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綠巨人浩克》觀後感1500字

《綠巨人浩克》觀後感1500字

《綠巨人浩克》觀後感1500字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綠巨人浩克》觀後感15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憑藉10月份上映的爭議新片《雙子殺手》,導演李安儼然成了“120幀”的準代言人了。有誰能想到,這位曾以“父親三部曲”對東方倫理地闡述、《臥虎藏龍》中對江湖情仇的重新解讀驚豔世界影壇的華人翹楚級導演,現在貌似“棄文從武”,投身於影像技術的鑽研無法自拔。當然,也有一件事是很少人想到的,就是李安早在16年前,就因為一個電影專案產生了對技術的痴迷,那就是《綠巨人浩克》。

  03年環球影業出品的《綠巨人浩克》是李安導演的第一部好萊塢主流型別片,也是李安第一部運用大量電腦特效的電影。這個專案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籌備,原著漫畫題材之特殊,給這個專案帶來了技術水平、主創召集等方面的困難。直到21世紀初,動作捕捉技術的流行和《臥虎藏龍》的橫空出世讓製片方看到了希望——能夠更好地呈現常人與怪物為一體的科幻電影角色的特效技術,及可以詮釋這個角色與外界、與內心矛盾的主創,這個專案似乎成功了一半。而李安的奧斯卡光環也吸引了當時人氣大好的艾瑞克·巴納和詹妮弗·康納利擔任影片的男女主角,這也讓環球影業誤以為自己看到了影片的大好前景。

  可惜環球影業也只估對了一半——一方面,李安確實有意識地去刻畫“綠巨人”布魯斯·班納作為變異人的糾葛與不安,但他似乎並不熟悉、也不太願意熟悉好萊塢主流商業大片的創作模式:在他的成片中,長達30分鐘左右的前戲鋪墊不僅瑣碎,還險些讓影片跑題;布魯斯·班納正式成為綠巨人後,每一次衝突節奏和張力都太平緩,視聽衝擊也達不到科幻特效大片的平均水準;莎翁話劇式的臺詞設計本來就不夠有生活氣息,放在《綠巨人浩克》這樣的怪物系科幻特效大片顯得更格格不入,這還不像《臥虎藏龍》有東方武俠的意境可以中和這種突兀感。

  另一方面,劇本的情節安排也很有問題:無論是不是好萊塢大片,《綠巨人浩克》對自我矛盾的探討都可以有,但還需要社會環境的問題做襯托,才能凸顯主角的孤獨處境,而這恰恰是《綠巨人浩克》成片缺失的,故事場景不是在實驗室就是在荒漠軍事基地,全景式的環境交代也幾乎沒有,全片聚焦於布魯斯·班納個人的焦慮與不安,順便再留幾筆表現版納父親和女主角貝蒂的`生活矛盾。一個本可以探討個體與環境之間衝突的故事題材,就這麼被幾個編劇(不只李安的美國同學詹姆士·沙姆斯)折騰成了大題小作的過家家。

  在創作層面出現如此問題的前提下,劇情片大拿李安不但不重視文字的調整和改進,反而更注重影片的製作投入。彷彿在李安看來,製作上夠用心,哪怕把電影做成了“爆炒燕窩”,也會有消費者買單。他對製作技術的痴迷不單單體現在那隻結合CGI動畫和動作捕捉打造的綠巨人,還體現在全片無時不刻出現的雜七雜八的剪輯特效:漫畫分屏、遮罩轉場、無縫轉場、色度洩露……公允地說,這些轉場的運用確實對之後主流型別片的鏡頭剪輯帶來了啟發,啟發意義絕不亞於李安這兩年推廣“4K+120幀”。但迴歸電影本身,這些剪輯特效不但無助於影片的敘事節奏和視聽表達,反而更加凸顯影片文字的四不像問題;而且在本應著重展示特效大場面的片段,花哨的轉場更容易讓觀眾出戏。

  李安的任性讓《綠巨人浩克》在當年市場反響高開低走,1。32億美元的成本最後只收獲了2。4億左右的全球票房,還遭到主流媒體的惡評無數。李安還差點因此告別影壇,好在他及時迴歸劇情片領域,《斷背山》《色戒》的成功證明他還是電影界的華人之光。然而漫威系超級英雄電影的成功似乎給李安帶來了刺激,再加上動用大量CG特效的意識流奇幻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創造了自己作品履歷中票房口碑的新高,他便誤以為尖端的影視製作技術才是稱霸電影市場的王道。面對4K+120幀加持劇情題材之作《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票房慘敗,他仍不反悔,又想透過《雙子殺手》,測試4K+120幀能否賦予老題材、老劇本新的市場生命力。

  很顯然,李安也對好萊塢乃至全球主流電影的成功規律估對了一半——精良的製作只有和用心的內容結合才能相得益彰。同樣是漫畫題材電影,不說後來的連宇宙系列電影,就比較單人電影,重啟“綠巨人”題材的《無敵浩克》口碑票房也不怎麼好,遠遜於同年的《鋼鐵俠》和前後兩版“蜘蛛俠”系列電影,儘管《無敵浩克》有個人影響力更大的愛德華·諾頓和更炸裂的CG特效。而《鋼鐵俠》《蜘蛛俠》等片能讓人記住的絕不只是炫目的特效場面,還有經典的劇情人設、記憶點強的設定和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基於這三方面的指標,近幾年的漫威系超級英雄電影在IP塑造上的投入不減反增,技術的升級主要還是為其服務。即使沒有尖端技術加持,好萊塢也有《小丑》這樣的擲地有聲之作。這些年中外無數商業大片的成敗或多或少體現了一種規律:炫目的技術效果更新換代,精彩的內容核心千金難買。這樣的規律李安不可能不懂,他可能只是一時不相信。

  最近國內新片《少年的你》也上映了,不但好評如潮,上映首週末就收穫了兩億票房。想到在好萊塢頻頻透支口碑的李安很可能要回歸華語電影市場,不知道安導有沒有興趣看一看這部電影,瞭解一下這個市場需要什麼樣的內容、什麼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