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故鄉> 回不去的故鄉作文

回不去的故鄉作文

回不去的故鄉作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回不去的故鄉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回不去的故鄉作文1

  “那是一片能讓你躁起來的土地!”故鄉,似乎就是這樣的。穿梭在人海中,我鑽過幾座大廈的縫隙,望著那一隅灰色,不由想起了那大山深處的沃土。她還好吧?於是,我決定再回去看看。火車不急不緩地穿行在灰色的城市中,窗外的景色幾番更迭,仍提不起我的興趣,我便和同行的人介紹起了我的故鄉。

  記憶中的她,清晨時,山間的鳥兒嘰嘰喳喳,幾縷陽光柔和地灑在田野上,田野邊披上了金黃的外套;正午,秋風微拂,麥壟低吟著那遠方的歌謠;農忙時的人們俯身低和,山谷中就回蕩著空靈的合奏;到了晚上,田野上、山谷中、山樑間,都是一片漆黑,人們在家中聽著麥穗熟睡的酣聲,聽著蟋蟀、知了的談笑聲。好不舒心!我與同行的人們嬉笑著,想到即將到達那讓我魂牽夢縈的土地,我不由躁起來了。

  當火車的嗚鳴聲逐漸加重,我的內心不由浮上了一絲難言的感情。下了車,竟未聞到那久違的麥香,甚至連蟬鳴也少之又少。我回頭望了望同行的人,只見他們走在一起絮叨著什麼,還不時往我這兒瞟幾眼,我開始慌了,朝他們喊道:“還沒到呢!再往前走走,翻過這座山看看吧。”翻過這座山樑,我不由愣住了:這哪還是記憶中的那個她啊!灰色充斥了我的眼睛。寥寥的幾縷綠色也是讓人內心絞痛的深綠。曾歡笑著的小河如今也是苟延殘喘地微泣著。遠處的幾縷白煙狠狠地刺痛我的雙眼,樹兒沒了,只有在兀自舔舐著自己傷口的樹樁,更別談鳥鳴了。我尷尬地朝同行的人們笑了笑,指了指遠處某化工廠的標牌,再無多言。

  回去的路上,我的內心充滿憂傷。沒了樹兒,沒了美好的自然,我的煩惱將與誰傾吐,快樂將與誰分享呢?這一剎那的尷尬是短暫的,若還不亡羊補牢,尷尬的將是一個時代,那將會是何等的淒涼!

  火車還在向前行進,窗外的景色仍在更迭,我盯著那漫天灰色,不敢再想下去。

回不去的故鄉作文2

  曾經想過,懷念過記憶深處那個悠久又美好的故鄉。綠色的樹木叢,調皮地穿過樹葉間縫隙的陽光,以及能在厚重的白雲後面看到的隱隱約約的白藍色的天空還有在那中央以圓形出現的明亮的太陽。不知道是不是記憶中的故鄉太過美好,再次見到的時候已經有了一種“人事全非”的感觸了。

  有人說過記憶是不可靠的東西,遲早會忘掉些什麼。但記憶中的緊挨著房子的樹林和河水都深深烙在了我的腦海裡。幼時是在南潯度過的。那時的我還小。常常跟著比我大些許的哥哥姐姐們去幼兒園。有時去學校的路上,偶爾可以遇到幾隻偷懶的大黑狗,爬在地上懶懶散散的望著我們。我們倒也不怕,自若的走過去,膽子大點的還會從包裡掏出一根火腿腸,逗它們玩。

  放學回來後,我還會跟著哥哥姐姐們去河邊掉魚。經常是放學了,書包一甩,就一路小跑去了。沒有釣魚竿就用樹幹,沒有釣魚線就用衣服上的掉下來的線,沒有魚餌就用家買來的小龍蝦。總之就是這樣的生活。有些時候常常是在河邊坐上半天就能釣到一整盒的龍蝦。不必擔心會浪費多少時間。

  依稀記得以前領頭的是一個大姐姐,叫做什麼不記得了,但後面跟的是兩個一樣的字,我不確定這是不是她的名字,因為那時還小,也就認同了這麼一個如童話般人物的名字。她老是帶著我和另一個小女孩到鎮上的一家麻辣燙裡面吃東西。路過的菜市場坑坑窪窪的地面以及腳踏車行駛過的水花因為那時候南潯還不怎麼發達,沒有現在上海那麼多的汽車或者是摩托車,所以走在路上是很安全的。有的時候,她讓我們在盤子裡多加些辣椒然後說誰都不許喝水,放話說要我們都多吃些,看誰比較厲害。

  後來離開了南潯後再回去是一年前了。那已經不是我的故鄉了。有了旅遊景點,到處是垃圾和車子。再也不能在路上隨意的走了。也不能在吃麻辣燙,因為現在地溝油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天藍色的天空已經是灰色的了,和老工業似的上海如出一撤。就連房子旁邊的河水與樹林也都因為工業發展不見了。我站在久違的故鄉的土地上,不願承認這是我的故鄉。我所承認的故鄉並非是現在這個工業發達的故鄉,而是記憶中的工業並不發達的故鄉,但他有綠樹有白雲。我站在故鄉的土地上覺得自己再也回不去了,故鄉也不再存在了。

  工業發達不是壞事,但破壞自然,破壞壞境是不對的。地球是由這些萬物組成的。我並非是信奉休。艾弗裡特的“多元宇宙”這一解說,存在於這個世界外的平行世界,有無數個。蝴蝶效應所帶來的橫向和縱向存在的世界線的不同的未來。我只是單單認為,如果現在不保護壞境,我們終將會違反自然的規則,成為第2個被滅種的種族。人們對於科學瞭解這麼多,但為什麼不能用來保護壞境呢?

回不去的故鄉作文3

  “故”在字典裡的其中一種解釋是“本來,原來的。”故鄉,即為老家,是生我養我的地方。記憶中的故鄉,是一個很平凡的小山莊。平凡的天空,平凡的小溪,平凡的田野,以及平凡的甘蔗林,卻給了我們不平凡的童年。故鄉是一個神聖的地方,是信仰。

  當第一聲雞鳴開始飄蕩時,山村漸漸開始沸騰了。剛經過夜露的洗禮,每一處都煥然一新,格外的朝氣。在這樣的一天,我揹著書包,戴著紅領巾,踩著田間小道上的晨露便上學了。有時候早晨會起霧,那更是孩子們的天堂。濃霧降臨的時候,整條路都是我們的“魔幻世界”,我們只管追著,喊著,笑著,鬧著,在那個只屬於我們的世界裡,做這個世界的王。

  農村的孩子樂趣總是很多的。當秋風吹亮那金色的麥田的時候,在曬穀場上總會看見幾個蹦噠的身影,那金色的稻杆堆成的一座座小山,這裡一座,那裡一座,這一座比那一座高,那一座又比這座要高,還有還有……那些就是我們

  最原始的蹦蹦床。在這不久之後便會下雨。下完雨之後,稻杆堆裡便會撐起一把把白色小傘,到了傍晚,白色小傘會變成黑色小傘,我們方言把這些小傘叫做“油蘑菇”。再然後就會聽見一陣陣“採蘑菇的小姑娘,揹著一個大竹筐……”的歌聲,每一張笑臉都是這麼好看,每一隻小手都在尋找著“寶藏”。

  然後當又一年的春天到來時,萬物復甦,綠油油的田野上也有孩子們的身影,他們在幹什麼呢?在尋找那些可以賣錢的草藥。我依舊記得,一捆“白花草”兩塊錢,當我們從買草藥的阿婆手裡接過兩塊錢時是多麼的快樂。兩角錢的雪糕就是我們全部的快樂。

  只是,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故鄉在越變越好。一棟棟小樓蓋起來了,一條條水泥路鋪起來了,一堵堵圍牆圍起來了,故鄉的主人富起來了,孩子們跟著過上了 富裕的生活,只是隱隱約約好像丟掉了什麼。小溪流慢慢變淺了,甘蔗林慢慢變少了,田野上奔跑的身影不見了,漸漸的,他們都不會知道奔跑的快樂了。再不會有天真稚嫩的臉孔去嗅青草和泥土的味道,不會去看螞蟻搬家了。話題也不再是“今天去哪裡採草藥捉魚”,取而代之的是討論各色各樣的遊戲人物,談論著哪個人物配哪種技能,炫耀著在遊戲裡又花了多少錢,自己又有哪些絕版的裝備,自然而然的接受小夥伴仰望的目光。而當他們談論著這些的時候,我只能默默地看著遠方:童年該是這樣的嗎?

  不知道家鄉的一片片甘蔗林是不是還這麼高,故鄉的梯田是不是還這麼美,還有沒有小朋友會在小溪裡摸魚,最後,只能默默感嘆一聲:回不去的才是故鄉。

  只有記憶中的故鄉,才是“故鄉”。

回不去的故鄉作文4

  這年,也是回不去了,我等不了回信,也煎熬不了路,呆在蘇州,也挺好。這年寒假,也是約了同學出去的,就在這兒,閒適地瞎溜達。

  我喜歡雪,但是連雲港太冷,我受不了的就是這個時候,外婆已經裹上了一層厚重的襖子,有一種說不出的鬱悶與頹廢,就像畫中的人兒,衣服穿破了也舊了。媽媽從網上郵購了二三套棉衣,苦口婆心地勸她:“現在與以前不同了!你也該穿新的了,可不像從前,要穿到舊。”衣服已經寄到了,但外婆還保持著最後的樸素與節儉,那件衣服一直被她珍藏在衣櫃裡,出去走親戚時才會穿。

  我喜歡熱鬧的夜晚,卻也討厭不眠的夜,鄉下的每一寸土地都能製造出喧囂,滲透鐵窗的間隙嗚咽的冷風,陌生的腳步踩在泥濘的雪地上,發出含混不清的詛咒,於半夜三更將你驚醒的莫名鞭炮聲,太吵了,我的耳膜也無法得到暫時的休憩。

  我喜歡口味重一點的食物,卻怎麼也吃不慣外婆醃的、煎的、煮的鹹魚。外公老愛吃的拳頭大小的芝麻湯圓,太鹹太嗆,又太甜。我也不該這麼挑剔的,但我卻完全無法適應家裡長輩的口味,我都懷疑自己是一個外鄉人。除了這些個人所喜的食物,就是一些平平淡淡的家常菜,一個僅刺激了味覺,一個又讓人乏味,實在無法形容家鄉的每一餐給我帶來的衝擊。

  但我喜歡那雲滌霧繞般的神秘感,故鄉的煙囪裡飄起的藍綢似的煙和丘陵上的靄,始終令人感到脊骨發涼。外婆在灶房炒菜時,我就在外頭髮呆。冬天菜園露在上頭的菜葉,總是病態的,發紫的;雨蓬裡的雞,總是凶神惡煞,讓人覺得,它們下一秒就要用它們鋒利的尖嘴,將我們啄食至白骨森森。我更不常去菜園裡看雞,陶罐裡的碎冰,隨手搗弄幾下,就讓雙手紅腫了。媽媽說小時候上山曾遇到過一條大紅蟒,我也就不敢往山上跑了,除了這個,就是怕迷路,迷路了,就怕——回不去了。

  故鄉不曾帶給我愉快的回憶,只是那種“似曾相識”的熟悉感,既危險野性,又令人回味。

回不去的故鄉作文5

  離別後,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

  ——席慕容《鄉愁》

  年關將至,外婆又問我們何時回去過年。媽媽追問,過年的米酒尋到了嗎?

  我很好奇,媽媽一直叨唸的米酒與普通的酒相比有什麼特別呢。於是我一探究竟,媽媽提起此事就兩眼放光,娓娓道來。

  故鄉宜興,冬天有釀酒的習慣。春節走親串友,主人家總會拿出自家釀的米酒來招待客人。辦喜事的人家更是隆重,專門請做酒師上門做幾缸好酒,特別是富裕大戶人家釀製狀元紅酒,那真是一等一的考究。

  冬天農閒時,家家都會選好一百斤上好糯米,先將五十斤糯米浸透蒸熟,放入酒麴,待酒釀熟後衝入五十斤冷開水。衝缸後待酒糟浮起,要用木把攪動,大約二三十天酒成熟。原酒還要再發酵,再衝下剩下五十斤糯米所做的酒釀中。將二次原酒併入陶都丁蜀出的酒甕中。

  做一罈好酒,需要很多鄉土元素,三擔頭陶甕,竹筍殼、苧麻、羊皮紙。這酒未喝人已醉了。無論是富裕人家十幾年做成的狀元紅,還是尋常人家釀米酒,都是一件莊重又熱鬧的事。隔壁鄰居都會過來幫忙,有技術的出技術,沒技術的打下手。糯米蒸熟後騰騰的熱氣把孩童們引來,偷偷抓上一把放嘴裡是常有的事,惹得大人直叫“小心,別燙著!”酒釀成熟後,開缸都是甜甜的酒味,請老爺爺老奶奶嚐個鮮,老人條條皺紋都流淌著笑意。

  “可惜現今的人缺了耐心,器具、材質也不那麼講究了。用塑膠紙蓋酒甕,塑膠桶裝酒,這酒便缺了一種味兒。工業化釀酒更是缺了濃濃的鄉里情。”媽媽悠悠地嘆息。

  從前慢,從前歲月靜好,十八年才能做成一罈狀元紅,其中透著樸素、耐心與精緻,如今已然消逝。故鄉的村子裡已經建起現代化的釀酒廠,只聽到機器的轟鳴聲,只看到一條條冷冰冰的流水線。再也聞不到家家酒缸裡濃郁的酒香,看不見糯米出鍋時騰騰的熱氣,聽不到鄉鄰們相互幫襯時的歡聲笑語。

  媽媽還清晰地記著,她小的時候總是盼著過年,盼著自家釀的米酒。那時若是晚上寫作業口渴了,就躡手躡腳地溜到酒缸旁,揭開蒲團舀上一杯。米酒冰涼冰涼的,衝到胃裡很快變暖,臉也變得紅撲撲的。外公見了媽媽的臉,就知道媽媽又偷酒喝了。媽媽總是說:“只喝了一杯,就一杯。自家釀的酒真好喝!”外公聽了喜滋滋的,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由著孩子們偷酒喝了。

  十幾年前,外公外婆也搬到了大城市,石臼、石磨、陶甕之類的'舊物無法帶到城中,遺憾地留在故鄉的老屋,漸漸地蒙塵。

  現在,家家釀酒的熱鬧景象已經看不見,當農家釀酒工藝已經進入了“非遺”名錄時,尋找地道的家釀米酒越發困難。每年末尋找米酒成了外婆的一件心事,失望也是常有的。

  媽媽的神情漸漸落寞,喃喃自語:“故鄉,再也回不去了。”

  是啊,到哪兒找真正的家醅呢?

回不去的故鄉作文6

  不知不覺離家已整整6年,才十幾歲的人卻有將近一半時間是在外度過。

  我生在一個小縣城,小縣城的孩子想要博得更好的前程,只能背井離鄉去省城讀書。姐姐初中畢業那會兒,去省城讀書的人還不多,幸好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極其重視,毫不猶豫的送她去省城讀高中;及至我,競爭更為激烈,父母更是小學畢業就將11歲的我獨自送去西安讀初中。

  鄉下孩子剛進城,啥都沒見過,啥都沒吃過,甚至普通話都不標準,不敢開口說話,著實自卑了好長一陣子。記得初一整整一年在班裡開口說話的次數屈指可數,那時候暗暗在心裡想,這應該是最不會忘卻的一段日子了吧,然而如今對此的記憶卻早已模糊不清,記得真切的反而是每夜學校外面小區裡透出的盞盞昏黃燈光。

  在外寄讀的日子一到晚上就格外難熬。每夜下晚自習,同學們都各自回家,只有我們少數幾個外地孩子默默收拾書包,回到樓下的宿舍。想家厲害了,就去操場走幾圈,看圍牆外面高樓裡的萬家燈火,想像著什麼時候有一盞燈是為我而亮,猜著父母此時在家中小院做些什麼。

  姐姐長我10歲,她15歲外出讀書時我才5歲。印象中和姐姐一起成長的時光也是少而模糊,也曾因為姐姐不在家我能獨享父母的寵愛而竊喜,不想短短几年之後我也同她當年一樣背起行囊北上求學。

  姐姐讀書之時,不會穿衣打扮,每一季都是母親從家裡寄去衣物給她。記得有一年寒假回家,母親拉著姐姐把滿行李箱的冬裝試遍之後,意猶未盡地問那些寄去的春裝、秋裝如何,穿著好看合身不,這時我才突然意識到,我們已經好多年沒有見過姐姐春秋時節的模樣了。自從離家讀書起,故鄉於我們,便只有冬夏,再無春秋。

  “夢裡不知身是客”,如今我自己在西安求學也將滿6年,和身邊的同學早已混熟。父母也專門在西安買了套小房子以便節省週末回家時間,不用每次都得坐火車回縣城;偶爾回縣城,故鄉的幼時玩伴也已生疏,曾經打滾的門前小路也已不見舊時模樣。

  我們這一代孩子雖說長在城鎮,卻常年在外讀書,不懂春耕夏耘,秋收冬藏。11歲離家之時,尚不知人情世故、社會經濟,更不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深情;如今南來北往,長大成人,才發現,曾經嚮往的遠方不知不覺中正在腳底鋪開,而曾經厭棄的故鄉,卻在不經意間變成了回不去的遠方。

回不去的故鄉作文7

  語文課。前排同學轉過頭:“凡凡,問你個事。你說故鄉到底,有什麼好的?值得這麼多名人以它啊為題材?”我隨手翻了翻手中的教材,故作深沉道:“故鄉啊,就是一個能讓你感到無比溫暖,包含著你特別熟悉的親切的地方…現在你小不懂其中道理,等你上大學時離開家鄉你就會魂牽夢縈的想回到的地方……”“停,停,停!…你們喜歡寫文的就是矯情!不用您老解釋!等會我自己問老師!”前桌一臉嫌棄地說:“咦~被你噁心到了……”“嘁,有本事別問我問題呀。”我滿臉傲嬌的白了他一眼,繼而目光轉向窗外。對啊,故鄉有什麼好的呢?可以得到這麼多文人的青睞?這個問題的答案,我也想知道。忽然之間想起一首名叫《鄉愁》的詩。“小時候,鄉愁是……”將全詩背了一遍,忽然感覺好像明白了什麼。

  當一個人一直在家的周圍晃盪,他是感覺不到家鄉的溫馨和親切。當他離開家鄉外出打拼時:他會眷戀著故鄉的一棵樹:也許因為它曾在炎熱的夏天給他一片清涼。他會眷戀著故鄉的一棵草:也許因為它曾讓他學會“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堅強。他會眷戀著故鄉的一滴水:也許因為它曾在某一刻給他一瞬清涼的慰藉。

  時間急迅。當你真的開始眷戀起這些東西時,其實你已感到了世態炎涼。你的心臟會努力的跳動著,呼喊著:回家吧,回家吧!哦,好!迎合自己的念頭,回到夢寐以求的家鄉,變了,真的變了。它早已不是當年的樣子。

  我是這樣理解“故鄉”這兩個字的:故,已經為過去式的‘夢’,鄉,有著濃郁親切感的地方。所以,在我的眼中,“故鄉二字結合起來,就是:充滿往事充滿著親切感的地方。回不去的,才是故鄉。

回不去的故鄉作文8

  天氣已經轉冷,為了生活日日夜夜在這陌生不帶一絲溫度的城市徘徊著,穿梭著。

  重複著這簡單乏味的動作,一遍又一遍。

  入冬了,這座城市冬天有些冷。

  仰起頭在城市冰冷建築的縫隙間艱難的呼吸著。

  細小的雨絲夾雜著冷冽寒風抽打在臉上打的臉頰生疼。

  拖滿身疲憊回到狹小的住所清洗著滿身的塵土。

  這裡冬天的寒冷超過了記憶裡的溫度。

  離開家已經有很久了,久得對那段記憶已沒有了準確的概念。

  想必那座城市也已經到了冬天,只是不知道是不是也同這裡一樣的寒冷。

  開始想念故鄉的冬天。

  十二月。

  這裡的冬天有些冷。

  不喜歡冬天,因為冬天的寒冷會讓我感覺到全身的血液流動得很慢。

  那是一種從身體裡散發出的寒冷,無法抵擋。

  天下起小雨,寒風夾著冷冽的雨珠沒有規律的拍打在臉上,打得臉有些生疼。

  回到蝸居關上門抵擋著窗外的風雨。

  躺在床上無奈的看著窗外陰沉的天,咒罵了聲該死的天氣,翻過身疲倦的睡去。

  都市的生活每天都忙碌而擁擠。

  公交車上各種刺鼻的味道總是讓人有些喘不過氣來。

  繁雜的人流,渾濁的空氣,連天也是灰色的。

  有時會忽然很懷念家鄉的天空,乾淨,蔚藍,徐徐的風總夾雜著野花和泥土的味道,清新,甜蜜。

  城市快節奏的生活拉開了與故土的聯絡,隨之漸行漸遠。

  記不清有多久沒有看到過炊煙了。

  城市裡沒有炊煙,城市裡用的是液化氣,即使有了些許炊煙,也是有害氣體,是不會讓人留戀的。

  況且,城市的人也沒有時間留意炊煙,都匆匆忙忙,誰會有時間在意稍縱即逝的炊煙。

  炊煙只屬於寧靜的鄉村,只屬於渾厚的土地。

  只有在停下匆忙的步伐的時候,只有在心靈回覆安靜的時候,那裊裊炊煙才會從久遠的記憶中浮現出來,瞬間就填滿了整個靈魂,象一幅朦朧的風景畫,讓人不盡的遐想。

  不管到了哪裡,最讓人動心,最讓人牽掛的還是家鄉茅屋升起的裊裊炊煙。

  不論受到了多大的苦痛與創傷,那隨風飄浮的炊煙傾刻間就把你擁在無邊的溫暖裡。

  憶起母親時,她的身影多半是在炊煙裡。多少次遠行回家時,那炊煙裡總有母親忙碌的身影。

  想不起始從什麼時候看不到炊煙了,炊煙成了一種記憶。

  這種記憶彷彿一種情結,越是遙遠,越是讓人刻骨銘心。

  天過不久快結束了。

  也快過年了,開始想念家鄉的味道,家鄉的溫暖,父母的呢噥。

  可夢還未實現,一切只能空餘想念。

  為了離別時立下的那番誓言只能把這些想念放進柔軟深處,不在觸控。雨一直下。

  風一直刮。

  生活一直在繼續。

回不去的故鄉作文9

  我在北方待了有十年了,中途也有回去,四年的記憶一直在我回憶中游走,我記得我的故鄉是泥土地,走起來軟軟的,我家大院旁和大院後被樹林鋪滿了,園前還有一些竹子掩映著,竹子看著很散,卻看不清竹子後面是什麼,它在掩映著什麼。

  我對故鄉總有一種不可言說的情感,它是很美的,可也是我懼怕的地方。

  一座座的高樓建起,因為臨近長江船隻有很多,有些水面大的地方還有巨輪,公路上車輛來來往往,街上的行人各自忙著去做自己的事情,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街上的保潔阿姨很早起來,他們行走在這個城市的各個角落,他們每天四點準時到達,他們照顧著這個城市,把它打扮得很漂亮。

  公路中央的交通員有序的指揮者,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路上的行人也很守秩序,他們看見路上有垃圾,就會自動撿起來,扔到垃圾箱裡。

  在餐廳裡地上的大理石非常光滑,牆上會有發光的石頭,讓我感到新奇,服務員也很有禮貌,餐廳裡播放著佛系的那種音樂,我並沒有感到厭煩,而是感到輕鬆。

  我回老家的那天正好是奶奶生日,所以把整個餐廳包了下來,二樓雖然不能看到這個城市的所有風光,單窗外的景也是格外的迷人,綠油油的街道兩旁,中間一條公路上任由一輛輛車馳過。

  桌上擺滿了好吃的,有甜點,有可樂,有熟食,有火鍋,水果等好多好吃的。我面前除了這些,還有餐具,高腳杯這個名稱,我一直有個疑問,杯子還能有腳?

  我靜靜的走在大街上回想著以前的這裡,回想從前的我。

  這十年這裡變化很大,越來越美了,不過沒有十年前那麼自然了,現在這裡很美,卻很彆扭,可能我還是喜歡故鄉,那繁花鋪成地毯,泥土清新,與野花野草的氣味發酵混雜在一起,鳥兒的伴奏,讓人放鬆,自然。

  可故鄉永遠回不去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