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離開雷鋒的日子》電影觀後感(精選28篇)

《離開雷鋒的日子》電影觀後感

《離開雷鋒的日子》電影觀後感(精選28篇)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離開雷鋒的日子》電影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離開雷鋒的日子》電影觀後感 篇1

  今天下午的實踐課上,我們看了一部電影——《 離開雷鋒的日子》。

  這本電影主要講述了:雷鋒的戰友喬安山在一次倒車時,撞倒了電線杆,電線杆正好砸中了雷鋒的太陽穴,意外發生了……喬安山很自責,決定把雷鋒精神發揚光大。

  有一次,一位老人被車撞了,肇事車逃跑了。喬安山看見了,把受傷的老人送到了醫院。老人的兒女不想承擔醫藥費,把責任推給了喬安山,誣陷喬安山是肇事司機,喬安山不是肇事者,是清清白白、堂堂正正的人。

  還有一次,喬安山和兒子在野外開車,有兩個車輪陷進了泥坑,這樣持續了一晚上,一群中學生來幫忙,把汽車推出了泥坑。喬安山明白了:世界上還是好人多,“雷鋒”還活著。

  前一段時間,報紙上在討論:看到有人跌倒了,要不要扶?有的人怕扶了,被冤枉成肇事者,主張不要扶,以免惹禍上身。我認為應該要扶,應該像喬安山一樣幫助別人,即使自己被冤枉了,但是真相總是會大白天下的,好人總會有好報的。

  我們要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讓雷鋒精神永放光芒。

  《離開雷鋒的日子》電影觀後感 篇2

  雷鋒,作為毛澤東時代的標誌性人物,在21世紀這個開放而包容的年代飽受爭議。其中,被討論最多的無非是雷鋒的真實性和合理性。

  最經典的莫過於:

  1參軍一年多時間拍下了200多幅照片。

  1980年代之前,對於絕大數中國人來說,拍照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許多人一輩子只拍過一兩張照片。作為父母雙亡,只拿參軍補貼的雷鋒不但有工作照和學習照,甚至還有生活照!這是明顯不符合官方宣傳中“勤儉節約,摳門到家”形象的。

  2收支不平衡。

  慶祝撫順市望花區人民公社成立,他送去200元;遼陽地區遭受洪水之災,他寄去100元;佔有小周的父親病重,他寄去10元……他只在部隊2年8個月,當時部隊津貼最高每月僅8元,就算他拿最高津貼來計算,合計收入只有256元,僅他一小部分事蹟已經支出三百多元。另外,雷鋒生前有手錶,皮箱,毛料衣服等當時的奢侈品,消費很超前。那,錢從何來?

  諸如此類,等等等等。

  我們都說,雷鋒做好事不留名,可是都記在了日記本里。

  一看就知道是統治宣傳需要,還是個比較沒有邏輯比較二的宣傳部們才能炮製出的如此雷的雷鋒同志。

  對於一部明顯政治宣傳需要的洗腦片子,我們是不是就該全盤否定,一棍子打死?

  所有事情都有它的侷限性,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取其糟粕,客觀而理智地看待問題。

  雖然我是對雷鋒的存在各種懷疑鄙視加否定,但我從沒有否定過黨中央的用心良苦——雷鋒精神。

  即使雷鋒明顯是一個虛構角色的,但雷鋒精神卻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那,雷鋒精神是什麼?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助人為樂?”“無私奉獻?”“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一千個人有一千個雷鋒,也有一千個雷鋒精神。

  在我理解裡,雷鋒精神代表的是社會責任感。

  正如影片裡,喬安山救人反被一口咬定是肇事者,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的最初選擇,就因為他是雷鋒的戰友,雷鋒精神一直鼓舞著他,支援他,在最難抉擇時給他堅持了救人的力量。

  這正是現在這個時代所欠缺的。

  一個沒有信仰無所畏懼的民族是最為可怕的,也是最為可悲的。

  歷史驚人相似。

  1996年的影片——《離開雷鋒的日子》裡面的喬安山事件竟然和2006年發生在中國南京的彭宇案情節驚人相似。

  同樣車撞人,同樣被誣陷,同樣被裁定賠償鉅額補償款,學雷鋒竟得到如此下場,是不是雷鋒精神不流行,時代也就不需要了?

  然後,本來生活壓力就大的人們對於出現類似情況,需要救助的情況也就選擇了漠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冷漠,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

  所以,也就出現了2011年10月13日發生在廣東佛山的小悅悅事件——兩車碾壓同一幼童,7分鐘內,18名路人路過均視而不見,漠然離去。最後,是一名拾荒阿姨施以援手,可惜搶救無效,小悅悅遺憾離世。

  此事讓舉國震驚,中央震怒。

  一直以“發展才是硬道理”為綱,努力向社會主義和諧幸福進軍的偉大中國和她的國民,這一刻終於放緩了腳步,想一想為了發展他們丟掉了什麼,等一等他們還沒跟上的良知和靈魂。

  在這個時代,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個高大全的雷鋒,而是更多的喬安山,更多像拾荒阿姨陳賢妹那樣的小小人物,小小善意,小小愛心。

  那麼雷鋒精神對於現在的我們,如何學習實踐?

  古語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在說著助人為樂是大企業家、是政府的份內事與己無關的群眾,你們的良心都被狗吃了吧。

  其實做善事沒有想象中那麼困難。

  當你遇到了需要幫助的人,自己能幫得上忙的事情,不要想那麼多, JUST DO IT!

  就像最近7。21北京暴雨中,眾多小市民自發的救助行為一樣。甚至,隨手轉發的小小微博也是在做好事。

  誰說雷鋒精神死了?

  那些堅守在下水道旁邊的警察和清理下水道垃圾的清潔工不就是活雷鋒嗎?

  那些自行組織群眾開車過去機場把滯留人群接送回家的車隊不就是活雷鋒嗎?

  那些在暴雨中敞開大門提供熱水食物,歡迎無家可歸的民營企業家就不是活雷鋒嗎?

  做好事,踐行雷鋒精神如此簡單。在幫助了他人的同時,也拯救了自己。

  畢竟,施比受有福。

  日行一善,涓涓細流終將匯成大海。

  正如《人民日報》對於7。21北京暴雨的評論一樣:

  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國。

  你怎麼樣,中國便是怎麼樣。

  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

  你有光明,中國就不黑暗。

  其實,雷鋒精神一直都沒有過時。

  《離開雷鋒的日子》電影觀後感 篇3

  《離開雷鋒的日子》這是很久以前的一部老電影了,但是裡面的內容讓我非常感動。雷鋒,是一名班長,擁有著為人民付出的高尚品德。1962年,這位只有22歲的英雄去世了,因為喬安山開車的時候旁邊的棍子打到了雷鋒的太陽穴,就這樣搶救失敗,而去世了。雖然雷鋒不在了,但是他的精神卻一直被人們傳承下去。雷鋒的好朋友喬安山覺得對雷鋒很慚愧,於是,他開始弘揚雷鋒精神。

  一次,一個老爺爺在雪天被一輛黑色的小轎車撞了,車主為了逃避責任,就把老爺爺留在了路邊。有一輛黑色轎車跑過來,看見倒下的老爺爺,本詢問發生了什麼事,當清楚以後,知道自己的車和肇事車很像,怕會惹到麻煩,就開車走了。當喬安山看見之後,立馬把這位老人送到醫院,但是老爺爺的家屬不但沒有感激,反而索要賠償費,為了澄清事實,只好讓老爺爺作證,但是老爺爺卻點頭表示是喬安山撞得。最後水落石出,電視臺也趕過來表揚喬安山的雷鋒精神。當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我覺得:老爺爺的家屬很過分,不但沒有感激,還說雷鋒精神解決不了什麼事。難道做好事得來的結果卻只是別人的誤會,瞧不起嗎?但是喬安山的精神讓我敬佩,他和雷鋒一樣,是我們社會上值得學習的人。還有一次他和他的兒子的車子陷進了泥潭,這時許多帶著紅帽子的青年人來幫忙,並說:我們不要錢,我們是學雷鋒做好事的。並且還向他介紹了他們的愛心帽子,中間是一個和平鴿,代表的是和平。在這個鴿子的外面,有一顆心圍繞,代表的是愛心。此刻的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因為這代表著世界充滿了愛。

  這一幕幕的事情,都在告訴我們,雷鋒是我們心中的榜樣。在我們的生活,我們的身邊,處處都有雷鋒,他們默默地為我們而奉獻,那麼我們也應該有所回報,所以應該更加的好好學習,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雷鋒,就讓雷鋒精神一直弘揚下去吧。

  《離開雷鋒的日子》電影觀後感 篇4

  2月14日那天,我們觀看了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後,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影片講述一位雷鋒生前的戰友喬安山,在一次倒車時不小心車尾撞在了木柱子上,柱子倒了,正好砸在了雷鋒的太陽穴上,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他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失,決定把雷鋒精神發揚下去。 喬安山是雷鋒生前的親密戰友,他退伍後與妻子在一家公司當司機,一直受著雷鋒深遠的影響,做什麼事情都用雷鋒精神要求自己。 有一次,一位老爺爺在過馬路的時候被一輛深藍色的桑塔那汽車撞倒,隨後,汽車轉身就跑。而後,又駛過來一輛與其同樣的汽車,為了不受誣陷,司機竟開車走了。喬安山在出車途中發現了這位滿臉是血的老爺爺。

  喬安山馬上把老爺爺送到醫院,並掏出自己錢為老爺爺治傷,又通知患者的家屬。可是,老人的兒女因為不願負擔醫藥費,竟誣陷喬安山是肇事者,還要他賠償4萬元。難道世界上沒有雷鋒精神了嗎?正因此事,電視臺還專門採訪了喬安山。 又一次出車,喬安山的汽車在途中遇到了一位快要生孩子的孕婦,他毅然停下車來,送往這位孕婦去醫院。誰知,在途中,檢查處竟說領導要他停車處置,他不顧那麼多,與檢查員爭辯了起來,最後,一位老奶奶被他的所作所為而感動,下車打了自己的親生兒子,這才過去了。喬安山內心激動萬分。人們沒有忘記雷鋒! 還有一次,喬安山與兒子一起出車,他們的汽車陷進了泥潭,整整停留了一夜。路過的一群中學生幫他們把氣車從泥潭中推了出來。喬安山正要給大家報酬時,學生們說:“我們不要錢,我們是學雷鋒做好事的。”並且還向他介紹了他們的愛心帽子,中間是一個和平鴿,代表的是和平。

  在這個鴿子的外面,有一顆心圍繞,代表的是愛心。喬安山聽了後非常感動,他終於明白了,世界上還有像雷鋒這樣的人,雷鋒還活著! 是的,雷鋒並沒有死,社會上還有千千萬萬的活雷鋒。人民需要像雷鋒這樣的人,社會也需要他。在我們的生活中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雷鋒事件,有熱心幫助他人的學生,有照顧孤寡老人的,還有許多不知姓名的雷鋒……他們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像雷鋒叔叔那樣為人民、為社會做貢獻。好人最終會有好報!

  《離開雷鋒的日子》電影觀後感 篇5

  學習雷鋒好榜樣,忠於革命忠於黨。愛憎分明不忘本,立場堅定鬥志強……”當我的耳邊每每想起這首歌時,我總會想起一個人,那就是雷鋒。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講述的正是有關喬安山的一段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平凡經歷。

  幾十年前,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普通軍人——他就是雷鋒。他以自己年輕的生命為社會樹起了一座時代精神的豐碑。社會在發展,時代在變遷。面對著日新月異的這個世界,有人迷惑了,有人混沌了,長久以來蘊含在他們腦海深處的某種精神支柱在對物質的無限追求中悄悄地支離破碎,飄散消失殆盡。

  喬安山是平凡的,他身上揹負著一個沉沉的希望,在崎嶇變幻的歷史路途上踽踽獨行而毫無怨言,他默默地關注著變化萬千的世紀,默守著一個堅定的信念,靜靜地袒露著一種生命的俊美。他或許只是一片迎風而動的綠葉,或許只是一粒亮麗而純清的海水,但他卻昭示著一種生命的倔強,折射著一種生命的輝煌。

  喬安山卻是偉大的,他將雷鋒那一串深重而閃亮的足跡延續了下去,他將一個悠遠的時代與現實連成纜索,讓人們從心靈深處由衷地去崇敬、膜拜,讓更多的人緊緊地凝聚在一面輝煌的旗幟下面,展示出浩浩淼淼的無私與崇高。我甚至於為他的默默無聞而潸然淚下,他只是沿著雷鋒的足跡去完成雷鋒未竟的事業,他沒有叱吒風雲的感召力,沒有氣吞山河的雄才大略,他所具有的只是一顆金子般的心和一種嚮往光明追求真理的執著。然而,正是這平凡的一舉一動將各種摻雜著自私與物慾的思想都款款地搖碎,又溶為一體,凝合成一座精神的豐碑,凜然屹立在新時代的開端。

  我不由得有一種激動和亢奮。當一大群稚氣未脫的青年志願者譁然而現的時候,我似乎看到了希望,看到了那一串深重而閃亮的足跡還向著未來延伸而去,那麼地貼切而自然。或許正是一代一代凡夫俗子執著的赤誠,正是無數堅實的腳步,才能讓更遼闊的華夏大地上長存文明的火種,生生不息,延綿不絕。

  這或許正是影片感人之處。雷鋒曾經說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要把有限的命,全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是啊!雷鋒把有限的生命全都投入到了為人民服務之中去了。雖然雷鋒離開了我們,但他的樣子卻永遠活在了我們的心中。

  《離開雷鋒的日子》電影觀後感 篇6

  我要歌頌一個人,他不是將軍,卻建立了無數功勳;他不是文豪,卻寫下不朽的詩文;他不是鼓聲,卻將每一聲都化成雷鋒。他不為自己梳羽毛,他不為自己編歌曲,他不為自己織羅衣,他不為個人流一滴眼淚。他就是——雷鋒

  他把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祖國,他用他的行動感動著每一位中國人。22歲,一個似水的年華,卻在一次車禍中失去了寶貴的生命。那天下午,是一堂難忘的語文課,我們看了一部短片《離開雷鋒的日子》

  短片中的一個畫面使我印象很深:一個被車撞的老爺爺躺在雪地裡,肇事車逃跑了,後來他被當年雷鋒叔叔的戰友,喬安山叔叔救了,卻因為他的家人不想付醫藥費,被冤枉成兇手。我真的想問問他們,就因為錢,就能隨便冤枉好人嗎?多虧警察叔叔及時破案,否則,在離開雷鋒的日子,誰還會去幫助別人?

  也許,這就是世態炎涼,現在的人眼裡都只有錢,哪裡會有雷鋒?也許有時候不是人們不想幫,而是怕向喬安山叔叔那樣,而這一切不都是因為一個錢字嗎?雷鋒是一個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人,是一種高尚樂於助人的精神,居然把他和錢相提並論起來,真是諷刺。

  其實現在社會上也不是沒有有好人的,正如短片快結束時的一句話:世界上還是好人多。對呀,現在社會上雖有一些歪風邪氣,畢竟每個人都不是壞人,他們心中都有一塊純潔美好的空地,只不過,有些人把它放在表面上,讓每個人都能覺得他的溫暖,而有的人,則把它放在心靈深處。生活中的好人,可能沒有多麼轟轟烈烈,卻體現在生活中的小事裡。我就受過他們的很多幫助,上學時,幫忙開一下那扇沉重的單元門,車子放在樓下被風颳倒時幫忙扶起來,社會上無償獻血的人越來越多,公益活動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參加等等,從這些小事中可以看出,雷鋒精神沒有消退。是的,雷鋒並沒有死,社會上還有千千萬萬的活雷鋒。

  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更應該努力向雷鋒學習,樂於助人,無私奉獻。雷鋒不應該只活在我們心中,而應該將他的那種精神傳播到社會,讓每個人都做一名“活雷鋒”,然我們的社會充滿愛心與陽光。

  《離開雷鋒的日子》電影觀後感 篇7

  每到3月5日,我們就會想起只活了22歲的雷鋒叔叔。一提到雷鋒,大家都會翹起大拇指,可每當說道“好事做了一火車”卻只活了22歲的雷鋒時,我就會覺得惋惜。但我還是要對世界說:“今天需要‘雷鋒叔叔’,明天也需要雷鋒,未來也需要雷鋒。也就是說要發揚雷鋒精神。

  不僅在20世紀60年代應該學習雷鋒,進入21世紀新世紀新階段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學習雷鋒,更應該發揚雷鋒精神,把它持續不斷的傳承下去。雖然現在和過去不同了,社會隨著事業的發展也改變了,但是我們還是要牢牢記住:雷鋒精神無疑是崇高的,他是高不可攀的“喜馬拉雅山”,眾人難以達到的“境界”。

  雷鋒入伍以來,多次立功受獎,他被選為市人大代表,出席過沈軍區首屆共青團員代表會議,他的照片日記和模範事蹟。透過報紙電臺作了廣泛的宣傳,雷鋒陸續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熱情讚揚他的來信,他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樣的一句話:我的一切都是黨給,的光榮應該歸於黨,歸於熱情幫我的同志,至於我這個人做到的工作,那是太少了,我這麼一點點貢獻,比起我的要求和期望差遠了。

  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五日上午八點多鐘,細雨霏霏,雷鋒和他的助手喬安山駕車型工地回致駐地。他們把車開進連隊車車場後,發現車測了許多泥水,便不顧長途行車的疲勞,立即讓喬安山發車到空地去洗車。經過營部前一段比較狹窄的過道,為安全起見,雷鋒站在過道邊上,揚手臂指控小喬倒車轉彎:“向左,直著倒,到!“汽車突然後右邊滑進水溝,車身一搖晃,驟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曬衣裳的方木棍子,雷鋒不慎被方木棍子砸在頭當場昏倒在地……

  戰友們用擔架把他抬到醫院搶救,各級首長紛紛趕到,同時用最快的速度把專家接到床前,由於顱骨損傷導致腦機能障礙,雷鋒這個勞動人民的好兒子的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年僅22歲就這樣和我們永別了。

  八月十七日,在撫順市花區政府禮堂召開了追悼會。近十萬人護送雷鋒……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要時刻牢牢記住,雷鋒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要讓雷鋒精神世世代代傳下去。

  《離開雷鋒的日子》電影觀後感 篇8

  “雷鋒”一個眾所周知的名子,一個永存的英雄,一個人民永遠要學習的榜樣。今天我們就看了一部,有關雷鋒剛死不久後的日子的電影。講述了一個和雷鋒同班的戰士,在雷鋒死了之後,繼承了他做好事的傳統,成了“雷鋒二代”做了很多好事的感人事蹟。

  這位開車的戰士一開始和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沒有什麼區別甚至還有一點不良習慣。但他身邊卻站有了一位在那時已家喻戶曉的人物—雷鋒。他是他的班長,不僅從生活上還從部隊學習中幫助他。可不幸的是在一次雷鋒幫他指匯出車時,他不小心把旁邊的衣杆撞倒,打死了雷鋒。領導關他禁閉時,他得知雷鋒曾經幫他家解決困難,十分感動,這些事為他留下了深刻的記憶,促使他成為二代雷鋒做了很多好事。在這其中他有時還遇到了很多傷害,就連他兒子也覺得做好事不會有好報,反而會遭到不必要的麻煩。最後他們身陷困境時,一群青年志願者幫助了他們,讓他和兒子感到了世上的溫暖,眾多青年志願者戴著小紅帽推車的情景,成為了影片中最為感人的.一幕。

  在現在這種一切利益至上的時代中,我堅信除了青年志願者之外還會有很多像那位戰士的群眾,會在一個不知名位置上默默為大家做事,努力的奉獻著自已的愛心,幫助每一個人解決困難。

  這其中已有很多人出了名,例如,海地地震時的8位維和police,他們為了拯救海地人民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奪去了他們寶貴的生命。還有已有47年黨員歷史的76歲老黨員,在退休後仍發揮著餘熱幫助戰士們幹一些利索能及的事成了戰士們不是父母勝似父母的親人。還有一些沒有出名的。在我身邊就有這麼一位現在版的雷鋒—1樓的老奶奶。今年冬天大雪紛飛的時候,大家都躲在了屋裡享受著暖氣棉被送來的溫暖。就在這時一位年邁的老奶奶在我們正不想出門時和老伴二個人把樓前小道上的雪都鏟到了兩旁,使大家不會被滑倒了。大家都很感謝這位為他人著想的老奶奶。

  他們和影片中的戰士以及我們學習的榜樣雷鋒,都是無私為大家奉獻的偉人。在這裡我希望大家能做到學習雷鋒做好事為別人送去一份溫暖讓世界充滿愛的普照,能發現自己身邊的“活雷鋒”誇他們一句“好樣的”謝謝他們為大家付出的汗水回報他們的勞動成果。相信只憑藉著這一小句話也會讓他們感到自己沒有白幸苦。最後祝願好人越來越多,世界越來越美!

  《離開雷鋒的日子》電影觀後感 篇9

  這一天,我們學校全體師生觀看了一部叫《雷鋒離開的日子》的電影,我看完之後十分感動,因為學習雷鋒不光是幫助他人,自己也會感到快樂,何樂而不為呢!

  這部影片描寫了雷鋒的一位戰友——喬安山。以喬安山回憶為貫穿線,引出下文:那她在開車因前面有一段比較狹窄的過道,雷鋒就在一旁指揮著,誰也不會想到車輪會突然滑進了道旁的一個小水溝裡;也不會想到與此同時,車身撞到了旁邊一根戰士們曬衣服的杆子;更不會想到那根曬衣服的杆子正好打在雷鋒的頭上。多麼偉大的一個英雄,竟在22歲那樣的青春年華中犧牲了。這代表著喬安山頭上亞著多重的包袱,肩上挑著多重擔子,他被人挖苦,被人另眼相看,甚至別人侮辱,可他並沒有自暴自棄,而是用自己的行動去證明,雷鋒在身邊,用雷鋒行動去感化一個個挖苦他的人,最後得到眾人的肯定與讚揚。

  影片講述了喬安山當活雷鋒的幾個片段。在喬安山開客車時,站長想關係,讓他親屬先上車嗎,當場喬安山就拒絕了。途中,有一位難產的婦女需要去醫院,喬安山立刻改變了方向去醫院。後來,婦女的親屬為感謝他,給他做了一面錦旗。

  讓我記憶最深的是他救了一位被車撞了的老公公,還用自己的錢墊付了醫藥費。等老公公的家人來了時,因不想出醫藥費,便把帳都算在喬安山頭上,誣陷他是肇事者,扣了他的身份證,並要他支付4萬元的費用。他感到淒涼,大家都在往錢看,世上有良心學雷鋒的人越來越少。最讓他無法忍受的是老公公一家人為了獲得賠金,竟指責他是撞死雷鋒的兇手,著讓他留下了悲痛的眼淚。最後,電臺的真情流露喚醒了目擊證人,終於挺身出來為喬安山做證,這使老公公受不了良心的譴責,說出了真相。

  當今社會上,像雷鋒和喬安山這樣的人還有多少?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塊最柔軟的地方,還是願意幫助他人,弘揚雷鋒精神的!只不過,有一些不和諧的音符擾亂了我們的思緒。瞧呀!汶川地震,玉樹地震時,所有人都熱心,積極參加,踴躍的伸出援手!是的,雷鋒仍然在人們心中,促使我們幫助他人,同時自己也感到無比的快樂!

  《離開雷鋒的日子》告訴人們要時刻擁有著幫助他人的一顆心。雷鋒雖然離開了,可他又一直活著,活在人們心中,也活在人們身邊,更可貴的是他一直在滋潤人們乾枯的心靈!

  《離開雷鋒的日子》電影觀後感 篇10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題記

  2015年3月17日星期二,縣交警大隊就三月學雷鋒活動組織了大隊民警學習觀看了雷鋒紀錄片《離開雷鋒的日子》;觀影后的我陷入了沉思,雷鋒同志光輝而又偉大的身影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腦海之中,我的心中思緒萬千。有多少人在回首往事的時候,會因為自己的碌碌無為而悔恨,有多少人會因為曾經的虛度年華而感到悲哀,又有多少人能像雷鋒一樣,永遠會擁有一顆無私奉獻的心靈,永遠的那麼真誠善良,永遠都願意毫無保留的當一顆心繫人民的小小螺絲釘,在此刻我願雷鋒的精神能夠滲透在每一個為人民服務者工作和生活的各個方面,能夠影響和端正我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我們樹立起雷鋒釘子精神般的新警風,做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們公僕。

  每當我走進交警大隊大廳,那一句雕刻在大廳牆上的“為人民服務”時刻警醒著我們。警醒著我們的職責所在,警醒著我們的工作態度,警醒著我們的為人品質,激勵每一個人前進,不斷學習,將我們的工作做到更好一些,更完美一些。我們將會學習雷鋒精神:

  一:釘子精神

  為人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能認真求實,敢於鑽研,這樣才會有收穫。做一顆“釘子”,服務於人民的“釘子”,丟掉不應該的浮誇和浮躁,完成好每一項工作,完成好每一個事故的處理,甚至是盡心盡力開好每一次調解會,將人民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去辦,這是我們的責任所在,也是必須要做到的樹立我們自己的釘子精神。

  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雷鋒同志堅守崗位,為人民服務,樂於奉獻,哪裡需要幫助哪裡就有雷鋒。作為事故處理部門,我們深知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所做的還遠遠不夠,我們將會牢記為人民服務的無私奉獻精神,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態度,我們來自於人民當中,就應當迴歸於人民,為人民事業奉獻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三:學習精神

  雷鋒同志酷愛於學習和鑽研,知道只有學習才能使人不斷進步,才能使思想得到昇華。對於處理事的我們在學習雷鋒精神期間深有感觸,結合工作而言,每一次的技術分析和攻堅克難都讓我們深深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我們的工作是建立在不斷髮展社會的基礎之上,因此我們將會不斷進行學習,學習雷鋒同志的學習精神。

  四:樂於助人精神

  樂於助人是雷鋒精神的精髓,也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文化的精髓,中國人不應該拋棄,我們更要走在樂於助人的最前列。正如雷鋒同志所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我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警察的稱謂在人民的心中是神聖的,警察的事業在人民心中是也是神聖的,工作中我們每一次的出警,每一次的巡查,每次的高峰守點,我們都要全心服務於人民,幫助於人民。哪怕是牽著一個小朋友的手帶著他安全穿過一條斑馬線,哪怕是提醒廣大司機不要酒後駕車,哪怕是每一次在擁堵的路口指揮交通,我們所做的不僅僅只是自己的工作,我們定會將心繫於人民,幫助於人民。

  事故中隊全體記於心:“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

  《離開雷鋒的日子》電影觀後感 篇11

  週三下午,學校組織我們一起觀看了影片《離開雷鋒的日子》。

  這部影片講述的`是雷鋒去世後,他的戰友喬安山為了弘揚雷鋒精神而做出的一切。有一次,雷鋒和喬安山在同一個車裡。他們要把車放回去。可是,路太窄了,車很難過去。雷鋒自告奮勇地說:“這樣吧,你開車我來指揮。”於是,在雷鋒的指導下,車前半身過得都很順利。正在這時,意外發生了——車的後輪把一根木棍撞倒了,木棍又偏偏倒了正在指揮的雷鋒,砸中了雷鋒的太陽穴,雷鋒倒下了,車開過去後,喬安山走下車,高興地說:“隊長,車開過來了!”

  可是,看到隊長卻倒在地上,喬安山連忙跑過去,只見雷鋒的嘴裡流出了鮮血。喬安山看到了,連忙大喊:“大家快過來!隊長暈倒了。”大家一擁而上,把雷鋒抬進了醫院。幾個小時過去後,醫師走出來,說“|我們盡力了。”喬安山聽到雷鋒死的訊息後,大哭一場。又給雷鋒守靈三天。

  雷鋒死了,喬安山找來一份開大巴的工作。有一次,大巴開到中途,一位難產婦女被抬上車,婦女的家人是個啞巴。但是他用啞語告訴了喬安山婦女的情況。喬安山對乘客們說:“那我們下一站就到醫院。”在路上,有一個檢查站。喬安山到了檢查站,向檢查的工作人員說明了情況。可是,檢查站的人卻說:“一定要站長回來檢查了你們才能走。”這時,一個老太婆走下來,把工作人員打了一巴掌,然後說:“你這個人,是人家的命重要,還是你檢查重要?要是出了人命就是你的事了。”

  這時,工作人員才讓他們過去。到了醫院後,婦女產下孩子,挽救了母親和孩子的生命。這時,婦女的家人們來了,他們拿來了一面錦旗,還買了一些禮物。喬安山說:“你買這此東西幹嗎?你給孩子買牛奶、尿布也比這強啊!”另一個家人又說:“你真個大好人啊!”喬安山笑了笑說:“雷鋒是我的戰友,幫忙需要幫助的人是我應該做的。”

  雷鋒的死,代表者喬安山會揹負起很重的擔子。他被人挖苦、被人另眼相看。可他沒有自暴自棄,而是用雷鋒行動去感化一個個挖苦他的人:為救難產孕婦而調轉車頭,把重傷的老爺爺送去醫院……最後得到的是眾人的肯定和讚揚。

  學習雷鋒精神,不但可以幫助別人,得到別人的認可,而且自己也會感到快樂,正如“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可是為什麼當今社會上有這麼多人不學習雷鋒精神呢?就從身邊的小事說起吧。

  每次,我和媽媽坐公交車的時候。車上那麼多人,竟然只有我和媽媽讓了座。我當時在反覆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現在弘揚雷鋒精神的人越來越少了呢?難道雷鋒精神真的過時了嗎?媽媽告訴我:“其實,雷鋒一直活著,或者人們心裡。當今社會上其實有不少活雷鋒,只要大家團結一致、互相幫助,總有一天,雷鋒精神還會發揚光大的”。

  有些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些人死了,他卻還活著。雷鋒一直活著,活在人們心田裡,最可貴的是,他的精神一直滋潤著人們乾枯的心靈!雖然雷鋒獻出了青春,但他的精神永遠存在。我們要以雷鋒為榜樣,從小在學校學好本領,長大後做新世紀雷鋒,為祖國貢獻我們的力量!

  《離開雷鋒的日子》電影觀後感 篇12

  本來當剛看到這部黑白電影時,我的心裡是不屑的。身為被現代社會影響的青少年,我對這一些老年代的東西沒有一絲興趣,可是漸漸的我又被這樸實的情節感觸了。

  影片的主人公是雷鋒生前的戰友喬安山。因為他在倒車的時候不小心撞到了木樁,剛好砸到了雷鋒的太陽穴,導致了雷鋒的死亡,這讓他十分自責,並決定一定要好好傳承雷鋒精神。

  老年退伍後,喬安山到一家公司當司機。車站站長讓他先接送自己的親戚,讓那些乘客們再等一會兒。可是喬安山堅持自己的原則,把他們都趕了下去,車站站長很生氣,並不給他開發車的車票。這多麼像現實生活中,那些佔著自己的許可權破壞人民利益的人呀。

  在途中一位老奶奶上車了,可是沒有未做,一個小夥站著兩個座位,卻不願騰讓給老奶奶,他認為自己多花些錢,買下來兩個座位就行了。這又是多麼的諷刺,現實生活中多少人認為錢是任性的資本,有錢就可以為所欲為。

  這時一個小夥站出來給老奶奶讓座,誰知他卻是因為偷了一個老爺爺的錢才讓出來的。生活中多少人打著假善的名義,幹著齷齪的事。

  幾天後強醫生出車時,遇到了一個被車撞的老人家,扶他去醫院付了醫療費,卻被他的家人訛上。好在最後的時候,中途的目擊證人證明了喬安山的清白,老人家也後悔不已。這也不得讓人們反思自己,為什麼社會上往往做了好事的人會被別人冤枉,而那些壞人卻總是逃之夭夭。

  如果做好事反而給自己添麻煩,那見義勇為樂於助人的精神又有用嗎?

  再一次與兒子一同送貨時,他們的車輪陷入了泥潭路上,卻無一人願意幫助他們,這讓喬安山對自己的信念頭一次產生了疑惑,當一群志願者在黎明時出現並幫助他們時,他又想到了之前的事情想要給他錢,但志願者高差樂於助人是不需要給錢的,這又讓他堅信了自己的信念,雷鋒的精神。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崇高的道德被社會扭曲了很多的時候,人們因為利益金錢而拋棄了這些道德,但我相信只要堅持雷鋒的精神,樂於助人總是不會錯的,好人是有好報的,壞人始終脫離不了法網。

  這部黑白老片,雖然片子有些老舊,但其中蘊含的內涵值得我們去反思。為什麼時代在一點一點的進步,可這些不良的思想卻一直沒有改變,還能延遲到至今呢?

  《離開雷鋒的日子》電影觀後感 篇13

  昨天,我們看了一部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砰!隨著一聲巨響,雷鋒叔叔就這樣倒下來。在這個寂靜的中午竟發生了這種悲劇。這讓我想起了一句俗話:暴風雨來臨之際,湖面總是一片平靜。1962年8月15日12點零5分,年僅22歲的雷鋒,因公殉職。就這樣他永遠的離開了我們!因為雷鋒生前做了許多好事,所以毛主席在3月5日時向全國宣佈今天是學雷鋒日。

  讓我感受最深的一幕是:雷鋒叔叔把自己一個月僅僅只有那10元錢的生活費讓他的戰友喬安山寄給喬安山的父母。

  天哪!真是想不到當時一個月只有10元錢的生活費竟給了喬安山。我可沒有那麼寬容大度呀!現在的新社會比起以前我們可幸福了。家裡的家務活一點也不碰,還總給家裡添亂,而舊社會的有些人一旦有一個新生命的誕生,也就意味著多了一張嘴,隨時可能吃不到飯。小孩在一點大的時候就要做許多家務,真讓人心疼呀!而我們卻被家人捧在手心裡,還不好好珍惜!我們應該處處為別人著想,多做好事,不要做傷天害理的事。做個活雷鋒其實並不需要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你就是活雷鋒了,從一件小事就可以體現你這個人的好壞,這是老師對我們說的,老師她就是一個活雷鋒。

  我們身邊的活雷鋒可多了,就比如說關老師吧。她為了更好的教我們英語,累的自己進了醫院,做了一個小手術,但她還不忘關心我們,學期快要結束時,她的病並沒有好,還來幫助我們學習。之後,她一直在吃中藥,關老師不是一位活雷鋒嗎?為了我們不惜身體的不舒服,堅持來為我們上課。關老師可真是位好老師啊!

  人間處處有真情,處處有好人,只是你還沒有發現罷了。雖然雷鋒叔叔已經離開了我們,但他永遠留在了我們的心中,在我們的心中深深地印下了一個烙印。我們一定要向他學習,把雷鋒精神發揚光大,做一個活雷鋒。

  《離開雷鋒的日子》電影觀後感 篇14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不禁熱淚盈眶。

  雷鋒是一個人們心目中的英雄,是部隊裡的模範標兵,雖然只活了22歲,卻做了無數善事。雷鋒是喬鞍山的班長。在那一天喬鞍山準備出去洗車,道路十分狹窄,喬鞍山問班長能過嗎,班長自信的說:“能!”喬鞍山開著車,雷鋒在一旁指揮,喬鞍山猛打方向,車撞倒了晾衣架,晾衣架撞到了雷鋒的太陽穴,雷鋒當場暈了過去,口吐鮮血。大家立馬把雷鋒送到了醫院,卻因為搶救無效而離開了人們,離開了他親愛的戰友,離開了他的學生們,當時是12:05。喬鞍山悲痛萬分他發誓要多學習雷鋒多做善事。從此,他常常幫助人們,有一次,因為幫助一個被車撞的老人而被老人的家屬誤解了。後來有一次,他的車子陷進了坑裡,沒有人願意幫助他,後來,他卻看到雷鋒的學生來幫助他,他頓時感到雷鋒並沒有死,他一直活在人們的心裡,他認為眼前的這些孩子就是活雷鋒。他希望有更多的人做好事,來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人。

  看了這部電影,我覺得做人就應該多做善事,“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離開雷鋒的日子》電影觀後感 篇15

  離開雷鋒47年了,雖然我只有26歲,但我一直認為,雷鋒與我同在。小時候,是聽著雷鋒的故事,看著雷鋒的電影,讀著雷鋒的日記長大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當中去。”多麼樸實的話語,但是它卻是那麼的富有哲理。小時候一致認為,要做一個像雷鋒那樣的人,當不成戰士,我也要把自己奉獻給社會現代化建設,奉獻給祖國。

  漸漸長大了,或許有一些無奈了。不明白為什麼,拾金不昧的少了,佔小便宜的多了;為什麼文明讓座的少了,佔著老幼專座的人多了;為什麼為人民服務少了,抱怨社會,要求社會為自己服務的人多了;為什麼漸漸的,在不理解為什麼的過程中,自己也變成了其中的一員。難道雷鋒就真的漸漸的離開了我們了嗎?難道我們這個社會就真的不需要這樣的“傻子”了嗎?

  初三的時候,《離開雷鋒的日子》上映了,記得很清楚,韓磊唱的主題歌這樣說:“你說我跟不上時代,常年地對待該不該,對待人民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在對待中尋找大愛……”雷鋒早已經不在了,47年前,他就永遠得跟我們,跟他朝思暮想的富強社會說了再見;雷鋒卻又存在著,在你,在我,在千百萬中華兒女的心中,那是一種叫做“奉獻”的東西。雷鋒就是他的具體化。只要我們想到雷鋒,我們就會想到,在這物慾橫流的社會,在這個人們以為地尋求所取得社會,還有奉獻存在著,而正是奉獻,才是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偉大力量。

  雷鋒是偉大的,雖然他身處最平凡的崗位,但他用無私奉獻的心去對待每一件事;雷鋒是可悲的,僅僅22年的生命,他經歷了太多的苦難,終於過上了好日子卻又早早的與世長辭;雷鋒是永恆的,雖然他只有短短的22年生命,卻用這宇宙中的一瞬,在歷史的長河中劃出了最絢爛的一筆!

  離開雷鋒的日子,卻仍然感覺,他在用自己的行動指引著我們,就如同歌中唱的:“你的對待如同生命的大海,撫育著一代又一代!”

  《離開雷鋒的日子》電影觀後感 篇16

  觀看了《沒有雷鋒的日子》讓我記憶深刻,1962年8月15日,雷鋒的戰友喬安山在倒車的時候,不留意把路邊的一根木頭撞到了,木棍打在指揮倒車的雷鋒的頭上,雷鋒同志犧牲了。喬安三心裡十分內疚,十分自責,他決定天天做好事,把雷鋒精神發揚光大。

  有一天,一輛車把一位年邁的老人撞倒在地上,車主並沒有把老人送去醫院,而是逃走了。一輛輛車從老人身邊飛馳而過。最後,一輛車停下了,喬安三把老人送去了醫院,結果卻被老人的兒女誤認是肇事者,在真正的肇事者被找到之後,真相最後大白了,喬安三被大家稱為助人為樂的活雷鋒。

  喬安三的兒子總是說:“此刻沒有人學雷鋒了。”可喬安三總是對兒子說:“學雷鋒做標兵”,因此,他們沒少爭執。有一天,喬安三和兒子去送貨,車輪被陷在泥土裡,父子倆在郊外被困了兩天兩夜,就在他們準備把貨卸下來的時候,路上來了一群騎腳踏車的年輕人,在他們的幫忙下,車子最後拉出來了。透過這件事徹底改變了喬安三兒子的想法,此刻還是有許多活雷鋒的!我們都就應學雷鋒做好事。

  在我的身邊也有很多的好人,一個星期六的早晨,馬路邊有一位老婆婆,她穿著破破爛爛的薄棉襖,坐在冰冷的地上。這時,一個穿著西裝的叔叔走了過來,老婆婆跪在地上,用髒兮兮的手拉住了他的腿,向他乞討。我本以為這為叔叔會一腳把老婆婆踢開,沒想到,他輕輕地把老婆婆扶了起來,給了她五十元錢,並且還給她買來麵條和豆漿,然後又匆匆地走了。老婆婆捧著熱氣騰騰的麵條和豆漿,望著好心人的背影,一顆晶瑩的淚珠滑落在髒兮兮的臉上。這時候,我的眼睛也溼潤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更多的好心人,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去實現雷鋒精神,讓我們的世界充滿愛!

  《離開雷鋒的日子》電影觀後感 篇17

  《離開雷鋒的日子》講了雷鋒的戰友喬安山的故事。這部電影賺去了無數人的眼淚,太好看了。

  一次出行,需要過一段窄窄的橋。於是雷鋒下了車,為大家指揮倒車,楞因為車不留意撞到了橋邊的木棍,木棍正巧倒在了雷鋒頭上,他栽在地上,因為出血過多,昏迷過度,敬愛的雷鋒叔叔還是犧牲了。在送往太平間的路上,司機喬安山上前,抱住雷鋒大哭起來……一次,喬安山在路上望見一次事故,他助人為樂,可惜卻被誣陷為事故引發者,最後還是警察為他洗清了冤。還有他去送貨物,開著開著,車在一片田裡被卡住了,喬安山請了好幾個老鄉來幫忙,可都不肯。一位小夥子真心地幫忙了他,可貨車實在太重了,搬不動,於是小夥子叫了許多們當地志願都來幫忙。人多力量大,貨車總算被拉了上來,他們助人為樂!

  看完了它,我被深深地感動了,誣陷和幫忙成了明顯比較。雷鋒同志,您的死是光榮的,您犧牲後沒有一點兒遺憾。今年是雷鋒叔叔去世50週年,在這隆重的節日中,我向您學習,以助人為樂,作為自己最大的快樂,以雷鋒叔叔作為自己的榜樣!

  《離開雷鋒的日子》電影觀後感 篇18

  《離開雷鋒的日子》以雷鋒戰友喬安山為原型,講述了他們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及雷鋒犧牲以後的事情。喬安山和雷鋒是戰友,1962年的一天,喬安山倒車撞到一根晾衣杆,晾衣杆打中了雷鋒的太陽穴,雷鋒就此犧牲。雷鋒生前幫喬安山解決了很多困難,喬安山很悲傷,很愧疚,他甚至想死而補過。轉業三十多年,喬安山沒有忘記雷鋒,而且開始到處助人為樂,他要把雷鋒精神傳承下去。

  雷鋒,這個高大的形象永遠留在了人們心中,雷鋒精神鼓舞著每一代人,雷鋒精神讓人們更友愛,更團結,更快樂。我們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學習無限的雷鋒精神,我們要把雷鋒精神發揚光大。

  我們瞭解了這段心酸而感人的歷史後,明白了時間可以磨練一個人的毅力,雷鋒精神一直滋潤著我們的心田!

  離開了雷鋒的日子,就是自己成為雷鋒的日子。

  《離開雷鋒的日子》電影觀後感 篇19

  也許現在的社會,真的太多人沒有把雷鋒這個人或他的精神當回事。就像電影中喬兵說的“每個人只要管自己別管人家”,人人都覺得助人為樂是件蠢事。就連我自己都覺得雷鋒什麼的,都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存在的人,還在那兒發揚光大他的精神,實在是無聊。然而看了《離開雷鋒的日子》,讓我感觸頗深。

  雷鋒並不是這部影片的主角,雷鋒的親密戰友——喬安山才是影片主角。圍繞在喬安山身上發生的事,讓我瞭解到堅持雷鋒精神是多麼不易,堅持雷鋒精神是多麼值得。

  影片開始,喬安山與雷鋒同駕車,雷鋒叮囑喬安山一定不能在開車時吸菸,在雷鋒心裡,他人的性命比自己的還重要。不幸的事故發生在雷鋒身上後,喬安山非常自責,深切感受到雷鋒精神的他,做起了“雷鋒”。

  喬安山退伍,成為客運大巴的司機,堅決不讓車站站長的親屬開後門,讓他們按秩序排隊;讓車上的乘客給老人讓座;甚至還有在遇到突然臨產的孕婦時,駕著孕婦及其家屬直奔幾里之外的醫院。其中還有一個小插曲,常客的奶奶在車上丟失了她的金戒指,然而吳娟在打掃大巴時,發現了金戒指,便順手牽羊拾了回去。然而當吳娟看到喬安山不顧自身利益拼命搶救他人生命之後,興許是被感動,悄悄地將戒指還了回去。雷鋒精神是真真實實可以傳遞的精神,雷鋒精神一直感染著周圍的每個人。

  喬安山在成為貨運司機之後,一次運貨過程中,在路上看到一位倒地不起的大爺,看來是被車撞了,然而肇事車輛卻逃之夭夭。喬安山好心送老人去醫院,卻被老人家屬血口噴人說是他撞的,要賠醫藥費。這年頭沒有人再相信雷鋒,相信雷鋒精神,腦中只有自己的利益。就連喬安山的兒子喬兵都讓自己的父親不要再管人家閒事,而喬安山卻堅持繼承雷鋒精神,他知道他的戰友雷鋒在這種情況下一定會這麼做。曾被自己下輩威脅指證喬安山的老大爺,最後也受到了良心的譴責,說出了真相。結果當然是讓世人譁然的,世人不敢相信竟然這個社會還有發揚雷鋒精神的人。

  喬安山和喬兵父子兩人一起送貨,喬兵對喬安山說這次一定不要再管人家閒事了,然而倆人自己卻遇到了麻煩——車輪陷進淤泥裡了。這時候相信喬兵也體會到若是能得到幫助該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然而路過的人,要麼就是不睬他們,要麼就是要錢才辦事。沒有任何一人願意秉承雷鋒精神幫助父子倆。半夜,喬安山父子遇到一女子,問他是否遇上麻煩,父子倆想請求幫忙,然而隨同來的男子說這忙真幫不上,畢竟幫一個貨運大卡車的輪子脫離淤泥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男一女走後,父子倆只能開始自己解決問題。沒想到到第二天中午時分,一大群戴著小紅帽的年輕人騎著腳踏車而來,說是來幫助父子倆。喬兵問說要多少錢,年輕人帶著朝氣蓬勃的笑臉說道不用錢,指指自己小紅帽上的“志願”倆字,說道他們是志願者,就是專程來幫助他們倆的。在年輕人們的幫助下,車輪脫離了淤泥。原來這些小紅帽都是昨夜那女子的學生。女子興奮的和喬安山介紹說這男孩照顧獨居老人長達三年,另一孩子在孤老院堅持打掃等等。女子還說自己其實是雷鋒生前輔導過的學生。喬安山才明白,雷鋒精神實則藏在每個人的心中,雷鋒精神是確確實實存在的。連喬兵都改變了自己的想法,說是也要成為志願者。

  雷鋒真的在影片一開始就去世了嗎?影片後半部分不是仍然存在著許許多多的雷鋒嗎?雷鋒精神流傳著,雷鋒就永遠不會死。興許還會湧現越來越多的雷鋒。相信雷鋒精神也一定會永流傳。

  離開了雷鋒的日子,過的就是自己成為雷鋒的日子。

  《離開雷鋒的日子》電影觀後感 篇20

  雷鋒走了,帶給善良的人們無限的悲痛,留給善良的人們一筆豐厚的財富,默默離去,喬安山——雷鋒生前戰友,雷鋒犧牲的直接“肇事者”來了,帶著終生揮之不去的遺憾和一個沉重的包袱,默默走來。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講述的正是有關喬安山的一段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平凡經歷。

  幾十年前,時代推出了雷鋒——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普通軍人,他以自己年輕的生命為社會樹起了一座時代精神的豐碑。然而,他卻走得如此匆促,在人們還痴痴地目睹他俊美的身影和高尚的人格魅力的時候,那一串深重而閃亮的足跡忽然間嗄然而止,躲開了人們心底的思念和企盼,靜靜地踏向了人生之旅的終點。社會在發展,時代在變遷。改革邁著矯健的步伐在華廈廣袤的大地上畫出了濃重的一筆,面對著日新月異的這個世界,有人迷惑了,有人混沌了,長久以來蘊含在他們腦海深處的某種精神支柱在對物質的無限追求中悄悄地支離破碎,飄散消失殆盡。

  喬安山是平凡的,他身上揹負著一個沉沉的希望,在崎嶇變幻的歷史路途上踽踽獨行而毫無怨言,他默默地關注著變化萬千的世紀,默守著一個堅定的信念,靜靜地袒露著一種生命的俊美。他或許只是一片迎風而動的綠葉,或許只是一粒亮麗而純清的海水,但他卻昭示著一種生命的倔強,折射著一種生命的輝煌。

  喬安山卻是偉大的,他將雷鋒那一串深重而閃亮的足跡延續了下去,他將一個悠遠的時代與現實連成纜索,讓人們從心靈深處由衷地去崇敬、膜拜,讓更多的人脫離種種齷齪腌臢,緊緊地凝聚在一面輝煌的旗幟下面,展示出浩浩淼淼的無私與崇高。

  我甚至於為他的默默無聞而潸然淚下,他只是沿著雷鋒的足跡去完成雷鋒未竟的事業,他沒有叱吒風雲的感召力,沒有氣吞山河的雄才大略,他所具有的只是一顆金子般的心和一種嚮往光明追求真理的執著。然而,正是這平凡的一舉一動將各種摻雜著自私與物慾的思想都款款地搖碎,又溶為一體,凝合成一座精神的豐碑,凜然屹立在新時代的開端。

  我不由得有一種激動和亢奮。當一大群稚氣未脫的青年志願者譁然而現的時候,我似乎看到了希望,看到了那一串深重而閃亮的足跡還向著未來延伸而去,那麼地貼切而自然。或許正是一代一代凡夫俗子執著的赤誠,正是無數堅實的腳步,才能將新時代的這座豐碑鞏築得如此沉穩,踩踏得那樣殷實、富麗,才能讓更遼闊的華夏大地上長存文明的火種,生生不息,延綿不絕。

  雷鋒精神是一座豐碑,是萬千民眾的一個精神的皈依點。而瞻仰這座豐碑,你就會多一個沸沸揚揚的生命熱源,你的人生也會增添一股燙人的力量,開始浩大而勃發。

  《離開雷鋒的日子》電影觀後感 篇21

  今年,是學習雷鋒五十週年,在三月五日那天,我們懷著敬畏的心情觀看了《離開雷鋒的日子》這部影片。

  這部影片講述的是,在1961年8月15日,雷鋒生前最好的戰友喬安山因為倒車時不慎撞倒電線杆,撞到雷鋒,使雷鋒被撞倒而腦溢血死亡之後發生地一系列事情。

  這部影片想告訴我們的是:雷鋒並沒有死,我們身邊有著千千萬萬的學習雷鋒的人,他們就是千千萬萬的活雷鋒!但也有一些人,他們為了錢而不顧一切。

  我看完這部影片,想起了真實的生活。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不也經常發生的嗎?就拿去年的徐老太的事來說明吧,徐老太昏倒在馬路上,一個過路的司機見了就好心扶起徐老太,把她送進了醫院。可是,當徐老太醒來時,卻和她的家人一起誣陷是那個司機撞得她,要他承擔所有責任。幸虧交警及時趕到,否則,那個司機就付出全不醫藥費了。

  在現在這個黑暗蔓延的世界裡,有著一絲光,就是像雷鋒這樣的人。

  《離開雷鋒的日子》電影觀後感 篇22

  “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人人都知道雷鋒是中華民族勞動人民的象徵,而今天我也感受到了雷鋒精神的可貴。

  3月5日是雷鋒日,在這天老師給我們看了《離開雷鋒的日子》這部電影,電影講了雷鋒同志殉職後,他的戰友也為人民、為國家做好事。雖然在這過程中,他收到了種種挫折,家人甚至也反對他做好事了。可是當家人也需要幫忙時,一群陌生的孩子卻救了他們,這讓他們更加堅定了雷鋒精神。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熱心腸的好人,可是我覺得僅僅只有這麼點人是不夠的,我們應該熱心去幫助有困難的人。

  前幾個月前,網路上也在爭論遇到摔倒的老人該不該救,救了又怕被冤枉成肇事者,不救吧,又感覺是見死不救。這個話題是雷鋒精神受到了一點小小的挫折,可是我覺得應該以救人為先,只要你是清白的總會解釋清楚的。

  上週5,我看見一個老奶奶正躺在候潮路那邊,應為已經是很晚了,四周根本沒有人,我很想上前幫她,可卻又躊躇不前。正當我猶豫時,老奶奶的的陣陣叫聲“刺破”了我的耳際。原來是來奶奶的腳扭了,我連忙上前扶起老奶奶,並把她拉到了傳達室前。奶奶在保安叔叔的幫助下回到了家,第二天一早他的家人也來感謝我了。我很開心,決心繼續儘自己的一份力來幫助別人!

  雷鋒雖然已經去世50年了,可是他的助人精神是永不磨滅的!

  《離開雷鋒的日子》電影觀後感 篇23

  我看了影片《離開雷鋒的日子》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影片主人公喬安山同志曾和雷鋒同志同在一個汽車連當兵。

  在1961年冬天,雷鋒同志站在電線杆下,指揮喬安山開車,喬安山順著班長的手勢開車,但由於技術不夠熟練,無意中將一根電線杆撞倒,導致班長雷鋒同志光榮犧牲,為此,他深感內疚,十年來一直是他的一塊心病,也因此他堅持以班長為榜樣,繼承他的遺志,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在復員退伍後的幾十年汪長歲月中,他也總是默默無聞地忠於職守僱乎凡的崗位上,實踐著為人民服務的諾言。

  有一次,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冬天3位年過七旬的老人揹著木柴,走在回家的歸途。突然,有酣輛紅車飛馳而來,把老人嬗倒。但司機下車看了都掃長而去。喬安山見此情景,亳不猶豫地把老人送進醫院。但是他的好心不僅沒有得到老人兒女的感謝,反而要他付全部的醫藥費,這使他有口難辯。這件事情雖小,但他的精神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呼喚和提倡的,特別是在市場經濟的今夭,很多人的良知泯滅了,為了金錢河以顛倒黑白。就以老人的不孝兒女來說吧;竟恩將仇報,讓喬安山承擔醫藥費,比起他們來,喬安山同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幾十年如一日的精神顯得多麼高貴啊,這種精神,也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的,學習的。

  現在,我們是學生,不但要把各門功課學好,更重要的是學好做人的道理。讓我們共同來學習雷鋒叔叔和喬安山叔叔為人民服務的高貴精神,做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

  《離開雷鋒的日子》電影觀後感 篇24

  星期五上午,老師帶領我們全班同學一起觀看了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回來的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雷鋒的故事,從小到大耳熟能詳我已知道了許多,但是對喬安山卻瞭解的少之又少。

  作為雷鋒的戰友,喬安山曾多次受雷鋒的幫助,喬安山對他感激不盡。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好戰友,最後卻由於自己的失誤而意外死去,這令喬安山倍受煎熬。

  雷鋒的離去,帶給人們無盡的悲傷和惋惜,也給喬安山心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雷鋒用22年短暫的生命給人們樹起一座道德豐碑,而喬安山決定:他要用自己餘生的所有時光默默無聞地延續雷鋒精神,這樣才能無愧於班長雷鋒,更無愧於自己的內心。

  作為一名公交司機,喬安山為難產的婦女改變行駛路線,面對眾人的讚揚,他只是哽咽地說了一句:“如果班長在,他會比我做的更好!”多麼淳樸的人啊!那一刻,我的眼睛溼潤了。

  冬夜,喬安山的車子在野外陷入泥潭後,面對路過人的一次又一次無情拒絕,喬安山又想起了雷鋒在的日子。他堅信雷鋒的精神會一直流傳下去的,即使他已經離開了我們。清晨,一群天真無邪的孩子在陽光中出現,志願者們來幫助他們了,喬安山感動地流下了眼淚。

  雷鋒雖然離開了我們,但千千萬萬個像喬安山一樣的活雷鋒還在。樂於助人、捨己為人,讓我們堅信雷鋒精神永垂不朽。

  《離開雷鋒的日子》電影觀後感 篇25

  近一段時間,“扶?”還是“不扶?”的問題在網路上引起廣泛熱議,起因是“南京彭宇案”和天津的“天津許雲鶴案”——先是南京的年輕人彭宇出於好心,扶起一位倒在地上的老人並送去醫院,卻遭到老人及家人的起訴,被判一次性給付原告人民四萬餘元;後是天津計程車司機許雲鶴案出於愛心,攙扶起一位橫跨馬路中心護欄而摔倒在地的老人而被判處賠償10.86萬元……

  “如果你今後路遇摔倒在地的老人,是‘扶’還是‘不扶’呢?”參與網上投票的1883人中,44%的網友表示今後不會攙扶老人,38%的網友選擇了‘不好說’,表示‘肯定會扶’的只有339人人,佔比僅僅為18%!筆者也對自己做起拷問:如果是我遇到摔倒在地的老人,做出怎樣的選擇呢?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還是儘自己的力量,無私地伸出善良、熱情的雙手呢?

  看了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我找到了答案。

  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上演了主人公喬安山與南京的彭宇、天津的許雲鶴相類似的境遇:1988年的一個冬天,開車從瀋陽返回鐵嶺,途徑輝山,遇到一位被車撞倒在地的老人。當時前邊的汽車全都繞開老人而行,喬安山見到後,出於好心,立刻把他送到了醫院並墊付了住院押金。之後老人的兒女找到了喬安山,指責他是肇事者,奪去了他的駕駛執照,要他賠償所有的損失,醫療費誤工費,加在一起一共四萬元。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位老人面對這種情形,也不置可否。做好事的喬安山因此惹上了麻煩。

  但這個麻煩,沒有讓喬安山改變自己的做事原則。從1988年以後的幾十年時間裡,喬安山還是喬安山,喬安山仍然默默地為群眾做著好事,並教育兒子堅持學雷鋒:喬安山的兒子在路上見到別人丟失的東西,喬安山就讓兒子在風雪中站在路邊等著失主回來找。雖然做好事迎來的不都是感激的淚光,做好事換來的也不都是象徵著榮譽的鮮花,喬安山幾十年來堅持做好事,時常換來不解甚至是經濟損失。然而面對林林總總的非議、矛盾、波折與坎坷,他總能表現出超乎尋常的寬容與忍讓。是什麼能讓喬安山這個一個幾十年不為人知的很普通的人,胸中有丘壑,容易下許許多多的不公正待遇,一直堅持著善良和正義,堅守著他高尚的人生準則,弘揚捨己為人的共產主義美德呢?是他的戰友雷鋒!是雷鋒以22歲短暫的生命閃現的光華!是雷鋒精神展示給社會的強大生命力!

  雷鋒在喬安山的心中,已經深深的紮下了根,雷鋒的操守,在喬安山的思想意識深處,那就是做人應該堅持的原則。也正是如此,喬安山遇到事情,他總要捫心自問:如果是雷鋒,會怎麼做呢?心中有了雷鋒這把正義的尺子,喬安山就有了膽量,就有了氣度,就有了堅韌與執著——他做到了對待同志象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象夏天一樣的火熱,對待個人

  時光進入20世紀九十年代,面對社會上潛滋暗長的拜金主義現象,喬安山深刻意識到,社會需要雷鋒!於是他結束了33年平靜的隱居生活,開始到大江南北巡講,他以雷鋒親密戰友的身份,講述雷鋒故事,傳播雷鋒精神。喬安山成了雷鋒精神的職業傳火人。2005年8月13日2時至8月14日8時,撫順轄區內的渾河、社河、東洲河、紅河、太子河等主要流域驟然發生洪水,進而泥石流和滑坡等災害相繼而來,撫順清原學雷鋒基地1044名軍訓學生被洪水圍困,除了一千多個生機蓬勃的生命,還有作為輔導員喬安山。在這場抗洪搶險的生死較量中,喬安山看到了無數雷鋒的影子,影片上映的真實故事著實感人!

  在幾代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倡導下,在喬安山身體力行的傳播下,雷鋒已成為善良、堅韌、無私、高尚、偉大等褒義的代名詞,雷鋒的名字,在空間上已經跨越了國界,為五大洲的人們讚頌傳揚;在時間上跨過了世紀,並將永遠流傳下去。

  儘管,隨著社會的發展,公民的意識形態中除了那一份善良和純樸之外,增加了醫學、法律的內容,人們在決定做一件好事之前,思維中除了“良心”,還習慣於考慮到“責任”,但是,只要你是出於愛心,沒有私心,就會得到社會的理解和支援,就可以積極地去做!

  不是嗎?網上關於“扶”與“不扶”的熱議和明顯偏頗的“結論”,2011年3月5日,華南師範大學理論部談方教授發起成立了“攙扶老人風險基金”的主張,要給做好事而受損失的人以物質補償與精神鼓勵!

  無獨有偶,中央電視臺2011年“感動中國”的人物評選,也是依託網路評出的結果,而對高樓上墜落下來的孩子,那位忘掉個人安危伸出雙臂的青年婦女榜上有名!“最美大媽”薛明秀、“最美女孩”餘書華、“最美媽媽”吳菊萍、“撐傘仙女”……無數平民英雄的義舉得到主流媒體的弘揚,扶危濟困、助人為樂的傳統美德仍是社會主流,基本的價值觀和善惡判斷標準一直存在,我們的社會充滿著陽光和正氣!

  生活在這個充滿陽光和正氣的時代,作為基層央行職工,更應該積極去追求崇高!要從我做起,樹立崇高的理想,堅持正確的世界觀,摒棄狹隘的觀念。要敞亮,要敢於擔當,要做一個對家庭、對單位、對社會有用的人。要積極把自己的理付諸實際工作和生活中。我們民族正處於偉大復興時期,經濟建設是當前乃至今後很長一段時期的中心任務,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人民銀行的金融宏觀調控任務十分繁重。而恰恰在這時,縣支行員工隊伍老化,相當一部分職工因為年齡偏大,難以跟上現代工作節奏,難以及時完成本職工作。在人手少、工作專案繁多、工作任務繁重的現實情況下,很多很多工作,如果你接手做下去,就會越做越多,相反,如果不接手做,而是躲過去,自己就會輕閒一些。那麼我們是遇到矛盾繞著走呢?還是不計個人得失,不分份內份外,不怕費力不討好,知難而上呢?喬安山以他的始終不渝,秉承崇高,追求不懈的精神告訴我們,要有責任感和使命感,要在困難時期敢於站出來,別怕非議,別患得患失;要象喬安山那樣,牢記雷鋒,要甘於奉獻。牢牢地記住雷鋒,就如同守望一片燦爛的陽光;甘於奉獻,就是在弘揚正氣,傳承美德。

  這篇讀後感結構不大合理,但比之我小學二年級時候尷尬,總算寫出來了呀。當然,能寫出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雷鋒這個六十年代國家的領導人樹立楷模及其他的助人為樂思想,我從心裡接受了。

  《離開雷鋒的日子》電影觀後感 篇26

  這次,大家看了《離開雷鋒的日子》。看了此次電影本人受到了很大的啟發。影片講述雷鋒叔叔生前最親密的戰友喬安山,在一次過橋時,車右上角碰到木柱上,柱子倒了,正好砸在雷鋒的太陽穴上,悲慘的事情意外發生了……

  有一次,一位流浪老人因為被車撞了滿頭是血,車裡的人一看,隨後說了個謊,逃走了,喬安山看到老人,連忙扶起老人送進醫院。用自己的錢幫助老爺爺,可是,老爺爺的兒女不願負擔醫藥費,就叫喬安山付錢……

  又有一次,喬安山遇到一個難產的婦女,他停下來護送這位婦女去醫院,在這緊急的時候,難處出現了,領導叫檢查人叫他的車停下。他顧不了這麼多,想辦法把婦女送到醫院……

  雖然雷鋒離我們而去了,但雷鋒精神還活著,社會上有千千萬萬的雷鋒,社會需要這些雷鋒,我們生活中有很多雷鋒,有熱心助人的人,有關心集體的人,他們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我也要像雷鋒叔叔那樣去幫助別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做公交主動讓座給老人,撿到東西要交公,在公共場合撿起別人亂扔的果皮紙屑,在學校裡積極主動打掃教室的衛生,上課認真聽講,開水龍頭並關水龍頭,關心同學、老師,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就像雷鋒叔叔說的那樣:“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為人民服務時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

  只要我們人人都是小雷鋒,我們的社會就會更美好。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個新時代的小雷鋒吧!

  《離開雷鋒的日子》電影觀後感 篇27

  我們都認識雷鋒,可我們誰認識喬安山?看過《離開雷鋒的日子》這部電影后,我認識了喬安山,一個雷鋒式的人。喬安山是雷鋒的戰友,他親眼目睹過雷鋒所做的好人好事,雷鋒精神影響了他的一生。他不畏強權,不怕得罪自己的領導,把空客車開出車站;他樂於助人,堅持送難產的婦女去醫院;

  他熱心熱腸,把被撞的梁大爺送去醫院搶救,可是被梁大爺的兒女們誣陷,還要自己陪四萬元錢……可是他仍然堅定地說:“只要我活著一天,我就要做一個雷鋒一樣的人。”他做的事連自己的兒子也不理解,他兒子說:“誰在還學雷鋒?可不要多管閒事!”可是喬安山說:“如果班長(雷鋒)還活著,他也一定這麼做!”

  是的,雷鋒還一直活在我們的中間。我的身邊也有像喬安山一樣的活雷鋒,我們班的彭旎靈拾金不昧,自覺地把撿到的錢交到教務處。我的媽媽一直默默地幫助鄰居老奶奶,幫她做飯、收拾房間、洗澡、買東西,從不求回報。就像電影結尾那樣,有好多年輕的志願者,他們頭戴著有和平鴿的紅色帽子,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我也要向他們學習,做一個活雷鋒,做一個樂於助人的人 !

  《離開雷鋒的日子》電影觀後感 篇28

  今天三月五日是學習雷鋒日下午老師給我們看《離開雷鋒的日子》這部電影,看了這部電影后,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影片講述了一位雷鋒生前的戰友喬安山,在一次倒車時不小心車尾撞在木柱子上,柱子倒了,正好砸在雷鋒的太陽穴上,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雷鋒犧牲了,年齡只有22歲。喬安山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失,決定把雷鋒精神發揚下去,做什麼事都用雷鋒精神要求自己。

  影片中讓我最覺得感動的事是:那天大雪紛飛,一輛車像離弦的箭一樣飛奔而來把一位老人給撞倒了,司機卻怕老人找他要醫療費,就逃跑了。喬安山開著貨車路過看見了倒在地上的老人連忙停下來,走過去毫不猶豫地把老人扶了起來,並把老人送去了醫院,但是老人醒後卻違心指認是喬安山撞了他,就是因為老人的兒女不想付醫藥費,而誣賴喬安山。喬安山有口難辯。連兒子埋怨他,但他並不後悔救人,因為他心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雷鋒精神”。最後,警察還是把司機找到了,還了喬安山一個清白,老人雙腿跪在地上道歉。看到這裡,我和同學們都很同情喬安山,也很敬佩他,在如此棘手的逆境中,依然能堅持“雷鋒精神”,他的行動使所有人心中洋溢著溫暖。

  在生活中,我也要像雷鋒叔叔一樣主動幫助別人,像在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坐,在家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看見有人跌倒也要把別人扶起來……

  雷鋒叔叔是我的榜樣,學習雷鋒精神是我的榮幸,雷鋒的一小步是我們的一大步。我一定會把雷鋒精神發揚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