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流浪地球》有感(通用21篇)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觀《流浪地球》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流浪地球》有感 篇1
“流浪”是什麼意思?是離開自己的家鄉漂泊在外?是那份淡淡地鄉愁?我們常說的流浪多指個人的行為。然而今年春節一部電影《流浪地球》佔據了票房榜首。聽說這部電影至少是一個多月以前的事情了。直到今天才有機會看了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是一部大型的科幻電影。以前很少看這類的電影。無論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這次觀看也是因了媒體的宣傳和自己太過無聊。於是看電影成了我打發時間的最好方式。這部電影的主演是吳京。電影講述的是在未來若干年後,太陽能量耗盡,整個太陽系即將毀滅。人類為了延續生命,延續文明,展開了流浪地球計劃。那時候的地球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了。人類居住在建造在地下城。為了尋找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系,人類在全球建立了幾千個大型發動機,用來推動地球在太空中前行。地球的流浪之旅由此開始。然而地球在太空飛行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當地球經過木星的時候,因收到木星引力的影響,即將面臨與木星相撞的危險。在這樣的緊急時刻,如何讓人類逃過這一劫?主人公之一的劉啟提出了點燃木星,靠強大的衝擊波來推動地球進入安全行駛路線。經過來自全世界各國的救援隊員努力,地球最終脫離險境,開始自己的流浪之旅。
這部電影帶我們提前體驗了未來世界。讓我認識到自己當前的思想是多麼地狹隘。總是在為一點蠅頭小利而勾心鬥角,總是在爭取一些莫須有的榮譽。真正面臨重大抉擇的時候又那麼目光短淺。與電影中的主人公們相比自己的思想境界真是差的太遠了。雖然說我們可能看不到地球毀滅的那一天。但是萬物有始有終,我們的地球最終也逃脫不了毀滅的一天。也許現在想起了有些杞人憂天的感覺。但是真正等到那一天來的時候,我們再考慮的話恐怕真的是太晚了。物種的滅絕在地球漫長的歷史中也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我們人類難道就能夠永遠生存嗎?恰如人的生命終究會結束,地球的生命只不過更長一些罷了。想到這樣的問題的時候覺得有些沉重,但是這又是我們必將面對的問題。
電影中有幾處令我感動的地方:
一、當所有人都放棄救援,準備回家團聚的時候。莫斯開啟全球廣播,韓朵朵召喚人們回來參與救援的講話深深地感動了我。或者更確切地說是當時的情景感動了我。僅有的幾個隊員用他們的生命來拯救地球。正是他們的壯烈行為感動了逃離的人。在眾人的幫助下人們終於點燃了著火點,讓地球有了生存下去的可能。什麼是希望?或許很難實現的才叫希望。就是因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存下去的勇氣。哪怕是同歸於盡。
二、當劉培強駕駛空間站衝向點火點的情景也深深地感動了我。這時候我才理解了什麼是抉擇。與之相比我們平時所做的事情真是太平凡了。或許這才是真正的捨己為人。為了人類的生存,捨棄自己的生命,這需要怎樣的勇氣啊!那一刻他放棄了自己活下去的機會。把生的希望留個了更多的人。而劉啟似乎是劉培強生命的延續,是下一代航天人。如今我們沉迷與一個叫錢的東西。價值觀,人生觀似乎都在圍繞這個東西而存在。每天碌碌無為,為生活所累。或許只有達到一定的境界之後才會看透這些。成為一個灑脫的人。
人的一生總會面臨許多選擇。如劉培強面臨妻子的死,面臨自己的生與死的選擇一樣。這樣的選擇往往在一念之間。一念成,一念敗,一念英雄,一念小人。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竟然讓我想到了一句話:“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觀《流浪地球》有感 篇2
我是不喜歡科幻題材的小說的,說起中國的科幻,是繞不開《三體》的。十多前《三體》成名的時候,我買過實體書,手機上也下過電子書,無奈沒有一次是完整看下去了的,可能女性天性對這類題材的書沒興趣。這兩年沉迷耽美小說,不可避免了接觸到耽美大神級作者priest了。她的最新作《殘次品》是一本構架宏偉的未來星際長篇科幻作品,這是我第一次完完整整看完的一部科幻作品。
《流浪地球》的賣點之一就是《三體》的作者劉慈欣的作品了。科幻小說、電影在中國都是小眾作品,以前看過的科幻災難性作品大都來自美國,大多是以拯救地球為題材。而這一次,《流浪地球》不僅僅侷限於拯救地球,而是拯救人類,拯救我們幾千年人類的文明。現在我們也不再避諱說地球的毀滅,就是太陽從我們小時候學過的自然書裡就在說,現在的太陽是中年的太陽,那麼有一天,億億年之後或許就是太陽的老年、終年,以太陽為中心的太陽系,及至我們的地球也有毀滅的那一天。《殘次品》作品的構架中,地球已經是遠古地球時代了。
原著中的文字轉化為視覺呈現、想像成為影像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感謝《流浪地球》還是比較成功為我們呈現一個視覺感觀上的盛宴,宏偉的空間觀、精密的太空倉、別有洞天的地下城,鐵甲洪流般的運載車.....讓一切物理上的東西活化成情感,還有參與其中的人類,無數人挺身而出上演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九生一死的幸福。
影片的最後,吳京帶著整個空間站作為火柴點燃木星。空間站上有三十五萬個受精卵,有地球上所有生物、植物所有的DNA,就這麼帶著這些東西燃燒殆盡了……我是不太能接受這樣的安排,雖然是文學創作,可以有適當的想像和誇張,但是作為地球的小我怎麼也得為人類的繁衍和文明讓步吧,其實換一個方式,留下這些東西在空間站,分出一個帶著三十萬噸的燃料倉點燃木星不就可以了。
我想,作為水和二氧化碳組成的碳基生命的人類是脆弱的,我們沒有花草樹木的逢春再生,沒有鋼鐵磐石那樣能遭受千捶百鍊……但是碳基生命的人類也是最堅強的,我們有著可以為之犧牲自身的家國情懷,有著親人愛人牽牽拌拌的繞指情愁……
觀《流浪地球》有感 篇3
第一次佩服劉慈欣,是看完了他的《三體》三部曲後。第二次,便是有幸觀賞了這部《流浪地球》。現在總會有很多人批評國內的科幻片毫無技術可言,無法帶給觀眾們極致的視覺享受和腦洞大開科幻情節。那麼這部《流浪地球》幾近完美契合這些人對科幻片的理想型。
素有“中國科幻之父”之稱的劉慈欣,這一次把讀者和觀眾們帶到了太陽即將毀滅的前夕,人類為了生存,踏上了逃離太陽系的征程,這一計劃稱作“流浪地球”。這一次技術方面一改常態,開片短短几個鏡頭和幾句臺詞便把觀眾帶入到影片的背景中。整場下來,觀眾身臨其境,意味無窮。
這部電影主要圍繞了父愛和使命感兩方面展開。影片中吳京扮演的宇航員劉培強與兒子劉啟長期分離,兒子的叛逆,父親的無奈,最後被相同的使命感召喚,齊心協力完成了拯救地球的任務,犧牲了小家,成就了大家。
令我最深有感觸的畫面,也是本片的高潮部分,劉啟一行人面對聯合國發下的“地球死亡通知”,在其他人全部選擇放棄的時候,毅然決然去實施成功率為0%的方案。看到這,腦海裡湧出一句話,什麼是英雄?是那些流著淚,看清前方的磨難,繼續走下去的人。正是他們這份不甘,用肉身挑戰大資料和物理推算。將希望一點點掰了出來。最後用絕對的0%造就了不可能的100%。用電影中的一句臺詞來說:“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
這真的是一部非常震撼的影片,一部稱作中國好萊塢的大片,各位小夥伴可以抽空去電影院體驗一下劉慈欣的科幻世界。
觀《流浪地球》有感 篇4
說起科幻電影,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國外的“漫威”和“dc”。而如今,中國,也踏入了“科幻”這一領域,開啟了“中國科幻的元年”,今天我向大家推薦一部中國科幻大片:《流浪地球》。
這是一部拯救地球的電影,由劉慈欣的作品改編而來。向太陽爭命,向木星爭命。兩個小時的電影,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地球在脫離太陽系的過程中,意外被木星捕獲,重啟發動機後,本以為能順利脫險,卻又錯過了脫離時機。在絕望之時,人們又提出了點燃木星,推動地球的方案。一番努力後,有犧牲,有收穫,有揪心,有感人。最終,成功了,那一刻,身處影院的我,也已激動的熱淚盈眶,隔著銀幕,都能感覺到那種瀰漫在人心底的興奮,很奇妙。
觀影過程中,有些細節,觸動了我。
首先一個,便是“希望”。影片開頭,在韓朵朵的學校,我們聽見了這樣一句話:“希望,在這個年條代,是比鑽石還珍貴的頭西。”起初,我和女主,一樣對這句話充滿了不屑,這為認為這不過是個說辭。隨著電影情節的發展,這種看法,變了。當地球被木星所捕獲時,地球,被聯合國所拋棄,正是因為希望,才有了點燃木星的方案;正是因為希望,才有了聯合國的授權,正是因為希望,才鼓舞了全人類,攜手拯救地球!有一句話,我永遠忘不掉“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
第二個,是全世界的救援隊到來之時。劉啟他們本已陷入絕境,正是救援隊的支援,才讓他們看到了最後的希望,幫助他們完成了點燃木星的準備。細心一些,我發現影片裡最後各國救援隊的到達順序是08年汶川救援的順序,也許,這是想說:“災難面前無國籍,眾志連城定勝天”吧。
最後一個,是劉培強的那句:“三、二、一抬頭”。這句話,在全片出現過兩次,一次是劉啟小時候,另一次是面對地球存亡的時候。本是句哄話,但在地球存亡之時,卻顯得無比豪壯。在木星被點燃的那一刻,劉培強犧牲的那一刻,我哭了,也許,只有小家的犧牲,才有大家的周全吧。
看完電影,心中只有二字:震撼。與《戰狼》相比,這部電影沒有過多地體現中國的世界地位,而是以全人類的存亡為中心進行闡述,也許這就是“中國式科幻浪漫”的魅力吧!
觀《流浪地球》有感 篇5
前不久上映的中國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在世界引起轟動。截至今日,它的票房近三十億,無疑開啟了國產科幻電影的新紀元。
以文藝片為主的中國影視行業使得科幻電影的製作難以付諸實踐。科幻型別的電影在中國幾乎沒有基礎,此前國內也沒有成功範例,沒有人知道什麼樣的東西觀眾會喜歡,從特效實現到視覺風格,都要一點點的摸索。因此,《流浪地球》從拍攝初期就屢遭質疑。總導演郭帆也直言,拍攝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信任。在缺乏投資方資金支援的境況下,導演郭帆和製片人龔格爾自掏腰包湊了一百多萬,為了不延誤後期製作進度郭帆甚至賣了自己的愛車。在這般境況下,全體人員都承擔著巨大的壓力。為了保證影片的高質量,全體人員只能超負荷運作,持續工作十幾個小時是家常便飯。全體人員分組休息,導演郭帆每天只睡3-4小時,現場鏡頭拍完後還要回去看前一天的鏡頭。最長拍攝持續30多個個小時。
除了製作的困難,演員們也苦不堪言。熒幕上最常出現的鏡頭——演員們穿著太空服來回走動,甚至有一些困難的動作戲。在我們看來,他們似乎輕鬆自然,遊刃有餘。然而,事實上,影片中演員身上的外骨骼重達40公斤,穿上後做一次簡單的動作都很吃力。因為穿上或脫下都十分艱難,為了不耽誤影片拍攝進度,演員平時就要穿著重達40公斤行頭在攝影現場活動,可想而知對演員的體力是多大的考驗。66歲的吳孟達拍戲過程中每拍一會就要去吸氧,面對劇組艱難的經濟狀況,他零片酬拍戲,拍完後甚至生病住院。而零片酬客串還投資6000萬的吳京的催淚表演,使得許多對他持有偏見的人改觀。影片的主角都是新生代演員,他們承擔了巨大的責任,即使演技略有青澀,但是他們不畏艱辛、勇於挑戰的精神已經足以讓我們敬佩。
再看劇情本身,細緻入微的環境佈置和清晰的世界觀使觀眾彷彿身臨其境,劉培強捨身相救,劉啟、韓朵朵的轉變,劇中人們對希望的堅持和人類共同體的精神使人熱血沸騰、感動不已。即使影片仍存在些許瑕疵,在它本身散發的魅力與光芒面前都不值一提。
正如影片主題——團結一心、家國一體,《流浪地球》製作團隊的成功恰與主題契合。臺下觀影的我們,更應在感動和震撼之餘,將其精神傳遞,共創美好明天!
觀《流浪地球》有感 篇6
今年春節,我和姐姐、弟弟一起看了一場科幻電影,片名叫做《流浪地球》。電影場面非常震撼,視聽效果非常精彩,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可以說這是春節期間非常火、非常棒的一部電影。
電影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人類為了拯救地球,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新家園的故事。主人公劉啟帶著妹妹韓朵朵想去看看外面世界,穿著換來的航空服,偷偷跑到零下80多度、漫天飛舞著雪花的地表,偷著姥爺的車卡啟動了運輸車。在行駛過程中,車輛即被救援隊徵用,負責運輸火石前往杭州供發動機使用,以阻止地球被木星吞噬。
在運送火石的過程中,他們遭遇了地震,山崩地裂,十分危急,歷經千辛萬苦,有的救援隊員被凍死,劉啟的姥爺也犧牲了。當國際空間站要求中國航天員劉培強進行休眠時,他為了人類和自己親愛的兒子,毅然放棄了休眠,積極與聯合政府進行溝通,展開拯救行動。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面對地球即將消失的危急局面,大多數人選擇了與家人團聚,當聯合政府放棄劉啟和韓朵朵提出的拯救地球方案後,救援隊伍也離開了工作崗位,人們不再相信還有挽救的可能,有的人選擇開槍結束自己的生命,有的人想吃家鄉的美食……地表處處充斥著黑暗、絕望和死亡。但中國救援隊依然堅定信心,充滿希望,前往發動機總部,動員所有力量把火石推入發動機。透過韓朵朵一遍又一遍的呼喊,其他國家的救援隊被中國救援隊奮不顧身、不畏艱險的精神所打動,紛紛調轉車頭,奔赴發動機總部,與中國救援隊一道加入救援行動,齊心協力將火石推進閘門,併成功發射到木星。在火石發射的火焰仍到達不了木星的緊急關頭,中國航天員劉培強選擇犧牲自己,駕駛空間站衝向木星,利用空間站剩餘的幾千噸燃料撞向木星產生強大的爆炸能量,助推地球遠離木星,最後人類得以拯救。
電影故事告訴我們,團結就是力量,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希望。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團結起來,中國就有希望,人類就有希望。那些為了人類做出傑出犧牲和貢獻的人,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尊敬。
觀《流浪地球》有感 篇7
在遙遠的未來,地球將踏上漫長的流浪之旅。面對地球的千變萬化,劉啟與cn171-11救援隊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劉啟的父親劉培強在劉啟4歲時離開了他和姥爺。17年的漫長等待,劉啟對身處太空的父親充滿了恨意,但在劉培強犧牲的那個時刻,他頓時明白了父親的珍惜與心中的痛苦。劉啟的妹妹韓朵朵是老爺韓子昂在一次救援行動救來的孤兒。韓子昂看著手中柔軟的嬰兒觸感,心中最深處漾起了圈圈漣漪。他們心中對彼此的牽掛,叫親情。
地球被木星的引力所牽引,一支支救援隊伍,面對危險無畏向前。他們心中想著的是身處地下城的妻兒,想到的是是流離失所的人民,是無論經歷什麼都要修復地球的動力系統,讓人們活下來的信念。當他們看見杭州那一座死城時,他們腦中的信念之光滅了,隊友的一次次獻身沒有了意義。cm171-11隊的日夜兼程,失去了目標,親人的面容失掉了色彩,到頭來不過是一場空。他們爭吵,痛哭,大叫,只為一解心中的煩悶與憂愁。他們沒有放棄,向另一座城市進發,因為他們明白,如果不成功整個地球都活不了,他們的精神,叫堅持。
在地球即將滅亡的十幾個小時,他們仍在努力奮鬥著,懷著把木星點爆的最後希望,流著血和淚向著目標一步步踏進。韓朵朵的深情廣播激情起了人們的熱血,一個個想拯救地球的平凡人,推動了命運的發動機,在整齊有序的“一——二——一”聲中爆發出巨大的神秘力量,叫團結。
在親情交織成了一張巨網中,人們用團結的力量,堅強的毅力收穫了成功,迎來了和平。“流浪地球”計劃仍在繼續,輝煌燦爛的明天已不再遙遠。
觀《流浪地球》有感 篇8
昨天,爸爸帶我去看了寒假新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
這是一部中國科幻片。故事的背景是未來太陽急速膨脹,會吞噬地球,人類被迫在赤道附近裝上推動器,由空間站引導,帶著地球離開銀河系,經過2500年,去到新家園。但是在中途,由於幾臺推動器沒了燃料,導致7天后地球將與木星發生撞擊。為了生存,人類有了大膽的想法,他們憑藉推動器,點燃了木星,逃離了危難,繼續征程……
“太宏偉了!”在走出影院時,我不禁感嘆。在過去兩個小時中,我彷彿置身在科幻世界裡,親身遊歷了一番。浩瀚的宇宙,充滿高科技的空間站,龐大的推射器,一片廢墟的地面……一幕一幕在眼前浮現,雜而不亂。雖然整個故事發生在未來的時光裡,但絲毫不影響現在的我們細細品味。
希望是什麼?我在電影中找到了答案。電影中,面對著地球、木星相撞這一事實,無數人絕望了,他們有些低頭不語,有些唉聲嘆氣,還有些哀聲痛哭……可是,他們的行動改變不了任何現狀;有一小部分人還對脫險抱有希望,制定出了點燃木星的計劃,當聯合政府宣告對這個計劃不抱希望時,他們依然希望滿滿;當他們的計劃眼見就要失敗時,他們不絕望,仍然耐心堅持,奮鬥到底,最終拯救了整個地球。所以,希望是通往成功的一條坎坷的路,也是一條必經之路。
人生中,挫折是家常便飯,只要心存希望,便可越過去,並引導你走上一條平坦的大道。但是這還不夠,要想成功,還應懂得取捨。“取”很容易,“舍”卻很難。
人人都懂“捨身取義”“捨己為人”,但真正做到的有幾人?電影中,由於推動器燃料不足,以至於所產生的火力不足以讓木星被點燃,與此同時在空間站裡還有30噸燃料,於是劉培強中校不顧生命危險,駕駛空間站撞擊木星,使得木星被點燃,使地球脫離險境,他也因此喪生了。人人都說“舍是為了更好地擁有”,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連捨去一些小利益都十分困難,何況是性命?
捨棄是一個人必須學會的',因為它不是單單為了自己,更多時候,它是為了顧全大局。做事不能只想自己,要從大局出發,多為他人著想。
這部科幻片的不僅情節扣人心絃,而且告訴我了許多道理。此次觀影,我受益匪淺。
觀《流浪地球》有感 篇9
我們是人類,一種看似高階、實則肉體脆弱不堪的生物。
那麼如果有一天太陽系崩潰地球也即將滅亡的話,我們要逃離的唯一倚仗便是頭腦,那個可以創造無限科技的、帶給人類文明希望的頭腦。
《流浪地球》就是一部在這樣黑暗卻又充滿光明的大時代背景下創作的電影,不誇大事實,也不嬌柔造作,真實又溫暖。
這不是我第一次看此型別的電影,但卻是我看得最洶湧澎湃的一部電影,比之前的戰兒狼2更甚,感觸頗深。
影片的開頭就說,在面對這次前所未有的地球危難的時刻,人類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團結。是的,沒錯,就是團結,全人類的團結,全地球的團結,所以每個人其實都活得像星一樣閃爍,即使他們並沒有像劉培強那樣燃燒自己推動地球。
希望,就是一片乾裂土地中的一條河。然後,責任、義務、愛與勇氣源源不斷地供給著這條河。最後,土地化為綠洲,衍生了山川與湖泊。
很久很久以前,劉啟從爸爸口裡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便是隻要他抬頭就可以看見一顆就是爸爸的星星。多年的不見使得父子倆始終有著隔閡,他心中的星星消失了,但我想,在劉培強生命終結的那一瞬間,劉啟的心應該受到了極大的震憾吧。看吧,爸爸就是星星,你抬頭就得看見我,像星一樣閃爍。
淚水溢位眼眶,那一刻竟是無言的感動。或許,是愛,讓劉培強不顧自身安危來救兒子;亦或許,又是愛,讓劉啟也剎那間想通了一個拯救地球的辦法。是愛,讓人類團結,給了地球希望。
涓涓溪流終將匯成無垠大海,愚公移山更是永恆的經典典範。許許多多的人犧牲,許許許多多的人前仆後繼,詮釋了拼搏與堅持,渲染了淚水與汗滴——地球,終於在地木相撞的危難面前安然度過。
我們應該致敬每一個努力的人,他們都是英雄。他們把一生活得像個傳奇,像是一種不可磨滅的印跡,像星一樣閃爍。
所以他們贏了。“流浪星球”計劃將依舊實行,他們將領著地球奔向新的家園,傳給一代又一代的下代人。
星河仍舊被留存,因為它曾輝煌過,這就是這部電影想要真正告訴我們的話。也許人類脆弱地不堪一擊,但是人類從未放棄過希望,愛永遠在他們心中。
星球仍舊在流浪,但卻有什麼東西,變得不再一樣了。
原來像星一樣閃爍,真的可以被人做到。
觀《流浪地球》有感 篇10
好萊塢的美漫式英雄片看多了,流浪地球比起來更像在看一部國產漫畫,有日漫的熱血,卻不像日漫把全世界只交給一個少年。
屈楚蕭演的中二少年跟老爸不和,卻是一個實實在在愛護妹妹的哥哥,在關鍵時刻還能用智慧和勇氣化險為夷轉危為安,這樣的少年男主不太成熟、不能鎮定、做事無法深思熟慮,甚至有時候逞強失敗都會表現出一點點怯和尬。但這個角色有小機靈也愛逞強,能發現並承認自己的渺小,內心深處有對父親的愛,關鍵時刻還能守住最後一絲理智並有相匹配的行動力,不是蠻幹、不是莽闖,而是一直在成長、一直在改變。
好多人說片子不合邏輯,偏偏在細節裡我覺得特別合邏輯。沒有一個人是莫名其妙的強大或者莫名其妙的脆弱,沒有別人的幫助,誰也不能以一己之力改變一切。有時不計生命代價去救一個人甚至可能只是出於不可能眼睜睜看著人死的本能反應。每一個人都不是在等死,願意努力哪怕只有一絲絲希望也要全力以赴,最差還能多差,0、01的希望也要守住。不去試試難道跟好萊塢電影一樣除了等超級英雄就是嗷嗷叫喚,全人類都在努力自救,這很中國。
歷史,從來都不是幾個人的單打獨鬥,而是無數個偶然匯聚而成的某個必然。這裡有說漢語、英語、俄語、日語、韓語、法語等所有國家語言的英雄。榮譽並不專屬於中國人,榮譽屬於全人類。這便是《流浪地球》的大氣。影片的演繹方式、視效呈現以及敘事套路,都有著好萊塢電影的痕跡,可對家的牽掛、對故土的眷戀,卻是中國科幻獨有的特徵。帶著整顆地球逃跑的流浪地球計劃可以輕易放棄,讓領航空間站攜帶人類文明逃離的火種計劃說不定才是真正目的,可影片裡劉家人不同意,我們連小破球都不捨得拋棄掉,更何況是千千萬萬的家人呢?這種理念差異,讓《流浪地球》有了自己的精神語言。
我國的科幻電影,未來的最大意義就在於它拓展我們的眼界,它讓我們的生活從國人這一畝三分地裡走出來,讓我們看得更遠,讓我們在沒有經歷過的時間、沒有經歷過的空間,去拓展我們的人生體驗。這就是我國科幻電影的新紀元。
觀《流浪地球》有感 篇11
說起科幻電影,大家首先想到肯定是國外漫威DC。而如今,中國,也踏入了科幻這一領域,開啟了中國科幻元年,今天我向大家推薦一部中國科幻大片《流浪地球》。
這是一部拯救地球電影,由劉慈欣作品改編而來。向太陽爭命,向木星爭命。兩個小時電影,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地球在脫離太陽系過程中,意外被木星捕獲,重啟發動機後,本以為能順利脫險,卻又錯過了脫離時機。在絕望之時,人們又提出了點燃木星,推動地球方案。一番努力後,有犧牲,有收穫,有揪心,有感人。最終,成功了,那一刻,身處影院我,也已激動熱淚盈眶,隔著銀幕,都能感覺到那種瀰漫在人心底興奮,很奇妙。
觀影過程中,有些細節,觸動了我。
首先一個,便是希望。影片開頭,在韓朵朵學校,我們聽見了這樣一句話希望,在這個年條代,是比鑽石還珍貴頭西。起初,我女主,一樣對這句話充滿了不屑,這為認為這不過是個說辭。隨著電影情節發展,這種看法,變了。當地球被木星所捕獲時,地球,被聯合國所拋棄,正是因為希望,才有了點燃木星方案;正是因為希望,才有了聯合國授權,正是因為希望,才鼓舞了全人類,攜手拯救地球!有一句話,我永遠忘不掉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
第二個,是全世界救援隊到來之時。劉啟他們本已陷入絕境,正是救援隊支援,才讓他們看到了最後希望,幫助他們完成了點燃木星準備。細心一些,我發現影片裡最後各國救援隊到達順序是08年汶川救援順序,也許,這是想說災難面前無國籍,眾志連城定勝天吧。
最後一個,是劉培強那句三二一抬頭。這句話,在全片出現過兩次,一次是劉啟小時候,另一次是面對地球存亡時候。本是句哄話,但在地球存亡之時,卻顯得無比豪壯。在木星被點燃那一刻,劉培強犧牲那一刻,我哭了,也許,只有小家犧牲,才有大家周全吧。
看完電影,心中只有二字震撼。《戰狼》相比,這部電影沒有過多地體現中國世界地位,而是以全人類存亡為中心進行闡述,也許這就是中國式科幻浪漫魅力吧!
觀《流浪地球》有感 篇12
說起科幻電影,大家和我想到的肯定都是好萊塢的各種大片,比如漫威,DC,這些系列的電影。而今年,一部國產電影《流浪地球》,重新整理了我對中國科幻電影的認識,讓我振奮不已。
電影《流浪地球》根據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劉慈欣這個人可不簡單,他可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傑出的科幻小說家。他的《三體》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這可是全亞洲首次獲獎。這部《流浪地球》的編劇也是他,恰好他也是我所崇拜的作家之一,所以我對這部電影期待滿滿。
電影講的是若干年後,人類發現太陽正在迅速塌陷。100年後,就會由於引力過大,吞噬地球。人類想逃走,但又不想放棄自己的家園,所以製造出了1萬臺高達11000多米的推進器,準備將地球推離太陽系。因為在距離太陽系4.25光年外,人類所發現的另一個可以生存的新家園。可在途中,因為受木星引力影響,推進的地球將會在短時間內撞上木星。人類在最後時刻,想盡辦法挽救地球的故事。
我覺得這部電影是國內拍的比較好的科幻電影。首先內容振奮人心,符合現實,屬於硬科幻型別。最令我感動的地方是在電影的最後:危急關頭,各地救援隊團結一心,為拯救地球放手一搏。面對未知的危險,他們選擇了希望。這時,親情成了他們的精神支柱。正是這股愛的力量使他們變得更加團結,所向披靡。
但有好就有壞。電影中還是有幾個地方不夠準確,事實上洲際導彈是可以點燃木星的,雖然射程沒有那麼遠,可他仍然能靠著引力,飛向木星。不過,電影為了刻畫人物,只能遵照劉培強中校的;利用領航員號的爆炸來引爆木星表面的氣體,從而使爆炸的推力將地球推理木星引力。而在現實之中,這個反而是行不通的。因為按照他的辦法,飛過去時間根本不夠,飛的同時,地球的大氣層早就被木星的引力完全摧毀。
儘管電影中有些漏洞,但我覺得這部電影值得一看。那句“冰總有一天會化成水的”讓我體會到:只要有耐心,沒有什麼事情是做不到的。只要有愛,可以面對任何困難。
觀《流浪地球》有感 篇13
你可曾想過多年後如果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遭遇危難,人們無法在地球生存,應該怎麼辦?
大年初一上映的科幻片《流浪地球》熱映,我也去看了。
電影講述的是因為太陽的枯竭,地球遭遇滅頂之災,地表溫度降至人類所不能承受的低溫,人們以抽籤方式獲得名額到地下城生活,人類數量因為全球性災難降臨而銳減。為了自救,人類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建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另外一個棲息之地。無數人前仆後繼,奮不顧身,只為延續百代子孫生存的希望……
令人開心的是國產科幻片進步了許多。而觀看這部影片帶給我更多的是溫暖與感動。在最後時刻,許多人為了用這最後的辦法拯救地球而放棄了與親人的團聚的機會。所有人居住在一起,面對危難,這其中夾雜有不分國界的情感,為了大愛而面對死亡的勇敢。這裡雖然有激烈的打鬥場景,但也滲透出人情,長輩們為了孩子而犧牲自己,哥哥保護妹妹的無微不至。災難降臨,有這樣一群人不畏艱難,顧全大局,拯救地球,為地球擺脫災難出謀劃策;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心懷人民,聽到有最後的拯救辦法時,毅然調轉車頭,回來一起出力。所有幸存的人團結一致,沒有任何金錢和權力等慾望,大家都保持著一個共同信念,那就是:活下去!看到這,我不禁潸然淚下。
看完影片,回到現實。我們是不是也應該考慮現如今地球的狀況。全球氣候變冷,這是我們親身感受到的,今年正月沒出過幾次太陽,天氣也總是陰暗寒冷,夏天熱得要命;酸雨,溫室效應,南極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多種動物瀕臨滅絕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如今地球環境遭到破壞,各種新聞報道都無時不刻在警醒我們:要保護環境,守護我們的家園。不要讓科幻片的內容變為現實。
作為中學生的我們,也應奉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出門步行,少使用塑膠製品,垃圾分類裝,節約用水,多植樹等等,這些我們都可以做到。只願我們的地球能夠安好。行動起來吧,為我們的家園貢獻自己的力量,共同構建美麗的家園。
觀《流浪地球》有感 篇14
從2018一直火到2019的《流浪地球》票房過億,好評如潮。這部電影是我國目前來說最成功的一部科幻片,同時也向外國證明中國也能拍好科幻片。
看科幻片從不流淚的我,看這部電影后半部分時,幾乎是溼著眼眶看完的。最讓我感動的是最後面大家共同拯救地球的情景。
當時廣播中播送著聯合國放棄地球的決定——“大家都回家吧,剩下的幾天時間陪陪自己的家人。”語句雖然溫暖,但語氣卻理智的讓人害怕。其餘的人聽到後,放棄了。但劉啟,韓朵朵等青年不放棄,他們仍竭盡全力去爭取最後的成功。劉啟提出引爆木星,從而拯救地球,但這個計劃遭到了空間站電腦的堅決反對。它認為這一計劃的成功率為零。劉啟的父親劉培強知道了這個計劃,並且不顧空間站的反對,用酒精把空間站的資料全燒了。劉啟他們號召其他救援隊一起去拯救地球。最終大家都振作起來了,一起推動發動器。終於火噴出來了,但離木星還是有一段距離。就在大家認為真的沒有任何希望的時候,劉啟的父親壯烈犧牲,補上了這段偉大的距離。終於,地球終於獲救了。劉啟等人為地球流浪又爭取了時間。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最大的看點是到最後他們沒有放棄地球,而是帶著地球一起流浪。這中間體現了中國的傳統思想——落葉歸根,讓這部科幻大片更富有情感。這部電影也沒有像有些好萊塢大片那樣,因為無法生存,而放棄了地球,去往另一個新的家園。他們始終只有一個信念,就是帶著地球一起流浪。
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一些類似的例子。雖不及電影中那般偉大,拯救了地球,但也不得不讓人感嘆。比如說《大江大河》的導演孔笙,他不追求名利,只是一心想要拍好電視劇,他一直堅守著踏實和認真。還有真正的鋼琴大師朱曉玫,她60多歲了,從來沒有華麗的演出服,為了練琴歷經艱辛,甚至還給人做家務。但她沒有放棄,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的巴黎演奏會場場爆滿,她演奏的巴赫堪稱天籟!
每個人心中都應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飽含了希望,只要有希望,我們都應該竭盡全力去實現,哪怕再苦再累。正如電影開頭所說“希望,是我們這個年代像鑽石一樣寶貴的東西;希望,是我們回家的方向!”
觀《流浪地球》有感 篇15
《流浪地球》是一部有一點科幻感覺的國產大片。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太陽的體積開始慢慢增大,100年後將會吞掉地球,而300年後整個太陽系都將不復存在。所以人類決定離開太陽系到另一個星系找新家園。所以人們在地球上建了上萬個推進器。在途中因被木星的引力所吸,大部分轉向推進器都熄滅了,男主劉啟和一些人最後團結一致拯救地球的故事。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人要團結一致。比如電影中的有一個片段,是推發動機的“撞針”就有各國的救援隊一起推動最後才得以成功。人們得出要找新家園這個決定,也可以看出人們的團結。如果他們不團結,就不會做出要找新家園這個決定,那麼等待他們的就是毀滅。
我們還要有希望、有信心。平時不管幹什麼事我們都要有信心對自己有希望,這樣才能辦成功,如果自己對自己都沒信心那是不可能辦成功的。在社會上就有很多沒有希望、沒有信心的人,經歷了一些小挫折就會感覺到自己不會成功,但是他如果感覺自己有希望、有信心我敢說他就會成功。就比如電影裡面,如果男主有辦法也不敢去嘗試,地球終究還是會毀滅。所以我們做事要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辦到。要多鼓勵自己。
我們平時要多在一些細節,比如在電影中如果男主在回憶的時候沒有在意那個細節,他們終究是沒有辦法挽回地球被毀滅的結局。就比如做數學題,如果你讀題只是簡簡單單的讀一遍,而不是把其中所有有用的資訊提取出來,那麼這道題你一定會做錯。
我們也要做勇敢、樂於嘗試的人,有時候你遇到困難了,想出了辦法,但是你不勇敢、不樂於嘗試那麼這辦法只是想想而已了,就比如你想知道這一盆水的溫度,但是也不樂於嘗試你是不知道的。就比如電影中男主想出了辦法,但是他不敢嘗試、不勇敢那麼地球迎來還是毀滅。
我們平時也要孝順父母,現在的社會上都有很多不孝順父母,還問父母要錢的人,畢竟百善孝為先。在電影中男主也是非常愛自己的姥爺的,雖然表面上不是,但是在上海的那一段可以充分看出他比較愛自己的老爺。
所以我們要做一個團結、做事情對自己有信心、細心、勇敢、樂於嘗試、孝順父母的人。
觀《流浪地球》有感 篇16
“無論黑夜如何悠長,白晝總會到來。”
——題記
說起科幻片,無論想到哪個國家的都不會想到大陸的科幻題材電影。可這一次,看到一部科幻片竟然好評如潮,這不由得讓我感到好奇,究竟是怎樣的影片可以讓口味刁鑽的觀眾讚不絕口。
本片主要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並且威脅著地球的存在,於是人類體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團結,在地球設立了上百萬的地球發動機來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的故事。主人公少年劉啟與自己姥爺和妹妹走出地下城,陰差陽錯揹負上了拯救地球的使命。最後遠在太空的父親犧牲自己,改變了地球與土星相撞的事實。
豐滿的背景,逼真的特效深深吸引了我。其中,當地球人已經被放棄時,劉啟等人依舊沒有放棄拯救地球。在聯合國的呼籲下,本已經放棄生命的救援隊們再次加入了拯救地球的隊伍。當無數個不同國籍不同性別的陌生人一起推動發動機“撞針”時,這個鏡頭傳達出的是團結的力量,是在危難面前仍舊燃燒的希望。
世界集資建造超級發動機,全世界三百名宇航員飛向太空,世界不同的救援隊為發動機運輸燃料,在最後一刻擰成一股繩的人類……
正如其中所說,希望的人類生命中最重要的鑽石。希望便是燃料,它推動這人們前進,也在故事中推動著地球脫離苦海。在如此惡劣悲慘的世界中,希望與盼望是在地下城居民們唯一的念想。
劉啟的爺爺曾說過:“在我們那個時代,還沒有人在意過太陽,所有人都在在意一種叫錢的東西。”想想看現實中的我們不也是如此嗎,追逐個人的利益,甚至傷害他人。自私自利,把個人的收益永遠放置第一位。而當有一天困難真正降臨時人類才想到了丟失已久的堅毅與團結。那時人們的腦中只有拼命活著,一切彷彿都變為身外之物。所有角色一邊拯救這冰冷的世界,一邊在盼望著回家,盼望著春天,盼望著陽光。人類渺小富有豐富的情感而又偉大,絕望與希望在內心交織,也許只需要一絲花光便可以點燃人類在絕境中的堅強與堅毅。也許是劉啟等人心中有著信念,有著重要的東西,才使得他們從始至終不輕言放棄,也是這堅持不懈的火焰點燃了人類心中的希望。
活著便有可能,團結便有力量。
觀《流浪地球》有感 篇17
電影,可給人啟示,可讓人深思,可令人感動。看了《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我的心像是被撞擊了似的猛然觸動,怎樣也無法想象那一天降臨的場景。
在不久的將來,太陽開始不斷膨脹,地球將面臨被氣化的危險。此時的人類卻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團結,作出了大膽的想法:攜上地球離開太陽系。這將是一場長達2500年的恢弘計劃,主要分為五個階段。一、剎車階段。人類不惜一切代價建造一萬臺行星發動機,用其巨大推力迫使地球停止自傳。二、逃逸階段。全功率開啟發動機,使地球加速駛離太陽系。三、先流浪階段。利用太陽、木星完成最後加速,駛向新家園。四、後流浪階段。地球駛出太陽系後,發動機全功率開啟,利用500年時間將地球加速到光速的千分之五,然後滑行1300年。接著轉換髮動機,用700年進行減速。五、新太陽時代。地球進入新家園比鄰星的軌道,成為比鄰星的衛星。
可現實與計劃總有不同。當地球駛近木星的時候,被木星引力所影響了路線,徑直衝向木星。據計算,將於37小時4分12秒後,撞擊木星。殘酷的事實讓人們絕望不已,紛紛放棄。最終還是劉啟等人堅持下來,不惜以生命做代價,向木星發起衝擊,以反射回的力拯救了地球。
影片中有不少淚點。有劉啟拼命挽救姥爺的急切,有韓朵朵充滿哭腔的懇求,更有劉培強為了兒子駕駛空間站撞向木星的決定。血濃於水的父子親情是全影的情感核心,激情中難免透著些許悲壯。
莫斯說:“讓人類保持理性,是一種奢求。”的確,人在感情面前往往會不計後果。劉培強也是為了劉啟,或許也為了地球,所以才駕駛著空間站去撞木星。要知道,空間站儲存著人類受精卵,以及各種人類文化傳承。就算地球毀滅,空間站依然能在宇宙中四處漂泊,人類至少不會馬上滅絕,人類文化傳承也不會丟失。而劉培強此種舉動,就是澆滅了人類心中的希望:劉培強沒有把握一定成功,而後路也沒有了。但對兒子深深的愛,使劉培強毅然決定要嘗試。而對於劉啟來說,自小父親的離家以及父親放棄母親的決定,使二人之間產生了無形的隔閡。並且父親說劉啟抬頭就能望見他,劉啟一直認為這是在騙自己。可當劉培強撞向木星時,那一刻他真的變成了天上的星星,再也無法回來了。那一瞬間,劉啟對劉培強多年的怨恨一下被擊破,他萬分不捨。其實劉啟心中也未必沒有劉培強,只是親情塵封多年,使劉啟對父親下意識排斥。而當心中最深處的感情被生死喚醒,劉啟瘋狂想要挽救劉培強。正是血濃於水,多年父子情中摻雜的水分,又怎麼濃得過血脈相連的一個“情”字呢?二人之間的父子親情,讓每一個人為之動容。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讓人深思。有科學宇宙的奧秘,有臨危不懼的冷靜,更多的,是感人的親情。
觀《流浪地球》有感 篇18
在廣闊無垠的宇宙裡,一抹淡藍色的光照亮了永夜,數萬個行星推進器推動者地球前進,這是地球流浪的序章。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小說,自它在熒幕上上映以來就廣受歡迎,堪稱中國史詩級科幻大片。劉慈欣以其獨特的角度,熟練地將各種物理學知識和對地球的未來的預知相融合,給我們呈現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地球拯救計劃”。
影片以一場災難開場,急劇萎縮的太陽標誌著太陽系逐漸走向衰亡,並且向我們預告著地球的命運。
在這場毀滅性的危機面前,地球上所有種群的未來似乎被一條看不見的繩索所勒緊。各國之間開始停止戰爭和對立,逐漸走向融合。聯邦政府的成立不僅僅代表著人類這個種群的聯合,更向我們展示著在當今風雲變換的國際社會中,各國共同維護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影片主要透過主人公劉啟和其多年未見航天員父親兩個角度來展開敘述的。劉啟在一次意外中,帶著其妹妹韓朵朵離開地下城來到早已荒廢多年的地面,危機在靜謐中上演。與此同時,國際空間站檢測到地球受木星引力影響,逐漸偏離原來的軌道,並有多臺行星發動機被迫關閉,註定著地球的命運的未知。
影片開頭以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來展開,以親人戰友的死亡來渲染,始終將以家國情懷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民族精神貫穿全篇。在面對巨大的災難面前,離別是對希望的最好闡釋,也是推動他們前進的不竭精神動力。在無數次絕望面前,劉啟始終堅定信念,哪怕在成功率早已在人工智慧精密測算之下變得微乎其微,活下去,已經成為他內心的那道光。
影片的最後,因為發動機所噴射出的火焰的高度遠遠不及點燃木星的距離,而洛希極限的距離在不斷縮短,木星似乎在宣佈著地球的厄運,失望和恐懼籠罩在每一個人之上。他們翻過高山,越過地獄,一步步地爬出來,向著山的那邊,路的盡頭,卻發現終點一無所有......而在黑暗即將籠罩的那一刻,破曉所帶來的光撕裂了整個長夜。
影片始終將劉啟和父親劉培強之間的矛盾衝突作為整部作品的核心,向我們展示著一個父親對孩子最純真的愛的同時,也向我們訴說著一位軍人在面對國家危亡和親人之間的艱難抉擇。劉培強在面對著地球的毀滅時,他再一次義無反顧地走向了世界,用熾熱的火光迎來了整個地球的希望。一段段離別在危機中上演,一個個希望在晦暗中展現。在迷茫散盡後,終是星河長明。
從木星爆炸所產生的巨大的衝擊波反推著地球,也推動者人類在爆炸所產生的灰燼裡走向重生
人類生於信仰,人類毀於信仰,人類在信仰的灰燼裡重生。
——後記
觀《流浪地球》有感 篇19
未來的某一天,太陽進入衰竭期,向紅巨星演變,體積不斷膨脹,預計百年內就會吞沒地球,人類為求生存,終於團結一致,開啟末日求生之路。
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在天災面前亦是如此。還記得那位犧牲自己,點燃人類生存之火的宇航員劉培強嗎?還記得那位為兒女在困頓難行之中仍能迎難而上,在惡劣的環境下給予劉啟與韓朵朵家的溫暖的姥爺——韓子昂嗎?還記得那位雖叛逆但識全域性,護妹妹,保大家的“不良”青年劉啟嗎?他們,作為中國人的脊樑,成為一座座歷史不朽的豐碑,必將激勵更多人奮發向前。
吳京飾演的宇航員劉培強,在得知莫斯(智慧機器人,接受聯合政府指令)因地球錯過了最後的逃離時間,被木星引力吸引即將相撞,竟想拋棄地球上的人類,實施“火種計劃”後,毅然衝向駕駛室,用伏特加點燃駕駛室,完成最後的五千公里路程。看到劉培強破門而入的那一瞬間,我不禁熱淚盈眶。他明明可以不管地球上人們的死活,他明明可以在宇航空間站裡活下去,成為火種計劃的執行者之一。可他偏不,為了地球上更多人們的生存,犧牲了自己,成為木星上最亮的的啟明星,對視著兒子劉啟,為他指明瞭前進方向。
吳孟達飾演的韓子昂,更是喚醒了無數人對爺爺的思念。他已是耄耋之年,仍然身子骨硬朗,愛著劉啟與撿來的孫女韓朵朵,但潤物細無聲,他無聲的愛起初不被年輕氣盛的劉啟理解。起初韓子昂一直在只想保住兩個孩子的小我格局、最終升格到拯救全人類的大我境界。他是曾經生活在地球表面的老一輩代表,回憶著老伴鹹的不能再鹹的蔥花面,緬懷著過去沒有人關注太陽,只關心錢的的歷史。他的死,是捨生取義,捨己為人的家國情懷的生動體現。他的死,是“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英雄氣節的淋漓展現。審視我們自己,一遇到困難便挑肥揀瘦,拈輕怕重,不肯行動;一遇到事故便抱著只關注自己利益,他人死活與我無關的漠視態度。韓子昂的死,給了自私自利的人們一記當頭棒喝。
“不良青年”劉啟,雖在初入地下城時對爸爸不理解,不信任,甚至謾罵父親“就是因為你害死了我媽”。經歷了太多挫折磨難,從幼稚到成熟,從叛逆到理解了父親與爺爺的苦衷,他最終蛻變為一位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同時他也告訴了我們,別在失去親人的時候,才理解到他們的愛。我們要多多理解與包容父母,他們也有他們不能倒出來的苦水。
電影開篇便提到太陽已經“死了”,可最終在全人類的努力下地球活了。天災壓不斷人類的脊樑,因為它不能壓破人類永不服輸,決不放棄的內心。總有一類人,願做無怨無悔的逆行者,挽狂瀾於既倒,撐大廈於斷梁。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與他們手拉手,心連心,同心同德,邁步向前。
觀《流浪地球》有感 篇20
最近,電影《流浪地球》可所謂是火遍大江南北,電影中除了複雜深奧的太空知識,還引出了人們心中千古不變的信念一“希望”。這部電影或許註定只有感情豐富多彩的中國人才能拍出真諦,如果拿給外國人拍,他們或許會製作出人類拋棄地球尋找新的家園,而後引發星際大戰之類一系列的視覺大片,而我們,卻會想著帶地球起走,去尋找希望的彼岸。
電影情節反覆不斷提醒我們,希望的力量是代代相傳不變的真諦。地球發生毀滅性災難,全球變冷,溫度降到零下八九十度,根本沒辦法生存,只能穿著特製防護服才能存活。
人們住在五公里深的地下城裡,全球的人團結起來,用多個發動機將地球推離太陽系,去找新的環境生存。可途中遇到木星搗亂,在沒有任何辦法的情況下、在這最後一個救援方案的成功率為零的情況下,還是有些人不肯放棄希望,--定要試一試。這個“試”的過程中,自然也有很多人犧牲。但不去試,人們差不多也全得“同歸於盡”。在這種時候,即使是預測為零的希望,也是珍貴的希望。絕望和希望總是在剎那之間,他們卻鍥而不捨的堅信希望。
如果《流浪地球》也只是和國外的科幻大片一樣,那確實沒什麼好看的,畢競外國的製作水平遠在我們之上。但這部電影卻顛租了我們的想象,各種“反套路”層出不窮,沒有所謂的“超時空英雄”,只有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人們一起履行著人類共同的使命。哪怕是主角也不是萬能的,反而有無數的“無名小卒”化作“英雄人物”在為人類的存亡最後一搏。當主角之-郭朵朵透過空間站向全球講那段有關希望的話時,也是真的深有觸動。還是學生的韓朵朵,在地下城上學時,對於老師提出的關於希望的問題,很是迷花。對於班長“希望像鑽石-樣珍貴”的回答很不在意。但是當她在地而上跟大家一起參與拯救地球的行動時,突然領悟了那個道理:“希望的確是一件極珍貴的東西。”所以,只要希望不滅,一切都可能有轉機。那些理性資料分析結果為零的事,也有可能成功,又或出現好的轉機,抑或發生奇蹟。因此,任何時候,不要忘記希望,不要放棄尋找希望,要相信希望的力量。
希望比理論,比邏輯,比資料,比金錢,比世間許多看似重要的東西都要有力。有的人總把希望寄託在下輩子、下一代,有人認為希望就是“假大空”的代名詞,但希望卻是真實存在的,這就好比在黑暗中,人們總喜歡把手伸向遠方的燈光,雖然觸控不到,但是卻心生暖意。
電影裡,希望可以拯救地球,可以拯救人的生命,現實生活中,希望能讓你充滿力量,充滿動力,讓你無論遇到什麼事都不會被輕易打垮。一個永遠心存希望的人,即便瘦弱無力,但他遠比看上去更有作為!
觀《流浪地球》有感 篇21
大年初一上映,配合微博、微信、豆瓣……多平臺宣傳的一部國產科幻片,憑藉科幻題材+逼真的特效+演技派人員配置+真實還原小說場景收穫一波好評。作為一個並沒有看過《流浪地球》原著的觀影者,從各個渠道獲悉到這部影片的“拔尖”之後,忍不住想去趕一波熱潮,一睹究竟。
對於劇情,我的理解是這樣的: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地球環境極度惡劣,人類面臨生存浩劫,人類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團結,拯救地球。人類在地球表面建了上萬座發動機,將地球推離太陽,史稱“流浪地球計劃”。在推離過程中,受木星引力,地球即將撞上木星,在聯合國決定放棄地球,將希望寄託於載有地球人胚胎、動植物基因的飛行器去別的星球重建地球文明。地球上,以劉啟為首的一群人試圖透過引爆木星將地球與木星的距離拉遠,但計劃失敗。宇航員劉培強為了兒子劉啟和所有地球人,駕駛飛行器撞擊木星,地球受木星爆炸衝擊波影響被推遠,挽救了所有人的生命。
我是晚上看的,12點散場,人少,很安靜,好像很快就能進入劇情。短暫的廣告之後,出現了影片開場溫馨的一幕(吳孟達的配音有點讓人出戏),引出故事線,隨後大批近景特效襲來,不得不說,繼鬼吹燈系列電影之後,確實沒見過這麼講究的特效了。
演員演技也算抗打,並沒有出現讓我可以吐槽的演技糟點,相較隔壁廳的賀歲喜劇蒲松齡,無過就是有功了。劉慈欣的原著指導,並不太難懂的科學名詞高頻出現,對於我這樣的科學盲也不會覺得很吃力(雖然出來就忘得差不多了)。記得去年在劇院看的《三體》,也是相當震撼,情景式舞臺劇,3D立體環繞音,主角配合全場互動,可以說非常富有穿透力。
至於電影劇情,個人感覺真的有點尬,經不起推敲。
1、主角恨父親。劉啟的父親作為一名宇航員,太空執行任務17年,因此劉啟表現出與劉培強之間的生疏、憎惡、衝突。但是全片都可以得知,劉培強可以隨時聯絡姥爺,而劉啟和姥爺、妹妹相依長大,難道電話不能溝通解決嗎?
2、韓朵朵求救。聯合國給韓朵朵一次全球廣播求助的許可權,結果壓根就是沒講重點,盡是在講自己的成長、感受,最後,以真摯的情感打動了一大波人,趕來協助他們。
3、神一般的李一一。我尊重每一位科學家,但是如此神通廣大,豔壓全球頂尖科研人員,還有點幽默的科學家真是跌破了我的眼界。還記得網劇《老九門》裡有一段,二月紅髮現鹽能將恐怖的絲網化成水,然後,掏出了一包鹽的神橋段嗎......
最後,對於本片,撇開電影劇情來說是不錯的,確實可以說是中國科幻題材的巔峰之作,但是對我們這一行觀影者而言,算不上驚豔,希望國產電影會越來越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