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大國糧倉》優秀觀後感(通用31篇)

《大國糧倉》優秀觀後感

《大國糧倉》優秀觀後感(通用31篇)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國糧倉》優秀觀後感(通用31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國糧倉》優秀觀後感 篇1

  袁隆平爺爺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爺爺說過這樣一句話:“70歲的年齡,50歲的身體,30歲的心態,20歲的肌肉彈性!”他80多歲每天還堅持打排球游泳,現在年輕已經90歲了,已經遊不動了,打不動了。但他還是在學習,他在辦公室裡全都是書,書桌上堆滿了書,書櫃裡塞著滿滿的書。老師說有句俗話叫:學到老,活到老!90多歲了還在學習,我們現在在是小學生,更應該學習!

  有一天,一位記者來採訪袁隆平爺爺,記者問他:為什麼要研發這個雜交水稻呢?袁隆平爺爺說,因為幾十年前人們吃了上頓就沒有了下頓,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現象,希望長大了以後想不要再出現這種狀況,就想要研發這個雜交水稻。經過長期研究,他最終完成了這個願望。袁隆平有兩個願望,第一個是在水稻下乘涼,第二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這兩個願望都實現了!袁隆平一個人解決了半數中國人的糧食問題,他非常的偉大!袁老最看不得人浪費糧食,他曾在2013年接受採訪時說,“我們辛辛苦苦鑽研提高水稻產量,每畝提高5斤或10斤都很難,提高之後,又浪費了。浪費不但可恥更是犯罪……”多年過去,浪費糧食現象依然存在!希望人們不要浪費水稻,現在我們有飯吃了,卻變得不懂珍惜。

  所以我們應該要學習袁隆平爺爺這種淡泊名利、艱苦奮鬥、堅持不懈、一心為人民的精神!老師說我們以後要光碟行動用這種方式來紀念袁隆平爺爺!

  《大國糧倉》優秀觀後感 篇2

  又是一年豐收的季節,夏季糧食的豐收時節。糧食的大豐收讓祖國的糧倉爆滿,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的繁榮,讓讓人明更加安康。但是為我國甚至全球糧食曾收層產的袁隆平院士卻離開了我們。

  糧食的豐收意味著國民能吃飽飯,意味著國家的國泰民安。對於我們這樣一個擁有近14億人口,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的國家而言,糧食不僅是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基本條件,而且是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的重要保障,也是確保國家安全的戰略基礎。

  糧食問題是安全問題,而非經濟問題。糧食不像其他商品,糧食少一點都會餓死人,是一個硬需求。

  袁隆平院士被成為“雜交水稻之父”,因為他不僅是中國的驕傲,更是世界的驕傲,他為人類生存最初了巨大的貢獻。俗話說的好“民以食為天”,人的生存離不開吃喝。袁隆平院士曾說過:“中國人要把飯碗拿到自己的手裡面,不要靠人家,我們現在就是在為自己的飯碗而努力”。

  週末回家看到路邊的田地裡綠油油的稻田,沉甸甸的穗子,把苗都壓彎了腰,偶爾的一陣風,稻穗隨著風擺動,我彷彿看到了袁隆平院士在田邊看著稻田豐收的笑容。再過幾天就是稻子成熟的時候,到時候田地裡一片一片的金燦燦,每當這時就想起了偉大的袁隆平院士,他的一生都在為糧食的曾加產量而努力,與種子打交道,簡直就是稻田裡的守望者,雖然他離開了,但是他的精神,他的努力永遠銘記於心。有了他的努力和付出,才有了我們現在吃飽飯的幸福,我想大概以後的每次吃飯我都會想起他。

  斯人已逝,憂思長存。他在稻穗下乘涼的未完成的夢,後人將踏著他的腳印繼續前行。

  《大國糧倉》優秀觀後感 篇3

  在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一個看似平常日子和時間,卻發生了一件非常不平常的事情——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袁爺爺永遠離開了我們,享年91歲。

  每當想起“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古詩時,我的眼前,我的腦海裡就會立刻浮現出袁爺爺的身影。他那古銅色的臉上,總掛著那笑容,一道道深刻的皺紋記錄著他那不平凡的歲月;他總是穿著那幾十塊錢的襯衫,頂著嚴寒,忍著酷暑,在農田中奔波……

  “永不滿足,永遠不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讓中國人端穩中國碗,讓中國碗裝滿中國糧。”這是袁老至死堅持的信念。想當年,當袁老發現了第一顆雜交水稻時,當他公佈這件事時,是那麼多人的不信任和不理解。只有袁老和他的兩位學子依舊堅持在崗位上。我想如果沒有他們當時的堅持,可能就不會有我們現在衣食無憂、健康幸福的生活。

  正是那一顆雜交水稻餵飽了全中國人民,也餵飽了多少國家。像美國,日本當時那些科技發達的國家,早就開始了研究水稻的工作,他們向裡面砸進了多少錢,卻依然沒有好的成果。但是當袁隆平爺爺向世界、向國際發出這一發現時全世界的人民都震動了。美國還輕蔑的說:“我們做不到的事,區區一箇中國鄉村教師卻能做到?”但是事實卻讓他們打臉,正是袁爺爺發現的那一粒種子餵飽了我們所有人。

  我們現在還不能向袁爺爺那樣,為雜交水稻,為國家做貢獻。但是我們現在能做的事,珍惜每一粒糧食,實行光碟行動。不讓遠在天界的袁爺爺心寒。

  袁老,走好!

  《大國糧倉》優秀觀後感 篇4

  今天,我看了袁隆平爺爺去世的新聞,我心裡非常的難過,他在2021年5月22日13時去世,享年91歲。它是我們國家偉大的“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他是所有中國人的英雄。

  袁隆平爺爺這位可敬可愛的科學家,為中國解決了吃飯問題,一生奉獻給了水稻事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薄名利,播撒智慧,收穫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都能吃飽。

  我聽爺爺奶奶講,在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人們,都是一個個吃不上人飯,天天餓肚子,個個餓的皮包骨頭,還有很多人甚至被餓死,那時候沒有糧食吃了,人們都是吃野草啃樹皮,有的連樹皮也吃不上。袁隆平爺爺發現了自然雜交水稻,他反覆雜交試驗,研究出了人工雜交水稻,糧食的產量大大的提高,終於人們都有飯吃了。不管是嚴寒還是酷暑,他都在他的實驗田裡忙碌著,就算在他生病的時候也堅守在他的稻田。

  他一生就為了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他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就矢志不渝的在田間和實驗室艱苦奮鬥,他幾十年如一日,在不停地嘗試和摸索,最終終於心願得以實現。他艱苦奮鬥,不怕困難的精神,他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精神,他為祖國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樣的大人物,是值得我們大家去學習的。

  今天中午我看著一大碗白白的米飯,心裡想著袁隆平爺爺去世的訊息,心裡很不是滋味。有了袁爺爺,我們每天才能吃的飽飽的,幸福的生活著。袁爺爺一路走好願天上您能笑著看著我們成長,我們會珍惜每一粒米。希望您歸去路上稻花飄香,溫暖明亮。

  《大國糧倉》優秀觀後感 篇5

  袁隆平是值得尊重的科學家。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生活簡樸,不論颳風下雨,天天工作在試驗田裡,一心只想著造福全體人民。袁隆平是值得讓世界尊重的中國科學家。他首創的雜交水稻不僅為中國的糧食生產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而且也在亞洲、非洲的一些國家推廣了3000多萬畝,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貢獻,獲得了聯合國有關組織和世界許多國家的讚譽。袁隆平在這次世界種子大會上感動了全世界,並不是偶然的。袁隆平的責任、胸襟與貢獻,就象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一個公民、一個科學工作者閃光的精神品格。

  很容易想像,有那麼大頭銜、那麼多榮譽的袁隆平,如果想在財富積累上更進一步,如果真正重視“身價幾何”,顯然不需要費多大周折,做一些廣告、或者把他的獎金成立一個可以最大程度賺錢的公司什麼的,都是可行的辦法。

  但袁隆平呢,已經“滿足於”自己每個月6000多元的工資,而且,儘管自己尚有一些“積蓄”,但他卻會穿15元一件的襯衫,100多塊的鞋子,260元的手錶……對於如此節儉的“世界級科學家”、“科技明星”,不知道該有多少追求一夜暴富、為金錢不惜一切、對金錢揮霍無度的人們應該為此感到臉紅!不僅如此,已經年近八旬的袁隆平老人還給日益功利的社會上了一課,那就是,到100歲他也還想在田裡,還想著解決更多的人的吃飯發展問題、為人類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那麼,無數相對於袁隆平老人年齡的“年輕人”,是否該以袁隆平老人為榜樣,為著更有意義的人生而不是隻考慮更“賺錢”的人生而努力向上、奮鬥不息呢?

  《大國糧倉》優秀觀後感 篇6

  夕陽下,一片稻田散發著金色的光輝。在這其中,有一位耄耋老人,為了自己的夢想,為了國家的命運,不停地研究……

  他的一生有兩個夢想,兩個“簡單的夢想”。他的第一個夢想是“覆蓋全球夢”,讓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在一個世紀前,中國已然成為了一個大型貧民窟。到處都是災民,餓死的人不計其數。他看到這一切,心中悲痛,便有了這一願望。然而,當他說出自己的願望時,換來的卻是全國人民的質疑及外國人的嘲諷與冷漠。可他沒有放棄,依然躬耕在農田的第一線。

  從上個世紀80年代至今,他不畏艱辛,執著追求,大膽創新。在這幾十年間,有過失敗,有過困難,但他從未放棄。“失敗了就再來!”他一直堅持著,不斷努力著。如今,在他的努力下,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雜交水稻的大面積種植,實現了雜交水稻的全球發展,他的夢想正在一步步地實現。

  他的第二個夢是“禾下乘涼夢,高產不封頂”。在他夢中,試驗田中的雜交水稻比高粱還高,穀粒甚至比花生還大。他坐在這片稻穗下乘涼,與助手談笑風生……他一直在為這個夢想努力著,與他的團隊不懈奮鬥著,水稻畝產最高紀錄不斷在重新整理。令人遺憾的是,他沒有完成夢想就走了。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這個夢想將會實現。老人家地下有知,那該多麼欣慰啊!

  這位老人,為祖國,為世界,為消除饑荒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獲得了無數榮譽,身價早已上千億,但他並沒有貪圖享受,一個月6000多的工資也十分滿足,他將獲得的獎金全部捐了出去。讓我們祝這位老人,祝這位“雜交水稻之父”,祝袁隆平爺爺:一路走好!

  這顆種子,包含著老人家對祖國,對人民的一片赤誠之心。他就像一顆偉大的種子,為我們播下了希望。

  《大國糧倉》優秀觀後感 篇7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每當我聽到這句話時我就會想起一個偉人——袁隆平爺爺。

  袁隆平爺爺是1930年9月出生的,小時候缺少糧食,袁隆平爺爺有時只能吃糠維持生命,所以袁隆平爺爺發誓他一定要讓中國人吃上一頓頓的.飽飯。1949年,19歲的袁隆平爺爺即將報考大學,袁隆平爺爺的家人反對,他卻不顧家人的任何反對,還是執意報考了重慶湘輝學院農學系,23歲時畢業,畢業後袁隆平爺爺來到了偏遠的湘安農學院任教,袁隆平爺爺一待就待了18年。袁隆平爺爺被中國人稱之為“雜交水稻之父。”

  “共和國勳章”的獲得者,是中國工程院院計程車——袁隆平爺爺。他是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袁隆平爺爺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於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袁隆平爺爺是偉大的、是無私的……我得知袁隆平爺爺去世這個訊息後,眼睛裡逐漸冒出了米粒大淚水。心裡是多麼的痛苦啊!多麼的傷心啊!多麼的悲哀啊!我正在手機上搜集關於袁隆平爺爺的資料時,我看到了一個影片——袁隆平爺爺去世的第七天,也就是2021年的5月29日。在醫院袁隆平爺爺老伴的床頭,飛來了一隻人們從未見過的很大的蝴蝶。很多人看到後都看哭了。這是多麼感人呀!

  袁隆平爺爺您養活了半個中國的人民,如今您走了,我怎能不悲傷,怎能不悲痛呢?你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但您沒有放棄,您的這種精神,我們永遠銘記在心,永遠不會忘記。

  袁隆平爺爺我們永遠愛您!您一路走好!(指導老師:李其賢)

  《大國糧倉》優秀觀後感 篇8

  5月22日,一位91歲的老人走了,但是不管是誰,都向他致敬。靈車過處,人們夾道相送,他就是我們的袁隆平爺爺。

  聽老師說,以前我國雖然面積不大,但是人口位居全國第一,這麼多的人。那一定需要很多糧食,但是這裡除了讓人居住的還有山川河流,不能把他們都變成種地的。種糧食的地也少。所以我國就發生了饑荒,饑荒的過程中,人們看見什麼都吃。聽說還有把石頭磨成粉吃的。再見,他們當時是多麼的飢餓。但袁隆平也體驗過飢餓的痛苦,他想起人民的痛苦,所以他就想要培育出新的水稻。解救人民的痛苦。

  經過他的研究培育,培育出了新型水稻這種水稻。比如說近年雜交水稻種植面積超過了2·4億畝,每年增產水稻約250萬噸。這可足以養活中國14億人民。而他的夢想不只是讓中國種上雜交水稻而是讓全世界都這麼做。可見袁爺爺的大公無私的優秀品質。

  袁爺爺,希望我們能吃飽飯,但是我們不能因為經濟條件好而去浪費糧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在古時候,人們就已經知道浪費糧食是不好的。因為他是勞動人民的豐收成果。記得中午吃飯的時候,我就看見有些同學把沒有吃完的飯菜倒在餐餘桶裡。把食物給糟蹋了。但是我們要知道這是袁爺爺和他們凡對近幾十年來研究的科研成果,如果我們把它糟蹋了,那麼他們的努力和成果就變得分文不值了而且還是對他們研究成果的不尊重。所以我們要每天吃好飯,不浪費一粒米。不浪費每粒糧食。

  袁爺爺,您一路走好,我們一定會珍惜現在的每粒糧食,把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話牢記在心裡!

  《大國糧倉》優秀觀後感 篇9

  當你吃著手中粒粒飽滿的大米飯,你是否會想到一個人?當你覺得手中的糧食不合自己的胃口,想倒掉的時候,你是否會想到一個人?沒錯,他就是袁隆平爺爺。

  可是就在昨天袁隆平爺爺逝世了,他一生勤勤懇懇,為國家、為人民無私奉獻。在建國初期,袁隆平爺爺放棄優良的學習環境,放棄去重點大學的機會。回到鄉村讀農業大學,只是為了讓人民都吃飽飯。在大學畢業之後,他去當了一名鄉村教師。同時不停研究雜交水稻,在一開始因為沒有名氣而飽受質疑。但他沒有放棄,依舊堅持研究雜交水稻,終於有一天他成功了。讓中國水稻的糧食產量翻了幾倍,從這之後,袁隆平獲得眾多獎項。但他沒有對獎項對的高高在上,依舊頂著烈日,堅持下田,研究出了第1代第2代,第3代雜交水稻。他的成功是舉世矚目的成功,他的榮譽是汗水換來的榮譽。它是國之棟樑,更是國家的驕傲。

  可就在昨天,噩耗傳來。袁隆平爺爺與於下午1:07逝世。也許是天堂也需要糧食了吧,他帶著他的稻穀離開了。這時候,當你看著手中那碗香噴噴的大米飯,你是否覺得意義深刻?他的背後是一位老人用畢生心血換來的,袁隆平爺爺的高尚情操我們永遠難忘,他的崇高精神也應該永垂不朽,在袁隆平爺爺身上,我們看到了堅持不懈,我們看到了不驕不躁,我們看到了勤勤懇懇……他的精神是我們永遠需要學習的,是我們永遠應該牢記的。十里禾香,承載的是袁隆平爺爺無窮的智慧,寄託的是他盼望中國崛起的無限懷想。讓我們致敬國之棟樑。致敬老一輩人的智慧,致敬他們無窮的愛國之心。

  禾下乘涼夢,丹心映青。願國之棟樑都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大國糧倉》優秀觀後感 篇10

  袁隆平爺爺用一生為祖國奉獻,是被稱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而就在昨天,袁隆平爺爺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對袁隆平爺爺而言,他是一個不居功自傲的人,在2019年收穫了共和國勳章,在這勳章背後,袁隆平爺爺付出了巨大的艱辛,他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發明“三系法”,目前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

  袁隆平爺爺在以前的時候看見人們吃不飽,喝不飽,骨瘦如柴的樣子,於是下定決心一定要讓所有的百姓吃飽飯,也正因為這樣,袁隆平爺爺開啟了奮鬥旅途,但是想成功並沒有那麼容易,再一次泥田裡有700株稻穀被拔掉了,一次次失敗,經過年復一年的研究,1999年,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專案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命為袁隆平星。

  在2018年12月18日袁隆平爺爺獲得改革“先鋒”稱號與獎章,並且2017年9月,在試驗田內畝產1147.02公斤創畝產記錄。袁隆平爺爺除了悠閒時間,就是看書,每天熬到12點多才睡覺,他也說過一句話,一粒小小的糧食既能絆倒一個大國,同樣能使一個大國進步。

  若我們每一個人沒有像袁隆平那樣的決心,沒有那樣堅定的毅力與頑強的意志,心中沒有夢想,那麼祖國的未來由誰來撐起?袁隆平爺爺既然解決了全國人民吃飽飯的問題,我們就要更加珍惜一粒米一粒飯。

  昨天,袁隆平爺爺去世了,他有兩個內心,一個是平凡樸素的內心,一個是甘願努力付出的內心,這兩個內心鑄就了不朽的袁隆平,國士無雙,舉國哀悼,向您學習、向您致敬,一路走好!

  《大國糧倉》優秀觀後感 篇11

  今晚本想簽到後離開,不想卻被電影所深深吸引,中午和老公聊天時說到要看《袁隆平》,聽老公的語氣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尊敬,我是城裡的孩子,我從來沒有過沒東西吃的日子,父母把我照顧的挺好。看了《袁隆平》我喜歡他身上一種"正直人"的味道,一種執著的精神,一個哲學的人,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愛的人,一個睿智的人。

  袁隆平,男,1930年9月1日農曆庚午年七月初九,生於北平(今北京),漢族,江西省德安縣人,無黨派人士,現在居住在湖南長沙。他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現年80歲。現任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作技術中心主任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業大學座客教授、西南大學博士生導師、湖南農業廳下屬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名譽院長、九江學院名譽教授、懷化職業技術學院名譽院長、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會榮譽主席、湖南省科協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他具有的精神和品質:1.創新,是中國雜交水稻第一人;2.時刻關心人民,他解決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溫飽問題;3.淡薄名利,如果他申請專利的話,或許他現在是中國最富有的人,可是他卻把專利無私地貢獻給國家;4.對藝術的追求,他擅長小提琴,平時喜歡廣博群書;5.簡樸,即使已經成為百萬富翁,他的生活依舊簡單;6.熱愛生活,有自己的追求。

  《大國糧倉》優秀觀後感 篇12

  袁隆平院士是“雜交水稻之父”,他的“東方魔稻”,不知道養活了世界上多少人。他前前後後獲得了聯合國智慧財產權組織傑出發明家金質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未來科學大獎等諸多獎項,並且獲得“改革先鋒”稱號和“共和國勳章”等等。

  這位“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一生都致力於“米”的研究,他為國家和社會乃至世界都創造了巨大的財富,贏得了巨大的聲譽,按理說他這樣一位傑出的科學家,自家口袋裝有多少“米”都不為過,也不會遭人非議,可他的生活或者說是他的生活態度卻僅僅願意停留在小康水平線上,“身價1008億,卻獨愛15元襯衫”,這讓多少“聰明人”困惑和搖頭!細細想來,如果先生當初是為了“日進斗金”而搞科研的,他就不可能幾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間地頭忙碌,先生的身上有著一種強大的信念在支撐,這種信念是孜孜追求人類文明、科技進步的偉大精神,是對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深深憂慮和無疆大愛,是反哺社會和人民的生動寫照,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淡泊名利、艱苦奮鬥”的最好詮釋,這種信念註定超越了任何物質財富!“人不能只靠吃米而活著”,袁隆平先生解決了十幾億人口的吃米問題已讓舉世驚歎,但他身上體現出來的人格魅力,更像一袋袋精神食糧,同樣也營養、滋潤著我們浮躁的心靈,影響著這個社會!

  袁隆平有句名言,“與大地貼得更近,看天空才會更遠”,他是這樣說的,而且也是這樣做的,他既是一名科學家,更像是一位農民,於是他風裡來,雨裡去,一身泥,一衣水,與大地貼的近,與百姓貼的近,更與實踐貼的近,在貼近中,有他的理想,為了中國人民的吃飯問題,為了中國13億人民,他在田野裡看到了希望,實踐到了真理,獲得了民生。

  《大國糧倉》優秀觀後感 篇13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題記

  “還記得你說家是唯一的城堡,隨著稻香河流一起奔跑……”我迴圈播放著這首歌曲,眼淚不由自主地奪眶而出,袁爺爺和藹可親的笑臉在我的腦海中時隱時現,正是因為有你,今天才如此美麗!

  1960年饑荒徹底爆發,許多人餓得面黃肌瘦。樹皮,草根,被人們一掃而空,餓急了人們把皮帶繩子煮軟吃掉也不在少數,發生了易子而食的事。有不計其數的中華兒女倒在這片土地上,饑荒的魔鬼帶走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民。

  那年您是一名教師,本改手握粉筆等待桃李遍佈天下。可您憂國憂民,毅然決定挑起為“讓全國人民吃飽飯”擔子,開始種植培育稻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稻種換了一批又一批,可仍沒有讓您滿意的水稻,而您並沒有因此灰心喪氣,反而更加努力。

  可能是因為您這十年如一日的精神感動了老天吧,有一天,您發現了一株鶴立雞群的稻子。它肥嘟嘟的,稻粒粒粒分明,活像一個年畫上的胖娃娃。您喲,笑得像個孩子合不攏嘴。後來您晝夜不分,拼命的研究稻穀,好像與死神賽跑,從死神手中再奪出幾條鮮活的生命。最終,您成功研究出了人工雜交水稻。

  您說,您有兩個願望,一個是讓全世界人吃飽飯,一個是能在禾下乘涼。為了滿足您的願望,國家破例為您頒發了無證駕駛證書,好方便您去觀察水稻。可是悲劇還是會發生,2021年5月23日,您永遠離開了我們……噩耗像瘟疫傳遍了全世界,人人悲痛欲絕!

  一位真正的耕耘者,播撒智慧,收穫富足,您奉獻了生命,讓我們吃飽了飯菜,您用生命感化著全世界。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袁爺爺,因為有您,今天世界才如此美麗,我寧願相信是天上鬧饑荒了,天上需要您。袁爺爺,一路走好!

  《大國糧倉》優秀觀後感 篇14

  平日裡,我們瞻仰、讚美、崇敬您,將您視為共和國天際最明亮的星。但這一刻,您彷彿離我們很近很近,像是血脈相連的親人忽然離開了,心突然地空了一塊,淚水不知何時已經盈於眼眶。

  記得第一次知道您,是在小學的課本上。照片的人在稻田中手拿稻子,仔細地觀察。老師說您是一個偉大的人,童真的我好奇為什麼要看棵稻子呢?

  漸漸地,我知道了。您說您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稻覆蓋全球夢。曾經在稻田裡拉琴的古稀老人,現在您帶著種子去了天堂。可能天堂有些人吃不飽,您又去拯救他們了。

  在當時一場饑荒災難席捲中華大地。您毅然決定投身水稻研究,希望能研製一種高產的水稻,讓全中國人都吃飽飯,經過長達十年的研究,遭受無數次失敗,終於在1970年發現“野敗”,為雜交水稻科研事業的發展帶來契機。

  隨著雜交水稻的成功研製以及大面積推廣,袁隆平的名字走進千家萬戶,甚至走出了國門贏得了世界的讚美,這次,您不僅讓中國人民吃上了飯,更讓全世界人民吃上了飯!

  看著碗中的大米,拿起筷子,嘗上一口,吃到嘴裡是甜甜的,可到心裡卻是悲傷的,我還是會不由得想起您,您好像還在海南研究,海水怎麼種水稻呢。大家可能都做了一場夢,你還在完成您的夢,只不過換了個地方罷了。

  風輕輕吹動,麥苗微動,那比高梁還高的稻穗在陽光的照射下映出金色的光芒,他戴著草帽,躺在搖椅上,安靜的聆聽著風吹麥浪的聲音,嘴角微微上揚。我想,他一定夢到了這衣食飽足,繁榮昌盛的祖國,這盛世,如他所願了。

  《大國糧倉》優秀觀後感 篇15

  “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輕鴻毛。”2021年5月22日“共如國勳章”獲得者、“改革先鋒”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這樣重如泰山的人物永遠地離我們而去。長沙市全體市民為他送,全國人民都懷著無比沉重的心情惦念他。

  袁隆平爺爺1930年9月7日年出生於北京,江西德發縣人。1949年,袁爺爺各科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西南農學院,學習農作物專業。1953年,23歲的袁爺爺被分為湖南懷化一所農校當老師。1960年罕見的天災人禍,帶來了重的糧食饑荒,袁爺爺目睹了嚴重的現實,他輾轉反側不能安心睡覺。只有努力發揮自己的才智,用學過的專業如識,儘快培育出畝產過800斤,1000斤,2000斤的水稻新品種,糧食大幅度增產,用農業科學技術解決飢餓。他贊成這樣一個公式:知識十汗水十靈感十機遇二成功。他確信,雜交水稻能增產。可是雜交水稻是世界難題。因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難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雜交。袁爺爺知難而進,他邁開雙腿,走進水的莽莽綠蔭,去尋找這從未見過,而且中外賢料沒有見過報道的水稻雄性株,“功夫不怕有心人”,終於在第14天發現了一株雄花花葯不開裂,性伏奇特的品種。袁爺爺欣喜若狂。經過10年反覆討論與實踐,種植雜交水稻增產1000億公斤以上,解決了中國人民的溫飽問題。

  袁爺爺一生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另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您現在變成天上的星星照耀著我們,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為祖國做貢獻。

  《大國糧倉》優秀觀後感 篇16

  “一粥一飯,當思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從前,我國平均每畝田地只能產100多公斤的水稻,但是現在,您卻讓100公斤變成了1000公斤!感謝您,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

  童真可愛的你

  你是一個很可愛的人,你喜歡自由,有一把小提琴,還喜歡自稱九零後,把吃西瓜比作挖掘機,把吃糖比作粉碎機,把吃甘蔗比作壓榨機,你還有一隻袁花花——和你一樣可愛的小貓。記得有一次你剛接受完採訪,有些疲累,但聽到有幾個小朋友想和你合照時,立馬站了起來,親切的和他們說話,拍照時還把腰板挺的筆直,雙手緊貼大腿,特別精神。

  堅持不懈的你

  在當時,雜交水稻是科學界的一個難以攻克的難題,有很多人都不相信你憑自己一個單薄的力量能做出大的成就。但是你始終堅定自己的夢想,說“我畢生的願望就是讓世界沒有飢餓。”就這樣,不管酷暑的夏日還是寒冷的冬日,你都置身於田野裡,苦心鑽研,哪怕是眼睛做了手術,肺部感染,也堅持每天下田觀察,從不間斷。

  拯救世界的你

  皇天不負有心人,經過無數個日夜,雜交水稻在中國成功了!這就意味著中國有救了,世界有救了,讓那些處於水火之中,遭受飢餓的人,從痛苦中被拯救了出來!那一刻,你的名字瞬間家喻戶曉,袁隆平這三個字深深的刻在了我們的心中。

  你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而現在,“你進入了一個夢鄉,那裡的稻穗比高粱還高,穗粒比花生還大。風輕輕吹過,你坐在稻穗下乘涼。”

  雖然課本上屬於你的彩色照片變成了黑白,但是我心中的你仍是光芒萬丈,童真可愛。國土無雙,先生千古!

  《大國糧倉》優秀觀後感 篇17

  2021年5月22日,我國痛失了一位巨星,他就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他的去世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悲傷,更是遺憾。

  袁隆平爺爺因為一次意外的發現,使他開始研究雜交水稻,1973年實現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組合南優二號,1975年研製功雜交水稻種植技術,從而為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袁隆平爺爺的雜交水稻實驗在中國是具有開創性的。但是世界上成功水稻雜交的是在1963年於印度尼西亞完成的,但袁隆平爺爺在這個問題上也不斷的鑽研,最終也有了不少成就。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袁隆平爺爺,有一句話說:“我雖然是大年紀,但是我還沒有痴呆,我仍然要繼續鑽研!”這令我非常感動,袁隆平爺爺其實早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可袁隆平爺爺沒有放棄,堅持要研究出雜交水稻,這些都起源於19世紀中國一度鬧饑荒,光河南就有上百萬人因為饑荒而餓死,袁隆平爺爺那個時候雖然還小但那顆種子早已在他心裡萌發,才使得袁隆平爺爺開始研究雜交水稻。

  其實我們現在的中小學生真的很幸福,以前的人吃上一口飯都不容易,而我們現在有肉有營養的蔬菜,還有新鮮的水果,更有甜甜的牛奶,都是因為國家的科技的發展。

  我們作為新時期的少年兒童,雖然不能像袁隆平爺爺那樣做出如此偉大的壯舉,但是我們最起碼能做到不浪費食物,不浪費每一粒米,從我做起!

  雖然袁隆平爺爺不幸離去,但他的精神永遠在我們心中盪漾著,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我們一定要像袁隆平爺爺一樣,做一個愛國為國做出奉獻的人!

  《大國糧倉》優秀觀後感 篇18

  2021年5月22日下午1點07分,一輛輛靈車從長沙醫院緩緩行出,長沙寬闊的主幹道上,許多車停下來鳴笛致意,人們湧上街頭,齊聲呼喊:“袁老,一路走好!”同一時間,無數人在網路上默契地傳遞同一句話,“袁爺爺,我一定好好吃飯。”

  他,有這樣兩個夢:“我有兩個夢,一個夢是超級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穗子有掃帚那麼長,接的子有花生那麼大,叫做禾下乘涼夢。”

  袁爺爺雖然人已經不在了,但袁隆平爺爺精神依然還在。“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是他,讓我們中國從飢餓轆轆,吃完一頓後都在想下一頓該怎麼湊合了事,到每一頓飯吃到撐。都是因為他——“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

  我要學習您的無私奉獻。您一生只專注於雜交水稻,當您讓我們的糧食更加豐富,產量更多的時候,一心想的不是休息,而是想方設法讓它產量更多,更豐富,想方設法把雜交水稻宣傳到各個國家,讓每一個國家都有雜交水稻,讓每一個國家不再為糧食而發愁。

  上帝需要一個會種水稻的人,便把您請上去了。您享年91歲,您為這個世界付出了太多太多,是時候該休息休息了。

  “袁爺爺,我一定好好吃飯。”以後的每一粒米,每一粒糧食,我都會做到珍惜。您用生命換來了糧食,不珍惜怎麼說得過去,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我們要倍加珍惜。

  袁隆平爺爺,您雖然人已經去上邊了,但我相信,您只是累了,想休息了,放心,我們會雖然失去了您,但也會成為您,你這種袁隆平爺爺精神我們也一定會發揚光大!

  《大國糧倉》優秀觀後感 篇19

  天陰沉沉的,窗外的雨水淅淅瀝瀝地下著,我坐在房間裡正上著網課,突然,電腦上彈出一條新聞:默哀!“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2021年5月22日13時02分逝世。

  這個訊息如同雷電直擊我的心坎,腦袋裡“轟”的一下,整個人都僵住了,大腦裡一片空白。就在這一剎那,“金豆豆”噼裡啪啦地掉落下來,淚水打溼了書本上的字。

  過了好一會兒,我才緩過神來,低頭望了望被淚水打溼的字跡,想起袁隆平爺爺曾經的那些事……

  袁隆平爺爺年輕時收了幾個徒弟,每天,田園裡都看得到他們的身影。這天上午,袁隆平爺爺和他的弟子在幹活的時候,突然,大地劇烈搖晃,整個人重心往下倒,房屋也向他們壓過來。袁隆平爺爺心裡喊了一聲:不好!便大聲的對附近的人們說:“鄉親們!快跑啊!地震了!”喊完馬上轉過頭對他的弟子說:“快,你們先跑,帶上鋤頭和其他工具!”弟子也著急了:“老師,可您……”“不用管我的,我拿完種子馬上就來。”話音剛落,袁隆平爺爺以最快的速度跑到房間,翻箱倒櫃的找種子。終於,在床頭櫃上找到了那包種子。

  傢俱可都碎了,玻璃渣片一堆,一不小心就會刮到流血,房屋也在倒塌,很可能就在一瞬間,這條生命就會飛灰煙散。可袁隆平爺爺不顧一切,拿起了那包“珍貴”的種子。

  他曾說:“假如我不在家,那麼就一定在試驗田;如果不在試驗田,那也是在去試驗田的路上。”

  袁隆平爺爺一生都在鑽研水稻,為我們做出了偉大的貢獻,讓全中國14億人吃得飽飽兒的,不餓肚子。這比天高,比地深的情誼,我們怎麼能忘懷?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以後再也不會浪費糧食了,因為,在每一粒米飯裡都有您的功勞!

  《大國糧倉》優秀觀後感 篇20

  風在哀鳴,雨在嗚咽。在通往殯儀館的道路兩旁,人們默不作聲,不約而同地佇立著,看著那輛靈車緩緩駛過。淅淅瀝瀝的雨簾為靈車開啟一面帷幕,人群中,男女老少,一起悼念著一個人,心中呼喚著一句話:“袁隆平爺爺,一路走好!”

  袁爺爺,您是那樣淳樸。您時常在稻田間勞作,頭戴草帽,挽起褲腳。我彷佛看到了您用粗糙的雙手撫摸那一串串金黃飽滿的稻穗,深邃的眼神望著無邊無垠的金黃,流露出希望的光。我依稀聽到了您少年時立下的誓言:“讓每個中國人的飯碗端在自己手裡!”於是,數十年的田間研究,歷經無數次實驗、無數次挫折,伴隨著雜交水稻的問世,您解決了中國十四億人的溫飽問題。

  袁爺爺,您是那樣無私。您研究水稻長達四十多年,付出了極大的忍耐力和智慧。因為有您,多少中國人不再餓肚子,多少中國人一日三餐米香瀰漫。而我永遠不會忘記,那晶瑩飽滿的米粒背後是您一生為其努力的心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頓飯都凝結著您的智慧,每一粒米都流淌著您的汗水。在這個豐衣足食的年代,我們定會珍惜您在背後傾注的一切努力。我想這是對您最好的報答,也是您對我們最大的希望。

  袁爺爺,您就這樣離開了我們,離開了您熱愛著的每一片稻田。您創造了雜交水稻的奇蹟,留下了雜交水稻的種子,更把勤勞的種子、智慧的種子、無私的種子留給了我們。您說過,“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您放心,終有一天,我們會結出豐滿、厚實的果實,不讓您失望。

  稻香陣陣,感恩斯人!袁爺爺,一路走好!

  《大國糧倉》優秀觀後感 篇21

  盛世無飢餒,含笑傲蒼穹。——題記

  你的一生是詩,讓人痴,讓人醉,痴迷於你的辛勤勞作中,沉醉於你的憂國憂民裡。你的一生是偉大的,年少時便立下兩個偉大的夢,你讓人敬讓人畏;你的一生是辛勞的,一畝田可收穫2000萬水稻,便是你日以繼夜在田間勞作最真實的寫照。你讓人敬讓人仰。

  多年前在書本上的驚鴻一瞥,我記住了你,那時你已功成名就,卻仍在試驗田裡辛勤研發產量更高的雜交水稻。也許你的一生在多年前就已註定,一次次實驗的失敗,一次次的瓶頸與一次次的迷茫,都無法止住你堅定而偉大的腳步。因為你知道,身上揹負著的是全國14億人口的溫飽大事!你不辭勞苦,研究出來的最新型雜交水稻,令全世界人民都歎為觀止,令別國望塵莫及。

  夜深了,雪落了,看著試驗田裡的水稻,你憶起了從前,少年的夢,充滿了朝氣與炙熱,可你卻從未後悔過,你愛這一畝三分地;你愛祖國那廣袤的土地;你愛腳下的每一捧黃土,每一顆石粒……彼時,你有的只是對土地的熱愛和對祖國無私奉獻的一腔熱血。這一刻,你是偉大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我恨自己,恨自己晚生了70多年,沒能陪你走在試驗田旁,看你認真研究的樣子。有人說你腰纏萬貫,那是他們不瞭解你,你的風采早已蓋過了那個時代,你的身姿如高山般,不畏懼任何風雨。

  袁隆平——一位光明磊落,具有巨大人格魅力的院士;一位胸懷人民,內心坦蕩,令人懷念的雜交水稻之父。

  就是這樣一位驚才豔絕的國士,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國家,於2021年5月22日在長沙與世長辭了,那一天舉國悲鳴,全國人民都沉浸在悲傷中。

  袁老,願你的魂,永不泯滅,我想寫下你的名字,寫在心裡,永遠。

  《大國糧倉》優秀觀後感 篇22

  古代有岳飛精忠報國,近代有黃繼光為國捐軀。他們生活的年代不同,但是他們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夢想,那就是報效祖國,為國爭光。

  以前的祖國衰弱,腐敗,任人欺負,但是有了那些懷揣夢想的中國人之後,我們的祖國就漸漸強大了起來,有了巨大的成就。

  開國大典上的那一句:新中國成立了!這句話敲打著每個人的心,使每個人心中的熱血沸騰了起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當“神舟五號”發射成功後,每個人都觀看著“神五”升起的錄影,每個人都在高興著,歡呼著。

  我相信,在未來的發展中,祖國會變得更加繁榮昌盛,更加美好,這是中國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有著一箇中國夢,那就是不再讓全國十三億人口再有捱餓的了。有一次,一個人把袁隆平辛辛苦苦研究出來的成果扔下了水井,他奮不顧身地跳了下去撿回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前我不明白,袁隆平為什麼會為了一棵小小的水稻而奮不顧身,但現在我明白了,那不是普普通通的水稻,而是他的中國夢,是他凝聚了許多汗水和希望的中國夢……

  我也有著一個夢,它雖不及袁隆平的夢那樣偉大,但是卻是十分美麗。

  小時候,我常常幻想自己長大以後,可以成為一個救死扶傷的醫生,可以穿著聖潔的白大褂穿梭在醫院裡,為重病的患者做手術,想象著別人叫自己“白衣天使”時的畫面,我就十分喜悅。我知道我離我的夢還很遙遠,但我會刻苦學習,努力早日使我的夢實現,我會用自己的汗水澆灌我那個美好的夢……

  一個人的夢雖然渺小,但成千上萬個人的夢加起來就是非常偉大的。它就像一滴水,單靠這小小的一滴是聚不成滾滾不息的江水的,只有匯聚在一起才有意義……

  《大國糧倉》優秀觀後感 篇23

  就像是做了一場夢,夢醒來的時候,他已經去了稻香四溢的另一個世界。

  對於他的最初記憶,是在一次看電視節目,一位主持人眼含熱淚地跟我們講,作為中國人,天地君親師,你們可以忘記和背叛,但誰都不能忘記袁隆平爺爺,誰也不能不尊敬袁隆平爺爺。

  聽老人說,中國上世紀60年代,在大饑荒中去世了很多人。我還聽到身邊很多人表達著對袁隆平爺爺的感謝,是他改變了中國的“糧食命運”,讓許多中國農民的生活發生了改變,甚至世界上的其他國家種植糧食發生了改變。當聽到袁爺爺去世的噩耗傳來,人們簡直不敢相信,一遍又一遍地為袁爺爺祈禱。

  因為袁爺爺,中國人,不僅僅是不再餓肚子了,他們更加自信,更加勇敢!每一箇中國人都不應該忘記袁爺爺,他是國家的英雄,他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能夠讓不少國家免除飢餓的人。

  國士無雙,當是袁隆平爺爺,我輩幸福,當憶袁隆平爺爺。袁爺爺只是帶著夢的種子去了遠方。

  我作為中國人,感到自豪,我會永遠銘記袁爺爺,沿著他前進的道路走下去。有了袁爺爺的引領,我們會奮勇向前!

  《大國糧倉》優秀觀後感 篇24

  5月23日,一個不幸的訊息從長沙的一角傳出來,在極短的時間裡傳遍了全中國、全世界:

  袁爺爺逝世了!

  花圈、唁電、挽辭、眼淚、哀哭從中國各個地方像洪流一樣地彙集到長沙來。每一位市民的臉上帶著哀愁的表情,每一位人民都為失去中華民族的一們燦爛瑰寶而惋惜。

  當我看到這個新聞時,我是震驚的,難以置信的,甚至懷疑這個訊息的真實性。當我知道了這個訊息是真的時,我心頭一震,不禁為中國失去這一技術人才而傷痛。這位手執放大鏡,穿梭於稻田中的老人,這個解決了全中國乃至全世界溫飽問題的老人,就這樣離開了人世……

  我沒有華麗的詞藻來哀悼這麼一位偉人,因為一切的語言都無法描述出這位有著:“禾下乘涼夢”的老人。正是因為袁爺爺的堅持不放棄,不懼艱險,排除人們的輿論的情況下,研究出了雜交水稻,救全中國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

  袁爺爺除了“禾下乘涼夢”還有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沒錯,袁隆平爺爺就是這樣一個人,他不僅心繫全中國糧食溫飽問題,他還心繫著全世界的民眾!新中國雜交水稻事業能夠取得豐碩成果,離不開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和支援,但更離不開袁爺爺與廣大科研工作都的努力!袁爺爺為中國的貢獻是不可估量的!

  袁隆平爺爺,一路走好!

  《大國糧倉》優秀觀後感 篇25

  21世紀誰來養活中國人?這是美國經濟學家布朗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尖銳命題。“依靠科學技術進步就能養活中國人。”袁隆平用驚人的科學成就響亮地回答了這人問題。

  袁隆平、平頭小臉,土裡土氣。而正是這個其貌不揚的老頭,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驚人的才華,在古老的土地上創造了非凡的奇蹟—目前在我國,有一半的稻田裡播種著他培育的雜交水稻,每年收穫和稻穀60%,源自他培育的雜交水稻種子。是怎樣的力量使一個人的.命運緊緊聯絡並且積極影響著13億人的命運呢?又是怎樣的力量促使他執著於雜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終走向成功呢?

  關於超級雜交水稻,不善言辭的袁隆平有著講不完的故事。當別人問他成功的秘決時,他似“知識+汗水+靈感+機遇”作了精闢的回答。

  面對未來,袁隆平仍滿懷夢想,他希望雜交水稻由目前佔世界水稻面積10%提高到20%,實現總增產3000萬噸,真正造福全人類。袁隆平用科學知識在中國古老的土地上,圓了華夏民族幾千年的夢想,實現了一個震驚世界的`神話。

  我由衷地敬佩他——一個用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袁隆平。

  《大國糧倉》優秀觀後感 篇26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當我讀到這首詩,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沒錯,正是這位偉大的爺爺,研究出了雜交水稻,才讓我們能吃上飽飯。

  爸爸經常會給我看科學家的生平資料,我就是從中瞭解到了袁爺爺這個對我來說有點陌生的人物。很快,我就喜歡上了這位認真嚴謹、慈祥友善的爺爺。沒事的時候,我就喜歡想象著袁爺爺工作的場景:烈日炎炎的一天,袁爺爺穿著白襯衫,戴著一頂大草帽,慢慢地走在一望無際的茫茫稻海之中,雖然已經大汗淋漓,但他仍仔細檢查每一粒稻穗。他的皮膚因長期暴曬變成了古銅色,臉上的皺紋好似田間的田埂一般,一道道刻在袁爺爺的臉上,書寫下了他的風霜歲月。

  就這樣,袁爺爺在實驗田度過了一天又一天,直到一輩子,按他自己的話來說,“我不在家就在實驗田,要麼就在去實驗田的路上。”袁爺爺還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另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袁爺爺就是為了這兩個夢和全球人民的溫飽,全身心投入實驗,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農業,伴著雜交稻和中華人民,度過了漫長的九十一年幸福時光。

  這樣的精神怎能不令人敬佩?

  袁爺爺雖然已經離我們遠去,但他的精神永遠長存於我們心中。他的夢,是我們新時代好少年的夢,更是那十四億中華人民的夢。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從自己開始,好好學習,珍惜每一粒糧食吧!

  《大國糧倉》優秀觀後感 篇27

  “袁隆平”這個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吧。這位“雜交水稻之父”,不僅獲得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還獲得過聯合國“科學獎”哩!不過今天我要說的則是我家這個“袁隆平”。

  我的外公七十多歲了,身體特別硬朗。退休前,他是縣裡分管農業的領導。聽媽媽說,外公是華中農學院的高材生。不過,說起來是個名牌大學生,但實際就是個莊稼漢!因為外公每天早出晚歸,騎一輛破腳踏車,整天都和泥巴、莊稼打交道。為了試驗新品種,他常常從早到晚地泡在田間地頭,觀察種子的生長過程,記錄種苗的生長時間和收穫率。即使戴上大草帽,皮膚也被曬得黝黑,活像個非洲人。

  終於退休了,外公總該享享清福了吧,但他還不肯閒下來。他最大的愛好就是看書,研究他的老本行。今年,已經退休十幾年的外公又研究起巴西早稻來。他說,這種早稻的耐旱本領特別大,如果試驗成功,能很好地對付莊稼缺水這個大問題。為了試驗,一大把年紀的外公,自己動手開了一塊試驗地;為了保證早稻的健康成長,他自己動手拔田裡的野草,捉稻秧上的害蟲,比照顧我還要細心;為了得到巴西早稻詳細的生長資料,他沒有哪一天不去觀察、記錄,常常忘了回家吃飯。家裡人常笑他,說他的幹勁比年輕時還大!

  年輕時的外公曾經有過怎樣的輝煌,我無法見證,但是現在的外公,儘管沒有袁隆平那麼大的名氣,但在我心中,和袁隆平一樣了不起!

  《大國糧倉》優秀觀後感 篇28

  這兩天的天氣格外陰沉,雲濃得像是要滴出水來而卻遲遲不下。使人的心上莫名蒙上一層壓抑,在這種日子裡又聽見袁隆平院士去世的訊息,不禁感受心中空落落的,像是少了點什麼似的。

  袁隆平院士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可以說沒有他,我們老百姓還是吃不飽,還是會捱餓,但是為了讓人民吃飯,他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你知道嗎?1960年7月他發現一株“天然雜交稻”,從此便開始獨自研究雜交水稻,那時他的家人都不支援他,認為他一個大學生去種什麼田。後來1997年,她才有了自己的團隊來研究。而1960年——1997年這37年間,他都獨自一人奮鬥,在稻田與實驗室間。

  聽過一個故事,就是在那時期袁老將他保護級的實驗品種在4分田中,後來,稻株被收,他看見一口深井中,竟還有幾株竟奮不顧身地跳下去。可以說沒有這幾株實驗稻就沒有今天的雜交水稻,袁老奮不顧身可以說今天的糧食是袁老拿生命換來的呀。

  袁老在採訪中說:我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簡簡單單幾句話雖使用了誇張卻難看出他的雄心壯志。袁老,您逝世了,我們一定會完成您未完成的夢想的!

  採訪中,記者問袁隆平“如果您再次看饑荒您會怎麼做……”主持人話音剛落袁隆平院士便馬上說:“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這是一個人對他產品的最大自信,也足以看出,他對雜交水稻的用心良苦體現了他的初心。

  2021年5月22日13時17分32秒袁隆平院士在長沙湘雅醫院逝世。當時許許多多的人站在醫院門口目送車對遠去路過之處設有幾輛車,就算有也是停下鳴笛致敬。場面,一度十分壯觀。本來我還想什麼時候能見他一面,因為離得比較近嗎?這下,可是再見不到了。

  雨,落下來,又慢慢下大。這場雨帶走了袁隆平院士,都將他印在了我們的`心底。

  《大國糧倉》優秀觀後感 篇29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英雄,他們可能是消防官兵,可能是醫護人員,可能是勞動模範,也可能是我們身邊默默無聞的奉獻者。而我心中的英雄,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看了電影《袁隆平》,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這位老人的堅持和努力。他把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全部奉獻給了雜交水稻,試驗田地間,無論是烈日下,還是風雨裡,我們總是能夠看到他彎著腰,手捧水稻,仔細研究的背影。白天他去田裡採集樣本,晚上就查閱資料,整理資料,無數次因為醉心工作,他都忘記了吃飯。我還記得他為了尋找一株水稻,差點栽到水裡的樣子,我也還記得他研究成功後那欣慰的笑容。

  這就是袁隆平爺爺,我心中的大英雄,是他在我們中國最需要糧食的時候,廢寢忘食,反覆試驗,使我們全國人民吃上了糧食。我還記得袁爺爺說他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如今水稻越長越高,產量越產越多,全球大部分國家都在使用雜交水稻,想來袁隆平爺爺的夢想已經實現。

  對比五六十年代的長輩們,我們現在的生活真是幸福太多了!我們不用挨餓受凍,也不用吃樹根、吃野菜,這樣的幸福我們應該加倍珍惜,因為這是無數個像袁隆平爺爺一樣努力的人奮鬥出來的!

  《大國糧倉》優秀觀後感 篇30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們學校的小記者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工作和生活的安江農校採訪。

  安江農校坐落在雪峰山下,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我一踏進校園,就被“勤奮務實、文明進取”的校訓振憾了。學校裡古樹參天、風景秀麗、果樹成林。

  學校的老師告訴我們,袁爺爺在上世紀50年代初從西南農學院畢業後就來到這所學校任教。當時,全國人民嚴重缺少糧食,過著苦日子。他心裡就有了一個願望,希望大家不再少吃餓肚子。從此,他廢寢忘食,潛心研究,揭開了雜交水稻研究的序幕。在他的組織和指導下,終於研究成功了雜交水稻,解決了全世界人口的吃飯問題,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雜交水稻從地處物種變異天堂的安江農校發源並走向了世界。

  學校的老師還介紹說,現在為了讓人記住袁爺爺的偉大發明和貢獻,準備建設“安江農校雜交水稻園”,建成後,將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老師講解完後,帶領我們在學校裡參觀。陣陣涼風從身邊拂過,我想:袁爺爺為什麼能從一名普通的教師成長為舉世矚目的“雜交水稻之父”呢?我好奇地問身邊的老師。老師沉思片刻,告訴我:這或許是因為他勤奮務實,潛心進取,心想人民吧,因為袁院士有個成功的公式就是: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

  哦,我終於明白了,袁爺爺為了我們的吃飯問題,用自己的知識,付出那麼多的心血研製雜交水稻,真是偉大呀!

  《大國糧倉》優秀觀後感 篇31

  人生像一粒種子,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你猜我心中的那位英雄是誰?他,姓袁,叫袁隆平。

  他長得十分慈愛,短短的頭髮,黑黑的小眼睛,像一個小孩,人們都十分喜愛他!他十分善良,每一天的早晨,都會起得早早的,給我們種大米吃。他種的大米一定是又甜潤又爽口的!你以為他就這樣被我稱為英雄嗎?不,不,不!不對,他越到後面越是一位英雄!

  在一個下雨的清晨,路上、公園、野外沒有一個人。可在田野中,就有那麼一個老爺爺。他身穿雨衣,頭上頂了一頂帽子,手上拿著一把大鋤頭,在田裡忙東忙西,就像早飯都沒有吃,在田野中找食物吃似的。可你意想不到的是,其實他是在為我們種東西吃。“一二!哎呦!一二!哎呦!”他清脆的口號把居民吵醒了。屋內的人打了個哈欠,對窗外的老爺爺叫著:“下這麼大的雨,還在外頭,這才幾點啊!快回去睡覺,注意身子!”可老爺爺叫道:“不了!你快睡吧!”語氣堅定,話音剛落,老爺爺又叫起了口號,做起了艱難的工作,那個人只好又睡下去了。

  這就結束了嗎?不!意外總是會發生。老爺爺在清脆的口號中睡著了,睡得那麼沉,什麼人也叫不醒。醫車來了,人們追著車,想送他,可怎麼也追不到。夜裡白天都能聽到大家的哭聲,那是在給爺爺送別!醫院門口,獨特的大米送別方式,那是對爺爺最好的道別。

  對!他就是那個老爺爺,袁隆平,他的偉大精神改變了我。他的執著、他的工匠精神都將成為我的人生信仰,讓我的學習之路不斷前進!人生就像一粒小小的種子,在不斷的汲取中才能夠茁壯成長。相信未來,我也能成為一粒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