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全民目擊》有感
觀《全民目擊》(非行/導演)
真相是什麼?證據是什麼?自己承認就是真實?符合邏輯就是證據?雖然我們總說眼見為實,其實有些事情並不是所看到的那樣簡單。那在大量的“事實”面前,我們究竟該如何判斷?一切皆有可能使得我變得迷惑了!
電影的表現手法運用的很好,一次次回到事情的起點,讓我們一步步改變看法而接近真相,最後我們也會耐住性子、不做判斷地說“事情很可能不是這樣,背後還有隱藏著什麼”。可是生活中我們真能觀察得如此全面嗎?真能不妄下斷論嗎?
從影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金錢與情感的力量:富豪林泰用盡一切手法制造“證據”,黑與白幾乎都可以由他來主導,甚至請來最好的律師幫他;孫偉願意捨命相助而不顧屈辱;媒體的報導是因為錢在起作用,民眾的情感與判斷又被媒體所誤導。感情用事是一種普遍現象!就連律師與檢察官所謂的'根據與推斷都是被自己的主觀所衝動,她們都是臨時根據圖片、影片去揪出“真相”,因為這些圖片符合自己的主觀需要。
當然,對於影片我還是有許多解釋不明之處的:林萌萌究竟是個怎樣的任性孩子以致林泰只好付出生命去改變她?影片對萌萌表現的太少。一切似乎都在林泰的掌控之中,當自己終於“被逼”而承認是兇手時卻又衝動地說出“我會死在龍背牆後”,明顯來的太突然,儘管是讓女兒明白自己的心意,然而終究不妥,難道冷靜、狡猾的他沒有事先想好?律師被林泰解僱難道就不能再向法院提出證據?電影主旋律是什麼?表現父愛的偉大?為了引出龍背牆的傳說?然而重點似乎並不在此。
(作於2015年6月8日星期一20時49分 中山大學)
觀《廊橋遺夢》(克林頓·伊斯特伍德/導演)
哈,一種老套但又確實吸引人的手法:翻開某老者(或者逝者)的物品(筆記本、相簿、唱片)從而引出一段故事。歐美影視似乎總喜歡使用這種手法!
什麼是愛情?什麼是浪漫?什麼是生活?四天的相識相愛是浪漫、美好的,但是他們真的是最適合的嗎?倘若一開始弗朗西斯卡就遇到了羅伯特,他們能結合嗎?羅伯特的離婚與弗朗西斯卡的在婚是一種造就這四天產生愛情的條件,是不可少的。如果弗朗西斯卡真的選擇了與羅伯特度完餘生,那麼接下來他們的日子會不會漸漸平淡下來?會不會為日常瑣事而鬧矛盾?會不後悔?
不鄙視所謂的動情,但我不提倡不負責任地追尋所謂的浪漫與夢想。敬佩、感動於弗朗西斯卡沒能因衝動而立即選擇舍家而去,否則她那善良、勤勞、體貼的丈夫將生不如死,她兒女的心靈將蒙上家庭破裂的陰影。如今我聽說了很多父母奔向情人而丟下才出生不久的兒女的故事,這些孩子將怎樣健康成長呢?不是彼此的不合,不是矛盾造就了巨大的痛苦,僅僅因為遇到了更好的她或者他而輕易捨棄家庭是很不負責人的。結婚就意味著一種承諾,某種選擇就意味著另一種放棄。世上美好的誘惑何有窮盡?平淡的家庭不是不幸福,幸福是一種感覺,由內心所決定!我向往著平淡的家庭生活,恩愛就行,不要驚天動地的浪漫,不要他人羨慕的目光!
(作於2015年6月8日星期一21時29分 中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