的場景,在雨中漫步,卻又害怕酸雨的危害,於是神往幾千年前的細雨。就這樣在這樣一個充斥著汙染的國家,人們開始呼籲綠色生活。可,什麼是綠色生活呢?其實這個問題早在幾千年前孔子就用行動作出了回答,“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這是一種尊重生態的生活方式,不一網打盡,留有餘地的.方式,用如今的話來講就是可持續發展。

  我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20世紀初葉,美國亞里桑那州北部的凱巴伯森林還是松杉蔥鬱,生機勃勃。大約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間出沒,兇惡殘忍的狼是鹿的大敵。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宣佈凱巴伯森林為全國狩獵保護區,並決定由政府僱請獵人去那裡消滅狼。得到特別保護的鹿成了凱巴伯森林中的“寵兒”,森林中的鹿增多了,總數超過了十萬只。十萬多隻鹿在森林中東啃西啃,灌木叢吃光了就啃食小樹,小樹吃光後又啃食大樹的樹皮…。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難逃厄運。森林中的綠色植被一天天在減少,大地露出的枯黃一天天在擴大。過猶不及,就是這個道理,綠色生活就是要求我們在每個人學會適度二字。

  我們的祖先習慣了揮霍,揮霍自己家園豐富的資源,於是遭到報應。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沉澱區,可據歷史學家考證所得,黃土高原植被豐茂、人口密集,而如今成為了中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歸根結底就是歷史上多次的大規模濫砍濫伐。還有歷史上著名的樓蘭古國,繁榮昌盛連當時的漢朝和匈奴也不隨意對其用兵但最終消失的無影無蹤其原因就是樓蘭為了本國的利益過度墾種,使水利設施、良好的植物受到嚴重破壞。還有現如今乾涸的羅布泊,是曾經新疆的生命之源,可現在卻只殘留一些植物,一年四季沒有水流注入,也是因為過度開墾。不要因為自己擁有的多就相信自己有資本揮霍,這種自信的結果是以生態的嚴重破壞,幾千年無法恢復為代價的。

  學會綠色生活的前提是學會適度,孟子曾說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做人不應該太貪心,要懂得留有餘地。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做到這樣的綠色生活,我相信有一天推開窗,看見的是寶藍色的天,翠綠色的草,湛藍的海,呼吸的是新鮮的空氣,濃郁的花香,感覺到的是微甜的雨水,清澈見底的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