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那堵牆”_550字
今天,我讀了《能說話的那堵牆》這篇文章。文章講的是一個人(以下稱他)發現了這堵牆,這堵牆可以迴音。
他來勁兒了,有一種覓得知音的感覺。沒有一個人能耐心地聽他說話,所以他將積壓那麼久的話都傾瀉了出來,並把迴音當成牆的反應,彷彿兩個渴望傾訴的人相逢了。他把這個發現告訴了別人,人們也來說。傾訴者、表達者、呼喊者一幫一幫的來說來喊。後來聲波頻繁的'衝擊把牆衝擊倒了。隨後居民就失常了:人們無精打采,有的自言自語,有的人沉默不語。
更多人在尋找什麼,甚至撫摸牆體。後來的時間,他模仿牆,建造了幾乎看不出差別的牆,但牆卻不回應……那我們生活中的那堵牆在哪裡呢?事實上,每個人都是一堵牆,也是一個傾訴者。只要每個人都敞開心扉,就可以向一個人傾訴。這個人小時候是父母,中年時是朋友,老了則是伴侶。我的那堵牆是誰呢?我想那堵牆是董昭遠。他是我最好的朋友。記得有一次和他一起回家,我們聊了很多有關“友情”這個東西的。我說:“你覺得‘友情’像什麼呢?”“紙包住的東西。”“我也這樣想。‘友情’無法去想像。有時你把別人當朋友,別人卻不在意你。”我們一路回家,一邊走一邊聊,回到家時感到前所未有的一種輕鬆。
還有一次我和他聊起了李文豪。還是我先問:“你覺得李文豪怎麼樣?”“活潑開朗。”“我覺得他像沒鎖的木箱。”“是因為他口中留不住秘密嗎?”“是的。”“有同感。”每次交談我們都有共同語言。我要感謝他,因為他是我的牆,他一直是個忠實的聆聽者,聆聽我的傾訴,我感謝他。