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第六場觀後感

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第六場觀後感

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第六場觀後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第六場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第六場觀後感1

  如果說《見字如面》這種型別節目的成功是基於文化,那麼《中國詩詞大會》亦是如此。

  和《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一樣,《中國詩詞大會》是基於對文化的繼承和傳播,更是發展和創新。

  把中國最影響深遠的詩歌搬上綜藝的舞臺,以比拼競賽的形式,寓教於樂,讓更多人潛移默化地接受這種意見表達方式。

  這樣的表達方式,相比之於同類型的綜藝節目,她不賣腐、不賣笑、不賣故事,所有人除了簡單的介紹,都是靠實力對陣,沒有半點所謂迎合大眾之類的其他意圖。

  而在忙碌的`工作之餘,看這一檔節目是輕鬆的,有意思的,沒太大壓力的。

  同樣地,這檔節目的形式也是很新穎的。

  一共三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個人追逐戰,場上選手和場下百人答題團一同答題。場下百人答題團未答對人數計為場上選手答題得分。每人九道題,一共四個場上選手,最後按分數高低留下一個人。

  第二個環節是爭奪攻擂資格的飛花令。場下答題正確率最高的和在個人追逐戰中獲勝者輪流說詩。在給定的概念詞中,一人一句,答不上者輸。

  第三個環節是的對擂賽,以搶答的方式展開,先拿五分者獲勝。

  不得不說,這樣的形式,無論是場上場下,乃至於電視機前的觀眾都能參與其中,饒有趣味。

  而《中國詩詞大會》的主持由董卿接任,嘉賓則由康震、蒙曼、酈波、王立群四位教授級專家構成。

  專業的文化素養,對詩歌的解讀,乃至和選手的互動都顯得遊刃有餘,合理而不違和。

  尤其是既有高文憑,又有多年主持經驗的董卿,扮演好了她的起承轉合各項工作,讓整個節目看上去連貫風趣。

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第六場觀後感2

  以前的時候只要看到關於文學的節目我的不會看,看到就想要睡覺。因為覺得太無聊了。而今天,在課上老師讓我們看,《中國詩詞大會》,我以為會很無聊,可我沒想到我學到了很多詩句。例如:“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等等。

  這個節目主要以打擂臺的形式為主,節目組從各地選出了熱愛古詩詞的達人共一百個,包括外國學子,古稀老人,他們組成百人團,挑戰選手和百人團同時聽題答題,最後以擊敗百人團的人數為選手分數,從而選出擂主。

  這個節目中真是藏龍臥虎啊!百人團中高手如雲,而挑戰者更是功底紮實。一開始,一首詩唸的很好“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第一位挑戰者在第七題挑戰失敗,但他的成績不低,124分。第二位挑戰者的成績是192分,後面的一個超過一個,但最後一位挑戰者沒有超過前面的選手,一開始他太緊張了,所以一開始就失敗了。

  看到這些人的努力,我要多背古詩,多積累,就像臺上的一位大姐姐說:“我們喝水是為了活著,我們喝茶是為了活的更好。生活不能僅僅是活著,為了活的更好,所以我們還要有詩和遠方。”說的多好啊!聽到這句話,我想到了一句更好的,“活到老,學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