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電影《忠誠與背叛》觀後感範文

電影《忠誠與背叛》觀後感

電影《忠誠與背叛》觀後感範文

  一九二七年四月,中華大地腥風血雨,背叛革命的勾結帝國主義勢力,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無辜民眾。面對困境,登報脫黨者有之,投敵變節者有之,腐化墮落者有之,已經發展到五萬九千多人的中國共產黨的組織面臨嚴峻考驗,建立一箇中央一級的監察機構監督黨員、純潔組織已成當務之急。

  時任全國鐵路總工會書記的王荷波和中共廣東區監察委員會委員楊匏安以五大代表的名義向黨的第五次代表大會提出議案,排除各種困難和干擾,終於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屆中央監察委員會(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前身)。

  《忠誠與背叛》透過真實可感的故事、豐滿生動的人物形象譜寫了第一屆中央監察委員會成立、十名監察委員忠於職守、為黨履職的光輝篇章,著力塑造了中央監察委員會第一任主席王荷波、副主席楊匏安的英雄形象,熱情謳歌了老一輩黨的紀監幹部威武不屈、剛正不阿、忠於革命、視死如歸的大無畏革命精神。

  以上就是關於電影《忠誠與背叛》的一些介紹,然後我想再次講一下信仰問題。

  1. 信仰的建立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總得信點什麼。古代相信神話,也可以稱之為迷信,信仰是在坐穩了奴隸時代期盼這個“明君”長生不老,在做不得奴隸或者連努力都沒得做的時代期盼有個“明君”使自己好好做奴隸。清末就是一個連奴隸都做不得的時代,這時大眾的信仰就是依靠一個人來使自己吃飽穿暖,這已最大的夢想。黨的出現,給人民重新搭建起了願景,自己當家作主。所以那時的革命者是有動力的,是有精神追求的,“我們的事業並不會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這是反覆出現的一句臺詞,也是對於信仰的闡釋。失去生命是光榮的,不管別人有沒有記得自己,只要記得自己的群體就行;失去生命是無所謂的,因為自己在為偉大的事業做貢獻,在為這個國家、這個包括自己在內的人民大眾群體做奴隸,一切便顯得無關緊要。忠誠是信仰力量的表現,是真正革命者最為珍貴和優越的精神品質。黨帶領人民取得的`勝利,其實是信仰的勝利。

  2. 信仰的改變

  一起經歷的黨的成立、發展、抗日、內戰、不斷壯大,人民對黨的信任也慢慢變大,大家都覺得跟著黨走就是正確的道路,以為黨使得人們有飯吃、有地種,難道還有什麼比這個跟重要的嗎?沒有,至少是在當時。在毛真正掌權的時代,似乎又回到了家長制的時期,家天下就是國天下,他的位置越來越重要,他對歷史越來越重要,是人民對於一個社會形態的信仰變為了對於個人的信仰,似乎這個人的存在就是那個理想中的社會形態的存在。太強的依賴不是好的事情,毛時代的離去是人們的信仰從個人回到了中央集體,但還是偏重於個人。歷史證明了這個階段的混亂,也揭示了信仰的混亂。

  3. 信仰的缺失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應該是沒有錯的,因為我們的生活狀況在改善,但這個經濟發展的速度似乎遠遠超過了人們靈魂進步的速度,我們適應不了這麼快的發展,或者說整個發展模式是有問題的,不過沒有關係,可能在以後的黨史是寫這是個積極的探索過程,因為沒有人知道這個社會主義是什麼樣子,甚至是創立他的人。為什麼在看《忠誠與背叛》這類電影的時候不能引起一點點的心裡共鳴,我看到是表達意見時書記舉手大家才能舉手,我看到的是中國的電影必須有p&v鏡頭,其實我想說的是電影究竟要傳達給我們怎樣的資訊,為什麼這樣的畫面會在這種電影裡出現,與此對比的是國外的影視作品更多不是教育和商業,而是給人以人性的感動,我們還能不能靜下心來做點事情,而不是完成任務和創造第一。如果我現在問你,你信仰什麼,內心真正的答案能不能說出來,不要害怕,因為那就是你的真實想法,這個無關覺悟;如果我現在直接問一個黨員,你信仰什麼,不要官方,說出你的想法,永遠虛假的活著是沒有意義的,組織培養的是說真話和有真想法的人。心口不一是現階段我認為最大的背叛,但不排除在特殊情況下正確引導的需要。

  4. 信仰的重新建立

  有多少人現在能將黨的基本路線完整表述,其實,我認為不要一口一個堅持什麼主義,如果你真的懂,就通俗的解釋給大眾聽,如果你不懂,請不要表達你赤裸裸的背叛,因為你心口不一。真正有希望的理想社會來自於人民大眾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只有依據這樣的邏輯才能搭建一個美好的可以實現的願景。我們更信仰真實,組織要真正站在大眾的角度上去想問題,而不是希望成為領袖去自己創造一個願景。

  最後,我信仰什麼,如組織員畢老師所說:我信仰黨中央的領導和思想路線,還有整體素質提高後的人民大眾心中的社會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