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通用6篇)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通用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1
十一假期我們全家一起觀看了《我和我的父輩》這部電影,我的心裡百感交集。
電影一共由四個小故事組成,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個故事。
故事講的是一對父子為了百姓的生命安全和革命的勝利,犧牲自己的故事。父親是一個騎兵團的團長,他的兒子叫乘風。有一次他們執行任務,乘風和兩個戰友負責打探敵軍訊息,父親負責將老百姓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因為電報發射裝置只有一臺,他和父親約定好,一旦父親這邊渡河成功,就打訊號彈,他們就會立馬發電報報告敵軍資訊。
這邊父親帶著大部隊和老百姓轉移,恰好就遇見了日軍的大部隊,原來他們監聽到了父親的電臺訊號,就一直跟蹤電臺,追殺上來。
此時的父親看了一眼身邊的幾桿破槍和身後的幾十口老弱病殘,沒有跟敵人動手。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忍住眼淚,命令部下發了訊號彈。他知道兒子乘風只要一見訊號彈,就會立刻發電報。日軍也就會立刻找到乘風的位置,也就是說他發射的不僅是一枚訊號彈,還有自己唯一的兒子和多年戰友的生命。此時的他別無選擇,不容遲疑。
訊號彈發射到天空,不出所料,日軍監聽到乘風的位置,於是回撤去圍堵。由於乘風有利的牽引住了敵人的大部隊,父親這邊順利的帶著老百姓轉移到了安全的地方,戰爭勝利了。乘風和戰友們卻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看到這裡,我的心好痛。影片裡還描述了在轉移的那些老百姓中,有一位孕婦,她把她的兒子取名為乘風。電影裡的父親緊緊抱住這個孩子。我的眼淚也禁不住掉下來。我覺得,這不僅是名字的傳承,還是精神的傳承。
影片再一次讓我感受到我們能有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無數先輩們的寶貴生命換來的,所以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為國爭光!
如果有機會,我想對先輩們說:“現在的中國,國富民強,國泰民安!你們放心吧!”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2
《我和我的父輩》之《乘風》
“乘風”講的是在冀中騎兵團中他們為保護群眾撤離拼死抵抗日軍的故事。
騎兵團團長馬仁興和他的兒子馬乘風當馬仁興被敵軍包圍的時候,他在群眾和兒子中選擇了保護群眾的安危而馬乘風他們卻被日軍包圍壯烈犧牲。馬仁興舍小家,顧大家正是因為我們有著這樣一群“父輩”,才有著我們今天。
《我和我的父輩》之《詩》
這一章節講述了一對從事航天事業的父母,他們瞞著自己的兒女,從事著一項偉大、光榮的職業。但在一次實驗中,父親卻不幸犧牲了。為了向孩子們隱瞞自己的爸爸已經死了的事實,只能欺騙孩子爸爸在加班。還要每天都給孩子寫一首詩——那是父親和孩子的約定。但在最後,孩子們還是發現了父親已經不在了。可媽媽卻給了孩子一個孔明燈讓他們在孔明燈內點蠟燭,點燃之後會因為空氣熱脹冷縮就慢慢飛上天空,他們的爸爸就是做這個的,只不過他做的比孔明燈要大好多好多倍。後來,孩子們也慢慢懂得了這些事,他們的女兒最終成為了宇航員,實現了他們父母的夢想。
《我和我的父輩》之《鴨先知》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寫一章節中的父親,勇於開創先例,爭做第一隻下水的鴨子。拍成了中國的第一支廣告。富有喜感的同時有讓人覺得有著感動。告訴我們做事要不怕失敗,要爭做第一人!
《我和我的父輩》之《少年行》
這一章節承包了我的笑點,這是一個關於未來機器人穿越到過去的故事。機器人邢一浩從2050年穿越回了2021年,還扮演了孩子的父親去參加學校的親子活動。成功的欺騙住了學校裡說他沒有父親的嘴。最後準備開啟直升機的時候,機身著火了,沒能成功地飛起來,孩子們開始嘲笑他欺騙大家,他十分生氣,在後來的一次試飛中,飛機掉入了大海中,他也因此溺水。機器人邢一浩雖然怕水,但為了救他還是下了海,把他救了上來,返回了2050年。完成了這次時空旅行。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3
今天,是祖國媽媽的生日!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裡,目光所致皆為華夏,五星閃耀皆為信仰。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來到電影院觀看了《我和我的父輩》這部影片。
“乘風、詩、鴨先知、少年行”
用影片的形式講述著國家的歷程,從祖輩的艱辛付出,舍小家成大家,無私奉獻,艱苦奮鬥,敢於創新,堅持不懈,到今天祖國的繁榮昌盛,甚至放眼未來,科技創新,強國富民!很正能量的影片,最喜歡“乘風”,小細節刻畫的'讓人記憶深刻!
第一個細節:吳京為了老百姓不被敵人發現,選擇讓自己的孩子“乘風”所在小隊使用電臺吸引敵人過去,舍小家成大家時,“乘風”小隊的離去呼應著“小乘風”的出生!生命的離去新生命的開始!戰爭在繼續,英勇犧牲者無數,但英雄抗戰者源源不斷!
第二個細節:最初玉米地“嫩綠”一片是收穫的欣喜,“乘風”犧牲了過後,是一片“秋黃”的“草地”。
第三個細節:最後拿著“冀中騎兵團”的大旗衝鋒時,第一個拿旗人倒下,吳京接過大旗,“大掌櫃”受傷,吳京摔下馬,下一個戰士接過大旗,並拉起吳京,繼續衝鋒陷陣,一往直前,奮勇殺敵!這真的很感動很震撼,直擊人心,戰爭在繼續,戰火在蔓延,犧牲者無數,抗日英雄者前仆後繼,源源不斷,正是因為祖輩們的英勇無畏,才有了我們今天的新生活!今日祖國的繁榮昌盛,我們要謹記祖輩的艱辛奮以!
回首往事,泱泱華夏五千年,我們受到過屈辱,也體會過勝利。一路走來,今日和平來之不易。今天是新中國72週年華誕,祝偉大祖國生日快樂,繁榮富強!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4
常言“父愛如山,母愛如水。”什麼是如山的父愛?一時間難以回答。
假期觀看電影《我和我的父輩》,想去其中探尋答案,卻被《乘風》中的父愛所震撼。
1942年,冀中騎兵團為幫助村民順利轉移,全團成員直面敵機的狂轟濫炸,以血肉之軀竭力護村民安全。電影開場的乘風埋怨父親馬仁興對“大掌櫃”這匹馬比對自己的愛都多,不配為一個父親。面對敵軍轟炸,騎兵團前往村莊接應群眾,乘風被誤傷,馬仁興在與敵機周旋的危急時刻,不忘為乘風尋找艾草敷傷口。此為行動的父愛。
轉移群眾途中,夜晚,下著瓢潑大雨,馬仁興照看著失去母親的孩子,乘風抱怨父親,何時這樣對待過自己?父親沉默不語,睡夢中的孩子尿了褲子,馬仁興隨手就著雨水衝了幾下,習以為常,打趣小時候的乘風也是如此,微小細節中父愛盡顯。此為有聲的父愛。
打趣間父親談及對不起乘風母親。未照顧好乘風,沒有立場阻攔乘風參軍,但希望乘風不要如同自己一般衝在最前鋒。即日,黑夜裡的騎兵團需要打探訊息,尋找其他人員,父親將最珍貴的“大掌櫃”交予乘風,同時也是將乘風交給“大掌櫃”,希望“大掌櫃”可以像救自己一樣帶著乘風平安歸來。此為無聲的父愛。
無奈,電報的使用暴露了行蹤,日軍追擊而來,眼見會危及到群眾安全,父親毫不猶豫的放出訊號彈,傳遞了假的訊息給乘風,捨棄了外出打探訊息的乘風等人,安全送百姓渡江。那一刻的父親還抱著絲絲希望,希望乘風平安歸來。此為無奈之舉的父愛。
平安渡江的產婦在生產的那一刻與乘風犧牲的鏡頭反覆切換,預示著傳承。父親馬仁興犧牲了自己的孩子,保住了無數百姓,也保住了其他孩子。“大掌櫃”衝出重圍,回到馬仁興身邊,未平安帶回乘風,一向視“大掌櫃”如珍寶的馬仁興,竟動手打了“大掌櫃”,此刻無聲回應開頭乘風的抱怨。
父愛並非沒有體現,只是不會表達的父親只會用行動證明自己的愛。《乘風》中父親犧牲自己的孩子,以“小愛”換取“大愛”。乘風犧牲的那一刻,心中一定是理解父親的,明白父親的這一考慮,於是在明知沒有退路的時刻,英勇赴死,回應父親的無聲父愛!
忠孝難兩全,家國難兩顧的情況下,舍小家顧大家,以“小愛”換“大愛”便是如山的父愛!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5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兒時學詩,只知這是宋代詩人蘇軾描寫初春的景象的,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戲的鴨子最先察覺到初春江水的回暖。不曾想,看完《我和我的父輩》後,有了新的認知。
“春江水暖鴨先知,要做第一隻知道水溫的鴨子,俗稱先試水的人”。這是趙平洋講給兒子的話,教育意義明瞭。
影片開始鼕鼕在讀《我的爸爸》的作文,將父親摳門、搞怪的形象展現的一覽無餘。但另一個層面,也將父親勤於動手,善於解決問題的形象展現的淋漓盡致。被鄰居小胖揭穿,鼕鼕覺得父親為自己丟人了,不願承認趙平洋是自己父親,故意疏遠接自己放學的父親。趙平洋為賺錢進了一批藥酒,將自己堂堂一個藥廠科長職位的人變得貧困潦倒,被妻子趕出家門,被鼕鼕嫌棄。但是趙平洋作為一個會解決問題,勤於動腦的人,這些困難難不倒他,很快他便有了辦法。為了重新樹立父親的威信,他承諾一個月內賣掉藥酒,設計劇本,在人多的公共場合與鼕鼕配合演戲,打算以此處理藥酒,奈何失敗。
偶然的一次機會,趙平洋得知“廣告”一詞,便打算以拍廣告的方式促銷藥酒。但是那時的中國沒有人拍過廣告,趙平洋卻並未沮喪,告知兒子“要勇於做第一隻鴨子”。他列出具體計劃,分佈解決困難,找尋膠片、演員、場地,最終克服重重困難拍攝了中國第一支廣告。那一刻的趙平洋不知廣告是否能播出,但他告訴鼕鼕,不做永遠不可能,只有盡力去做,等待時機,一定會成功。
趙平洋不同於巷子裡的其他人,總會有一些超時代的想法,做出一些令人費解事情,被街坊鄰居嘲笑,也被戲稱為“鴨先知”,但他深知自己的想法沒錯,只是現在不被人理解。最終事實證明了他的想法與做法,他拍攝的廣告被播出了,成為了中國的第一支廣告,藥酒滯銷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
趙平洋身體力行的踐行了“鴨先知”精神,同時也教育了兒子鼕鼕。如今的教育中,我們也應該引導孩子敢想敢做,要用勇氣,有信心,不怕困難,勇於做第一隻鴨子。只有敢想敢做,不懼困難,才能更好的創新發展,更快的促進國家繁榮富強!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6
每年國慶檔,都在追的“我和我的”系列電影。今年的主題是《我和我的父輩》。電影分為四部曲,從戰爭到過去到現在到未來,從哭到笑,深深的感受到了時代的變化。
電影我和我的父輩分4個單元,四個章節講了四個前赴後繼的故事。
《乘風》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故事,父親為了保護群眾和大部隊,把敵人引向了兒子的方向,孩子犧牲的時候,父親到田地裡隱忍的哭泣,讓人看了非常心酸。最後騎兵隊前撲後繼消滅敵人的場面,讓人看著血脈噴張,刺死日軍司令的一刻,終於全了父親為兒子復仇的心願。解放後,當看到當初被解救的孕婦,生下的孩子也叫乘風的時候,讓人感覺到了生命的延續,戰爭雖然摧毀了很多,但是卻摧毀不了人的希望。它所表現出來的勇敢和一往無前是頂配的開啟方式,沒有衝鋒陷陣就沒有天下太平。
《詩》是科學家對於藝術的詮釋。老一輩人,為了第1次火箭發射作出的犧牲。講述了1969年鬱凱迎與施儒宏一家四口為中國航天的發展,夫妻同心用生命換來火箭的成功發射,由於他們工作的特殊性,對於孩子們提問。“爸爸是幹什麼工作的?”媽媽由詩引導孩子巧妙地回答並激發孩子們點燃孔明燈追尋心中的夢想,小女兒耳濡目染長大後成為了中國第一位女航天員,帶著家人的希冀,完成了航天飛翔,圓了全家的“航天夢”,說明了祖國航天事業的進步與發展,同時也說明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師,家校國共建才能促進祖國未來更加強大繁榮。
《鴨先知》是一種溫暖,用趣味詼諧的方式,講了一個小家的故事,也講了一個時代的故事,父輩用他們的“春江水暖鴨先知”傳達著一個又一個推陳出新的思維,思想。
《少年行》少年強則國強。從一個小男孩的視角講述了一個夢想實現的過程,夢想在實現過程中不斷失敗,但在失敗的過程中“傳授”知識並改進著前進的過程。父輩這詞也許不是過程,也許是一個催化劑。當10歲的兒子學會成長放飛孔明燈祈禱母親能活著的時候,讓人看到了父輩的精神影響著子女。
《我和我的父輩》裡的四個故事裡雖然只演了四個家庭,但實際上呈現的是四個時代裡廣大父母親的縮影,值得我們所有人借鑑和反思。犧牲、奉獻、開拓、暢想是靈魂所在。奉獻是感人的,開拓是振奮的,暢想是無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