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高考1977》觀後感範文600字(精選10篇)

《高考1977》觀後感

《高考1977》觀後感範文600字(精選10篇)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考1977》觀後感範文60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考1977》觀後感 篇1

  這部電影的名字很大,既包含了“高考”這個敏感字眼,又直指1977那個變革的年代,但電影的內容卻裝不下這麼大的使命。導演試圖透過一個農場的變換折射出那個年代人們命運的改變,但始終讓人覺得對知青的刻畫略顯單薄。儘管如此,當這部電影第一次重現那個年代,還是可以引起幾代人不同的期待。

  對於恢復高考,那一輩的人一定終身難忘。知青的時光,生命的耽擱,既讓人難忘又令人嘆息。對於後一輩的人,無法體會恢復高考時人們對知識的迫切,對改變命運的渴求,以及他們在大學裡對學習和時間的珍惜。當我試圖從電影中追尋這種心情,卻始終有種落空的感覺。雖然影片中也很想表現這種情感,不斷創造一些場景和事件來直接烘托人物的情緒,總讓人覺得稍顯做作。當然,也可能是我們對那個年代瞭解太少,缺乏背景知識導致難以引起共鳴。

  與此同時,老遲這個角色卻被演繹得十分成功。他始終堅守著那片土地,有著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希望有為的年輕人能夠在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然而,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崗位的流動無論在那個年代還是這個年代都存在,管理者面對大環境的導向只能無可奈何。老遲從一開始害怕大家離開,到阻止大家離開,再到幫助大家離開,他的自我犧牲是很大的,無論從人才儲備上還是內心情感上,但他最終選擇了成全年輕人,心甘情願做推前浪的長江後浪。孫海英的表演淋漓盡致地表現了所有這些,真正演出了老遲的“人味兒”。

  制度是時代的產物,也具有時代的侷限性,它影響和決定著人們的命運,但人性的光輝永遠是最偉大的。

  《高考1977》觀後感 篇2

  前幾天我去電影院看了《高考1977》這個電影。看了之後,感動頗多。

  那個年代,想讀書是多麼的困難,不讀書就只能永遠留在農村種地,無法發揮自己的光和熱,無法去實現自己的理想!都是知識分子,落魄到那個地步,真的很可憐,這也是十年內亂帶來的惡果之一。幸好鄧小平同志積極提出恢復高考,那些想讀書的青年人才有機會去實現自己的價值。

  劇中最令我感動的地方就是當他們得知可以參加高考之後那種激動,那種對知識的渴望。我們這代人,吃得好喝的好,但是卻沒有那種對知識的渴望,上學也完全是被家裡逼的,談到高考更是怨聲載道。但我想,如果你看了這部電影,你也許會喜歡高考。雖然它有很多很多的缺點,但是目前它是唯一適合我們國家的選拔制度。試想一下,如果現在還是當年那種的推薦制度,上大學要靠政治背景,我們現在多少人還能上得了大學了?所以,我們每一個大學生都要珍惜現在的機會,好好利用大學裡面的資源,儘可能的去多學習科學知識,為我們的祖國,為我們自己的未來奠定好基礎。

  電影裡面的愛情也讓我思考了很多。陳瓊願意等,但是現實很殘酷,每個人都要面對,他們面對的就是那個時代的保守觀點。現實社會中,浮躁的人太多,想在一起就在一起,想分就分,想要找到電影中那個年代純真的愛情,真的太難了。

  最後要說的就是導演和演員的出場。孫海英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個演員,很成熟,很有魅力。他的激情燃燒的歲月讓我感動了很久很久。周顯欣,很漂亮,對她我不太熟悉,但是很支援這種新演員,希望可以走的更遠啊。

  希望以後這種組織看立志電影的活動可以更多,更好,讓我們大學生活可以豐富些,讓我們思想可以更加深入,不能再那麼膚淺了。

  《高考1977》觀後感 篇3

  從未想過,自己竟會哭得這般這般稀里嘩啦,看來從內心深處我還是老媽說的感性動物,見不得感人的東西,不過,在看這場電影的時候,彷彿自己也回到了那個時代,我看過很多回顧那段時光的影片,更從父母口中多少聽出了斷斷續續,或感人或滑稽的故事。但不知怎的,這一次卻難擋我奔流的淚水,呵呵,好沒有男子漢氣概的話。

  故事的主人翁是一群60年代,響應黨的號召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當時間一晃11年,家鄉成為了回憶,自己的遠大抱負變成了腳下一片一片的黑土地,現實和理想的強烈反差,被每日麻木的生活所掩蓋。但當恢復高考這一訊息不脛而走時,故事的主人翁們如同見到了陰霾中突現的陽光吧,透過各種手段,排除萬難終於參加了高考。

  與同類作品相比,似乎難免俗套,但故事中最讓我感動的,卻是其中主人翁們對於上大學幾近瘋狂的嚮往、父親與女兒之間親情、男主人翁與女主人翁之間的愛情以及朋友之間的友情在那個時代的表現。

  在其中,我感到了,父親心中對女兒深深的愛,那是一種可以犧牲所有去挽留的愛,也看到了,那個時代,父親的無奈和悲涼,特別是看到父親和女兒在門裡門外的對話時,已難忍眼中的淚水。在那個淡化人性的年代裡,人和人之間最原始的感情,都無法滿足,再談什麼理想和信仰,就都沒了底氣。作為一個男人,讓自己需要保護的人,忍受苦難,對於一個男人來說,是最大的痛苦。

  11年的.等待,是不願再等一分鐘的渴望,我感受到了那份渴望,所以熱淚盈眶。

  《高考1977》觀後感 篇4

  1977年是大革命剛剛結束的一年,孩子的學習被整整耽誤了11年。大學生都是千里挑一,不,萬里挑一。這還不包括無法參加考試的孩子。有些孩子,學問不少,一肚子墨水,卻因為出身問題而無法考試,這些孩子的命運都掌握在一枚小小的圖章上,這圖章好比皇上賜的尚方寶劍,蓋與不蓋都關係著一條生命的發展和前途。

  為了考試,學生們付出的不只是汗水,和淚水,有時還有血。電影開頭的呢個場面令我們大多數同學都難忘。呢個被大家稱為“小根寶”的小孩。一副小小的身板,卻參加了呢個啥玩意兒的“背重高考”,一人為了參加高考背起了300斤重的袋子。到後來實在堅持不住,在終點前半米處倒下了。大夥都被他感動了,臨時決定改變規則,將終點線搬起,向後移了一米,讓他參加了高考。他還因為不能考試而悶悶不樂上吊自殺。

  知足吧,起碼我們不會因為出身而不能參加考試,想想1977年的同胞們,我們有什麼資格說累。更沒有資格說什麼書本枯燥乏味。在那個年代看書是一種福氣,上課跟是夢中的事。

  沒有人給他們佈置作業,也沒有人逼他們學習,是他們自己選擇了學習,選擇了高考。當我們毫無意義的咒罵中考時,1977年的學生卻在努力的學習,以學為樂是我們當代學生難以做到的一點。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高考1977》觀後感 篇5

  昨天晚上看了電影高考1977。

  1997年是高考恢復的一年,也是給人映象最深刻的一年。1977的高考是改變個人和國家命運的趕考。在1977年之前,許多來自北京、上海等地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在那種條件下,沒有任何的複習資料,但是人們的複習熱情沒有因此而減少。在影片《高考1977》中,描述的就是這些知識青年面對高考恢復時,所發生的事。

  在影片中,當人們得知高考恢復時,所有的人似乎都看到了希望。但是,要去參加高考的人,必須要有推薦表才可以。所有的人都在爭取著推薦表。雖然,在這過程中小根寶不幸的死了。但是,老遲最終被他們所感動。支援所有的人去參加高考,而且在他們有困難的時侯,還幫助他們。雖然求學的過程是曲折的。但是最終的結局是完美的,有的人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學。

  現在高考已經持續了30幾年。有許多人透過高考進入自己理想的大學。現在的我們複習時,環境是多麼的好,複習的資料又是那麼的齊全。然而,現在有的人複習的熱情卻不像以前。我們是否應該反省一下。我們讀了這麼多年的書是為了什麼?是為了將來考上理想大學,再找到一分好的工作。如果我們現在整天的無所事事,那等到高考成績下來時,我們就會後悔莫及了。所以,我們要向影片中的人一樣。不畏任何的艱險和困難,為著自己的夢想一直拼搏。

  《高考1977》觀後感 篇6

  今天下午,我們興高采烈的去體育館看電影——《高考1977》。

  電影開始了,剎那間,體育館裡鴉雀無聲。

  這部電影是講,一些知識青年耽誤了高考11年後,終於等上了高考。可是他們沒有複習資料,他們只好去書院偷了些書和資料……

  他們懇求廠長能給他們一次機會去參加高考,可是,廠長拒絕了他們的要求,還找藉口說要進行一次小測試,要是透過就能去,如果沒透過就從此不要再提高考。有些人為了高考絕食進行抗議。一次,裝喇叭的時候,強子在下面看著,上面的人喇叭沒拿穩,突然,喇叭掉了下來,小根寶為了救強子,犧牲了年輕的生命!是這件事使強子奮發圖強要考上大學,否則他覺得對不起小根寶。他們為著自己的夢想一直拼搏著。廠長最終被他們所感動了。後來,他們乘著車子在趕往高考的路上,突然,車子壞了。為了不耽誤一分鐘,他們趕快跳下車拼命笨向火車站。有些人,在途中跌倒無法趕到火車站,去參加高考。無情的火車站長,不肯多一分鐘來等待遲到的人們。正在這時,他們的廠長出現,他們感到喜出望外,廠長把他們送進了高考的殿堂。最後,他們沒有辜負廠長的期望,考上了赫赫有名的大學。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看了這部電影,使我懂得了要珍惜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我也要透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高考1977》觀後感 篇7

  《高考1977》以1977年恢復高考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為背景,生動地再現了30多年前風起雲湧、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講述了一群知青在得知高考制度恢復後,為了考進大學繼續學習而相互激勵、共同奮鬥的故事,生動地演繹了一段知青生活的苦樂悲歌。“恢復高考比高考本身要重要得多、偉大得多!”影片中的這句話,是對這場變革最好的註解,也是影片的意義所在。

  讓我印象最深的畫面是這群知青們拼盡全力追趕火車去高考的鏡頭。他們為了參加考試,在冬日早早起床,坐著拖拉機去火車站乘坐開往縣城的火車。半路上拖拉機壞了,他們便索性去追趕即將到站的火車。一路上翻越深山雪嶺,充滿艱辛,他們相互鼓勵、相互打氣、相互攙扶、跌倒了再爬起來,竭盡全力、不顧一切地奔向疾馳而過的火車。他們追趕的不僅僅是一列趕往目的地的火車,更是一列趕往未來趕往希望的時代列車。這是一次改變人生命運的追趕,是一次讓青春變得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追趕,更是一次讓中華民族崛起的追趕!

  影片最能打動人的地方,就在於它不是一部說教的電影,也不是一部沉重的電影,告訴觀眾銘記過去的艱辛;其實這是一部積極的電影,讓觀眾在面對壓力時,一定不要絕望,要用信心和勇氣戰勝困難。

  《高考1977》觀後感 篇8

  《高考1977》這部電影拍的很出色,在此影片中前部分笑點很多,後部分十分感人。

  此片中每個人性格鮮明,知青形象很吻合當時情形。老遲作為場長沒有多少文化知識,一枚官印整日別在身上。先開始大家都認為他不近人情、霸道,但後來事實證明他是十分仁慈的。老遲年紀大了,又無兒無女,無其他親人,只有這幫孩子,他害怕孤獨,所以把這群孩子留在身邊。但是後來在緊要時刻,老遲發掘了他“父親”的角色。

  在高考恢復的第一年,這群年親知青渴望回到校園,回到家鄉,為了獲得報名表,他們開始了與老遲的“鬥爭”。透過絕食,還將陳瓊的父親牽扯進來,老遲在這裡又一次體現了他的柔情,他讓陳瓊的父親回去了。強子回去報名,才得知要考當地工作地報名,且要介紹信,在他萬念俱灰時,老遲發了電報讓他速回,已給他報了名。老遲又一次體現了他“父親”的形象。

  這部電影中,唯一的愛情便是陳瓊和潘志友。兩個人的愛情是單純的,令人感動的。因為沒有摻雜了現今的金錢利益權勢,他倆的愛情是純粹的,因為當是的特殊,陳瓊與潘志友被老遲阻止在一起,陳瓊竟願意遠遠地看著潘志友,陪襯他,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幼稚的行為,但反而體現了愛情的偉大!他倆彼此深愛,彼此都為對方犧牲。潘志友為了讓陳瓊安心回到考場,不惜與老遲鬧翻,獲得高考申請表。而在將陳瓊送至考場後自己又出來了。他是一個講信用的男人,他答應了陪伴老遲,他並沒有食言。雖然他曾經是個高材生。

  陳瓊高考結果非常好,但由於她父親的原因,差點與北大無緣。這時老遲撒了謊,為了他其中的一個孩子。

  在結尾中,大家為了高考奔跑追趕火車的場景好感人。這是他們改變命運的重要機會,他們在為了命運奔跑,很可惜,並沒有趕上。在他們痛苦至極時,老遲—他們的“父親”出現了!

  老遲是一個典型的中國父母形象,不善言辭,表面嚴肅不近人情,實際上卻是鐵漢柔情,體貼關懷。

  這部影片中感人的地方太多太多,扣人心絃。

  《高考1977》觀後感 篇9

  “高考1977”是最近熱播的一部電影,乍一看電影名字,以為是一部為經歷過那場重大變革的人而準備的電影,但在觀看過影片後,才發現他也是和我們這樣的年輕人看。

  影片講述了一群因上山下鄉而被耽誤了11年領悟的知青在1977年鄧小平復出後,經歷了恢復高考這一重大變革使他們燃起了要回家鄉,要有完美生活的期望。體現了那時候知青們對未來的憧憬和對領悟的熱情。

  “高考1977”是一部歷史題材的勵志電影,那些知青們為了能夠高考並且透過它而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我,也感染了劇場裡的所有人。劇中的高潮部分,呢群知青為了追上火車發瘋般的追趕那段深深感染了我。他們追得不知是火車啊,更是夢想,更是未來,而我們此刻這一代人生活條件好了,教育設施好了,但是我們對領悟的熱情卻漸漸的缺少了。呢種為了理想而發奮打拼的精神不正是我們卻發的嗎?無論在什麼時候,這份對領悟的熱情都不能少啊!

  這次期中考試失利,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我複習是不夠認真,不夠專注,不夠有拼勁!看了電影之後,我著實受到了教育,我決定領悟呢些知青們在知識的海洋中勇往直前,無所畏懼,向著理想進發!

  《高考1977》觀後感 篇10

  晚上看了一直在電腦裡頭卻一直沒機會看的電影《高考1977》。當考試的種類越來越多的時候,當國家的力量越來越強盛的時候,當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參加過這樣或者那樣的考試的時候,當考試已經成為了一種選拔手段而越來越離開不了的時候,甚至是到了考試似乎開始為人詬病的時候,突然發現,考試似乎融入了自己的那份感情和對自己理想的憧憬。

  看到國強那麼誓死捍衛考試的權利,看到那麼冷的天氣部分白天黑夜地奮戰精神,看到白雪皚皚天寒地凍的日子裡他們無助地追趕火車,那些末了的幸福理應屬於他們。想到自己的高考,自己的考研,突然覺得很不真實。

  第二年考研,結果依舊。在等待調劑的日子裡,想到之前的種種,不禁淚流滿面。他們問我,為什麼會執著地放棄優厚的工作而繼續孤身考研,為什麼在一次又一次地絕望中繼續,似乎只有信念能夠解答。當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考研前拿不到准考證的時候,我同樣經歷了國強的煎熬。輾轉於幾個郵局之間,最終只換來推卸的責任和杳無音信的掛號准考證。不知道老天是否是捉弄我。人們說平淡的日子裡多些調味品,多些挫折,才會愈加成熟。而自怨自艾似乎總是我的風格。沉浸於自己的世界裡不肯醒來,在失去的時光裡尋找安慰。怎麼看怎麼覺得是在逃避。

  今天碰到幾個考上的同學,他們所奮鬥的生活是我羨慕而期待的。對他們來說,那是充實的美好,對我來說,那是一切未知的期待。當一切從理想成為現實的時候,他們的生活在我的生命力留下的只有憧憬。生活,工作,夢想,現實,這些瑣碎的事情交織到一起,突然發現自己還是無力承擔。試圖讓自己沉下來看會書,試圖在音樂裡尋找安慰,試圖不那麼脆弱,試圖在黑夜裡尋找到自己敏銳的未來。

  講講人,這是奇妙的動物。寧願回到毛主席那個物質不太豐富的年代,至少人的心靈是純淨的。羨慕那個晚上睡覺不用關門的時代。現在呢,處處得安防盜網,處處都是監控攝像頭,哪裡去找尋那份原本的信任?哪裡去放鬆地傾吐內心?心理垃圾越來越多,於是疾病也越來越深重。望向太空,把自己渺小了看,其實什麼都不算了,其實什麼都不重要了,一切都似乎會灰飛煙滅,一切還不如自己享受享受——在物質還不是那麼匱乏的時候。

  放鬆心靈,自我安慰,找尋自己。在考試中考察自己,在微笑裡考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