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 花看半開作文1600字

花看半開作文1600字

花看半開作文1600字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花看半開作文16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只有探求自我,多加沉心而獨立的自我思考,不沉溺於外物而有所追求,做到凡事花看半開,飲酒微醺,才是最佳,才能成就自我。

  而今時代,短影片浪潮席捲了全年齡段,短影片博主與看眾與日俱增,觀看短影片成為如今流行的消遣方式。

  短影片時代的到來圍繞著兩個問題展開一人們為什麼愛拍和為什麼愛看。對於前者,短影片已成為一種社交方式,感受生活、記錄生活、分享生活使人們獲得了極大的滿足感,是一種“羅曼蒂克式”的生活方式,也是一部分人用來對外宣佈自己已過上大眾所期望羨慕的生活的一種方式。對於後者,首先是要置於社會大環境下來看的。人類的社會性決定了在短影片時代下“他人愛看我也看”心理的存在。這一大環境的形成也是有其必然之處的—巨大物質與精神雙重壓力之下,人們渴望喘息,渴望使人愉悅的東西,由此,他人美好生活的記錄成了自己排遣與釋放的渠道。另一方面,短影片形式的新穎、內容的多樣也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拓寬了我們的見識,

  不失為一種學習與探索的途徑。

  加上短影片時間短、便於觀看的優越性,更是增加了人們以此作為主要消遣方式的理由。

  就現狀而言,短影片內容的參差不齊值得討論。誠然,“良心博主”並不稀缺,諸如熱衷於繼承與傳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李子柒”、B站學習P主“蠟筆和小勳”以及率先以短影片形式揭露豫章書院事件的短視順博主們,不論是在短影片的製作上和呈現效果上,還是內容上和內涵意義上,都對個人及社會具有獨特的價值。但優秀的短影片博主畢竟屈指可數,整體而言,價值意義低下的短影片仍居多數,價值觀有偏差、低俗惡俗的短影片也不在少數。一如前段時間以影片方式哭訴被人騷擾的博主被發現因賣假貨而不願退貨,故而上演惡人先告狀一幕,宣揚整容、輟學的“抖音”“快手”網紅層出不窮,因“標題黨”和“形式黨”而被舉報的短影片也並不少見。

  基於此,我們不難發現大眾用作消遣的短影片多數都是毫無營養的。正如張濤甫所認為的,當代泛娛樂化的內容呈現了結構性供給過剩,資本的'下行路線拉低了內容生產的審美標準。人們無疑是跳入了日本社會學家鈴木謙介所總結的“嘉年華會式狂歡”,這種消遣快樂過後便暗含著被榨取、最後被拋棄的危險性。所以一個矛盾的問題湧現:人們為何如此沉迷短影片?網路時代的興起和短影片的推廣推動了這種時代潮流,人們便深陷“皈依者狂熱”而一心只想“合群”。一如《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中所言,人們之所以易受外界影響,一是因為懶惰,隨大流是最省力的;二是因為怯懦,隨大流是最安全的。這與涂爾幹所概括出的人性的特質為懶惰與短見不謀而合:人們懶惰,不願尋找多元化且更有益的消遣方式;人們怯懦,看影片中的美好便罷,何必自己冒失敗的風險去嘗試;人們短見,當下快樂便好,每個影片短短几分鐘,又能佔用自己多少時間?

  人們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被“泛娛樂化”所侵蝕與同質化。章友德在評價這種“娛樂至上”的社會風氣時便指出人們求消遣、圖享樂的潛在心理之重以及將其神聖化與崇高化的亂象。人們沉溺於舒適圈而不願也不敢踏入潛在的佳境,無所事事、安逸享樂,最終也只能是碌碌無為。《全球化陷阱》中曾記錄過的一次精英會議指出,20%的精英掌握著80%的資源。無獨有偶,布熱津斯基為“奶頭樂理論”作出瞭如下詮釋:2%的精英為98%的平庸之輩提供這種娛樂性、麻醉性、半滿足的消遣方式,讓他們認同自己的角色。我可作如下理解:“上流之人”為了使自己獲得更多利益而有意創造如此社會氛圍,而人們無所思考、欣然接受,這或許也是三浦展在《下流社會》中指出“下流”之所形成的原因之一。

  二八定律及滿足型娛樂的衝擊著實值得深思,但我想其中更為重要的一環應是大眾自身的歸因錯誤。人們將自己無所作為的內在空虛14歸因為外在娛樂生活的缺失,從而以過度娛樂作為消遣方式。人們的內在自我過於空虛寂寞,認為獨處時的孤獨無以復加,唯有諸如看短影片等娛樂才是最佳選擇。他們只擁有蔣勳所言的令人發慌的寂寞,卻不懂探求飽滿的孤獨,因此也無法理解和做到安東尼在《孤獨》中所提出的“孤獨是人生意義的重要源泉,對於具有創造天賦的人來說,甚至是決定性的源泉”。人們缺乏獨處能力而成為溫尼考特眼中只會順從而不是真正享受生活的人,如此之“低能”,故而只能將人生投入於適應生活而不去主動探求生活。如此人生,毫無意義。人們並不擅用“孤獨”,度過時間的方式是真消遣,而不懂得與外界求同存異,尋找自己的康莊大道。

  周國平認為,“在順應時代潮流的同時,我們要有所堅守,堅守那些永恆的人生價值。一個不能投入的人是一個落伍者,一個無所堅守的人是一個隨波逐流者,前者令人同情,後者令人鄙視”。若是不適應短影片的潮流,個人可能會落伍,被質疑、被嘲笑。但同時我們也絕對要有所堅守一—短影片博主若是不堅守制作標準與價值觀念,與自己純真的拍影片之本心背離,那無疑是陷入了西美爾在《貨幣哲學》中所提到的價值迷失;若是看眾對短影片的要求沒有底線、隨波逐流、不加思考,被“輸入”所操控而不懂“過濾”,無疑會成為“垮掉的一代”,那麼離群氓般盲從而做出的平庸之惡還會遠嗎?這個社會將被慾望充斥,被娛樂吞沒,被低俗湮滅,無所成就的宮殿將拔地而起,人才的缺失和創新力的低下將接踵而至,何其悲也!

  故而佛教禪宗大師“看山是山”的大悟給予我們借鑑:只有探求自我,多加沉心而獨立的自我思考,不沉溺於外物而有所追求,做到凡事花看半開,飲酒微醺,才是最佳,才能成就自我。短影片之類的娛樂消遣雖無可厚非,但我們絕不能被娛樂潮流所掌控。有如熊培雲追尋“第六種自由”,周國平倡議“與外界拉開距離”,又有索爾仁尼琴指出,除知情權外,人們更應擁有不知情權。不隨波逐流,我們要善於思考,努力保全自己的獨立人格,做到知行合一來成為大前研一在《低慾望社會》中呼籲的“到更高層次享受的人”,而不是成為外物所控制的單向度的人。

  最後,化用赫胥黎在《美麗新世界》中的擔憂以作警示:我所擔心的不是那個有所娛樂的國度,而是擔心人們在盲目的娛樂中日益變得被動和自私;我擔心的不是真我被埋葬,而是真我被淹沒在無聊和瑣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