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2021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通用20篇)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

2021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通用20篇)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通用2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1

  何玥,十二歲,是一個品學兼優,樂於助人的女孩。在汶川大地震期間,何玥不僅捐出了自己省吃儉用的零花錢,還勸服父母各自捐了一個月的工資。可即便這樣,上天仍是讓他受盡了病痛的折磨,讓正值花樣年華的她換上了腦瘤。可命運多舛的她卻如天使般善良,在她得知自己的時日不多時,他不顧家人的反對,做出了一個令常人無法想象的決定--洗後無償捐獻自己的器官。在農村,許多人認為在人死後還要在身上動刀子,拿走屬於自己的器官,不吉利,是對死者的冒犯。可是天使般的她卻不怕,在彌留之際還想著幫助他人。在我心中,他就是一個天使,帶著微笑和散發著光輝的光環,揮動他純潔的翅膀飛翔。

  她捐贈的器官救助了兩名尿毒症患者和肝癌患者。其中的一名患者家屬特地從藏族趕來為他獻上了潔白的哈達,從此兩家人變成一家人。

  她的爸爸在感動中國的現場演講,他不能哭,因為他的女兒何玥在面對病魔時都沒有哭,所以他也沒有哭。我覺得他好堅強,好堅強,令我自愧不如。他用他的行為感動了他的父母,感動了我們。

  就如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他頒獎詞中所說:“你來過,你不曾離開,你用你生命最後的閃光照亮整個世界,也照亮了生活。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2

  有一種感動,讓我們心潮澎湃;有一種感動,讓我們為之鼓舞喝彩,這種感動稱為——人間真情,再度觀看《感動中國》。使我再次真情感動,瞭解那些平凡世界的偉大人物。他們,是那春天和煦的陽光,折射出閃耀的七彩光芒,那樣的炙熱與耀眼。他們,向我們傳遞了一種無私奉獻,捨己為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每一箇中國人的心。

  浪的執著,礁的頑強,民的本分,兵的責任。島在小也是國土,家未立也要國先安。三十二年駐守開山島。王繼才,王仕夫婦以海島為家,與孤獨相伴,在沒水沒電,缺衣少食,植物都難以存活的海島上默默堅守,把青春年華全部奉獻給了海防事業,現如今的海島已經樹木成林,鮮花盛開。

  六年如一日的堅守在扶貧一線的基層幹部,擔起鄉村未來的80後教授張玉滾,兩彈一星功勳程開甲,這些人物他們給我們留下的,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深思,去學習。

  也許現在的我們無法去做一些感天動地的偉大事蹟,但我們可以從小事做起,你會發現你的身邊時時刻刻都存在著感人至深的事情。《感動中國》帶給我的是一種深深的敬仰,是一次精神上的沐浴,就像是一場一次年度充電,我的心靈在充實。這正是感動的一種力量。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3

  今天下午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共看了兩個感人的故事,其中最感人的是一位沒有雙臂的男孩兒的故事。

  那位孩的名字叫劉偉,他正是因為電線杆倒塌壓斷了他的雙臂,讓他只能用腳吃飯,用腳寫字,還能用腳刷牙,洗臉······。他並沒有抱怨老天給他帶來的不幸遭遇,而是努力的去學習,挑戰任何困難的事情。

  劉偉長大以後,母親讓他學習游泳,劉偉沒有不答應,只是嚴謹認真地去學。幾年後他取得了成功,而且得了第一名!但最不幸的是在比賽之後,劉偉的病又復發了。之後便到醫院去檢查,檢查後得知暫時不能做劇烈運動。劉偉並沒有放棄,只是開始練鋼琴。剛開始時,他的腳大拇指按不下按鍵,每次一按就是兩個按鍵。後來,他把大拇指側著練,雖然練的挺好的,但是腳上總是起泡,這使劉偉十分痛苦。終於,兩三個星期過去了,劉偉會彈奏小曲子了。

  透過這個感人的故事,我覺得它在告訴我們不管面對什麼困難,我們都要努力克服,不能當縮頭烏龜。而且要有堅強不屈,頑強拼搏的意志。相信自己就能戰勝困難。我認為大家應該以劉偉為榜樣!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4

  今天,我看了《感動中國頒獎晚會》,裡面有很多讓我動的人和事。有熱愛祖國的科學家錢偉長爺爺,有三次進入火海救人的英雄教師王茂華和譚良才,有最美的洗腳妹——劉麗……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獲獎者洗腳妹——劉麗,她出生於普通農民家庭,小時候因為家裡貧窮,沒有讀多少書,所以沒有找到好的工作,她立誓:要讓更多沒有錢的孩子讀到書。在工作和生活中劉麗省吃儉用,連一件漂亮的衣服都捨不得買,更別說化妝品了,但是她卻把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大部分都捐給了那些貧困的孩子,幫助他們安心讀書。我以前一直認為捐錢幫助別人都是一些有錢人做的事。而一些生活不富裕的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怎麼會長期捐錢幫助別人呢?看了劉麗的故事,我很感動,她讓我知道了世界上還有這麼偉大、無私的人,在感動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幫助別人跟錢的多少沒有關係,而是看你有沒有愛心。

  劉麗的故事讓我想起了一首歌:只有人人獻出一份愛,世間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5

  一縷陽光讓你感到燦爛,一絲關懷令你感到溫暖,一片愛心使你感到感動。這些模範人物的事蹟感人肺腑、催人淚下,他們不愧是時代的先鋒、民族的脊樑、祖國的花朵,祖國的驕傲!《感動中國人物》裡的每一個人都讓人非常溫暖,因為他們做了自己人生中最感人的故事!

  如果你問我裡面最感人的是誰,我會說:胡忠和謝曉君老師。因為他們在一次看報紙的時候,看到報紙上寫著康定縣塔鄉一所孤兒院急需老師,胡老師和謝老師瞭解當地的艱難,就決定留在那教孩子們讀書!

  謝老師在音樂學院的一手彈琴,可是學校最需要的卻不是音樂老師,而是物理老師,數學老師,生活老師,三年裡謝老師嘗試了當四種老師,還表示一輩子要呆在這!

  他們可以不教藏族的孩子啊,但他們沒有怎麼做,因為他們很善良,在艱苦都教孩子們,他們,是高原上的怒放的雪蓮!

  他們都在發揚傳統——發揚愛。每個人的一生相對於漫漫歷史長河是極其短暫的,但如果他能在短暫的一生中為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做出貢獻,人生價值變得以充足!這些事蹟已在我的生命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伴隨我的心靈共同成長。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6

  令人期待的《感動中國2019頒獎典禮》落下帷幕,認真的觀看了頒獎典禮全部過程,心中五味雜陳,幾度眼眶溼潤。

  獲獎者,有紮根大地的人民科學家鍾洋;有為雪域高原送來溫暖的郵遞員吉美多吉;有身在市井卻隻身勇鬥歹徒的呂保民;有捐出千萬積蓄只為家鄉發展的馬旭夫妻;有堅守海島32年盡職盡責的王繼才夫婦;有臨危不懼冷靜應對絕境的民航機長劉傳建等等。

  平凡的生活中亦可見不凡,他們在平凡的生活中不忘本心,堅持信念,因而成就了不平凡,感動了華夏兒女。正如鍾洋所說“不是傑出者才善夢,而是善夢者才傑出。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崗位上,他們堅守著一個信念,“愛祖國,愛人民。”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幾年,而是一輩子。幾十年如一日,將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奉獻給他人。

  雖然他們很辛苦、很累,但是他們卻充滿著微笑來到頒獎典禮舞臺上。他們給國家、社會、他人帶來巨大的正能量,溫暖人心,使人觀後心生感動。看了他們的事例,再想想自己的生活,相較下感覺我們好像生活在溫室,生活中遇到的些許痛苦便不值一提了。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7

  愛心是冬天裡的一縷暖陽,使飢寒交迫的人感到溫暖;愛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時面臨絕境的探險者看到生活的希望。5月12日那天老師給我們觀看了《2008年度感動中國頒獎晚會》的影片,使我明白了,原來人間處處有真情,世間常常有愛心。這些真情令我感動,這些愛心讓人敬佩。

  唐山有13位普通的農民,他們用自己的力量為人民服務,他們奔忙於災區中,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拯救了許許多多的人。難道他們這種為人民服務默默奉獻的精神不值得我們去稱讚嗎?哪裡有困難,哪裡需要幫助;哪裡就有他們忙碌的身影,哪裡就有他們伸出的熱情援助之手。他們這種為人民千里奔波,雪中送炭的精神令人敬佩。

  李桂林、陸建芬這對紮根懸崖小學執教的夫妻,他們讓山裡的孩子認識了漢字,見到了五星紅旗,讓這個小山村摘掉了“文盲村”的恥辱帽。這對夫妻用堅定的信念支撐起了一所鄉村小學。他們紮根山村19年,為的就是讓這裡的孩子能夠在教室裡面學習。這種堅持,這種信念,感動了我,我由心底敬佩他們。

  2008,一個充滿感情的年份,這一年中許多的普通人用他們的愛心與奉獻,感動著我們,感動著整個中華大地。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8

  2月17日晚,《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臺播出。

  來自雲南的張桂梅老師獲此殊榮,在為張桂梅老師領獎時,一個小小的細節引起了主持人白巖松的注意,張老師的雙手上面貼滿了膏藥。這雙病痛的雙手因為常年累月的付出,已經很難彎曲,只有膏藥能緩解少許的疼痛。這一幕讓現場的觀眾以及螢幕前的觀眾心疼不已,而我的眼角早已不自覺地掉下眼淚,我只想握住這雙佈滿瘡痍的手。這雙手曾經歷生活困苦的無助。在生活最幸福的時刻,張桂梅經歷了喪夫之痛,又身患重疾癌症。

  在人生最不幸的時刻,張桂梅老師又是幸運的,她獲得了華坪縣父老鄉親的捐助。這些捐助大都來自老鄉們節約口糧省下的一分一毛的毛毛錢,還有她幼小的學生們甚至爬到山上為她採摘野核桃補身體。“那些打不倒你的,終將使你更強大”,張桂梅老師開始變得無比強大。苦難是一筆財富,苦難讓張桂梅看到世間的美好,她要用餘生去還債,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讓更多的貧困之家收穫幸福。她的手經歷滄桑,她的心卻無比堅強。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9

  在2002年一名中學教師張桂梅為了實現在深山裡開一所免費的女子學院的心願。張桂梅想開這樣一所學校是因為山裡重男輕女,不願意讓女孩上學,可是張桂梅堅信透過高等教育不僅能改變女孩們的命運還能改變接下來三代人的命運。所以這位老師開始四處籌集資金,可是她五年也就籌集到1萬元。後來透過報紙尋求幫助終於在2008年開了一所免費的高中。

  可是就算高中是免費的依然有很多人不願意相信透過這個學校他們的孩子能夠上大學,就算上了大學他們也沒錢培養他們,於是張桂梅就一一說通並且答應他們會在經濟上幫助他們。在這巨大的壓力下張桂梅病了,每天吃止痛藥堅持工作,她不願意去醫院因為不想耽誤女孩們的時間。張桂梅即使是艱難的山路她也依然堅持家訪,並且把自己的大量的錢都用在了這些家庭上。

  張桂梅老師為這個社會做出了極大的貢獻,給了這些女孩們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是一件非常偉大的事!

  我覺得這件事也漸漸的反應了在社會上重男輕女的現象,我希望我以後也能跟張桂梅一樣,能為這個社會做點事,也為我們女生改變這個現象。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10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2008這是個令人熟悉的數字,這一年裡,一個個真實的人物和感人的故事,和它們背後所包含的精神,曾感動了整個中國,讓無數中國人記憶猶新。

  在2008年,發生了震動神州大地的一次大地震——汶川大地震。13位來自唐山的農民,他們與汶川的受難者們素不相識,卻從千里之外不顧一切感到這裡,感到地震的前線救助受難者。當人們問起他們:為何如此做時?他們樸實的話語卻感動了無數人。“因為唐山也曾發生過大地震,我們也感受過別人對我們幫助的溫暖。所以我們想讓這份愛傳遞下去。”

  多麼簡單的話語,多麼淳樸的行動,而這一切讓那些地震中的受難者們倍感溫暖。

  不是歸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鄰里,素不相識,慷慨救助。他們用淳樸、善良和倔強的行動,告訴了我們“同胞”的含義。

  讓自己的生命為別人開一朵花:一次受傷後的救助是一朵花,能為別人生活得絢麗而付出是不尋常的人。人生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索取。他們的行動為我們,為全中國寫下了生命的意義。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11

  “正是花樣年華,你卻悄然離開,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留著滿地清香,命運如此殘酷,你卻像天使一樣飛翔,你來過,你不曾離開,你用平凡的生命最後的閃光把人間照亮”主持人深情地朗讀著。何玥就婉如一朵美麗的鮮花,在我的眼前慢慢地綻放開來,散發著陣陣清香。

  12歲何玥,本與我們一樣揹著書包上學、放學、有樂趣、有夢想。然後,無情的病魔就這樣推殘的她的身軀——腦瘤擴散至腦部組織。當她得知自己的生命只有三個月時,她沒有哭,沒有沮喪,非常樂觀,表現異常堅強。當家人沉浸在悲痛萬分之中時,她很堅定的對父親說:“爸!我想把器官捐出去,把生命奉獻出來,讓我的生命得到延續,同時我也想讓我的生命更有價值,那怕是一點點”。在這廣西桂林這個地方有個風俗習慣——人死後屍體被解剖是極不道德的行為。但這可是一個12歲何玥的最後一個願望呀!爸爸懷著極度的悲痛幫何玥在捐獻器官的申請書上籤下她的名字。

  三個月後,何玥安祥的走了,醫生用好身上的器官挽救了三個人的生命。何玥雖然走了,但她最有價值的生命卻留下。她的坦然、鎮定、勇敢、堅強、還有那忘我的精神深深感動著我,鼓舞著我。

  我再也不能再這樣依懶著父母了,一定要向何玥姐姐那樣做個堅強有價值的人。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12

  今晚的晚自習我們並沒有上課,而是看電視《感動中國》。期間,有些情節真的非常動人,很多同學都留下了感動的淚水。

  林俊德把能夠擁有的時間都獻給了崗位,直到最後還在向目標衝鋒。他共參加了四十五次核試驗活動,為祖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可最終卻被確定為肝癌晚期。,5月26日上午病情惡化了。他卻依然堅持工作,不能長時間坐的他,在電腦前一連工作了5個小時,最後在老伴的呼喊聲中安然入睡再也沒有醒過來。

  陳斌強從小被媽媽一人獨自帶大,他非常辛苦,帶大了三個兒女。可能也正是因為如此,媽媽患上了老年痴呆症。陳斌強是一名中學語文教師,但是他為了照顧媽媽,把媽媽帶到學校。他的休息安排表除了上課就是照顧媽媽。他是一個真正有師德的好老師,孝更絕倫足可今。

  還有一個十二歲的小女孩何玥病情惡化,在手術前無意間聽到了醫生和家人的談話。她知道自己只剩三個月的時間,卻沒有留下一滴眼淚。她告訴媽媽,在自己去世後,要把自己身上的器官捐出去。當天成功救活了三個人。

  高淑珍一個普普通通話的農民,卻幫助了一百多個殘疾孩子。讓他們上學校,學知識。

  張麗莉親切的將自己的學生稱為寶貝們。為了救學生她失去了雙腿。

  其實,在我們周圍都有許多這樣的人我們要也熱愛祖國,幫助需要的人們做我們力所能及的事。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13

  在我們身邊,有一群這樣的人,他們為了人民,做出了無私的奉獻。

  在《感動中國》裡,就有這樣一個無私奉獻的人:張桂梅。張桂梅看著那些山區裡的女孩無法上大學,無法受到高等教育的時候,立志要建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為了實現這一願望,她拿著自己的證書和獎狀,向街上的行人們籌資。

  有時人們會給她一塊兩塊錢,但更多的人對她的請求都拒絕了。就這樣,她努力了五年卻只籌到了一萬元。終於有一天她透過一個記者向世界吐露了她的夢想,人們紛紛慷慨解囊,張桂梅心心念唸的女子高中終於建成了,還招來了16位老師。

  雖然女子高中是免費的,但人們還是不願把女孩們送到這裡來上學,於是張桂梅一家一家請,一家一家勸,將那些女孩帶到了女子高中。

  張桂梅辦女子高中是為了女孩們能免費上高中,能上大學,她一切的努力只是想改變那些女孩子們的命運,完全無私,不求任何回報。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這樣的人,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她發現了鐳,並研究出了鐳的提純方。

  但她並沒有利用來賺錢,而是把它無償獻給了國家,給戰爭中需要治病的人帶來福音。多年之後,當一位記者問到這位發現鐳的科學家最想要什麼時,她竟然回答說:“一克鐳,我的實驗需要它。”這讓全世界的人深感震驚。也讓我著實驚訝,她們雖然是不同領域的人,但她們都是無私奉獻、令人敬佩的偉人!

  長大後,我也要做一個無私奉獻的人!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14

  告別了青春激昂的季節,告別了放飛夢想的日子,我懷著激動而又忐忑的心情踏上了工作崗位。曾經憧憬的畫面馬上就要在赤裸的生活中構圖和繪畫,激起了對於工作和夢想的信心,然而在躁動的憧憬背後卻是充滿無限疑惑和迷茫的眼眸。但是在培訓過程中,觀看的兩段《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蹟影片,使我的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霎時,眼前一片光明。是他們的氣節和精神融化了我,感動了我。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應該具有他們那樣的品質,始終把學生當做自己人生的第一位,把關愛當做教育的第一步,用心去傳授知識,用愛去感化心靈。

  李桂林、陸建芬夫婦在海拔兩千多米的高山上教書18年,培養了一百多位彝族孩子,幫助他們學習文化,擺脫愚昧,走出大山,走向文明。李桂林第一次攀上中斷了十幾年讀書聲的高山學校,感受到了山民們的純樸熱情和心底呼喚,他們夫妻用十八年的堅守做了回答:把青春獻給孩子。同時十八年的耐心關愛,十八年的執著堅守,換來了感動中國的盛情禮讚。生命的存在形式多種多樣,有的翱翔於天空,有的呼嘯於大地,有的馳騁於沙漠。無需褒貶哪那一種形式,價值才是最重要的,本質才是最感人的。李桂林夫婦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書寫了一部動人的育人讚歌,彰顯了生命的價值、本質和輝煌。他們感動的不僅是正在貧瘠的土壤中尋求知識的幼苗,而且感動了我們這些在教育的路途中充滿迷惑的教師。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15

  2017年2月8日晚,《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播出了。獲得“2016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榮譽的是:功勳科學家孫家棟,火海救人英雄王峰,紮根鄉村36年的最美教師支月英,大學生村官秦玥飛,壯烈犧牲的殲15飛行員張超,大國工匠李萬君,四川愛心醫生梁益建,紅絲帶學校創辦人郭小平,新疆焦裕祿阿布列林,量子通訊科研帶頭人潘建偉。最後,盛典特別緻敬了中國女排。

  看著這些感動中國人物,聽著他們英勇事蹟的介紹,不禁熱淚盈眶。平凡的人卻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蹟。他們當中有不計名利,幾十年如一日埋頭鑽研的科學家、工匠。有植根鄉村,為了鄉村發展貢獻一份力量的教師、村官。有救死扶傷,給患者帶來尊嚴希望的醫者。有不顧威脅,堅守職業道德的焦裕祿式的好乾部。有為國捐軀的烈士和為救他人犧牲的平民英雄……

  他們都擁有崇高的人格,擁有為國為民的崇高理想,用一生去執著堅持,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也在所不惜。為事業默默付出,危急時刻冒死拼搏,為國人樹立了崇高榜樣。他們是民族的脊樑,是時代的引領者。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些默默奉獻的人,為我們的社會帶來了無窮的希望和生機!......

  榜樣在前,也許我們無法達到榜樣的高度,但無論我們是什麼職業、處在什麼崗位,都要做好本職工作,提高自身業務技能,奮發進取,兢兢業業。立足崗位,堅定理想信念,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16

  很早之前就接觸到了感動中國,記得那時候主要是為了寫作文總在背每年的感動中國人物素材,整個中學時代同學們們的作文中隨處可見感動中國人物,但很少真正去了解、真正去感悟過感動中國,後來漸漸長大,終於開始坐在電視機前觀看每年的感動中國,開始走進他們的故事,每一次總會熱淚盈眶。

  感動中國在這片土地上已經走過了12個年頭,這十多年來,無數平凡卻又高貴感人的故事被搬上熒幕,一位位普通卻又無比偉大的人被眾人所熟知,無論是赤誠報國、為民奔走、捨身救人的大愛,還是忠貞不離、反哺贍母的小愛,不論是偉大地驚天地泣鬼神,還是平凡的不足為道,人間真情、世間大愛,總會觸動我們的心絃。

  每年的感動中國中,總會有一位獻身祖國國防事業鞠躬盡瘁的軍人,一位為民奔波甘於奉獻的焦裕祿一般的人民公僕,一位至忠至孝對親人不離不棄的普通人,一位獻身救人托起他人生命曙光的平凡英雄…無論身居高位,還是來自基層,偉大還是平凡,感動不分貴賤,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優秀傳統,用他們的執著詮釋著愛的含義,感謝他們,讓我們感受到這個社會的正能量,在這個不是物慾橫流、不那麼美好的社會里,讓我們看到希望,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就有力量!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17

  今日午時,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新聞人物電視片,感動了你我,感動了大家!

  能感動全中國的12名新聞人物有:魏青剛、叢飛、李春燕、洪戰輝、邰麗華等。

  那裡面最讓我感動的是叢飛!在未成為歌手的叢飛就極其喜歡山區裡的那些貧困孩子,他成為歌手後又把他所賺的錢都捐給了山區裡的貧困孤兒,讓他們從此以後便能上學了。就是孩子讓他心動,所以讓他行動!“無窮的遠方,無窮的人們,都和我有關。”這句話是魯迅先生說的,而這句話也正說明了叢飛。

  而就在這時叢飛被診出胃癌晚期,而他的妻子邢安剛懷孕4個月!在這時叢飛想的並不是自我的病情而是山區裡的178個孩子的未來!在這緊急時刻,一所醫院願意免費為叢飛治療。叢飛的女兒叫邢小叢飛,意思是他的女兒要比他做得更好!叢飛翁顯出金錢、失業、健康,給予那些懷疑、嫉妒的人肯定回答!他是無私者、忘我者,他把愛都傳遞給了別人。他把所有的時間無私的給了山區的孩子們!

  愛,是人生的最大幸福。多一份愛心就少一份自私;多一份愛心就少一份苦惱;多一份愛心就少一份鬥爭;多一份愛心就多一份奉獻!你的愛能換來更多的愛,這個團隊就無限完美,人生就充滿了樂趣,充滿了幸福,充滿了一種期望!

  讓我們一齊顯出一份愛心,那這個世界將會多麼完美!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18

  昨天我們看了《感動中國》,裡面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品質,最讓我敬佩的是第八位官東。

  官東是一個海員,他很有責任感。一天晚上,海上東風做起,天上烏雲彌天,東方之星被擊落,東方之星的輪船落入海中,使船上的所有人都落入海中,海員們立刻出動,官東他不想讓其他隊友去冒險,就像一個人去,他第一次下海,在黑暗中找到了,救上來一個老奶奶,第二次下海的時候,有隊友陪他去,他很不情願,可是官東一下海,就被訊號繩纏住,官東為了救人,把訊號繩給剪了,把訊號聲剪了,就等於把原路返回的機會丟失了,官東為了去救人,從來不想自己的生命,隊友已經救上來人了,只有他還在黑暗中摸索,大家都著急的等待,5分鐘、10分鐘、15分鐘……20分鐘,他的氧氣瓶被卡住,他努力掙扎著,因為氧氣不足,他想立刻上岸可是氧氣瓶太重,所以他把氧氣瓶扔了,憋了一口氣,到了海面。

  官東的精神令我敬佩,他為了幫助別人不顧一切、也不想一切代價,捨生取義。我也有這樣的小事。

  一天,王志輝向我借筆,我毫不猶豫地說:“我的筆多著呢!我一會借你的,”我什麼也沒想,吃完早飯,他找我來要筆,可是我卻遲遲不肯給,我心想:我給他,他還會給我嗎?轉念又想:他肯定會給我的,不就是一根筆嘛!我還是給了他筆吧。我內心糾結著,最後還是給了。

  官東是為了朋友而不顧一切的,而我只是一個借筆得一個小事,都沒有像關東一樣,我以後一定會向官東學習,做一個愛幫助別人的人。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19

  今天,我們看了感動中國。

  我們知道人造衛星,可是人造衛星是誰設計的呢?是孫家棟。孫家棟是導彈設計師,後來成為總設計師。當一顆嫦娥九號發射時,大家都在互相握手擁抱,可孫家棟卻在一個角落裡偷偷抹眼淚。航天的路非常陡,而且都是上坡,所以特別難。

  王峰,凌晨一點多,一樓客廳中著了火,王峰一家就住在一樓,所以他們是第一個被驚醒的。王峰帶著女兒跑了出來,隨後又把妻子和兒子救了出來。他知道二樓還有人,就跑進火海中把二樓的人救出來。因為還有很多人在樓上,他就上樓挨家挨戶敲門救人,最後,整棟樓其他的人都得救了,只有王峰,卻被燒焦了。王峰的事傳出去後,有很多人捐款,可他最後還是走了。

  支月英,她是一個縣城的人,可她去山裡教課,到了山裡,她發現那個小學什麼學習的東西都沒有。她用自己的錢買學習用具,給同學們上課。因為過度勞累,她的一個眼睛看不見了,但她還是繼續教課。她每天帶她的學生,卻對她的女兒沒有一絲照顧。她的女兒對她說:“媽媽,你是一個好老師,但你不是一個好媽媽。”可她還是一直在山裡教學。

  感動中國,有愛才感動。

  感動中國,感動所有人。我感到很欣慰,我們國家有這樣的人,這樣讓我們感動的人,真是了不起!當每個人為國家、為他人貢獻一份力量時,總有一雙眼睛在注視著他們。那雙眼睛能看到一切感動人們的事蹟,默默付出,總會獲得回報。每個人的眼淚,每個人的付出,每個人的微笑,每個人的努力。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20

  63歲的一個女子他是一名中學老師,他就是張桂梅,她想在山區建一所能讓所有女子都能免費上的高中。這就是一位女老師的夢想,他為了這所高中花了10年,終於她成功了。2002年張桂梅為了夢想四處奔波籌集資金,她把能賣的獎狀,全買了,在一次採訪中,他把這件事告訴了一為記者,第二天一篇名為《我有一個夢想》的文章引起轟動,之後麗江市和華坪縣個拿出100萬幫助張桂梅。2008年9月麗江華坪女子高校正式開學張桂梅成功擔任校長,但是她發現即使女高免費,山裡的家長也不把他們送來上學。所以張桂梅只能上門去講張桂梅說:“她們想讀那所大學”但家長們又講:“考進了大學還是沒錢”“大學的錢我們也出”就這樣山裡的貧困家庭都來了。由於太過疲勞張桂梅患上了23種疾病,一天晚上張桂梅實在撐不住了,暈了到了,被送去了醫院,等張桂梅醒來後的第一句話就是,能不能把我的喪葬費提前預支了,我要看到這些錢用到孩子身上我才放心。這個時候所有人都感動哭了。女高成立12年已經有1000多名考上了理想的大學。,張桂梅還走過11萬都公里的家訪路,途中暈倒過,摔斷過肋骨,發過高燒。

  我覺得張桂梅是一位非常偉大的教師,雖然有些學生不知道老師在背後付出過多少。我相信所有的老師都是像張桂梅老師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