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觀後感1000字
看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華爾街》觀後感100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華爾街》在我的印象裡,是一部被加了很多標籤的電影,比如說:學金融之人必看電影之一,比如哈佛大學商學院新生必看電影等等。被金融、商業包裝著,對於非專業教育背景的普通大眾如我,儘管這是常被提及的經典電影,仍然是沒有很大興趣專門找出來看的。
在這個情況下,觀影感反差也比較大。課堂上觀影時,起初漫不經心的一瞥,到目不轉睛的關注劇情如何發展,劇中的情節設定,人物對白,突顯的人性在電影結束後的一段時間裡,片段式的在腦海裡閃過,而內心的感悟一直在心頭盤旋著,隱隱現現。《華爾街》原來也並不全充斥著只有科班出身才能聽得懂的金融術語,還有讓人唏噓不止的境遇及反觀自己的鏡面效應。
其實用一個正常普通人的思維來想,誰都希望可以生活的衣食無憂,隨便都可以有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更何況是像主角巴德在發跡後擁有的生活,美女,豪車,豪宅,上流社會等等的以前不敢奢望的生活。然則一個人對於從無到有和一開始就有的兩種生活形成的價值觀是無法一致的。
我一直都認為所得到世間的一切皆為交換所得,如果你是形象一般的人,想得到美貌,需在化妝盒保養甚至整容上下功夫;如果你是普通職員,想要升職,需在不斷花費時間在寫計劃書、陪客戶,在辦公室鬥爭中取得勝利之後獲得;如果你是窮人,想要有錢,如本片主人公一樣,需要有堅持不懈的韌勁及心理接受得了拒絕和考驗,同時也需要配的起自己志向的智力來配合才能成功,甚至這只是邁進這個圈子的第一步罷了。如果主人公沒有紐約大學的科班背景,任憑他運氣再好,戈登蓋柯,這個在金融界叱吒風雲的大人物是斷不會把自己的事業的某部分成敗交予一個無知的人手裡的。
戈登是一個商人,有著成功商人精明的頭腦和長遠的眼光,明白什麼叫利益最大化,什麼叫利己利人,不會因為受到外界質疑或者謾罵就停止自己的計劃,沒有顧左右而言其他的旁騖。所以有些類似聖人的虛假客套,謙讓他是沒有的,所以他不會去思考刺探某種情報會給相關人員帶來什麼後果,不回去思考收購然後在解散賣出一個公司會有多少人失業的問題,即使這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親信巴德父親的事業,不會去給巴德這個面子。一個瀕臨破產的公司,解散後拆分賣掉是唯一賺錢的辦法,誰會去用別處得來的收入賠錢養活這裡的員工?!這是作為戈登,一個長期在華爾街各種金融戰爭中勝利的金融大亨的的思考方式,理所當然的理智又絕情。
問題在於與戈登蓋柯的另一種程度的簡單直接的價值觀不同,對於剛開始做有錢人的巴德,在享受過一切似乎是夢境的奢靡生活後,在有了美女、豪車、看不懂卻要假裝欣賞的藝術展後,人生的美好也許已經到此了,還需要什麼呢?利用身邊一切可利用的人來刺探商業情報,換來的真的會心安理得?作為從社會底層爬上來的巴德,骨子裡仍然是有很多柔弱的地方,他尚沒有修煉成戈登的'事不關己的態度,沒有戈登的絕對理智,就算曾經為取得情報不折手段,在外人看來,巴德不過是和戈登一個貨色而已,然則卻有本質的區別。面對上司要藉著自己之手毀掉父輩一生鍾愛的事業時,不可能無動於衷,更無法袖手旁觀。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這句老話在商場上不斷被演繹著,巴德運用戈登教給自己的所有本事在戈登老對手的幫助下成功挽救了父親的公司,也因為如此,違法操控股票內線交易,巴德也受到了法律的懲罰。而常勝將軍戈登,因為巴德的供詞是否也會栽跟頭不得而知,但可以揣摩。這裡沒有真正的勝利者,即使戈登繼續逍遙著;也沒有失敗者,即便最後巴德要坐牢。在這樣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裡,兩個人物失去什麼,又得到了什麼才是令觀眾深思的。
看完這部片子後,腦子裡存在那個鏡面,在想如果我是巴德,我會做出怎樣的抉擇;如果巴德沒有遇到戈登收購自己父親的公司,那麼他會不會還繼續過著這樣的生活也說不定。我們總是羨慕別人的生活,覺得那才是最好的,總是去羨慕別人有車、有房、有事業,有很多我們自身沒有的東西,然而,換個角度思考下,如果要你去替代他去過你此前羨慕的生活,我們是否仍能承受住外人前風光,實則只有自己明瞭的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