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五單元]古詩中的XX> 古詩中的春夏秋冬作文範文600字

古詩中的春夏秋冬作文600字

古詩中的春夏秋冬作文範文600字

  篇一:古詩中的春夏秋冬

  看看那雲飄過的天空,花開過的枝椏,鳥棲過的屋簷,你就會知道:古詩是開啟心靈深處封閉大門的鑰匙。

  那一首首詩,譜出的是景秀山川、離情別緒、風花雪月……但最打動那天真無邪的心的便是那古詩中的春夏秋冬,那是我心靈的寄託,生活的寫照。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最初開啟人們寂寥冬季下的心的便是春風吹拂下的一棵棵柳樹,春風嫋嫋吹拂著湖邊的柳絲,這便是在告訴我們:春天來了!“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早春時節,幾場春雨便滿足了人們的需求,大雨紛飛,春雨染綠了世界。“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春燕啄春泥”,就連那南歸的燕子,也競相爭著沐浴在早春溫暖的陽光下,它們在光彩照人的陽光下築著巢,它們是多麼的快樂,多麼的幸福,多麼的勤勞!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在夏日的星空下,一起共賞著月亮獨特的藝術美景,在星空下,鳴蟬的歌聲悠揚而動聽,真是令人神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在夏日湖畔邊,那頂著圓盤露出水面的荷花,清新而典雅,在蜻蜓的裝點下,更是美不勝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秋天是五彩繽紛的,是單調的,但單調中又顯出其特色。楓葉是紅色的,讓人一看就會想到“火熱”,這便激起了活力,楓葉的紅便是秋的寫照。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冬天往往是充滿雪、凍結心靈的季節,一眼望去,除了雪,還能有什麼呢?然而,冬天的雪卻造就了梅的秉性。“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在大雪紛飛之時,梅花卻不畏寒冷,不屈服於雪和寒風的吹打,一個勁的往上昂起胸,抬起頭,終於開出了芳香的梅花。

  古詩,無處不在,它便淺藏於我們的生活裡,只有善於發現、領悟它,並學會在學習生活中利用它,才能開啟我們心靈深處封閉的大門。

  篇二:古詩中的春夏秋冬

  春,鳥語花香,花團錦簇;夏,烈日炎炎,荷花綻放;秋,秋高氣爽,果實累累;冬,鵝毛大雪,冰天雪地。古詩中的春夏秋冬優美、典雅,令人嚮往。

  春之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春天不知不覺得來臨,天氣轉曖,萬物復甦。“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春風如一雙溫柔的母親的手,撫摸著樹木剛發出的嫩芽。“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細雨濛濛,世間萬物接受著春雨的洗禮,雨停後,世界彷彿奐然一新,清新自然,空氣中夾雜著草的清香,花的芬芳。

  夏之蓮

  憶蓮,“江南風景秀,最憶在碧蓮。婀娜似仙子,清風送香遠。”荷花婀娜多姿,讓我久久不能遺忘,蓮那清淡的花香讓我忘記夏天的炎熱,只知道夏天空氣中的清香。

  對蓮,“堪笑榮華枕中客,對蓮餘做世外仙。”蓮那潔白高雅的身軀佇立在池塘中,蓮似乎成了仙的象徵,淡雅,超脫世俗。蓮在炎夏中盛開,誰還會記得夏的炎熱?恐怕只記得那怡人的芳香吧!

  秋之夜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日明中”“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迴盪。”,秋天的夜晚是多麼的寧靜,涼爽的風吹拂著我的臉龐。月高掛天中,河水因微風而起陣陣漣漪,是否憂傷?是否思念?

  冬之梅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在嚴寒的冬日,梅以自己堅強的意志在一片雪地中獨立開放。“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梅在冬日給人們帶來一絲生機。冬去春來,梅是春天的孩子嗎?

  春夏秋冬,在古詩中都飽含著詩人的情感,春——曖意,夏——激情,秋——憂愁,冬——寒心,盡在不言中。

  篇三:古詩中的春夏秋冬

  古詩,記錄著歷史發展的軌跡,散發著人文精神的芬芳。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今天,就讓我們領略以一下古詩中的春夏秋冬吧。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這首出自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能攝早春之魂,給讀者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那“遙看近卻無”的草色,正是那早春時節所特有的。象徵著大地春暉,永珍更新與欣欣象榮。作者最後還曾用了對比“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用楊柳堆煙的濃重與淡雅朦朧相比,更加突出了早春春色的一片生機,真實美妙絕倫。夏,往往給人的感覺是炎熱的,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卻讓人們重新感受夏天的美好,無窮碧的蓮葉給人以清爽的感覺,在炎熱的的夏日更是難得。別樣紅的荷花與蓮葉的無窮碧互相映襯更加突出了荷花的紅,讓人在清爽的感受同時融入色彩美的感覺。秋,落葉歸根,總是給人以淒涼悲慘的感覺,而劉禹錫眼中的秋,卻別有一番滋味。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在這裡,詩人以其奔放的熱情和曠達的胸懷,透過生動的畫面描繪,和對秋天的讚美。表現出昂揚奮發的精神面貌。全詩充滿著積極向上的.精神,真是別具匠心。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毛澤東的《沁園春雪》生花的妙筆概括的寫北國漫天飛雪,大地冰封。還具體的描寫長城內外,白雪覆蓋飛舞的銀蛇,賓士的蠟象。其中,有靜態描寫,有動態描寫。最後還有妖嬈的想象。

  春夏秋冬,各個描寫的淋漓盡致。古詩——跨越時空的對話!

  篇四:古詩中的春夏秋冬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的歷史淵源流長,名家輩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華文明中蔚為壯觀。詩,以它精練的語言,優美的文字抒發了作者的感受。

  開啟記憶閘門,我尋覓到了一首我最喜愛的詩。那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作品——《山行》。全詩共四句,是這樣寫的“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這首詩描寫詩人深秋時節在山中行走時所見到的美麗景色。詩人巧妙地捕捉了山行途中所見的幾副景觀:遠望一條山石鋪成的山路蜿蜒曲折,伸向高山之顛近看山間白雲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顯現出幾戶人家,四周楓葉如火般,更顯得紅豔嬌美,遠遠勝過早春二月的花。在這裡,有白雲、有紅葉,色彩明麗;山路、楓林、人家,和諧溫馨;還有因愛這楓林晚景而停車觀賞的詩人也在這幅畫中,使畫面更顯得有情有意。寫秋景,全詩卻無半點悲涼蕭瑟的氣氛。特別是最後一句,把楓葉與花相比,十分新穎。二月的鮮花固然美麗迷人,但春風一吹,春雨一淋,就零落成泥,隨流水而去。而楓葉卻是在同秋風、秋雨、秋霜的搏擊中,變成火紅,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這就是詩人之所以特別喜愛楓林的原因。也是這首詩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魅力之所在。

  漫步在古詩苑中,我們可以欣賞到各式各樣的古詩。古詩中的離情別緒、春夏秋冬,古詩中的風花雪月、山水風光、名勝古蹟,這些都是古代詩人為我們後代人留下的遺產,是中華民族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