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故宮> 有關瀋陽故宮作文彙編8篇

瀋陽故宮作文

有關瀋陽故宮作文彙編8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瀋陽故宮作文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瀋陽故宮作文 篇1

  今天,我和爸你一起坐著火車,來到了瀋陽,去參觀故宮,我們首先就來到皇帝上朝時的地方然後我們又來到了皇宮,看到了皇帝坐的大龍椅,然後,我們又來到了後花園,裡面有一座小亭子,最後我們來到了皇帝的“圖書館”裡面有皇帝寫過看過的六萬五千多本書。其中我最喜歡大清宮,因為,它四周全是用金子做成的,裡面的大龍椅也是同樣是金子做的,十分壯觀,給人的感覺就是光彩奪目、金壁輝煌。看到這些,我覺得古代的皇帝真是特別的奢侈,而且會享受。同樣的也證實他的地位是多麼得高啊!我和爸爸一邊走,爸爸一邊給我灌輸一些歷史知識,讓我受益匪淺啊!

  不知不覺中就到了中午,我只好依依不捨的離開故宮,我心裡想:“下一次我還來故宮玩。”

瀋陽故宮作文 篇2

  我們的第一站就是瀋陽故宮。原來只知道北京有故宮卻不知道瀋陽也有一個瀋陽故宮。不止這些,我還知道中國共有三個故宮,而最後一個就是臺北。

  瀋陽故宮由中間和東,西三部分組成。在東邊有一個八角樓似的大殿,這個大殿您一眼就能看出與其他房子不一樣的地方,因為它是八角的,結合了漢文化和滿文化建造而成。之所以是八角是代表當時蒙古包的樣子,而房門上各種雕刻龍的圖案則代表漢文化。

  在這兒我還看到許多奇怪的東西,門邊經常會有一個圓柱形石頭,您們猜這是什麼呢?告訴您們吧,這是當時用來擋門的石墩,而上面的鐵鏈則是用來栓馬的。在地面上矗立著一個像塔一樣的建築,您們知道是什麼嗎?那是煙囪,也是東北三大怪之一“煙囪是從地面豎起來”,有意思吧!和我們那兒可不一樣。

瀋陽故宮作文 篇3

  “年齡”比北京故宮“小”219歲,佔地面積為北京故宮的1/12,但瀋陽故宮自有其獨特的魅力。

  現在沈城新建住宅時興地熱取暖,早在300多年前,這種取暖方式就為瀋陽故宮所採用。

  這是昨日在瀋陽故宮博物院建院八十週年紀念大會上記者瞭解到的。

  80年前,瀋陽故宮博物院的前身———東三省博物館,在瀋陽故宮的基址上正式建立,這是東北地區第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公立博物館。

  80年間,瀋陽故宮博物院接待6100萬名遊客參觀,最多一年達到500萬人次。

  明年,故宮方面正在考慮增加免費開放日的次數。

  瀋陽故宮研究室的專家告訴記者,瀋陽故宮的看點很多。在300多年前,“地熱”取暖方式就為瀋陽故宮所採用。

  皇太極夫婦居住的清寧宮,為典型的滿族建築風格。北、西、南三面均有火炕,當年皇太極曾坐在炕上召見皇親國戚。

  考慮到房子的冬季保溫問題,聰明的工匠把鍋灶的煙道設計在地面下,用來烘熱地面,增加室溫且環保衛生。

瀋陽故宮作文 篇4

  我家住在懷遠門外不遠的地方,在懷遠門裡就是瀋陽故宮。每次去興隆大家庭玩,總能看見故宮那深紅色的牆,黃色的瓦,房簷上的小獸,略顯笨重的門及門上的獸頭環。據說瀋陽故宮是清朝皇帝的家。我有時會猜想,皇帝的.家是什麼樣的呢?我的家不大,兩室的小屋,很溫暖。皇帝的家有多大呢?是不是也很溫暖呢?那裡究竟住過那些人,發生過什麼事情……。終於前不久學校帶我們參觀了瀋陽故宮,揭開了她那神秘的面紗。爸爸知道了還給我買了本關於故宮的書。從書中我還知道了很多關於故宮的知識。

  現存的瀋陽故宮佔地近60000平方米,共有建築114座,依據坐落方位和使用功能劃分了幾個不同的區域。我們從故宮的正門—大清門進入故宮,首先看到的是崇正殿,書上說這裡是清太宗皇太極辦公的地點,就是皇帝上朝,舉行國家典禮,召集大臣商議國家大事,接見外國使臣,舉行會議的地方。可以想象當時是多麼壯觀。就是在這裡皇太極和他的大臣們做出了多少個決定,使中國的歷史車輪向著明亡而清盛的方向前進。進入崇正殿內部,室內的柱子下部為紅,藍,白三色相間的海水圖案,上是騰飛的金龍,周圍點綴火焰和雲朵屋樑上繪著各種各樣的花草。每一條龍都雕刻的栩栩如生。使人感到即高貴又祥和。經兩個側門繞過崇正殿,在它的後面的高臺上就是故宮的內廷,那裡是皇帝和他的后妃居住的地方。據書上說滿族人是個騎射民族,過去在山區居住,所以瀋陽故宮的建築保留了其建於高處,即利於守衛,又利於瞭望的建築特點。中間是清寧宮,兩側還有6個配宮,

  每個宮殿內都有小火炕,炕上還放著火盆和小炕桌,有的屋內還吊著小悠車,聽母親說她們小時候也住火炕,孩子也住在悠車裡,看到這裡才真正像我們的家一樣,給人以溫馨的感覺。瀋陽故宮很大,這裡是中路,還有東路,書上說那裡建築更早,始建於努爾哈赤時期,那邊有一個大政殿,十王亭,鸞駕庫,奏樂廳等建築,大政殿的屋頂是八角形的,很有趣。總觀故宮,它的每個建築的房脊上都有小獸,形態各異,有的像張嘴大吼,有的像在眺望遠方。很多牆壁上,柱子上都刻著各種浮雕,盤龍飛鳳,麒麟怪獸,立體的雕琢使我驚詫於古人怎麼這麼聰明,這麼多的能工巧匠,巧奪天工。

  瀋陽故宮參觀完後,我的感觸很深,一座建築的本身不會說話,但它卻在無言中告訴我們了一段歷史,傳承了一個民族的文化。爸爸說瀋陽故宮已經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我們應該保護好它,世世代代。

瀋陽故宮作文 篇5

  今年寒假,爸爸帶我去了瀋陽故宮,我很開心。

  剛一進門,我就看見了1個大大的宮殿,寶座上有2條龍頭朝向寶座,像活的一樣。我知道了“龍”表示古代的皇上,“鳳”表示古代的皇后、妃子。“龍”還表示另一意思,那就是“龍”代表我們中華民族,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我和爸爸繼續往前走,幾乎每個宮殿裡都有“龍”和“鳳”,我對爸爸說:“你知道努爾哈赤的後金第一都嗎?”爸爸說:“不知道。”那就讓我告訴你吧!努爾哈赤的後金第一都,是新賓的赫圖阿拉城,然後遷都瀋陽,最後到北京。

  今天,我真開心!我不僅僅知道了努爾哈赤的住處,還把關於努爾哈赤的其他住處告訴了爸爸,這樣我和爸爸就能知道更多清朝的事。

瀋陽故宮作文 篇6

  星期天我和媽媽還有姥爺一起去了瀋陽故宮。去故宮之前媽媽給我講了故宮的歷史。我對故宮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可是到故宮聽講解員們的講解才知道故宮裡有這麼多鮮為人知的故事。我現在就給大家講一講故宮裡的有趣故事。

  第一個是“八字”的故事。故宮裡的建築最特別的要數它的門和柱子,他們都是下寬上窄的成八字形,崇政殿外有十個亭子,一邊五個亭子,兩邊亭子排列成外八字。滿族人為什麼喜歡八呢?因為滿族人是少不了八旗的,靠著八旗的力量贏得了天下。

  第二個故事是關於清朝“清”字的來歷。原來清朝的“清”是這個“青”。代表著從草原來的民族。後來努爾哈赤在跟明朝打仗的時候發現明朝的“明”是日月“明”,在五行中代表“火”的意思,而“青”代表草,火可以燒草,這怎麼能打敗明軍呢?努爾哈赤就非常聰明的在“青”字邊上加了三點水,就成了後來的清朝了。也就有了故宮鳳凰樓三層樓的故事,每一層代表一滴水,三層代表三滴水。水大可以滅火。

  第三個是殿低宮高的故事。瀋陽故宮為什麼宮高殿低呢?第一因為他們是馬背上的民族,努爾哈赤先打仗後有家。第二個原因是滿族人有這樣一個習慣,他們長期在草原上生活,為了防止野獸的襲擊,所以把住處修得很高。到故宮以後,他們把這個習慣保留下來,把宮建在了高處,把殿建在低處。而北京故宮正好相反。還有一件事就是努爾哈赤在接見大臣的時候是坐在炕上的而不是坐在龍椅上的。

  這就是遊瀋陽故宮帶給我的收穫。拉幕吧故事講完了。

瀋陽故宮作文 篇7

  在我的記憶長河裡,翻騰著生活一個一個小小的浪花。忽然一個浪花拍打在岸邊,原來是我那次遊瀋陽故宮的旅行又一次浮現在我的眼前。

  我們一家人去瀋陽故宮遊覽。剛一進大門,映入眼簾的是幾個蒼勁有力大字刻在一塊古樸大方的棕色巨石上,上面刻著“清故宮博物院”幾個字,下面還有英文翻 譯。再往上看,喲,這還是世界文化遺產呢!一棵翠綠欲滴的蒼松立在它的後面,更顯得這巨石無比壯觀。

  我們再往裡走, 一個金碧輝煌的古代建築矗立在這裡。從外形看好像個飛簷斗拱的亭子。我走近了看,亭子間還刻著別具一格的扶手,中間還精緻地刻上了花鳥魚蟲等圖案,顯得栩 栩如生,我不由得讚歎古人的工藝技術高超。從臺階走上去,兩個火紅的大柱子立在地上,兩條金色的龍盤旋在上面,威風凜凜,張著大嘴,彷彿要把樓宇吞掉似 的。紅色的木門上刻著金色的圖案。金色的琉璃瓦頂蓋顯得它更加氣派!

  這時,我著見兩個“古人”站在不遠處,我心頭一驚緊忙跑過去看,哈哈……他們的牛仔褲暴露了身份,原來是參觀遊客一個扮皇上,一個扮隨從,還真挺像,遊人的笑聲在空曠的庭院裡迴盪。

  隨後,我們走到皇上住的宮廷後面。這裡同樣也是富麗堂皇。青灰色的光潔的地磚,一片綠草如茵,許多生機勃勃的樹,許多奇形怪的大石頭......真是個美 麗的後花院。在這裡能隱約看到宮廷一角,金色的屋頂。閃爍著光芒的琉璃瓦,六隻從大到小排列的麒麟,翠綠的邊緣,一切都是那麼的古香古色,典雅大方。

  最後,我們一家戀戀不捨地離開了瀋陽故宮。曾經的燦爛,現在的輝煌,我永遠美好的記憶還是這次難忘的旅行!

瀋陽故宮作文 篇8

  沈陽,也許對你的印象並不深刻,但是對於我來說,沈陽故宮是祖國的一個名勝古蹟,也是一個風水寶地。

  沈陽故宮始建於公元1625年,是清朝入關前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建造的皇宮,又稱盛京皇宮。清世祖福臨在此即位稱帝。沈陽故宮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現存完整的兩座宮殿建築群之一,現已闢為沈陽故宮博物院。北京、沈陽兩座故宮構成了中國僅存的兩大完整的明清皇宮建築群。20xx年7月1日。在中國蘇州召開的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批准中國的沈陽故宮作為明清皇宮文化遺產擴充套件專案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它以獨特的歷史、地理條件和濃郁的滿族特色而迥異於北京故宮。沈陽故宮那金龍蟠柱的大政殿、崇政殿,排如雁行的十王亭、萬字炕口袋房的清寧宮,古樸典雅的文朔閣,以及鳳凰樓等高臺建築,在中國宮殿建築史上絕無僅有;那極富滿族情調的“宮高殿低”的建築風格,更是“別無分號”。

  這座佔地6萬平方米的古建築群始建於1625年(後金天命十年),建成於1636年(清崇德元年)。全部建築90餘所,300餘間。沈陽老城內的大街呈“井”字形,故宮就設在“井”字形大街的中心,佔地6萬平方米,現有古建築114座。沈陽故宮按照建築佈局和建造先後,可以分為3個部分:東路為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中路為清太宗時期續建的大中闕,包括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以及清寧宮、關雎宮、衍慶宮、啟福宮等;西路則是乾隆時期增建的文溯閣等。整座皇宮樓閣林立,殿宇巍峨,雕樑畫棟,富麗堂皇。

  沈陽,有了故宮,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如果沒有故宮會顯得那裡是一個古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