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偉業》觀後感為繼承先烈旗幟而奮鬥(精選16篇)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建黨偉業》觀後感為繼承先烈旗幟而奮鬥,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建黨偉業》觀後感為繼承先烈旗幟而奮鬥 篇1
《建黨偉業》影片向我們還原了一段段真實的歷史,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走過了一段曲折而又艱辛的探索路程,影片以濃縮歷史的形式再次向我們印證了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把中國發展成一個繁榮富強的現代化國家。整部影片有兩段內容讓我特別感動:
其一是有關“五四運動”的場景描述,當我看到學生們湧上街頭,振臂高喊“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的口號時,當我看到女大學生舉著寫著“冤”字的白布跪在那裡時,我不禁感到熱血沸騰,作為青年一代擔起山河重任的激情更是撲面而來。
其二是當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圓滿結束以及到影片最後的場景描述,當與會代表難以掩飾內心的激動,意氣昂揚的共同朗誦《共產黨宣言》,當13位共產黨人一起低聲唱著《國際歌》的時候,我不禁心潮澎湃。透過這部電影,我真實感受到了那些革命先烈是怎麼一步步艱難的走過來的,也清楚瞭解了我們的黨是怎麼從稚嫩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讓我們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有了全新以及直觀的瞭解,每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都被演員精彩演繹出來,他們的精神和信念感動著我們,一種久違了的青春的衝動澎湃在我的胸中。
在看完《建黨偉業》之後我在想,假如時光倒流,我出生在那時局動盪、戰火紛飛的年代,能否為了民族的振興而奔走呼號?能否為了救國救民捨生取義?當滾燙的烙鐵烙在皮膚上、當粗糙的鞭子鞭打在身上、當破綻的傷口被潑上鹽水……我還能否咬緊牙關,為了民族大義犧牲小我?
透過影片,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炎黃子孫的團結,國家的奮進。是的,為了心中的信仰,革命先烈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他們不怕流血犧牲,為了建立新中國,他們甘願赴湯蹈火!先輩們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這種大無畏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
中國共產黨並不僅僅代表一種政黨,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值得我們世世代代都提倡下去的偉大的精神,一種為國家,為民族,為遠大理想努力奮鬥的精神!今天,作為一名中華兒女,我們是幸福的,作為一名中共黨員,我們更身負傳承和發揚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重任,肩扛建設祖國、實現民族復興的巨大使命。
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要怎樣為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呢?毫無疑問,那就是將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聯絡在一起,投身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當今世界,現代中國,我們青年的使命異常艱鉅,祖國的未來在我們手中,振興中華任重而道遠。我們一定要增強歷史責任感和時代緊迫感,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重要而光榮的使命,揮灑青春汗水,為祖國的明天而努力奮鬥。時間會證明,歷史會見證,在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的時代大潮中,我們將無愧於這個偉大的時代。
《建黨偉業》觀後感為繼承先烈旗幟而奮鬥 篇2
影片《建黨偉業》是一部重現辛亥革命後到中國共產黨正式建黨這10餘年時間裡面發生的歷史事件的恢宏鉅製電影作品,它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和修飾,但卻客觀、真實。影片中很多場景都讓人印象深刻,我們被北大“新文化與舊文化”的激辯場景所感染,被“五四運動”的宏大場面深深震撼。當學生們湧上街頭,振臂高喊“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的口號,咬破手指血書“還我青島”,青年一代擔起山河重任的激情撲面而來,看得人熱血沸騰。火燒趙家樓、血書“還我青島”以及女學生滴血喊冤跪在地上拿著一塊寫著冤字的大布為四萬萬同胞喊冤等歷史事件逐一呈現。正是這批年輕人,用他們的青春與熱血,描繪出了新生的中國,譜寫了一曲瑰偉壯麗的文明之歌。中國共產黨的故事,是一個青春、激情、奮鬥、獻身的故事。在那一代年輕人的身上,擔負著救亡圖存、改寫歷史的大任。
現在黨已經95歲了,從當年的“腥風血雨”到現在雨過天晴,又有誰能體會當時的艱辛歷程呢,只有親身經歷過才知道什麼是苦,什麼是甜。看完《建黨偉業》才明白,當初黨的誕生,就是為了現在的和平,雖然現在已經沒有了戰爭,但我們依然不能忘記共產黨員肩上的責任。我們全國的黨員到現在已有8000多萬,這是多麼輝煌的成績啊。13名代表,50多位黨員,星星之火,終能燎原;95年艱苦輝煌,60餘年國運昌隆,氣壯山河,我們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豐功偉績,帶領中華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作為當代的學生,我們有美好的自由,可這些自由是誰贏取的呢,是黨。她讓我們有幸生活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年代,在二十一世紀這個美好的時代下,不用呼吸戰火瀰漫的空氣,不需要擔憂衣食住行,只需安然前行。我們今天的一切,都與他們當年的奮鬥和努力息息相關,他們與我們,昨天和今天,血肉相連。我們要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它是由無數共產黨用鮮血換來的。所以讓我們張開翅膀,向廣闊天空飛去,為未來打拼,為祖國爭光!在黨的95週歲生日之際,忠心祝願黨能夠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再創輝煌。
《建黨偉業》觀後感為繼承先烈旗幟而奮鬥 篇3
今天公司組織全體黨員在會議室觀看了《建黨偉業》,對於1910年到1921年這段的歷史,深深的觸動了我的內心。百年之大變革,說的就是這段歷史。看到學生們群情激奮的上街遊行、看到陳獨秀、李大釗等的慷慨陳詞,我的眼淚就在眼眶裡打轉。那真是一個熱血的時代,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傑出的人物。
共產黨的建黨史,充滿了曲折和苦難。電影裡看來詩一樣的畫面,在那個時候卻要冒著殺頭危險。許多人的一腔熱血僅僅是一時的衝動,後期知道出席一大的人中八個都因為各種原因離開了組織。電影裡面寫到毛澤東準備前往法國進行救國理論的探索,但就在上船的前一刻,卻毅然選擇了留下,這就是歷史。如果毛澤東去了法國,後面的共產黨歷史可能都會改寫。甚至裡面的張國燾都讓我感覺特別的親切,即使他後來選擇了分裂,但年輕時候的他,是和毛澤東一樣的充滿戰鬥激情。
對於這一段歷史,我現在有一種迫切的心情想要去了解,想要了解那百年風雲變化的歷史。一群為了共和的知識分子聚在一起發出抗爭,最後因為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而選擇了不同的陣營,形成了兩大陣營的抗戰。這裡面到底有多少故事是自己所不知道的?瞭解這段歷史,自己肯定會發出許多的感慨,甚至會有被愚弄的感覺,但終究歷史會被還原。
我也在感嘆,中國共產黨一定會有更加美好的未來。封建的清王朝康乾盛世也持續了一百多年,我們共產黨建國還不到百年,我們所擁有的智慧比前人強上不止百倍。故我深信,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中國將會繼續的繁榮強大,國泰民安。
《建黨偉業》觀後感為繼承先烈旗幟而奮鬥 篇4
大國湯湯,大潮滂滂。俯瞰中華上下五千年之歷史河流,也曾潮平海闊,也曾波濤滾滾……歷史之河不斷的衝擊打磨的兩岸的中華基石,在我看來,那段未曾風平浪靜的歷史與那愈發光滑的石頭更想要告訴我些什麼。
《建黨偉業》這部作品主要闡述了中華民族歷經磨難,從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和列強的極端壓迫下,成立了中國共產黨。期間,無數英勇先烈為之流血犧牲。1919年,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使“弱國無外交”這一警示深入人心。群情激奮,無數的青年學生上街遊行。“誓死抗爭,還我青島”,血書上的錚錚誓言昭示著——天下中國永不服輸的宏偉氣魄!更有陳獨秀入獄,舉國震動;周恩來堅持鬥爭,被迫釋放……中國的今天是從先烈之無量之頭顱,無量之鮮血換來的,他們生擎國難之重,當為我輩楷模。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然則,在所有中國同胞都冥思苦想、尋求真理,在為國家之事奔走操勞之時,也出現了一些阻礙我國前進的勢力——吳佩孚,孫傳芳,曹汝霖,此皆賣國求榮之徒,因為我們所唾棄。袁世凱甚至曾妄想在共和國裡做皇帝,豈不荒謬?與歷史的發展潮流相逆,心然走向滅亡。
“雄關漫道真如鐵。”雖然追求真理的途中也經坎坷,但是中國共產黨憑藉著驚人的毅力與決心一舉衝破重重阻障,逆流而動,以勝者的風範走向了今天!細觀當下,中華文化已經浸染全世界,世人都在爭相學習中國話,科技資訊彰顯我國智慧,“江山代有才人出。”特別是在抗疫戰場上,無數中華兒女奉獻自己於醫療事業,於人民事業。
100年風雨兼程,100年歲月如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戰,推翻了壓迫,如今中國就像一條巨龍,正以一個大國的身份重新屹立於世界東方!
《建黨偉業》觀後感為繼承先烈旗幟而奮鬥 篇5
近日,我滿懷企盼、激動的心情認真看完了《建黨偉業》這部史詩型鉅作。看罷,思緒萬千,感慨良多。
《建黨偉業》以辛亥革命為序幕至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止,講述了以毛主席、李大釗、陳獨秀、蔡和森、張國燾、周總理等為首的第一批中國共產黨黨員,在風雨飄搖的10年裡為國家赴湯蹈火的傳奇篇章,生動地再現了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可稱得上是“風雷激盪”、“鉅變迭起”。
問道必先知史。我一邊觀看影片,一邊浮想聯翩。90年前,共產黨人為什麼能遠涉萬里去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90年來,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夠歷經磨難依然充滿生機與活力?90年來,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夠帶領人民開闢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
靠的就是堅定不移的理想信仰。影片中,面對黑暗慘淡的社會,李大釗發出了吶喊:“沖決歷史之桎梏,盪滌歷史之積穢,挽回民族之青春!”毛主席更是激揚文字、指點江山:“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幹,誰幹?”什麼力量促使他們這麼做?這就是理想的召喚,就是信仰的力量。
靠的就是生機勃勃的青春活力。導演韓三平說,《建黨偉業》所表現的“是屬於年輕人的時代,是一個年紀輕輕做大事、年紀輕輕丟性命的時代。”我想,這裡所謂的“青春”,不單指當年參與建黨事業的人都正值青春年少,更指的是他們身上體現出的共產黨人的先進性。這也是90年來,我們黨依然充滿生機和活力,總能穿越歷史的激流險灘,在曲折中發展、挫折中奮起,始終引領時代進步的根本原因。
靠的就是真切樸實的為民情懷。20世紀30、40年代的中國,民族危機、內外戰爭不斷,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在這緊要關頭,共產黨人挺身而出,高擎民族解放的大旗。誠如影片中毛主席所說:“我們今天的行動,是中國美好未來的先聲!”他還說,“工人的工字怎麼寫,頭頂著天,腳踩著地,結合起來就是個天字,這個天,是天下的天!工農大眾就應該是天下的主人。”這些無不顯現出共產黨人深切的為民情懷。
一路曲折一路歌。在喜迎建黨90週年的日子裡,靜下心來觀看《建黨偉業》這樣的經典之作,既是對中國近代史的一次再學習,也是對自己理想信念的一次徹底洗禮,既能讓我們更好地知黨、愛黨,又能更加堅定我們始終跟黨走的信念,還能領悟黨史的真諦與智慧,增添工作動力。
《建黨偉業》觀後感為繼承先烈旗幟而奮鬥 篇6
明星雲集,目不暇接,過往歷史,感嘆歷程。真要看懂《建黨偉業》還需要歷史知識的'積累。
先說這100多位明星演員陣容就讓片子成了最大的賣點,當然最大的贏家就是中影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的韓三平,他可算的上是中國電影界呼風喚雨的泰斗級人物,他領導的團隊運用高成本高回收的模式,雖有炒作之嫌疑,可極具欣賞性的大片透過高票房贏得了市場。可想而知,由他親自執導的又一巨片《建黨偉業》就是眾星捧月的再版,明星們在他執導的片子裡能露個臉就算是莫大的榮耀了。
這麼多影星,還包括笑星的加盟讓在影院中觀看電影的人也像走火入魔似的,時不時就聽到一些人情不自禁的喊出某位演員的名字,影片中時而轟鳴的震撼聲和場內的叫喊聲混為一體,電影院裡也多了一分熱鬧。電影院裡80後和90後居多,他們樂此不疲的“數星星”,那種參與其中的感覺也感染了周圍的人,默默的關注著每一個出鏡者,生怕漏掉,可有些瞬間的亮相還沒等你整明白人家就消失了,只有等到回家再去對著演員表苦思冥想了。
影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張嘉譯演的李大釗,劉燁演的毛主席、馮遠征演的陳獨秀,還有開場大戲中的劉德華演的蔡鍔。張嘉譯不愧為演技派的實力型演員,張弛度把握的非常到位,把個有血有肉,正義感極強的愛國知識分子演的淋漓盡致。劉德華演的蔡鍔,和小鳳仙在火車站分別那場戲,正如有人評述的那樣,給人曾相識的感覺,“有點像美國老電影的浪漫場面”,一個是為了國家的命運要去撲湯蹈火、繼續奮鬥,遠離親人;一個是啟心裡敬佩一個寧願為民族事業獻身的男人情願去等,情願追隨,著實感人。馮遠征演的陳獨秀其實戲不少,刻畫出了一個激情四射年輕人的愛國情懷。劉燁演的毛主席也是如此,把毛主席的性格、經歷演繹的很到位,很有人情味,突顯了毛主席的抱負和思想,特別是毛主席本可以和那些熱血青年到國外勤工儉學的,臨上船,毛主席突然改變了主意,留下來去做他想做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偉大事業,給人極深的印象。
不難看出劇情是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講述的辛亥革命,宮廷的變革、權力之爭和戰亂。第二部分敘述的十月革命後,中國知識分子的精英們探索發展及爆發五四運動。第三部分是講的是這群社會精英排除阻力成立中國共產黨。劇情自始至終貫穿著一個主線,中國近代史處在內憂外患和風雨飄搖的時代,正如毛主席所言,只有四萬萬同胞的廣大工人和農民挑起歷史的重任。也正是成立了中國共產黨,一個代表廣大中國人民利益的政黨,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成立新中國,開創新紀元,才使得我們國家贏得和平的環境,建設我們美好的家園。
要從簡短的兩個來鐘頭的電影中完全看明白這段歷史展現眾多的人和事,也就是從1911年辛亥革命後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時間內的歷史,讀歷史書經常感受到的風雲鉅變的年代,歷史事件多,牽扯的歷史人物也多,關係錯綜複雜,片子中178位明星演員助陣就說明了這一點,要沒有儲備了一定的歷史知識,只能看個大概,有些一閃而過,一知半解的篇章和人物,也只能回家來翻閱中國通史和上網查詢了。
影片中袁世凱稱帝、簽署二十一條約這些著名的歷史事件還是知道的,蔡鍔將軍的故事也聽了不少,可真正涉及到歷史,影片中展現的張勳為什麼要復辟?蔡鍔發何發動護國戰爭?孫中山為什麼掀起護法運動?還有影片中一帶而過的大大小小事件,說實話,看不明白的地方只能在現場看個熱鬧,兩個小時的電影也不可能在這裡一一給你講個明白,看了高潮,真想了解這段歷史就要回家補習了。其實這也是電影的魅力所在,只要喜歡就不怕沒有結果,總要探個究竟。這是對好學、喜好之人所言,就為看個熱鬧,只看那些明星的笑料和演技就行了,也就沒有那麼複雜了。可不嗎,趙本山、馮鞏、姜武等人的出場不就引起電影場內的小小騷動嗎,但願明星效應不要影響到策劃者們向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週年獻禮片的意義,更不要影響到它的主題。
從昨天的看電影到今天的查閱資料,算是弄清楚了電影的內在聯絡。它是透過多線敘事的方法,把看似與建黨沒有真接關聯的問題透過事件的本身和影響來貫穿到主題,這也是歷史的必然。其中一條線是近代史上的大事記,從辛亥革命講到五四運動;另一條線是青年毛主席的人生軌跡,從參軍新軍直到參加中共一大;再有一條線就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前的歷史思潮,主要是以陳獨秀、李大釗、胡適、辜鴻銘等人的事蹟串聯。通地影片中展現的歷史事件,就會清晰的在腦海中梳理,才能感受到那些血氣方剛的有識之士,那些憂國憂民為了中國的未來而情願拋頭顱灑熱血的一群知識分子,從十月革命的成功經驗中體會到只有建立中國共產黨,才能打破一切舊的體制和制度,把中國引向沒有外來壓迫,人民當家作主的全新國家。
說實話,我不是為了明星來看這場電影,也不是單位發票必須來看這場電影,沒有明星的參與,單位沒有發票,還是要來看這樣的愛國主義影片,那些不可逆的歷史,有屈辱、也有磨難,正是這些有抱負的愛國青年,為了理想,而做著犧牲和奉獻,也激發了人民的鬥志,最終改變了歷史,這是多麼偉大的事業!只有透過回顧和展望,才能感受到建黨之初和革命的不易。不可否認,沒有一心為中國人民謀利益的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在此,也要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們表示自己的敬意!並要向他們深深的鞠上一躬!也由衷的希望國人都不要忘記這段歷史!
《建黨偉業》觀後感為繼承先烈旗幟而奮鬥 篇7
假期,爸爸媽媽帶我去看了《建黨偉業》,爸爸說是講中國共產黨建黨的事,影片陣容很強大,場面很宏偉.
影片真實的再現了許多歷史事件,如武昌起義、清帝退位、二次革命、新文化運動、袁世凱稱帝、護國運動、張勳復辟、護法運動、巴黎和會、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
看到了孫中山,毛澤東,李大釗等等耳熟能詳的歷史偉人,在這段歷史時期所承擔的責任和扮演的歷史角色,還有象袁世凱這樣的壞人,在歷史長河中曾扮演過一個丑角.
最讓人覺得可笑又可悲的是袁世凱,袁世凱痛罵日本人,霸氣十足,一代梟雄的形象盡現,可是當他當皇帝,出賣國家主權,簽訂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條,成了被人唾棄的壞蛋;
還有一幕讓人嘆惜,當我們聽到中方代表顧維鈞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時說的那些話:“尊敬的各位代表:你們憑什麼把中國的山東省送給日本?我很憤怒!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這沉痛的一天!”時,我們在憤怒的同時,又不得不深思“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捱打”的真諦。一個“送”字用的真是太好了!真是一針見血啊!不是自家的東西,送給人家如棄草芥,自然也就不會心疼了。何況贈送給的是已經淪為階下囚的德國,是他們的敵人。
看這部影片,讓我知道了,我們的黨多麼偉大,建黨的過程多麼艱辛,建黨以後的90看,我們的祖國在黨的領導下,發生了多麼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要珍惜我們來之不易的和平,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建黨偉業》觀後感為繼承先烈旗幟而奮鬥 篇8
一直很想去看建黨偉業,終於在昨天和同學一起奔向電影院滿足歸來。看完之後很震撼,本以為會是一個嚴肅的電影,獻禮90週年,又涉及政治,但是電影中有很多詼諧搞笑的鏡頭,給影片增加了幾分新意。其實說的就是我們那本歷史書上的內容。大家都知道的"歷史"。但是影片既沒有故意歌頌什麼,也沒有故意詆譭什麼。看了以後我們很清楚的明白為什麼黨會取得勝利,,導演只是用一些很平實的鏡頭和橋段就說明了他或者說是政府想表達的東西。從這一點來說,這部電影拍得確實很高明。
電影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請不要期待作為一部故事情節電影鉅作來看,這是一部雲集中國明星的敘事片,講述從1911年辛亥革命後到1921年黨成立這段時間內的歷史故事與風雲人物,當然,作為一箇中國人,對這段的歷史不可能不瞭解,但是看了片子之後,透過電影手法刻畫的人物讓我對此段歷史又有了一些不同的認識。
起初我和朋友談到這部片子的說法的時候,大家基本都異口同聲的說,演員陣容如此強大,178位大牌明星的加盟,演技肯定不會差,要看的只是劇本寫的怎麼樣,但是看完片子我才發現,我沒有權利去對歷史評判什麼。作為一名坦克世界的遊戲玩家,我非常羞愧。我能清晰描述二戰的那些歷史故事,居然對黨歷這麼模糊。
感謝建黨偉業,在次讓我感受那段歷史,如果你看了你也會有你的感觸,另外,千萬不要抱著看所謂歷史巨片的角度去欣賞這部電影,因為這部電影的引人之處就在於,他是史實。
恭喜黨建90年,在這個時代,我們確實需要一些這樣題材的電影,鼓舞、鞭策、啟發我們,指引我們前行,建設好偉大的祖國,向著繁榮昌盛共同努力拼搏,奮鬥!
《建黨偉業》觀後感為繼承先烈旗幟而奮鬥 篇9
不知道起初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去看《建黨偉業》的,或者是僅僅因為義務,然而看過一邊,情不自禁的看了第二遍。如果要對影片作個感悟,我想我們不該再侷限於去討論影片的製作技巧和抨擊演員的演技,她實際傳達的精神和文化才是我們應該深深思考的主題。
同《建國大業》一樣,其明星陣容是夠強大,同時每個人對這種現象的反應也千差萬別,是罵或者讚揚,這些都不重要,一部影片熟面孔多有錯?關鍵人家藝人或許僅僅只是想用自己的一份力量為我們的黨和國家做做貢獻,為何要去揣測人家的思想?為什麼要用子虛烏有的口水去將人都醜化?
每個人都知道,影片是為了建黨90週年而製作,主線之一是展現我們的黨在那個動亂的年代是如何成長起來的。動盪社會的壓迫,各種社會制度的混亂,各種外來勢力的剝削,外國先進思想的引入,更重要的是知識分子義無反顧的探索追尋。造就了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的生根發芽。我們需要為那份執著和探索的精神而感動,更應該為各個在前進道路中而不幸犧牲的前輩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必須意識到我們的黨是偉大的,我們的黨能在動亂的局面裡茁壯成長是我們中國人展現出來的強大力量,應該為作為中國人而自豪,同時要將自己中國人的特有品質發揚光大。這部影片是對我們已流失或者掩埋的中國精神的召喚。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能力,也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我想對其中自己覺得比較有價值的情節或者語言做自己的的品味。
品味之一——有這樣的一句話“高喊著共和的口號,卻又大肆地祭祖祀孔”,言外之意,民主共和和孔子的思想即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對立的,二者有你沒我。這點從某人對辜鴻銘老先生的指責中可以明顯的體會出來。那麼,誰對誰錯呢?
共和是我們所尋求的社會制度,而孔子的思想,是一種文化、一種中華民族特有的底蘊。是的,不能否認,孔老聖人的話的確是和民主對立,曾經中國的20--多年的封建社會是在孔子的思想指導下構建管理的,然而,請問孔子的思想是為封建而生的嗎?我想不是吧,只不過是作為封建統治者的古人們將他的思想用在了封建統治上。為什麼不拋開封建和民主共和的矛盾不說?為什麼不將儒家的精髓和封建脫離?我們要制度改革,改革就該把那些本質是瑰寶的東西丟棄嗎?
所以說,當時的改革,完全的反孔是中華文化流失的源頭。或許在那個混亂的年代裡,早已焦頭爛額的顧不上文化的保有了,尋找適合中華大國崛起制度才是奮鬥的核心,所以不怪前輩們。在今天,我們該意識到文化保有是我們的職責。
品味之二——辜鴻銘。“我的辮子是長在頭上的,而你們的辮子是長在心裡的,這就是中國人的本性。”面對學生們的嘲笑,這位星宿級別的人物一語中的。他本質思想傳達的和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初衷是一樣的,我們要本質改變的是那種心態那種總是帶來災害的心態。知道辜鴻銘的人都會向他致敬,雖然他對中華文化的維護最後太過偏執,走向極端,然而就他的預測而言,我們正在承受拋棄文化的後果。
品味之三——屋外,學生為國憂心傷神,遊街,吶喊;屋內,賊人歡聲笑語玩著麻將。
是什麼造就了賣國賊,又是什麼成就了愛國青年?而這痛心的一幕是否是如今現實社會的真實對映?能否想像“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悲慘?重慶那像皇宮一樣的政府建築,和普通民眾缺衣少食,房屋破舊是正常的嗎?如此可見,不管是在哪個年代,社會上這種腐敗的根基從來都沒有根除過,而也正說明我們中國人的潛意識裡那種破敗的思想沒有消滅。這必將是艱難而又長遠的鬥爭。
品味之四——工字頭頂著天、腳踏著地,工人就組成了天,我們最底層的工人就是天振臂一呼,雖無天下雲集之壯觀,卻撼動無數工人長久閉塞的渴望自由的心。那是時代的召喚,是當家做主的最初的吶喊。
......
這部影片是成功的`,至少,她給了我很多的感悟,如果,非要去討論批判質量什麼的,那麼就更多的針對的是商業的產物而非贊禮了。所以,建議拋開外物,用心去感受那些展示出來的精髓。——————
首先我要認錯,向這部片子認錯,因為之前我說這部片子會和《建國大業》一樣在若干年之後成為人們的笑柄。我的錯在於不應該把對現實的不滿連誅到這部片子上。
換句話說,這部片子令我出乎意料。
整體看,《建黨偉業》有點紀錄片的感覺,尊重歷史。從革命先驅推翻滿清,到民眾本能式的渴求國家復興,最後思想上抓住了革命的方向,這是一部催人奮進、予人啟示、警示現實的好片子。它不像我之前所想的,跟《建國大業》一樣在思想和政治上有一邊倒傾向。它在描寫中國人的抗爭、摸索和覺悟,每個迷茫的人都可以從中找到可以引導自己的答案。沒有什麼是與生俱來的,沒有什麼是不可以的,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看片的時候,我時不時地會聯想到現實。所謂“談古論今”,“論今”更有必要。
人還是要有信仰的,沒有信仰就沒有方向。革命首先應該是思想的革命。我很讚歎革命先驅的前赴後繼。他們一直在尋求救國真理,東學西漸。當統治中國20--年的封建思想以滿清朝的結束為標準而宣告失敗的時候,他們還沒有來得及慶祝,勝利的果實早有人覬覦。因為中國的情況實在太複雜了。到底什麼思想才能救中國?
今天也一樣。最初的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為信仰,為了革命事業“以身許國”,這就是信仰的力量!但為什麼今天這種信仰成了“沒有信仰”?我以為,馬克思主義(包括後來的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一種具有時代特徵、相對抽象的藍圖,實現這一藍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沒有人能給出確切的答案——到底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實現共產主義?人的一生短短几十年,如果在他的有生之年不能見證或者懷疑,那麼這種信仰就會動搖。其直接結果就是人們的“沒有信仰”和再次迷茫。沒有一個具有號召力的思想重新凝聚人們,在這個個性飛揚的時代,一切抽象的信仰都是那麼的無力。而人生短暫,人們對信仰就要求必須具體化。
中國人沒有信仰嗎?有。窮人的信仰是生存,富人的信仰是享受,這兩種信仰的共同基礎就是物質。脫離物質的信仰就只有寄希望於能夠在中間層(所謂的中產階級)孵化出來。但現實是,當前社會對中間層的打壓正在將中間層強制分化,一半產生了窮人的信仰,另一半追逐富人的信仰。享受在擠壓生存的空間,生存在積蓄反抗的能量。這就是當前中國的信仰。
再回到影片。信仰的問題,湖南毛潤之一直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但歷史的車輪不會停止,中國人只有在顛簸中找到出路。
以五四運動為標誌的----,在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尚處研讀階段的時候,這種運動可以看作是一種本能。看看那時候的學校,那時候的老師,那時候的學生。儘管影片些許描述學生的不成熟,這也確是事實,但不可否認,當今的學校、老師、學生是徹徹底底的輸了。輸在思想,輸在行動,輸在意志,輸在他們各自所處的社會背景。起碼“五四期間”,政府沒有對學生實施面對面的屠殺。現在的學校、老師、學生,他們已經沒有團結的基礎,因為他們之間或者內部,來自不同的階層,代表不同的利益。當無產變得有產,這種分化就開始了。無產的概念必須置於特定的歷史環境,因此這種分化是必然的。
影片的最後一直在醞釀黨的誕生。看到最後,我是非常痛心的。我不是黨員,但我為現在的中國共產黨感到惋惜。它曾經是那麼值得人尊敬,是高尚的一個團體。一切皆因從無產到有產。
不是說當前社會也要無產,無產的概念太超前了,我也想不通如何在一個有差別的社會讓人們的眼睛看在同一個水平線上。相反,從無產到有產是歷史的進步,而從有產到無產就是歷史的倒退。但我們任何一個以生存為信仰的人看到的卻是,“無產”正在復生。失敗的教訓,中國有太多可以學習。而成功的經驗,只有透過自我超越。如果眼前的社會繼續這麼發展下去,歷史將重演。
無法成為新生力量信仰的馬克思主義不可能第二次救中國,但中國絕對可以產生第二個馬克思,第二個陳獨秀。這是本片給我的最大啟示。
《建黨偉業》觀後感為繼承先烈旗幟而奮鬥 篇10
《建黨偉業》從辛亥革命開始,一向演到中國共產黨成立,這之間的十年時光,是中國歷史上十分重要的十年。十年裡發生了許多值得大書特書,使國人永遠銘記的事情,湧現了許多名留青史的風雲人物,武昌起義、清帝退位、二次革命、新文化運動、袁世凱稱帝、護國運動、張勳復辟、護法運動、巴黎和會、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文字成立、、、這些國人耳熟能詳、如數家珍的歷史事件,曾使我們憤怒過,哀痛過,無奈過,彷徨過,興奮過,期盼過……而今仍在我們的腦海裡歷歷在目,記憶猶新。而這部影片的成功之處,便是真實再現了那段風雲變幻、令人可歌可泣、中華民族在苦難中抗爭奮鬥並逐漸進步的歷史。
影片中的一段讓我印象深刻。當一個舉著血書“冤”字的女大學生跪在總統府前情願,回答軍警為什麼不到檢察廳喊冤時,她含淚說:“冤情太深,檢察廳接不了我的狀子。”之後痛呼:“我是為四萬萬同胞喊冤啊!”這一聲猶如千鈞之重的巨石狠狠砸在了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上,使人心痛、心苦、心碎啊!那一瞬,淚水充滿我的眼眶。
看完整部電影,我感慨良多。被那個熱血沸騰激情澎湃的時代所震撼,被那群心繫國家情牽百姓的先驅所感動,被那種為國獻身死而後已的精神折服。作為21世紀的青年,我感到汗顏。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過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年輕的毛澤東、周恩來、蔡和森等同志堅定不移的高舉著馬克思主義的旗幟浩浩蕩蕩的展開了就過塗村的新篇章!
這天,我們回顧歷史,不僅僅是緬懷前輩的光輝業績,更重要的是著眼於新世紀,作為新世紀的青年,我們要肩負起黨和祖國人民的重託,重塑這東方巨龍的雄姿。我們所肩負的歷史重任,這是何等偉大、何等光榮、何等艱鉅啊!青年朋友們,作為21世紀中國的主人,我們是成長中的一代,是改革中的一代,是開創未來的一代,新世紀祖國的建設,離不開黨的領導,也離不開青年一代的床照和奮鬥!努力吧!新世紀的寵兒,把我們的青春,把我們的生命,把我們的一切都奉獻給黨,奉獻給我們的祖國!用我們的切實行動,燃燒烈人的青春!
《建黨偉業》觀後感為繼承先烈旗幟而奮鬥 篇11
以前有過和80後同齡人一樣的困惑和憤懣,困惑輿論說我們是“垮掉的一代”,憤懣這個時代給80後生存空間的諸多壓力,譬如考學、工作、成家立業等等。但看過慶祝建黨90週年獻禮大片《建黨偉業》後,我突然對自身及周遭的一切有了新的審視和感悟,我不禁捫心自問:這個時代真的虧待我們了嗎?我們又真正從中索取了多少,付出了多少?
我們大多習慣了身處和平年代,去做自我喜歡做的事情,去追求更加多姿多彩的多元化生活,去朝著五彩斑斕的夢想去努力奮鬥。相比那個備受列強欺凌、戰火紛飛民不聊生的年代,我們不用提心吊膽的輾轉流亡、飢寒交迫,至少我們還有和平的生活,追求夢想的權利和實現夢想的可能,所以我們還是幸福的。
當然,我們在通往夢想和成功的路上也會有失敗和遭遇不公,但和那些革命先驅者的鮮血和生命比起來,顯得渺小和不值一提,因為我們還有更多再來一次的機會,直至獲得成功的喜悅。而革命先烈們有的只是前赴後繼的堅定信仰,以及將這種信仰託付給同志繼續傳遞的信任,他們甚至大多還沒見到過成功的曙光,和他們比起來,我們還是幸福的。
此刻有很多人把幸福指數時常掛在嘴邊,或抱怨自我的幸福感差,或抱怨國家整體幸福指數不如一些發達國家。孰不知如美國、英國、荷蘭、日本這些發達國家,也才是近年來才開始的幸福指數的研究。相比連活下來都不容易的舊社會,我們這天還能座而論是否夠幸福,這本身難道不就是一種幸福嗎?更何況我們的黨和國家歷來都把民生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目標,並在大力實踐之中,而幸福指數也漸漸成為了各地政府在改善民生道路上的新追求。
從某種好處上來說,改革開放30年來,國人體驗的更多的是來自於西方物質文化的浸染,比較解放前,大家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沒有變,但為之奮鬥和付出的精神信仰有所缺失。我們往往會身在福中不知福,會更多的患得患失,會感覺迷茫沒有目標,而忽略了我為這個社會貢獻了什麼。或許是如古詩中所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也或許是因為國家經濟發展處在轉型期,從上到下都會感到陣痛,會暫時降低對幸福的感覺,但從這一刻覺醒還不算晚,我們還有用雙手去創造完美幸福未來的大好時光。
《建黨偉業》讓我重溫了革命先輩們的純淨信仰,那股為實現理想不惜犧牲一切的強大精神力量,再一次的淨化了我的心靈。為了前人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和平生活,為了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為了後人更加完美的未來,我們沒有理由不幸福的活著。就讓我們一齊從此刻開始,擔起歷史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職責和使命,用最初的平實心態,去攜手創造和諧幸福的完美家園,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加強大。
《建黨偉業》觀後感為繼承先烈旗幟而奮鬥 篇12
生活在富饒之家,必不知艱辛為何物;生活在和平年代,必不知戰亂謂何苦。黨建立已經90年了,這90年,是翻天覆地的90年,從“東亞病夫”、諸強侵略到如今的國富民強,在黨的帶領下走過了那腥風血雨的年代。
對於黨的歷史的一些書籍和影視片,我是很喜歡看的,它可以使我得以重溫革命先輩在崢嶸歲月裡的熱血與激情,感受革命先輩對共產主義事業崇高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在教師節那天,我們收到了與眾不同的教師節禮物,那就是園領導組織我們觀看電影《建黨偉業》。當我看完後,心情久久的不能平靜,我相信,每一個看到的人,都會像我一樣內心澎湃,因為,我們都是中華兒女。
整部電影將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立體的呈現在觀眾的面前,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那一幕幕深深的震撼了心靈,彷彿自己也隨之走進那歷史的長河中,跟著那全國各地的莘莘學子走上街頭,高呼“愛國無罪”,用行動把滿腔的愛國熱情迸發出來,以無所畏懼的姿態走進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最讓我感動的,是那些以救國救民為己任的革命先烈,他們以頑強大無畏的精神、以求知若渴的心態、以一往無前的決心和信念,抱著共同的理想,不斷的在黑暗中探索,不斷的在探索中思考,當發現只有共產主義才能救中國時,他們並沒有退縮,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在極其頑劣的環境中建立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中國革命進入了嶄新的歷史時期,也是從那個時候起,就註定了中國人民從此走上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道路。
在結尾處,水氣氤氳、朦朧迷離的嘉興湖面上,12名共產黨人一起低聲唱起《國際歌》,鏗鏘有力的歌聲慢慢的傳了出來,小船飄浮在湖面上,周圍是祖國的大好河山,那歷史性的一刻,永遠的定格在了人們的心中。
《建黨偉業》觀後感為繼承先烈旗幟而奮鬥 篇13
今年是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週年,作為建黨100週年獻禮片,《建黨偉業》圍繞1921年前後展開,展現了從1911年辛亥革命後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時間內的歷史故事與風雲人物,主要以毛主席、李大釗、陳獨秀、蔡和森、張國燾、周總理等第一批中國共產黨員為中心,講述他們在風雨飄搖的時代中為國家赴湯蹈火的精彩故事,使我得以重溫那段激動人心的歷史,再次感受革命先輩在那段崢嶸歲月裡的熱血與激情,感受他們對共產主義事業崇高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
這短短的十年在歷史的長河裡或許只不過是一瞬間的功夫,然而這十年卻是極其不平凡的,許許多多影響中國歷史發展走向的著名事件都發生在這十年間,比如: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帝退位、二次革命、新文化運動、袁世凱稱帝、護國運動、張勳復辟、護法戰爭、巴黎和會、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等等,這些國人耳熟能詳、如數家珍的歷史事件,至今在我們的腦海裡仍然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雖然電影牽涉的歷史事件眾多,知名人物眾多,但導演以時間的先後順序為脈絡,以不同空間發生的歷史事件為故事的著眼點,將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娓娓道來,精彩絕倫,引人入勝,觀看時隨得劇情的起伏,會有熱血沸騰的感覺,編劇的功力確實不凡,演員的演出也十分精彩,可以說整部電影刪繁就簡,詳略得當,節奏合理。看完此片,最大的感受就是慷慨激昂,心潮澎湃,作為中國的青年一代,這是一部相當值得去看的電影,讓我們去回味那段歷史,那段艱苦歷程!
《建黨偉業》採取了多線敘事的方法。其中一條線是以近代史上的大事記為主線,從辛亥革命講到五四運動;另一條線是青年毛主席的人生軌跡,以及他的朋友們苦苦尋求救國之路的歷程,是《建黨偉業》濃墨刻畫的另一條主線;此外還有一條線是中共成立前的歷史思潮,以陳獨秀、李大釗為首的先進知識分子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和探索,以及以胡適、辜鴻銘等國學大師為首的保守思想的辯論和衝突,是《建黨偉業》寫的很精彩的第三條主線。
在這眾多的歷史事件和電影片段中,最讓我感到血脈賁張、激動莫名的片段是: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全面失敗,日本全面接收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利益,訊息傳來,舉國震動,全國各地的莘莘學子以滿腔的愛國熱情無所畏懼的姿態走上街頭,高呼著“愛國無罪”、“革命萬歲”、“保衛主權”、“還我青島”等口號遊行,繼而火燒趙家樓,一聲聲的呼喊足以感動每一個觀眾,讓人為之動容,為之雀躍,為之心潮澎湃。青年學子的拳拳愛國心震撼激揚,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就這樣以其獨特的魅力永遠定格在我的腦海之中,凝固在浩浩的歷史長河之中了。
透過觀看這部《建黨偉業》,我們再一次形象地認識到,在當時的舊中國,無論是封建王朝還是北洋政府,無論是國民黨還是其他民主黨派,無論是議會制、總統制、還是君主立憲制,都救不了當時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舊中國,在那個風起雲湧的大時代,無數仁人志士在黑暗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最終他們發現,只有共產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是中國人民的不二選擇!
從當年建黨之初的五十多名黨員到今天擁有超過八千萬黨員,中國共產黨走過了九十年的風雨歷程。而作為一名重點培養物件,我為中國共產黨所取得的成就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觀看《建黨偉業》,重溫中國共產黨建黨那段崢嶸歲月,感受革命先輩崇高的信仰,以及他們為了自己的信仰而執著地去努力奮鬥,使我再一次深深地被他們的革命精神所感動,自己的理想信念也得到了洗禮,思想境界也得到了進一步昇華。
《建黨偉業》觀後感為繼承先烈旗幟而奮鬥 篇14
今天是黨的生日,也是共產黨員共同的節日。細看我們黨100年的歷史,既是一部充滿艱辛、閃耀輝煌的奮鬥史、創業史,也是一部走在前列、保持先進的先鋒史、光榮史。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回首奮鬥的歷程,展示輝煌的成就,緬懷英烈的豐功偉績,弘揚先鋒的時代精神,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都是對黨的生日的美好紀念。
今天,中鐵十九局集團第七工程有限公司第十二項管部組織全體在職職工在專案部會議室觀看紅色主旋律電影《建黨偉業》,重溫黨的豐功偉績,為新黨員上課,為老黨員過生日,隆重慶祝建黨100週年。
《建黨偉業》是一部生動的黨史教材。100年前,是他們無畏無私地奮鬥、流血、出發、奔跑、戰鬥、拼搏,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和諧盛世與幸福生活。影片分三部分講述了辛亥革命至中共一大召開期間的中國革命史和中國共產黨的建黨史,塑造了眾多革命先烈為國家民族命運赴湯蹈火、艱苦鬥爭的光輝形象,深刻闡釋了歷史和人民最終選擇中國共產黨的內在邏輯。觀看紅色電影《建黨偉業》,就是要重溫這段歷史,激發共產黨員的榮譽感、使命感、責任感。回顧歷史是為了更好的正視今天。
觀影后,大家紛紛表示,《建黨偉業》在他們心目中已經不僅僅是一部電影,而是一部黨史活教材。今後,他們將發揮黨員的模範先鋒作用,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為黨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
《建黨偉業》觀後感為繼承先烈旗幟而奮鬥 篇15
近期觀看的《建黨偉業》令我有感而發。首先,吸引我前往影院觀看《建黨偉業》的不是電影情節,而是劇本本身來源於真實歷史之記錄。其次才是那號稱百餘位國內乃至兩三地國內外眾多的一線明星們的加盟。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風雨飄搖的年代裡,一群有理想的、勇敢的中國人在腐敗橫行、災害頻仍、內憂外患的大環境中,衝破無能、獨裁、賣國的政府勢力和舊勢力的重重阻撓,秘密組黨的故事。簡而言之,這是一個關於偉大的中國先行者們的故事。《建黨偉業》的故事從1911年辛亥革命講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時期的中國歷史可謂是“風雷激盪”“鉅變迭起”。其間,著名歷史事件之多、相關歷史人物之眾、人物、事件互為因果相互牽扯的關係之複雜,遠遠超出了一部電影的容量。同時,絕大部分觀眾對這段歷史的瞭解只是個皮毛而已,因此,要在一部電影裡把這段歷史清晰地表述出來,對編導是最大的考驗。
歷史,我們需要正視它,無論對與錯、是與非、曲與折。畢竟,它是真真切切發生在距今僅僅百年左右的前人先輩們身上的。值得稱頌的是,無論是看完電視劇《中國1921》後,還是剛剛看完的電影《建黨偉業》,都非常可觀、真實地記錄和反映了那些人、那些事。
影片《建黨偉業》是一部重現辛亥革命後到中國共產黨正式建黨這十餘年時間裡面發生的偶然或者必然之歷史事件的恢宏鉅製電影作品,同樣也是一部絕對官方政治色彩的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0週年的文獻紀錄片。它不需要太多華麗的辭藻和修飾,客觀、真實就好。
大家知道,辛亥革命之後幾年產生了新文化運動,而新文化運動進入高潮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德先生”和“賽先生”的提出。“德先生”指的是民主,而“賽先生”就是指科學。這可是兩位了不起的先生啊!中國請來了“賽先生”,就可以實現國家的農業、工業、科技、國防的四個現代化,讓中國進入富裕的發展程序;中國請來了“德先生”,就會實現國家的第五個現代化,讓中國進入幸福的發展程序。為了請進這兩位先生,中國革命的先驅者們不畏艱險,一往無前,與腐敗獨裁的政府做著艱苦卓絕的鬥爭。而最後的結果是:他們成功地組建了政黨,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其間涉及不少歷史教科書中的反面人物,《建黨偉業》並沒有簡單地將他們臉譜化,很多細節上更接近這些人物的本來面目。
以袁世凱為例,無論是鎮壓戊戌變法還是改制稱帝,他都是一個絕對的反派,在過往的影視作品中,袁世凱往往被臉譜化為一個殘忍、愚蠢的大光頭形象。但是在《建黨偉業》中,周潤發飾演的袁世凱是個有手腕、有心機、有膽量對日本人破口大罵,甚得部下擁戴的總統形象,但最終因為“想過把皇帝癮”,結果“過把癮就死”。
關於五四運動中最出名的“三大賣國賊”之二的曹汝霖和章宗祥,近年來,隨著關於二人在抗戰期間始終拒絕日本人的威逼利誘,不做漢奸的史實被披露,對他們的評論也越來越客觀。顯然,這種評論也被帶進了電影中。比如,章宗祥和太太被困在趙家樓內,藉著牌桌上的幾句對白,點出了章宗祥在職務上的身不由己。另外,作為和“火燒趙家樓”齊名的“痛打章宗祥”這段史實,也被巧妙地藝術化處理為章宗祥夫婦脫身離去。
《建黨偉業》觀後感為繼承先烈旗幟而奮鬥 篇16
影片《建黨偉業》給我留下比較深的印象之橋段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片尾代表們在紅船上開完會以後站起來合唱著《國際歌》時,大家的眼睛都是噙滿著幸福和充滿希望的炯炯眼神!還有就是劉德華飾演的蔡鍔在火車站告別小鳳仙時的那句“七尺男兒”的經典對白。
中國共產黨給中國帶來的是60年的和平發展環境,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上從所未有的教育推廣和文化普及,是一個屬於中國自己的工業文明時代。而這一切,都發源於90年前,發源於1921年的7月,發源於那些已經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足跡的人們。
90年來,中國共產黨自始至終都代表著中國大多數人的願景和訴求。從1921年到1949年,甚至有超過370萬中共黨員為了國家和民族的獨立自由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13名代表,五十多位黨員,星星之火,終成燎原;90年艱苦輝煌,60餘年國運昌隆,氣壯山河,聲震寰宇!90年前,中國共產黨為黑暗的中國點起了一盞明燈,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90年後,《建黨偉業》追本溯源,去尋找和講述光明源頭的故事。
感謝這部電影的導演,感謝所有為此片付出心血的演員和幕後工作者們,是他們把幾十年來的陣痛、血淚與鬥爭濃縮成一捧精華,跨過時空展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明白:要實現幸福安定的生活,就應該團結起來,砸爛纏在身上的枷鎖!偉大的共產黨人也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