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高考作文指導> 2017年高考材料作文“一元錢獎學金”寫作指導

高考材料作文“一元錢獎學金”寫作指導

2017年高考材料作文“一元錢獎學金”寫作指導

  治學,是一種態度,治學,更是一種道德體現。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17年高考材料作文“一元錢獎學金”寫作指導,歡迎大家參考!

  【材料作文“一元錢獎學金”寫作指導】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近日,某校學生在網上吐槽:“獎學金才一元錢,還不如不去拼搏了。”“就1元錢,我看還不如不發呢。”“每年才幾個人得,早該取消了啊。”記者瞭解到,該校今年獎學金的金額改成了象徵性的一元錢,外加一個榮譽證書;該校把取消的獎學金總額轉到了“扶貧助學基金”的賬戶上;校方解釋,希望同學們好好學習,不應“以獲得獎金多少”作為學習的目標。

  此事引發了一些網友的關注,經媒體報道後,激起了更大範圍、更多角度的討論。該校校報的“學生心聲”和“向校長建言”兩個欄目就此事開展專題討論。請你選擇一個欄目投稿,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構思立意】

  1、題目是“綜合上述材料內容及含意”,因此確定材料的範圍和理解材料的含意是符合寫作的第一要求。(1)這是一則社會新聞材料,材料的主要內容是“某校的獎學金金額改成了一元錢”的事件,寫作範圍必須要落在這一事件過程中因人、因事而觸發的想法,所有觀點的提出都是因材料而引起。

  (2)材料的主要內容:①某校的獎學金金額改成了一元錢。②學生對此有不同的看法。③校方把取消的獎學金轉到了“扶貧助學基金”,並表示希望同學們不“以獲得獎金多少”作為學習的目標。④事件引發了網友的關注⑤媒體報道了此事,激起了更大範圍、更多角度的討論。

  (3)在材料事實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材料的含意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在學習上,學生應如何看待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

  ②如何看待學校對學生給予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的處理。

  ③如何看待社會對學校教育中出現的有關給予學生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問題的關注。

  2、題目給出了具體的寫作任務,須在題目要求的範圍內完成寫作任務。

  (1)寫作任務:選擇該校校報的“學生心聲”和“向校長建言”兩個欄目中的一個,向它投稿,以投稿的形式表明態度,闡述看法。根據寫作任務考生立論與闡述觀點的角度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①表達學生心聲的角度(可寫:贊成學校做法;反對學校做法;辯證看待學校做法等)

  ②向校長(學校、學校領導)反應意見的角度(可寫:支援學校做法;反對學校做法;其他合理建議等)

  (2)要“綜合上述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考生寫作時,須在材料的主要事實與含意的範圍內進行寫作即可認定為是符合題意。

  【範文】

  治學業,重於學

  對於某校學生對該校獎學金只有一元錢的說法,我表示十分地理解該校長的做法並且將對於學生心聲表明我堅定的態度。該校校長所言:“不應以獲得獎學金的多少而作為學習的目標。”學習是為自己而學,怎可淡論到錢財的輕重,以此為學或不學的`標準?而該校則是把取消的獎學金轉到了“扶貧助學基金”上,並非取而自用,該做法為其他條件較為艱苦的學生提供了一條渠道,得以治學,十分得當。正是學生的歪曲了治學,為功而學,為何為學的理論,才如此不解和吐槽。

  治學,為自己而學,則應放寬心胸,堅持自我治學。治學是一種態度,只是把心態放好,用平和的意念治學業,才是真正學之所學。我國著名當代人物錢學森先生在外留學,被國外人士所看重,用厚金將其留下。錢學森先生斷然拒絕,堅持回國,即使後來被扣押等後段威脅,他面不改色,仍有後期回到了母親的懷抱,將自己所學用在了得道之處。淡泊名利是他治學的前提,報效國家才是他內心的感言,回到這件以獎學金而引發學生的不滿 局,學生們的倫理道德尚未成熟,即使人人不一定都是像錢老先生那樣博學,又有什麼資格在這裡埋怨。學生們的治學理念難道只是為了獲取獎學金嗎?

  治學,重在於學。只有將金錢迷惑排擠在外,謙遜治學,才不為過。學習是自己的事,不應以錢財所得為目標,為自己而學為學才為鐺,而校方把獎學金該款轉在了扶貧上,應給予支援並且諒解,給別人一個機會,也是在為自己鋪路。學習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有學習的資格和想法,給別人一個希望,給自己一片愛心,將在學之道發揚光大,不妄求學一場。

  當今社會,用人之地屢屢皆是,若是沒有了獎學金而荒廢學業,放棄求學,失去的將數不勝數,因此,求學要有一種求學業的態度和平和的心境,將求學之學立於心中。錢財於心外,不為錢財所迷失了治學的方向。

  錢財,雖是動力也是考驗,動力是使人拼博取之,也是考驗一個人的定力和態度。

  放輕錢財,認真治學,學為己所用,才不枉求學之辛,治學,重在於學,用一種平和的心態去求學,才會取得成效,將治學發揮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