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青山不墨的觀後感(通用6篇)

青山不墨的觀後感

青山不墨的觀後感(通用6篇)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青山不墨的觀後感(通用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青山不墨的觀後感1

  4月6日,電視連續劇《青山不墨》登陸央視一臺黃金檔,劇本以全國勞動模範馬永順、張子良、孫海軍等英雄事蹟為題材,藝術再現了三代林業人創業、改革、轉型發展的三部曲,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一段段可歌可泣,波瀾壯闊的。動人事蹟,再現了新中國成立後林區的發展歷程,描繪出“綠水青山永續利用”的多彩畫卷。

  遲遲吾行,戀戀不忘,這是一曲感人至深的綠色之歌,"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要以老一輩林區人為榜樣,守護林區,奮勇前行”,《青山不墨》觀後,會進一步激勵我們深入踐行生態文明思想,堅定理想信念,發揚為國分憂的愛國精神、埋頭苦幹的創業精神、刻苦鑽研的創新精神,不求名利的奉獻精神,激發廣大幹部職工為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投身到建設美麗中國和生態文明建設各項工作中。

  這樣優秀的文藝作品是時代的精神給養,時代呼喚勵志之作。《青山不墨》以現實主義創作自覺,傳承了這塊土地世代吟誦的英雄文化基因。作為一種優秀的精神資源,《青山不墨》在新時代引導我們回望歷史,敬仰英雄,凝聚起幹事創業的信念,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加油鼓勁。

  青山不墨的觀後感2

  三代人追逐青山夢、七十年滄桑鉅變史。正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熱播的電視連續劇《青山不墨》,以小興安嶺林區從採伐林木支援國家建設,到實行營林、育林,從資源開發到全面停伐養護自然生態的歷史程序,生動再現了三代林業職工浴火涅磐,在深山老林上演創業、改革、轉型,為實現綠水青山夢,永續利用森林資源,頑強拼搏的一幅幅歷史畫卷。該劇情景感人,有些事依稀就發生在昨天,就在我們身邊。熟悉、自然、親切,讓我們猶如身臨其境,再次聽到了國有林區發展創業的歷史呼喚!

  值此之際,伊春森工朗鄉林業局公司舉辦觀《青山不墨》“憶往昔、看今朝、向未來、迎盛會”網上主題文化展示活動。圍繞觀看電視劇《青山不墨》,組織朗鄉局公司職工群眾撰寫觀後感,影視評論。同時,發揮朗鄉文學、書畫協會的專業特長,創作一批體現學習宣傳“馬永順精神、紅松精神”的文學、美術、書法作品。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的“創造精神、奮鬥精神、團結精神、夢想精神”;“愛國、創業、創新、奉獻”的馬永順精神;“堅韌不拔、奮發向上、勇於奉獻、盛衰與共”的紅松精神。

  青山不墨的觀後感3

  《青山不墨》是一部感人的綠色影視,點燃了我對林業工作的熱情。看到了電視劇中馬永順、孫海軍的原型和事蹟,看到了林業資源利用的蓬勃發展,看到了全面停止天然林採伐的轉變,看到了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看到了黑龍江省國有林區營林制度的改革。多年的林業工作經歷,讓我與它同眠,與它歡笑,與它相守。

  “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碧水青山是無價之寶,我們要以老一輩林區人為榜樣,守護林區,奮勇前進。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伊春日報、林城晚報、伊春廣播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就經常報道馬永順、張子良、孫海軍等林業英雄的先進事蹟。早年,作為一名文學愛好者,我經常關注他們的感人事蹟,對他們毅然紮根林區,深深紮根於這片黑土地,無怨無悔地奉獻自己人生的高尚品質、大愛情懷和無私奉獻精神,表示由衷的敬意。

  我們年輕一代人深刻領會老一輩森林建設者艱苦奮鬥、任勞任怨、忠誠奉獻的精神,以他們為榜樣,勇於擔當、奮發有為、努力工作,不斷磨礪自己,增強本領,成為建設林區、守護綠水青山的忠誠力量。

  青山不墨的觀後感4

  大型生態文明題材電視劇《青山不墨》於4月6日在央視綜合頻道首播,鴻篇鉅製、攝人心魄。劇幕在蒸汽機車鏗鏘有力的“咔噠咔噠”行進聲中拉開:滿目潔白、千山漫雪的興安山脈,堅毅樸實、高門大嗓的伊春林業人以及“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背景歌聲撲面而來,宛如一泓巨大的漩流瞬間把時光溯回到建國初期那個激昂的年代。那時候,家國甫定,百廢待興。極度睏乏的物資供應並沒有消低人們的工作熱情,滿懷對新中國的熱愛、滿懷建設新家園的豪情,新中國第一代林業工人篳路藍縷啟山林,譜寫了一首“鋼少氣多”的創業讚歌,演繹了一個“人與青山情未了”的動人故事、一個代入感極強的故事,無論黃髮垂髫,還是弱冠總角,都能潛移默化其中,和沉積在心靈深處的青蔥歲月邂逅、與遺落在流光裡的美好記憶重逢。

  故事中,有林一代、林二代、林三代……

  故事中,有你、有我、有他……

  青山不墨的觀後感5

  我是一個九零後,在林區出生,在林中成長。這裡沒有霧霾、也沒有沙塵暴,青山碧水藍天是家鄉的底色。春季,嫩芽新綠,生機盎然;夏季,峰巒疊翠,蜿蜒連綿;秋季,五花山斑斕,層林盡染;冬季,白雪皚皚,天真爛漫。正是這種美,裝飾了我的童年,浸潤了我的.少年,滋養著我的青年。

  隨著電視連續劇《青山不墨》在央視的熱播,我的內心也泛起了陣陣波瀾。這部劇是以馬永順、張子良為人物原型,以其英雄事蹟為題材,圍繞從為建國初期的國家建設而超額採伐到植樹造林保護生態環境的主線來展開創作。《青山不墨》在熒幕之上將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蹟一一呈現,展現了我們伊春林區早期開發建設的宏偉畫卷,使我充分認識到,是父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幸福而美好的今天,很多美好的精神和寶貴的品質在他們身上熠熠生輝,值得我們這些後輩牢記心間,這也是我們建設家鄉、推動社會發展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力量源泉。

  青山不墨的觀後感6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近段時間,電視連續劇《青山不墨》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首播,因是由伊春森工集團聯合出品的第一步電視劇,作為一名森工人對此劇的期待和關注度是前所未有的。在看到其製作精良、情節發展引人入勝時難以言喻的自豪感溢於言表,劇中連綿的群山、清澈的河水、質樸的鄉音、熟悉的面孔也將我的思緒深深帶入到家鄉的發展建設中。

  我從小在伊春長大,對這片土地有著難以言喻的感情。《青山不墨》在林都伊春拍攝,演得是家鄉的人、講得是家鄉的故事。青山綠水、浩瀚森林,這是小興安嶺的名片,更是林都人的驕傲。劇中的主人公馬永祥就與森林樹木有著濃厚至深的情感,他的原型馬永順更是耳熟能詳、家喻戶曉。朱鎔基同志曾這樣評價:當國家建設需要木材的時候,你是砍樹勞模;當國家需要生態保護的時候,你是栽樹英雄,我們都要向你學習《青山不墨》的熱播,不僅讓家鄉父老重溫那段崢嶸歲月,也讓祖國人民面對面地認識伊春、瞭解伊春,更重要的是引發每一個森工人對弘揚林業精神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