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我和我的父輩》的觀後感(通用5篇)

《我和我的父輩》的觀後感

《我和我的父輩》的觀後感(通用5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和我的父輩》的觀後感(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和我的父輩》的觀後感1

  馬仁興在抗戰時期曾率領冀中騎兵團為抵禦日寇侵略做出過卓越貢獻,他的長子馬乘風亦在抗日戰場上衝鋒陷陣。1947年馬仁興在四平攻堅戰中不幸犧牲,為了紀念他,四平市政府將最繁華的四道街(原共榮大街)命名為“仁興街”。

  《我和我的父輩》體現了騎兵戰士殺敵時一馬當先萬夫不當的熱血氣概, 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這種精神推動本民族的發展和興旺。這樣的民族精神也正是一個民族的凝聚力的體現。很難想象,一個沒有民族精神的民族、沒有凝聚力的民族會怎樣?

  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從自己做起,響應時代的召喚,讓民族精神傳統的火炬一代一代的傳下去吧

  《我和我的父輩》的觀後感2

  弘揚中華文化,我們崇尚真實。自古以來,我們中國就是以誠實守信為準則的國家,在文化方面,更應如此。可是總有那麼一些人,違背諾言。他們散佈謠言說:有一批諾貝爾的得主在結束時的宣言,如果人類要生存下去,必須回過頭去涉及孔子的智慧。但是經過核實後,並無此事。這使得我們的文化遭到了外國人的置疑!我要說;我們的民族精神是真實的,我們的民族文化更是不容置疑的!

  弘揚中國文化,我們堅守自信。一百多年來,我們的某件事情或某個商品只要得到洋人的誇獎,就覺得臉上特別有光。而某些商品一旦貼上“洋”標籤,價格便會比普通的貴上幾倍!為什麼呢?就是因為缺乏自信,缺少一種對文化的自信!朋友們啊,我們的東西哪點比外國差,難道我們的文化一定要得到外國人的認可才是文化嗎?我們要自信,我們要對我們的文化自信!

  弘揚中華文化,我們重在復興。朋友們,當英國佔領香港時,你們不會心痛嗎?當韓國人說端午節的所有權是他們時,你們不會心生怒火嗎?當日本人說茶道是從日本產生並發展時,你們不會為之憤恨嗎?難道我們不該自覺的扛起復興文化的責任嗎?難道我們不該力爭將中華文化弘揚嗎?文化復興,刻不容緩,我們,義不容辭!

  中華文化自從產生以來持續不斷,一脈相承的發展到現代。世界文化支脈很多,如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等兩河流域文化及古美洲瑪雅文化等早就夭折了;曾輝煌一世的古希臘,古羅馬文明也經歷了中斷髮展。然而在漫長的歲月中,中華文化雖屢經曲折磨難,甚至幾經傾履消亡的厄運,卻一次又一次地哀而復興,蹶而復振,巍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這使得多少國家為之驚歎!

  朋友們,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要忘記,我們是中國人,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是我們的責任!

  《我和我的父輩》的觀後感3

  愛國——偉大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形成的優良傳統。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歷朝歷代,許我仁人志士是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他們以國事為己任,前仆後繼,臨難不屈,保衛祖國,關懷民生。這種寶貴精神使我們中華民族經久而不衰。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牢,多次拒絕敵人的勸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文天祥,並許諾如果他答應,將會給他丞相一職,但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在臨刑前,監斬官湊近對文天祥說如果他現在改變主意還可免一死,還依舊可以當丞相。當監斬官說完這一番話之後,文天祥怒喝說到:“死便死,還說什麼鬼話!”

  就這樣,一代英雄又被歷史所埋沒了,但是他的精神,永垂青史,受世人愛戴、敬仰。

  一代英雄荊軻,為了報答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當國家處於危難中時,是他挺身而出,深入似虎狼之穴的秦國,不畏懼秦/國的強大,毅然拿起匕首,在滿是大臣的大殿上向秦王刺去,他知道,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他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死,但他並沒有退縮,當他被秦王刺倒在地時,他扔出了手上拿著的匕首,雖然沒有刺中秦王,但他為祖國做出的貢獻將永遠被人珍藏在心中。

  民族抗日英雄楊靖宇曾擔任“南滿抗日聯軍”司令,從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場獻身為止。在艱苦征戰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裡打擊日寇。面對敵人的重兵圍剿,楊靖宇率部下頑強鬥爭,使敵人坐臥不安,終日不思茶飯。日軍對他又怕又恨,調集重兵圍剿。有人勸楊靖宇投降,他斬釘截鐵地說:“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後,彈盡糧絕,楊靖宇在打完最後一顆子彈後壯烈犧牲。敵人殘忍地用刺刀剖開他的肚子,楊靖宇的肚子裡沒有一粒米,有的只有樹皮、草根和棉絮。

  文天祥、荊軻、楊靖宇,雖然他們的結局都逃離不了一死,但是,他們身上洋溢著偉大的民族精神——愛國,永遠會被我們後人所銘記。這就是我們民族的精神。

  《我和我的父輩》的觀後感4

  如果春天沒有七彩的陽光,就不會有蝶兒的溫山翻飛;如果人間沒有誠信,那將是個蒼涼荒蕪的世界。誠信待人,付出的是真誠和信任,贏得的是友誼和尊重。有了它,生活就有了芳香,有了它,人生就有了追求!

  樹高千丈,靠的是土裡的根,河流萬里,憑是的源頭的水。國運昌盛,唯誠信也。這才是中華魂!缺失誠信,失我國魂!缺失誠信,國將不國!中國呼喚誠信,中國必須誠信!它是中國的魂!

  正因為有了梁山伯、祝英臺的山盟海誓,才譜寫出化蝶共舞的纏綿絕唱。正因為有劉、關、張的桃園結義,才銘記得出生死與共的兄弟情深。正因為有了中國劍俠的一諾千金,才鑄造就出豪壯闊的千古不朽。漢王充報著一顆誠信的心,道出千古名句“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道出了多少仁人志士的心聲,喚醒了後世後代多少莘莘學子的意志。

  唐有李白嘆到:“海嶽尚可傾,口諾頓終不移”,元有關卿主張“去食去兵,不可去信”,昔有尾生抱柱而亡的執著,今有錢學森毅然歸國的堅定,蔡振華重振國球的誓言。自古有商鞅立木樹信的佳話,也有失信而自食其果的峰火戲諸候。

  唐代魏徵把誠說為“過之大綱”。孔子曾說:“人無信不立”。在足食,足兵,民信這三項中,他選擇了民信,他解釋到,沒有糧食,沒有兵力,不過就是死亡,自古以來人難免一死,而人民對政府失去了信任,政府就無法立足。可見“信”關係過國家的興亡,是從正政之寶,社會之基,治國之本!

  誠信,中國悠悠五千年永恆的旋律;誠信,中國漫漫路永恆的話題;誠信,中國泱泱大國文化史永恆的內涵;誠信,永恆的中華魂!

  《我和我的父輩》的觀後感5

  中華民族是一個屹立在東方強大的民族,五千年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近現代更是蓬勃發展。當今世界,中國正起著巨大作用,但卻也面臨巨大危機。在今天,中國雖然在國際上起著重要作用,中國文化卻也遭到西方文化的重大沖擊。傳統文化的沒落,西方文化的盛行。這卻也不得不讓人陷入深深的思考。中華傳統文化真的正在消失嗎?

  1977年,盧溝橋事變以後,中華民族便開始了長達八年的抗日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有多少革命先烈為了中華民族的傳承而犧牲,那些被人記住了的,那些沒被人記住的,數也數不清。今天的中國是他們用鮮血換來的,他們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什麼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然而在今天,多少人忘記了那段悲痛的歷史,忘記了今天的中國是無數先輩用生命換來的,如果,一個民族失去了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那麼這個民族也失去了戰鬥力,將會變的不堪一擊。在這個崇洋媚外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守住底線,把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繼承下去,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是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的,三百六十行,每一行都有著每一行的學問,這些學問就是我們中華文化的表現,不管哪一行,我們都應該很好的傳承下去,不要讓它在歷史的長河中消失了,中國是禮儀之邦,禮貌是我們中國每個人都具有的美德,在我們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會告訴我們要做一個講禮貌的好孩子,這就是中華文化的傳承。民族精神,更表現出一個民族的凝聚力,當我們中華民族危難之時,無數熱血青年挺身而出救我中華民族於水火,他們代表的是民族精神,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樑,中華民族是一個團結的民族,在過去的歷史中我們共同抵抗外族侵略者,在今後的生活中,我們會更加團結的生活在一起,中國由千萬個家庭組成,中國是千萬個小家的大家,既然是家人,我們更應該團結在一起互幫互助,在別人需要幫助時,伸出援助之手。在這個世界有很多好心人,在別人需要幫助時幫助過別人,他們不求回報,他們傳遞的是正能量,是民族精神。

  在當今社會,中華文化雖遭到西方文化的衝擊,但卻依然默默地傳承。民族精神也在幫助別人的同時在傳承著。中華傳統文化真的正在消失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