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電視劇紅高粱觀後感(通用10篇)

電視劇紅高粱觀後感

電視劇紅高粱觀後感(通用10篇)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電視劇紅高粱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視劇紅高粱觀後感 篇1

  看《紅高粱》我深深的喜歡上九兒,九月初九生的丫頭,不甘被控制命運的質樸農家女。痛恨父親將自己與一頭大黑騾子相提並論,絕望的憤怒吼叫:“你跟你的騾子過去吧,我再也不回來啦。”推翻了桌子,就如推翻了整個封建禮教,包辦婚姻的束縛。她是叛逆的,但卻是有思想的,用剪刀護衛自己的貞潔,熱烈而執著的追求自己的幸福。

  是的,她早已芳心暗許那個抬轎的,有黝黑結實身軀的北方漢子,鋥亮的光頭是粗獷而不羈性格的縮影。她是勇敢的,因為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愛情或許已經變成反抗的最好載體,所以她不顧世俗的偏見和閒言碎語,早已在心底下定了決心。作為一個女掌櫃,一個有家業的女人,她是大氣,真摯和勤勞的。她用她的誠懇和聰慧挽留下了那一大幫兄弟,用自己的勤勞和能幹,是家業在發展鍾整整日上。

  高粱酒,紅紅似火又似血。血染日,她倒下的身軀卻是毅然的堅定和無怨......沒有悲傷的流淚,卻依然記得她淡定從容的微笑,是美的如此動人。她是鎮定的,當日寇來侵,她和高粱地裡的人選擇了戰鬥,保衛家園,這是怎樣的毅然決然啊?

  紅,火一般的熱烈,血一般的驚心。紅紅的高粱地,紅紅的落日,紅紅的讓人驚心的熱烈女子啊......

  我在那般激情燃燒的歲月裡遇見你。

  電視劇紅高粱觀後感 篇2

  《紅高粱》—一部描繪中國二、三十年代一夥農民古樸、野性的生活和他們與侵略者浴血奮戰的過程, 影片的劇情構成極具戲劇性,透過人物塑造讚美生命的自由。愛就真愛,恨就真恨;大愛大恨,大生大死。

  而我認為,透過對劇中女主角九兒—一位險些淪為舊中國封建勢力犧牲品的女性的成功塑造,我們看到了舊中國女性非凡的人格魅力。她有這樣的經歷:曾屈從於世俗的家庭包辦婚姻,對自己悲慘命運也曾絕望過….但是最後她卻抓住了唯一的救命草—血氣方剛的“我爺爺”,從而改變了她的命運,成就了一段被世人傳誦的佳話!

  不管是面對劫匪時的鎮定自若還是面對日寇時的大義凜然;不管是與情人的激情野和還是對烈士的無限緬懷,都充分體現了女性們難得的魅力,刻畫出愛恨分明,在大是大非面前毫不含糊的女性形象,這樣一位女性由不得我們不佩服!歸納起來,九兒身上體現瞭如下人格魅力特徵:

  自尊自愛—當被父親以一頭騾子為代價嫁給患有麻風病的酒廠老闆李大頭時,這位堅強的女人為了保住貞操,為了捍衛自己的尊嚴,試圖透過自殺的方式結束自己悲慘的命運,敢於自殺何嘗不是一種勇氣?

  對封建制度以及世俗的反抗—當自私的老父親嘮叨著催促她回家時,她對父親說出了“大逆不道”的話—你跟你的騾子過去吧!我再也不回來了~當遇到心儀的男人時,大膽打破世俗的偏見,追求幸福的決心可見一般。

  強烈的民族精神—當遭受日寇侵略時,毅然發動人們進行無畏的鬥爭,從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險些搭上丈夫和兒子。

  超強的工廠管理能力—把一個瀕臨破產的酒廠快速地發展起來,甚至釀造出著名的“十八里紅”,這點足顯女性們“另類”的魅力。

  電視劇紅高粱觀後感 篇3

  一部好的電影首先應當有一個好的劇本,作為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獲得國際A級電影節—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影片,《紅高粱》改編自著名作家莫言的代表作《紅高粱家族》。小說《紅高粱》正是當時80年代初期流行文學的產物,是一部混合了“尋根文學”與拉丁美洲“魔幻文學”表現手法的小說。作者用藝術的手法,講述了三四十年代我爺爺和我奶奶的傳奇故事,讚揚了敢愛敢恨和洋溢著活力的生命。

  隨著越來越多的無厘頭的搞笑片和毫無思想內涵的商業片的流行,反過頭來再看第五代導演張藝謀的早期代表作《紅高粱》,發現影片的藝術貢獻是十分突出的,緊湊的故事情節以及富於視覺衝擊力的色彩和造型還有豪放粗野的音樂,總讓人感到一股強烈的原始的衝擊力。

  我奶奶被逼無奈為了換一頭騾子嫁給麻風病地主李大頭,在出嫁的路上遭遇了轎伕們的“顛轎”,一群光著背的粗野漢子抬著個漂亮的小媳婦,再加上幾段俏皮粗野的歌詞兒,片頭的這段“荒野狂歡”震傻了所有觀眾。認識了作為轎伕的我爺爺餘佔鰲;三天後,我奶奶回門走過高粱地,蒙面的餘佔鰲將她拉進高粱地裡,波瀾壯闊的紅高粱地代替了帷帳,在倒塌的紅高粱上,兩人活力迸發,詮釋了人類最原始的情慾和生命力。從此,餘佔鰲成了我爺爺。我爺爺殺死了李大頭,我奶奶撐起李家的燒酒作坊。我爺爺在一罈剛釀好的酒裡撒了一泡尿,之後這酒成了好酒。奶奶給它取名叫十八里紅。我爹九歲那年,日本鬼子來了。他們為了修路,用刀逼著鄉親們踩倒高梁,又將我羅漢大叔吊在樹上,逼著狗肉鋪的夥計剝他的皮。我奶奶讓夥計們喝下埋了九年的十八里紅,大家唱著《酒神曲》去埋雷炸日本鬼子,我奶奶挑著擔子去送飯,被日本軍車上的鬼子用機槍打死。高梁地裡發出怒吼聲,我爺爺和眾夥計衝向了日本軍車。

  在藝術色彩上,整部電影富於紅和黃兩種色調。紅色在中國代表喜慶、美滿,也代表革命、激進。從紅高粱釀的紅色德高粱酒到我奶奶的紅色襖褲到我奶奶死後出現日食時鋪天蓋地的紅,這種濃烈的色彩是肆意和張揚的。在中國不管是黃河還是黃土高原還有炎黃子孫彷彿黃色就是代表中國的一種顏色。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導演會把故事的發生地點從山東高密改為大西北的黃土高原,我奶奶出嫁的路上經過了一片塵土飛揚的黃土地,我奶奶的釀酒房前是廣闊的黃土地。在紅和黃兩種主色調裡又糅合了綠色和藍色,高粱地裡是滿眼透可是氣的綠色;在月圓的夜晚,天空是寧靜高遠的寶藍色。

  影片中的音樂處理也是十分到位的,在我看來嗩吶是表現大喜大悲的最適宜的樂器之一,在廣闊的黃土高原上,震天的嗩吶聲是孤獨而又充滿力量的,影片有多次情節中的配樂都使用了嗩吶。還有影片中的兩次出現的兩首歌曲,沒有絲毫的矯情和做作。第一首是我奶奶和爺爺在高粱地裡野合之後,我爺爺用自我粗獷嗓音送自我女人的情歌:“哎——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哇往前走,莫回頭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九千九百九哇哎——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哇往前走,莫回頭從此後你,搭起那紅繡樓哇拋撒著紅繡球哇,正打中我的頭哇與你喝一壺哇,紅紅的高粱酒哎,呀嘿——。”還有就是九月初九敬酒神時候豪放野性的《酒神曲》。《酒神曲》在影片中出現了兩次,其一是劉羅漢和夥計們唱的,其二是劉羅漢死後,我爺爺和夥計們唱的。同樣的歌曲在兩次情節中表達的感情是完全不一樣的,第一次的歌表現的是一種喜悅,第二次出現就是要表現一種悲憤和堅強。

  電視劇紅高粱觀後感 篇4

  像交一篇觀後感一樣寫下這些。看電視的初心是因為大一的時候看了莫言先生的原著,專業的原因在莫言先生獲獎之後讀了大量他的作品。當時像是為了完成任務一樣去看,小說裡的情節大都已經記不清了。電視翻拍的主線跟小說一樣,但又有些不同。增加一些情節或是改編一些情節使之故事人物形象變得更加豐富而又適合電視的播出。電視給我最大的感動是我可以從每個人物身上找到他們的閃光點。毫無疑問主人公是九兒和餘佔鰲。九兒身上有那時候女性所沒有的敢愛敢恨,她嫉惡如仇卻又心地善良,會容易原諒一個深深傷害過她的人。最初的時候是不太喜歡她的,在她被花脖子綁架之後她對俊傑的不理解不信任,到後來為了氣嫂子與餘佔鰲做出的出格的事讓我對她喜歡不起來。對於餘佔鰲,為了九兒殺掉單家父子實為我不能理解之處。後為了兄弟被縣長逼上梁山做了土匪,雖然為土匪,但確是個劫富濟貧的土匪,不欺負無辜百姓,到後來的抗日,他是一個真正的漢子。再來說說朱豪三,他也應該是一個褒貶參半的人物形象,不得不說他是一個難得一見的好官,不貪不搶,一心為民,可是他也有他迂腐或者說固執的一面,剿匪可以說是他全部工作的重心,可是為了剿匪也犧牲了許多無辜的人。

  但後來為了抗日他也願意向他,最不願低頭的餘佔鰲低頭,在那一瞬間,我也甚至可以覺得他以前做的一切錯事都可以被原諒。還記得有幾處情節特別打動我,一個是羅漢被日本人處死,大嫂打扮成新嫁娘的樣子要陪羅漢一起,九兒想攔住她,可她說那是她一輩子最歡喜的時刻,那句話真的觸動了我,一個女人,守了那麼多年的寡,終於找到了那個人,幸福時光雖短暫但仍然讓人動容。還有一個是最後朱豪三與他夫人面對塚本,他們早就準備好了死,那時候他們的臉上很平靜,甚至可以看到幸福,他也讓塚本看到了什麼才叫真正的勝利,在他們的眼裡我看不到一點懼怕,而且一份從容,而後來他們拉開炸藥要與日本人同歸於盡也不願意死在日本人手下,我在他們眼裡看到信仰的力量,那是無數中國人可以為之奮鬥的力量。電視似乎刻意去挖掘人性中最本真的真善。戀兒做了很多不好的事可是在死前還是願意讓琪官能逃走。花脖子是十惡不赦的土匪可是在餘佔鰲與日本人對抗時,他本想趁機滅掉餘佔鰲終究還是不忍心,也最終沒有投靠日本人。我想這才是電視的成功之處吧,不管它與原著有多少差別,可是它宣揚的是一種正能量,不是為了博眼球捨棄了浮躁的外在去追求最真實的人性,於我而言,就是特別成功。

  寫到這裡,我想這部電視帶給我的還遠不止這些。有些心情是文字記錄不出來的。那種震撼與感動只能在心裡細細回味。只想說,在我繁忙的學習中抽出時間來看這部劇不算浪費時間,我想這就足夠了。最後,還想說一句,周迅真的好美。

  電視劇紅高粱觀後感 篇5

  看了電視劇《紅高粱》,震撼還是很大的。莫言的書,雖然獲了諾貝爾獎,但是我總是扎不下心去認真的讀。這次看紅高粱,我覺得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九兒。

  這個生長在父親是一個煙鬼,母親軟弱的家庭環境裡的女性,從來沒有抱怨,而是像一株紮根在高密土地上的紅高粱一樣,始終向上。母親被逼死,自己被父親賣給一個將死的麻風病人做妻子,喜歡的人不能在一起還遭遇土匪。困難、流言、他人的苛責為難都沒有將這個柔弱的女子打倒,她用自己的智慧贏得他人的尊重,幫助自己的家人和親人,和日本人做鬥爭。遇事的時候,不沉溺於自己感情裡,而是有大仁大義的烈女子。

  她生孩子的時候,差點被人害死。看她從棺材裡爬出來的那一刻,自己瞬間淚流滿面。一個女人在自己最難的時候,身邊一個人都沒有還被人迫害。她沒有覺得自己多可憐,而是努力把自己生活過的很好。日本人來進行屠殺的時候,她沒有軟弱,沒有沉溺悲傷,帶領大家重建自己的家園,沒有嚇破膽,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幫助大家,鼓勵大家。她女兒被日本人的時候,她知道女兒沒有辦法救的時候,沒有像一般的女生哭鬧,而是平靜的和女兒道別,繼續和日本人戰鬥;

  她也是一個母親,是一個女人,可是她的生活沒有放棄,沒有投降,沒有抱怨,而是理智的前行。讀過很多作品,打動的自己的最終不是達官顯貴,不是美女,而是黃土地上一個樸素平凡的女子。沒有多少文化,卻有自己的秉性,大仁大義,大智大勇,這一切都讓我感動。

  也會聯想到自己的母親,一樣的不容易。爸爸工作忙顧不上,媽媽自己一個人教育我們4個,忙裡忙完。小的時候,媽媽幹起活來也是沒日沒夜的,可是從來沒見過媽媽抱怨,覺得生活過不下去。媽媽總是鼓勵我們不斷的向前,為的前程努力,從來沒有用兒女情長限制我們姐妹的發展。媽媽沒多少文化,卻在大是大非面前,從來不猶豫。

  不一樣平凡的女子,卻給我一樣的震撼。希望自己在以後的生活中,少一分矯情和小女生的情愫,多一份理智,胸懷大一點,更勇敢的向前,書寫出自己想要的模樣。我不要在時光的打磨裡,成為一個家長裡短,侷限在自己的喜怒哀樂裡的怨婦,我要在一日一日的錘鍊中成為一個獨立,勇敢,自信,堅韌的女子。

  電視劇紅高粱觀後感 篇6

  不得不說,張藝謀的電影總是那麼質樸、純粹,總是有著簡單不拖沓的劇情,不浮華,亦不莊重,透著一股淡淡的歲月的味道,沉澱著歲月的香味,歷久彌香……

  不知是心血來潮,還是冥冥中早已註定,在這個壓抑、昏暗的午時,我欣賞了那一段感情的壯歌《紅高粱》。

  沒有可歌可泣的感情故事,亦沒有硝煙瀰漫的戰場,有的,只是一個個細微的眼神,一串串平淡無奇的動作。也許,感情就是這樣。來了,擋也擋不住;而若註定沒有,更是無法強求。

  影片中,新娘看著轎伕穩健的步伐,久久深情的注視,哪怕只是一雙被塵土飛揚覆蓋的腳。就在那一刻,便緋紅了少女的臉蛋,電流全身。感情就這樣來了,毫無先覺,亦不知是否有後文。

  被歹徒劫走的那一瞬,又是那樣充滿期望、略帶幾分挑逗的眼神,便早已將兩人的心緊緊牽在一齊,那樣真,那樣深……從此,兩人的命運開始一次又一次的交集、重疊,一向到最終的緊緊相連……感情,來得如此匆忙,卻也來得如此浪漫,如此戲劇。新娘出嫁,但新郎不是他,他只是一個轎伕,註定將心愛的女人抬向遙遠的與幸福無關的深淵。我不明白,新娘的那一位病秧年長的麻風新郎是否成為了感情的祭品,但我只相信,感情是完美的,當然,他的力量也是無窮的!

  在那一片密密的高粱地,清風吹拂下的大片高粱,窸窣作響,像是在吹響一曲感情的壯歌。一波又一波的高粱,悽悽抖動,似是在互

  訴衷腸,共同許下長相守的的諾言。此情、此景、當然少不了那赤膊的漢子和那位一襲紅襖的美人。從此,升騰出一波又一波火紅的活力與故事……

  任何完美的感情註定擺脫不了那殘酷的歷史現實。在血與火的戰爭裡,註定感情無法完美到底。在日本軍隊的侵襲下,大片大片的高粱倒了下去。當那一襲單薄的身軀倒在代表現代禮貌的機槍之下,當那火紅的高粱酒灑落一地,當那熊熊的大火燃燒了日本軍車,我讀懂了生命的意義,我似乎看到了噴薄而出的對自由的嚮往和期望。血紅血紅的高粱酒、滿天紅色的火焰、短暫日全食過後火紅的太陽、還有那一朵朵鮮血染出的生命之花,將那一刻的世界染成了永恆的紅色。就這樣,那一片火紅永遠定格在了男主人公的心中,從此,他的眼中一片鮮紅!

  當然,片子的靈魂所在,還有那低沉轉合、婉轉悠暢的中華古曲和那一首熱情奔放充滿活力與男性魅力的敬酒歌。在那一曲曲攝人心魄的《顛轎曲》中,心靈不斷與那躍動的音符共同起舞、跳躍、震顫,昇華出一曲感情的壯歌。那恢弘灑脫充滿野性的敬酒歌更是直擊心靈,引起對野性的呼喚、對力量的渴望和對自由的嚮往。

  久久難以忘懷那一片火紅!記憶中,早已複製了那一抹火紅的印記!

  電視劇紅高粱觀後感 篇7

  大概在一個月前,看了電影《紅高粱》,當時就想寫點感想,這幾天網間瘋傳莫言是諾獎大熱門,今日中午又看了一遍。晚上,小說《紅高粱》的作者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趁機趕風頭說一說。

  之前,我並沒有在意電影《紅高粱》是由小說《紅高粱》改拍的。所以對其中的微詞都是針對編劇和導演。這是對廣大小說被改成電影的作者的不重視,深感抱歉。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我並沒感到絲毫的自豪和驕傲,但有點慶幸的是,諾貝爾獎也許會所以不是敏感詞了吧,諾貝爾文學獎是斷然不會了,還會成為這段時間的喉舌媒體關鍵詞大肆鼓譟。不明白諾貝爾和平獎會不會所以也不再敏感呢。如果繼續敏感,這無疑是給諾貝爾獎操作機構一記響亮的耳光,拍馬粘了一手屎。

  一個月前看《紅高粱》,是對早期張藝謀抱有一欣賞態度去看的。但習慣於挑毛病的我看著看著就覺得不對勁。

  得麻瘋病的酒廠老闆用一頭大毛騾子從九兒她爹手上換來一個如花似玉的大閨女。沒多久就慘遭毒手,死了。轎伕鳩點雀巢成了酒廠主人九兒的老公。後面就是一些弘揚主旋律的無聊堆砌。雖說無巧不成書,但這電影中的一些巧還是超出了我能承受的範圍。所以不噴不快。在那個時代,麻瘋是人人談之色變的一種惡性病。俗稱癩子。我小時候聽老人講,以前如果村裡有人得麻瘋,要被趕出村去的,更有甚者,用一種叫糧杆的農具夾著脖子拖了丟下河去。村裡有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不得而知也無從考證。當時是當作真事相信了,震驚於前人對生命之冷漠之餘,對麻瘋的恐懼也讓人背部發冷。但電影《紅高粱》裡的李大頭,得麻瘋竟然繼續開酒坊,巧得讓人受不了。另一處,轎伕往酒缸裡灑尿,嚴重的食品汙染事件,作坊的大工頭竟然說酒成了,味道異常好。不明白是以骯髒當高尚呢,還是別有用心的反諷。通觀整部影片,找不出反諷的跡象,所以原因只能是前者。而這究竟小說中原始情節還是劇本創作時改的,就得而知了,也不想明白了。聯想到價格屢創新高且銷量一路凱歌不斷的某些酒,我就別有用心的猜想,這些酒會不會也是加了尿的呢

  電視劇紅高粱觀後感 篇8

  電影《紅高粱》在學習和吸取其他國家和民族優秀影視作品的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在資料和形式上,不斷創新,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和豐富多彩的藝術風格,真正代表一個民族的文化水平和藝術水平。

  影片注重突出情緒衝擊力和畫面的造型感染力,在銀幕上鮮明的展現出創作者的審美個性和獨特的風格。

  黃土高原的空曠視野下,高粱地中的崎嶇道路,滾滾的黃塵,轎伕近似瘋狂般的野性舞蹈,以及轎中“我奶奶”的表情,鮮活的呈現出了一種張揚生命的力量。

  在風中狂舞不止高粱,熱血男女活力的雲雨,伴隨著心跳似的鼓聲和吶喊似的嗩吶聲,表達了強烈的生命意識、人性的`解放和愛的覺醒。

  簡陋而原始作坊,裡面的大酒缸、大海碗,水汽和煙氣,伴著來回走動的人,營造出來一種熱氣騰騰的氣氛,來表現一種強烈的力量美。

  紅色的畫面裡,“我奶奶”、“我爺爺”們豪情壯烈的犧牲情景,表達對日軍侵略的憤懣與仇恨,凸現出我們的民族精神。

  這部影片又明顯的借鑑了中國古典藝術的傳統,如戲曲和話本中的傳奇色彩,章回小說的白描手法,以及民間民俗文化的野性與活力。

  《紅高粱》的成功,正好證明了越是民族性的電影,就越具有世界性的樸素的真理。

  電視劇紅高粱觀後感 篇9

  電影《紅高粱》是根據莫言的小說《紅高粱家族》改編的,是張藝謀“攝而優則導”的一鳴驚人之作。本片曾獲得多項大獎,同時也捧紅了不少演員。一直想好好地看一下這片子。

  以為從沒有看過《紅高粱》,但當我再次聽到那狂放的將近吼出來的歌聲“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莫回頭,莫回頭……”時,我才依稀記起,第一次看《紅高粱》是在小學的時候。當時什麼都不懂得,只記得有一大片的高粱猶如一波又一波的海浪隨風起伏,一碗又一碗的紅酒灑向空中,灑出了上世紀中國三四十年代一夥農民古樸與野性。

  《紅高粱》所描述的並一個不完整的故事,如果一定要把它湊成一個故事的話,那也是一個很乏味的故事。《紅高粱》主要是透過顛轎、野合、祭酒和埋雷炸日本鬼子等故事情節來向觀眾展現出一種敢愛敢恨,敢生敢死,沒有太多理性羈絆的原始生命力。

  看完《紅高粱》後,影片裡最後那個畫面在腦海中還是揮之不去,那是在這部片子裡我最喜歡的地方。那機槍招來的爆炸和爆炸所招來的日全食的漫天紅,姜文所飾的“我的爺爺”站在日全食之景裡,那已不僅僅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我的爺爺”,而是一個超現實的,有點神化的人物。那是展現了人們對那個瘋狂而無序的年代裡的英雄的追求。《紅高粱》正是以這種超現實的、超自然的神話贏得大家的喜歡,讓人們壓抑在內心已久的人本有的野性得到了釋放。

  在影片裡,無處不表現出了那種張揚狂放的原始生命力。比如開頭那段有趣的,很吸引觀眾的顛轎。一群漢子裸露真上身一邊高歌一邊顛轎,而轎裡的是一個弱小女子,這形成了極大的反差。不管是出嫁或迎親的,都沒有陪嫁人也沒有迎親人,在中國,這是不合乎情理的。還有,“我爺爺”的一泡尿竟然釀成了好酒十八里紅。等等,似乎都是一些不合乎情理的事情。然而,恰恰是這些不合乎情理的事情把人們那種原始的生命力展現了出來,古樸與野性,張揚與狂放。

  成功的藝術不必居於生活的真實性,它只要滿足人們生活需要就好。在拍攝《紅高粱》那個年代裡,人們對現實的生活缺少的就是那種張揚狂放的個性,而《紅高粱》正是抓住了這一點,並取得了巨大成就。

  電視劇紅高粱觀後感 篇10

  九兒是一個可憐苦命的女孩。命運多舛、身世悽苦的九兒在那個黑暗、封建、貧窮的年達註定會吃很多苦、遭很多罪,可她偏偏還得不到一個寵愛她、保護她、關心她、尊重她的家人,這就無非將她一步步逼到了絕境。

  九兒的爹是一個愛財如命、酗酒貪吃、自私自利的小人,為了讓自己過上安逸自在、吃喝不愁、吸毒有餘的神仙日子,他不惜棒打鴛鴦毀了九兒的愛情,然後將自己的親生女兒賣刀單家,嫁給一個病入膏肓、即將入土的偽善之人。九兒的哥哥隨了父親不著調的性子,自私狹隘、自顧不暇的他不僅不能給與九兒一時溫情不說,他還夥同父親一起變本加厲的折磨、壓榨九兒,這讓人覺得憤懣又辛酸。

  九兒又是一個堅強、獨立、勇敢的女性。孑然一身、無依無靠的九兒大義凜然地走進了單家的大門,面對病懨懨的丈夫,面對步步緊逼的大嫂,面對無一人可信的下人,九兒只能一個人人深一腳淺一腳的去摸索自己的生存之道。遇到難事了就自己去處理分析,受到委屈和欺壓了就只能自己打落牙齒和血吞。尤其是當被土匪花脖子抓去的時候,九兒表現的異常從容和鎮定,儘管她心裡已經嚇得六神無主了,但她還是很勇敢的在和劫匪鬥智鬥勇,她甚至不惜忍痛對自己下手,然後用鋒利的指甲在脖子上劃出血淋淋的傷口,以此來嚇唬花脖子自己染了疾病。九兒這樣臨危不懼、勇敢無畏的模樣真是美極了。

  九兒更是一個心懷天下、無謂犧牲的革命戰士。為了讓心愛的人和最愛的孩子虎口逃生,為了讓無數英勇的鬥士躲避日軍攻擊,為了保護村子裡那些淳樸善良的鄉民,九兒選擇孤身一人引開敵人,最後更是利用高密響噹噹的高粱酒與敵人同歸於盡了,她這樣英勇就義的精神很是讓人欽佩。

  我喜歡九兒,因為她是那麼獨立、那麼頑強、又那麼堅韌;我也很欣賞九兒,因為她是那麼溫柔、那麼幹練、又那麼善良。因此我希望自己可以和九兒一樣,做一個自強自立、自尊自愛的獨立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