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孤兒的觀後感
趙氏孤兒觀後感(一):
電影《趙氏孤兒》的大意是,春秋時代,晉國將軍趙朔戰功卓著,父親是相國,妻子是國君的姐姐。趙家的地位和威望顯赫,受到奸臣屠岸賈的忌恨。屠岸賈利用晉景公為趙朔慶功之機,設計以弒君之罪,誅殺趙氏家族三百餘人。趙朔妻子莊姬此時正巧生下兒子,她自殺前委託為其接生的醫生程嬰,在奉命前來誅殺莊姬母子的韓厥的幫忙下,將孩子藏於藥箱中救走。在全城大搜捕中,趙氏孤兒被屠岸賈抓走。程嬰和妻子在趙家好友大夫公孫杵臼的幫忙下,設計用自我的兒子換回趙氏孤兒,妻子、公孫杵臼被殺。程嬰被屠岸賈收為門客,在屠岸賈的眼皮底下將趙氏孤兒程勃養大,並讓程勃認屠岸賈為乾爹習武、讀書。十五年後,程勃長大成人,在明白所有真相後,殺死了屠岸賈,為趙家復仇。程嬰亦被殺死。
據司馬遷《史記·趙氏家》記載,春秋時期,晉國權臣趙朔家族於晉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遭滅族之禍,遺腹子趙武在門客公孫杵臼和程嬰的保護下倖免於難,後依靠韓厥等人幫忙復興趙氏。
在我看來,史記中關於趙氏孤兒一節記述具體,故事性極強,不似史家手筆,更象是一個傳奇故事。歷史上,由此改編的各類古典戲劇,廣為流傳,幾乎家喻戶曉。曾被法國大文豪伏爾泰改編為話劇《中國孤兒》,流傳到西方。此次,由陳凱歌、陳紅夫妻將這一中國古代經典故事改編為電影,無疑是一件好事。
當然,《趙氏孤兒》影片亦有不足之處,就是人們普遍關注的,改編應如何忠實於原著的問題。《趙氏孤兒》原著中程嬰是趙家的門客、家臣。原著主題格調是:忠臣良士除奸懲惡,趙氏孤兒平反昭雪。讀來令人蕩氣迴腸。而影片中的程嬰卻變成了政治鬥爭的局外人,捲入其中是逼不得已,做出重大犧牲屬情非所願,養育趙氏孤兒十五年的動機,是為了讓屠岸賈生不如死。影片將具有明顯古典英雄主義色彩的歷史典故,改編成為反映亂世環境下,小人物悲情無奈的杯具故事。這是在捨本求末,畫蛇添足,極大的削弱了故事的藝術感染力。
趙氏孤兒觀後感(二):
經歷從天上掉到地底下的慘痛失敗後,現時的陳凱歌已經聰明瞭許多,肯低頭示好,但是骨子裡的高傲貴族氣還在。這不,看他挑的,先是“一代完人”梅蘭芳,再是中國古典杯具,相當親民,又不降格調。比之國師的偷工減料順手拈來,他還是有認真做事的地方,一絲不苟。只是在《趙氏孤兒》裡,當頻頻出現的女高配樂從背景飄蕩而來,好似詠歎、好似悲泣,我就彷彿看到了陳凱歌撫胸長嘆——他依然封閉在自我的世界裡頭,沉浸在自我營造的杯具感當中,無法自拔。
縱觀這些年的賀歲檔片子,《趙氏孤兒》當然不是一部太壞的電影,但也絕對不是一些人吹捧的好電影,沒有驚世更沒有迴歸。陳凱歌能拍出動人心魄的大場面,像宮廷上趙氏蒙冤;能點上一兩個很妖的配角,像晉王和謀士,而光有這些,他卻還是隻能拍出三分之一的好電影,就跟《梅蘭芳》一樣,讓你享受一段直奔高潮而去的前戲,豈不料中途立刻停下,說麻煩先生下次再來。該做的沒做完,這就是《趙氏孤兒》的最大毛病。這必然到來的復仇沒完,就好似斷掉了一口氣,它本該比開場還有畫面感,更能感染人心。不說兒戲化的“三人連環刺”處理,整個復仇過程沒有懸念,打得輕飄飄,簡直毀掉了葛優在前面幾十分鐘的忍辱負重。即使除去這個,有那個靈魂出竅的超現實結尾,《趙氏孤兒》仍舊是一本爛尾戲,好似號召大家趕緊圍觀程嬰的杯具命運,家毀人亡好悲慘。我直接就聯想到了《和你在一齊》,一堆人圍著看小孩拉提琴,看似煽情,實乃做作矯情。
再者幾個人物立不起來,先不說既毀容又毀掉電影的黃曉明,他的韓厥主角基本起到了娛樂效果,大大沖淡了片子的杯具色彩,真不知是陳凱歌開的玩笑還是黃曉明的自我發揮。真正立不起來的人物是程嬰,影片把太多筆墨浪費在了生活瑣細上。由於他的被動,《趙氏孤兒》始終無法交代出他的真實動機,更無法表現出人的崩潰。由於程嬰受制,趙武也不停搖擺,他如何理解事實並向義父刺出劍,這些都表現得太想當然了。電影給出的邏輯是這樣的,程嬰跑到屠岸賈面前,趙武自然會幫程嬰,沒有為什麼。影片有意不斷強化趙武的矛盾遭遇,他一邊是養父一邊是義父,本該有一個精彩的內心鬥爭乃至於自我潰敗,然而這些在《趙氏孤兒》裡都是消失不見的,多了徒勞無益的外景打鬥,基本能夠說是功虧一簣。
說到底,《趙氏孤兒》還是一部典型的中國式大片。你會有相似的笑場經歷,更會有片刻的穿越錯覺。那些一望便知的影視基地搭景,那些灰頭土臉的群眾演員,那些踐踏史實的各種漏洞。所以,《趙氏孤兒》並沒有能讓陳凱歌脫胎換骨,更無法在這個時代裡脫穎而出。
這就是命。
趙氏孤兒觀後感(三):
年底,單位召開2010年黨政工作表彰大會,準備和上年一樣,在會後放映一場電影,慰問到會職工代表。當下幾部賀歲片正在熱映,我對《非2》、《讓子彈飛》、《大笑江湖》之類娛樂片興趣不大,決定看歷史題材的《趙氏孤兒》。工會與影院聯絡,影院表示無法將數碼機器裝置搬到會場。又聯絡電影公司,特地從省電影公司調來《趙氏孤兒》的複製片,用普通放映機放映。
當表彰大會閉幕後,宣佈放映電影時,會場裡的情形與去年驚人的相似,人們紛紛離去。近千人的會場,剩下的絕對不超過一百人。領導們?態百出,發誓再也不看電影了。不知是什麼原因,會議租借的鞍鋼職工文化中心會場裡個性冷,電影放映中又凍跑了一些人。坐在那裡實在太冷,我站在會場後邊,吸著煙踱著步,好像當年在農村青年點場院裡看露天電影。好在人一冷就個性精神,感覺頭腦分外清醒,對影片的印象也格外深刻。
電影《趙氏孤兒》的大意是,春秋時代,晉國將軍趙朔戰功卓著,父親是相國,妻子是國君的姐姐。趙家的地位和威望顯赫,受到奸臣屠岸賈的忌恨。屠岸賈利用晉景公為趙朔慶功之機,設計以弒君之罪,誅殺趙氏家族三百餘人。趙朔妻子莊姬此時正巧生下兒子,她自殺前委託為其接生的醫生程嬰,在奉命前來誅殺莊姬母子的韓厥的幫忙下,將孩子藏於藥箱中救走。在全城大搜捕中,趙氏孤兒被屠岸賈抓走。程嬰和妻子在趙家好友大夫公孫杵臼的幫忙下,設計用自我的兒子換回趙氏孤兒,妻子、公孫杵臼被殺。程嬰被屠岸賈收為門客,在屠岸賈的眼皮底下將趙氏孤兒程勃養大,並讓程勃認屠岸賈為乾爹習武、讀書。十五年後,程勃長大成人,在明白所有真相後,殺死了屠岸賈,為趙家復仇。程嬰亦被殺死。
據司馬遷《史記·趙氏家》記載,春秋時期,晉國權臣趙朔家族於晉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遭滅族之禍,遺腹子趙武在門客公孫杵臼和程嬰的保護下倖免於難,後依靠韓厥等人幫忙復興趙氏。
在我看來,史記中關於趙氏孤兒一節記述具體,故事性極強,不似史家手筆,更象是一個傳奇故事。歷史上,由此改編的各類古典戲劇,廣為流傳,幾乎家喻戶曉。曾被法國大文豪伏爾泰改編為話劇《中國孤兒》,流傳到西方。此次,由陳凱歌、陳紅夫妻將這一中國古代經典故事改編為電影,無疑是一件好事。
總體看來,電影《趙氏孤兒》是一部比較好的翻拍片。陳凱歌導演比較擅長拍攝歷史題材的影片,《荊柯刺秦王》、《霸王別姬》、《梅蘭芳》和《建國大業》等歷史故事片,都具有必須的影響力。在當今娛樂片盛行,人們盲目追求低俗文化之時,相比《子彈飛》之類,《趙氏孤兒》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當然,影片亦有不足之處,就是人們普遍關注的,改編應如何忠實於原著的問題。《趙氏孤兒》原著中程嬰是趙家的門客、家臣。原著主題格調是:忠臣良士除奸懲惡,趙氏孤兒平反昭雪。讀來令人蕩氣迴腸。而影片中的程嬰卻變成了政治鬥爭的局外人,捲入其中是逼不得已,做出重大犧牲屬情非所願,養育趙氏孤兒十五年的動機,是為了讓屠岸賈生不如死。影片將具有明顯古典英雄主義色彩的歷史典故,改編成為反映亂世環境下,小人物悲情無奈的杯具故事。這是在捨本求末,畫蛇添足,極大的削弱了故事的藝術感染力。聯想到陳凱歌拍過的一些影片,總是給人眼高手低,心高命不強的感覺,其中原因值得深思。
趙氏孤兒觀後感(四):
不久前,我於江海大影院觀看了《趙氏孤兒》這部影片,頗有感觸。至今,我的腦海中還時不時地浮現出影片中的一些精彩畫面。
這部影片記敘的是晉國時期趙氏遭人陷害,三百人被誅,只剩下一個孤兒,被大夫程嬰收養,將他撫養成人並報其殺父之仇的事。
這部影片,刻畫了許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其中有兩個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個是程嬰,另一個是屠岸賈。
程嬰,晉國大夫。他是一個能以大局為重,以他人利益為重的人。當年,趙氏遭誅,莊姬夫人走投無路時,將其子託付於程嬰,並以身殉夫。程嬰將其子帶回家,卻在去公孫大人家時,趙氏孤兒被奉屠岸賈之命的官兵帶走。但他卻銘記著莊姬夫人臨死前說的話,於是他便歷盡千辛萬苦最終救回了趙氏孤兒,卻犧牲了自我的孩子和妻子。
痛心之餘,他便一心想著要將孩子撫養大,為他報仇。於是,他將趙氏孤兒取名為“程勃”,並將他帶到了屠岸賈的門下,做他的一位門客。試問,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在屠岸賈的門下,他以超乎常人想象的毅力將程勃撫養成人。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屠岸賈最後遭到報應,最後倒在了程勃,倒在了趙氏孤兒的刀下。但他為此付出了畢生的努力,付出了自我寶貴的生命。
程嬰的以大局為重的精神感動著千千萬萬的觀者,也給人以深深的啟迪。司馬遷曾說過:“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如果說程嬰最後的下場是重於泰山,那麼若是他未能將趙氏孤兒撫養成才的話,那他的死就是輕於鴻毛,微不足道了。
程嬰的精神讓我們敬佩,屠岸賈的嘴臉卻讓我們厭惡。
屠岸賈,晉國大臣。卻實在“奸”得能夠,相對於三國時的曹操而言,真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啊!影片中,他在趙相國向皇帝進酒時,乘機誣陷他,並要滅趙氏全族。其狼子野心真叫人膽顫!即使滅了趙氏三百人,他卻連趙氏孤兒也不肯放過,定要斬草除根。但再以大局為重,舍小家而保大國的程嬰面前,他也只能俯首而退。
俗話說得好:“好有好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果然,十五年後,他最後遭到了報應,死在了趙氏孤兒的劍下。真叫人怡然稱快。像屠岸賈這種人,在當時,就是一個社會的敗類。從他身上,我真正的明白了三國時期劉備的一句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如今,我們做為一個公民,做為社會上的一員,更就應多為社會做貢獻,為社會注入新的活力。而不就應,一味的去幹壞事,沒有一顆善良之心,沒有一顆關愛之心,沒有一顆互助之心,沒有一顆感恩之心。那隻會像屠岸賈一樣,遭到人們的排斥,成為社會的敗類。
每部影片都不一樣,每部影片也都發人深省。從《趙氏孤兒》中,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他就像指路明燈,照亮了我前進的道路。觀看了這部影片,我的情緒至此還猶如洶湧澎湃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靜,或許這就是影片的獨特魅力所在吧!
趙氏孤兒觀後感(五):
對於《趙氏孤兒》這部影片,說實話,筆者的期盼值本身是不甚高的。決定去電影院看,也完全是個巧合。
但是,不看則罷,看了就不能不發表下看法!
《趙氏孤兒》的故事,不用筆者多說,我想大家也都早就耳熟能詳了吧!
如何把這部婦孺皆知的關於忠義與復仇的歷史故事改編成貼合當下價值取向,適合於現代人的審美觀點的賀歲大片,是陳導首先需要深思的迫在眉睫的關鍵問題。
隨著《趙氏孤兒》的新鮮出爐,關於這部影片的價值取向及精神建構探討的聲音從四面八方紛至沓來,頓時就炸開了鍋,褒貶不一。
不容置疑,陳導的《趙氏孤兒》顯然已經染上了陳導個人對於晉代那個捨身取義,忠義至上的時代思想的挑戰和重塑的印記,帶有個人主觀主義的傾向。稍有點歷史常識的人都該看出,程嬰在陳凱歌版《趙氏孤兒》中,已經由原先故事範本中趙盾的門客,演變成了一個平民草澤醫生。主動要求撫養趙氏孤兒的英雄主義形象的程嬰在此卻被塑造成一個在機緣巧合中不幸捲入了趙氏的滅門事件,不得已才用藥箱將趙氏孤兒帶出的軟弱的小人物形象。但是就是因為這樣的一個小人物,卻帶給我們以極大的震撼。
應對大奸臣屠岸賈的步步緊逼,程嬰與趙盾好友公孫杵臼(張豐毅飾)上演苦肉計,故意告發公孫杵臼私藏趙氏孤兒,並且用自我的親生兒子替代趙氏孤兒被屠岸賈摔死。而程嬰因為告發有功成為屠岸賈的門客,在最危險的地方忍辱負重地把趙氏孤兒撫養成人。從這一段的描述中,我們不難看出程嬰這個普通的小人物的人格的偉大,公孫杵臼身上閃現出來的人性光芒的耀眼。
影片中,程嬰要把趙氏孤兒獨自撫養大,並要讓趙孤兒在殺父仇人屠岸賈(王學圻飾)的眼皮底下成長,還要認他為義父。當有一天孩子真正長大後,並有潛力為父報仇時,他會在仇人屠岸賈面前,說出孩子是誰,自我是誰!讓屠岸賈生不如死,所謂殺人不如殺心是也!被仇恨衝昏頭腦的程嬰一向是抱著要為趙家300多口性命以及自我妻兒的慘死復仇目的才委曲求全,臥薪嚐膽,不顧個人氣節,委身於屠岸賈的門下,充當其門客的。對此,有人不禁要為這樣的一個劇情拋磚,認為這樣的描述反映的是一種畸形的心理,很不貼合當代人的心理建構。但是,筆者認為,陳導這樣的劇情安排完全是貼合特定環境下人物的心理特點的,並沒有有意地向我們傳達一種不好的價值理念的意思。因為趙氏孤兒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它不是誰的復仇工具,隨著孩子的長大,影片主題基調明顯地夾雜著親情溫暖的味道。親情的溫暖和復仇的火焰,不停地相互衝撞著。最終,以屠岸賈在得知陳勃是趙朔的兒子後,應對肉搏戰中黔驢技窮的陳勃的那一聲歇斯底里的求救呼喊,仍然還能毫不猶豫地衝進了戰場,奮力拼殺解救陳勃而不顧自我的個人安危的義舉感動了所有的觀眾,從中也讓筆者看到了這部影片中陳導所要反映的一個重大的人生主題------弘揚人性的光芒。此
時的屠岸賈已經從一個大奸大惡之人一躍成為了勇於放下仇恨,甘願做回一個慈愛的父親的偉大形象的代言人。從他對陳勃一向以來的關心照顧,寵愛有加的表現中,就足以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渴望親情的慈祥的老人形象。至於之前的陷害忠良,導致趙家滿門抄斬的種種惡行,我們這天的人大可不必太耿耿於懷。畢竟屠岸賈是因為嫉妒而導致一時的想不開才會犯下如此重大的罪過的。基於他的這種犯罪心理,我想不用筆者多說,大家還是能夠予以理解的。此後,程勃的那一段以死相要挾管程嬰要藥救屠岸賈的那一段描述,也充分反映了親情重於仇恨的重大主題。
此外,我們從由黃曉明飾演的韓厥,在應對范冰冰飾演的莊姬夫人以死來請求自我放過其兒子的場景裡,韓厥的表現也充分地體現了人性的善良的主題。與此同時,莊姬夫人在慷慨就義前囑咐程嬰讓他撫養自我的孩子長大成人,但不要告訴孩子自我的父母是誰,仇人是誰的這一細節,也充分地表達了母愛偉大的這一主題。
再者,程嬰的妻子,由海清扮演的程氏,在應對自我孩子和趙氏孤兒的生死存亡的重大抉擇上時的表現也充分地體現了母親對孩子的那份無比強大的愛。其中,尤以程嬰親手將自我的孩子報給屠岸賈,眼睜睜地任其在自我的面前殺害自我的親身骨肉最為感人。這樣的一個細節,初看沒什麼驚奇的,但是細而推之,就會發現陳導這樣的一個安排是十分獨具匠心的。較之於原本,給筆者感觸最深的則是這樣的一個細節,從屠岸賈與程嬰的對話中,我們能夠得出,原先讓屠岸賈相信自我摔死的孩子就是趙氏孤兒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公孫杵臼的英勇就義,而是由於孩子是程嬰抱出來的。屠岸賈始終不敢相信這個世界上會有人為了一個不相干的人能夠親手將自我的孩子殺害。從這一層面上講,影片所傳達出來的感情至上,親情至上的價值觀和精神取向,與當下的是完全重合的。由此,陳導的大導演的範兒顯露無疑,同時也更為這部影片增加了一個十分大的看點。
再說說程勃,從小就在屠岸賈的疼愛下長大,對屠岸賈產生了極其深厚的感情,儘管是自我的殺父仇人,但是陳導還是安排程勃喜歡上這個殺了自我全家,險些也要了自我小命的人。此刻仇恨應經被淡化了,昭顯出來的更多的還是人性中的善,給觀看的大眾以一種極其強大的心理安慰。
儘管影片中,當陳勃最終得知了全部真相後,執意要殺掉屠岸賈,但陳勃當時的行為也還是貼合特定形式下的人物特殊而又矛盾的心理狀態的。尤其是程嬰為兒子請命而不幸身亡於屠岸賈的劍下,而陳勃在此狀況下下意識地一劍刺進屠岸賈胸膛從而殺死屠岸賈,完成了復仇計劃這一段的處理方法是十分值得稱道。首先,程嬰的死,其實並不是屠岸賈直接造成的,這也就弱化了屠岸賈的惡人形象。其次,殺死屠岸賈,也並非程勃所完全願意的,純屬形勢所逼,這就強化了屠岸賈和趙氏孤兒之間的深情。這樣的巧妙設計,順理成章地就淡化了復仇的不良主題,轉而將讀者引向一個充滿愛和溫馨的人性的光芒中去。
最後,整部影片,由於劇情設定的巧妙,大牌明星的參演,尤其是黃曉明,葛優的喜感效果,使影片顯得十分簡單,觀眾在開頭和中途不免都有幾次笑場,這很貼合作為賀歲檔影片的要求。尤其是,黃曉明和葛優的經常夜會的對手戲,看起來就像是男女在偷腥,顯得既曖昧又搞笑。
但是,陳凱歌版的電影必然受到陳導個人思想的束縛,體現出必須的侷限性。首先,影片用於塑造程嬰的篇幅太多,忽略了
陳勃才是這部戲的主角,尤其對陳勃性格形象刻畫和成長過程介紹所用的筆墨顯得有些不足,沒能體現出臥薪嚐膽的艱辛來。
其次,有理想凌駕於現實之上之嫌。在當下這個個人主義盛行的時代背景下,程嬰等的那種大公無私,大義滅親的行為,有些不太能被大眾理解並認可。畢竟,在應對自我的親生骨肉和尋求良心安穩的選取上,很多父母還是偏向於選取保護自我的孩子,這是所有父母的本能。從這個層面上講,陳導似乎並沒有突破歷史的陳苛。
最後,整部影片看下來,顯得歷史的厚重感和時代感都不是很強,情節的詳略還需要再進一步斟酌,有些地方沒能滿足觀眾的沒看前極高的心理期盼。
但是,人無完人,陳導也不例外。任何影片畢竟都是由某個人或某些人創作出來的,帶上個人或部分人的思想烙印,顯現出一些侷限性也是能夠理解的。看完這部影片,筆者的情緒還是平靜而舒緩的。針對這部影片,筆者只想說,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對別人不必太求全責備,寬容才是當今社會的王道。
網際網路時代觀後感開學第一課觀後感300字永遠的雷鋒觀後感人命關天觀後感力克胡哲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